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419节

  朱襄养大的孩子,终究不会像他。

  朱襄很早就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所以当嬴小政展现出他的冷酷和算计时,朱襄主动避让。

  他埋头田间地野,让土地长出更多粮食。这是他唯一能一直做,不会和任何人起冲突的事。

  六月底七月初,长江流域的暴雨还是来临了。

  虽然朱襄提前加固了河堤,也无法阻挡一波高过一波的洪峰。

  这时候长江流域还未开发完善成了优势,朱襄提前准备的泄洪通道保住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城池和产粮地。

  到了七月中旬,长江流域的洪水过去,各地开始补种粮食。

  长江口附近又遇到了台风袭击,连吴城都遭到了台风波及,死了不少人。

  还好台风的袭击几日就过去了,还来得及补种。

  南秦郡勉强度过了今年夏季的灾害,进入了夏种正常的流程。

  江淮平原也遭遇了强降雨,淮水暴涨,连寿春城都内涝严重。

  嬴小政偷偷派人到对岸,趁着偶尔雨停的时候,用炸药炸开了淮水北岸,淮水南岸度过了洪灾,淮水北岸损失惨重。

  楚国也想有样学样,试图毁掉淮水南岸的堤坝。

  但嬴小政早有准备,且楚军肩挑手扛效率太低,总会被巡逻的秦军发现,一直没得逞。

  当淮水的洪水季节过去后,楚国尸横遍野,疫病横行,仿佛人间地狱。

  许多楚人想要南下求生存。嬴小政为了防止疫病传过来,特意贿赂了楚将,与楚将配合,让楚人片叶不能下淮水,封锁了淮水北岸。

  嬴小政既让疫情被封锁在淮水对岸,还没有脏了手,所有坏名声都让楚国担了。

  但楚王和他身边的卿大夫即使知道秦国的诡计也无可奈何,只能按着秦太子预定的路走。

  因为不封锁淮水,就有大量楚人南下,他们国内的庶民会大量减少。

  楚国的地现在就剩下淮水以北了。就算它的面积其他四国差不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比起以前已经少太多。

  再者没有了南楚国这个缓冲地带,楚国和秦国就只隔着一条淮水,漫长的边境线让楚人感到绝望。

  甚至秦太子派人毁掉淮水北岸堤坝的事,楚国高层都是默许的。

  只有将淮水变“宽”,让淮水北岸变成一片荒野,才更容易阻拦秦军进攻。

  这种事后世有朝代也做过。

  嬴小政靠着将淮水北岸当做泄洪地,成功保住了江淮平原。

  江淮平原也进入了正常的补种流程,开始为秋收忙碌。

  秦国的腹地,关中和关东地带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比起淮水以南的一年两熟,有更多的容错余地。关中和关东平原都是一年一熟或者两年熟,只有极少的地能一年两熟,中途一旦出问题,要弥补起来就很难。

  淮水和长江都在发洪水,渭水流域仍旧降雨很少。

  到了秋收的时候,秦国赋税至少减少五成。

  勉强供给了九原郡、云中郡和雁门郡后,秦国的粮仓几乎都空了。

  蜀中、南秦、南楚的粮食缓解了燃眉之急,但今年粮仓里的粮食只能勉强应付到来年夏季。

  如果明年再遭遇一次灾害,秦国就会发生饥荒。

  朱襄得知此事时都有些绝望。

  秦国休养生息了这么久,粮食积攒了这么多,场大战,再加上两年饥荒,秦人还是会立刻从温饱跌入饥荒。

  这个时代的抗灾能力太差了,差得让人一旦连续遇到自然灾害,几乎看不到希望。

  所有人都在期盼来年风调雨顺。

  只要来年风调雨顺,就能熬过去。

  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也不会为众生的祈祷手下留情。

  今年的冬季在快开春的时候,连续一月未下雨雪。

  ……

  咸阳宫,群臣正在激烈争论。

  显而易见的,今年秦国肯定会遭遇饥荒。

  这时候给秦王子楚的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直接与五国开战,一边消耗秦国的青壮人口,一边抢五国的粮食缓解饥荒,把矛盾转移到五国;

  第二条路,收缩攻势,裁减准备进攻五国的常备军,让他们回归乡野,减少军粮压力,让更多的人口加入农业生产。

  两者都有优劣。

  后者见效慢,且会拖累现在已经展开的攻势,可能秦国又要缓好几年才能重新举起战旗。优势是能保住秦国已经经营十多年的“仁义大国”名声,攻占天下后治理会更容易。

  秦王子楚坐在王座上一言不发。

  如果是十几年前,秦国会毫不犹豫地出兵。

  因为那时秦国的思维还是“争霸”,还没有“统一天下后他国人也是秦国人”的意识。为了转嫁国内矛盾,秦人不会管他国人的死活。

  现在秦国出现两方思想旗鼓相当。十几年“大一统”思想潜移默化,已经让秦国卿大夫有了“天下人即秦人”的概念,明白秦国在统一战争中积攒了多少怨恨,待统一天下后就会十倍甚至百倍地偿还。

  但主战的一方认为,以后的事以后再考虑,现在尽快转移秦国国内矛盾才最重要。

  他们中大部分是老将。

  现在继续攻打五国,他们还能看到秦国一统的那一日。若秦国再次收缩战线,休养生息今年,功劳就轮不上他们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利益,因利益选择自己坐的位置。

  秦王子楚选择哪一边?

  秦王子楚罢了几日朝议,回到朱襄的庄子,拒绝了所有求见,只与蔺贽、蔡泽两位友人在庄子中痛饮。

  蔺贽和蔡泽都只陪着秦王子楚喝酒,没有提任何朝堂的事。

  秦王子楚醉了醒,醒了醉。

  在又一次醒来后,他对两位友人道:“秦国有李牧、王翦、廉颇、蒙骜等将领,横扫天下轻而易举。”

  他掰着手指头数着道:“李牧和王翦能轻而易举覆灭楚国;魏国已经在秦国的包围中,魏王又病重;燕国和齐国都没有与秦国一战之力;赵国稍稍难啃一些,但攻陷邯郸很容易,他们也就是多躲藏一阵子。”

  “但邯郸被灭的时候,我就能宣布我已经一统天下,成为政儿心心念念的秦始皇了。”秦王子楚竖着手指头,数着数着,好像糊涂了。

  他放下手,沉默了半晌,道:“政儿那么厉害,即使我给他留下了烂摊子,他也一定能处理好。何况,还有朱襄呢。”

  蔡泽和蔺贽静静地陪着好友子楚,静静地听着子楚的倾诉,一言不发。

  ……

  翌日,秦王子楚召回蒙骜和廉颇,只留下守城兵卒,其余秦军解散归乡,全力应对荒年。

  第233章 船迟打头风

  公元前244年,秦王子楚七年,在众人提心吊胆中到来。

  这一年,没有旱,也没有涝,就是风不调,雨不顺。

  老天爷好像故意和可怜的农人开玩笑,田里需要水的时候它不下雨,粮食需要阳光的时候它没太阳。

  若不下雨,灌溉条件好的田地还能勉强熬过去;若收获时没太阳,长好的粮食都霉烂在了地里,谁也没办法。

  战国时人口很少。

  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全天下人口也就两千多万,和后世京沪广等沿海大都市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差不多。

  现在秦国疆域扩大,吸纳了他国大量流民,人口总数也不超过一千万。

  这样少的人口,抵抗灾祸的能力就更差了。

  于是今年,秦国收获的粮食比起前一年又减少了至少三成。

  天气像是疯了似的不顺,影响的不只是秦国。

  秦国有提前准备,还有朱襄加厚了秦国的血,对比其他国家,秦人还算好过了。

  秦王子楚七年十月,这本该是秋收的时候,天下大饥,人食人。

  不过因为五国的庶民本来过得就很差,灌溉条件好的肥沃田地又都集中在了贵族手中,所以五国国君和贵族对这天下大饥没有太多感受。

  他们的粮食很充足。

  何况,就算今年粮食绝收,不还能吃肉吗?牲畜养殖,又不怕这一场连绵不绝的秋雨。

  他们正在因为秦国停止了进攻中原的步伐而弹冠相庆。

  五国大部分身在朝堂的士人都在弹冠相庆。

  他们说是老天开眼,给秦国降下了灾祸,阻拦了秦国征伐天下。

  这是神灵不让秦国祸害他国,说明天命不在秦!

  于是五国的社会变得割裂又魔幻。

  一边是士人弹冠相庆仿佛盛世,一边是庶人人食人的人间惨景。

  国君和贵族在一起开宴会,通宵达旦庆祝老天阻止了秦国灭国的步伐。

  他们在高高的祭坛上堆满了粮食布匹和珍贵的祭品,宰牛宰羊感谢上苍。

  在城郭外,农人在去年便已经耗尽了粮食,吃着草根树皮和从秦国流出的救荒作物熬到了今年秋收,却几乎颗粒无收,正在刨地里的土,与霉烂的粮食捏成充饥的饼。

  还有人在哭着交换已经养不活的婴儿,交换已经饿死的亲人的尸骸。

  秦国没心情去关注其他国家的魔幻日常。

  秦国现在疆域广阔,南北东西经纬度跨越很大,总能找出一些没有受灾或者受灾程度较轻的地方。

  秦王子楚没有时间去祭拜上苍。

  从召回秦军起,他就坐着秦王的车驾,不仅巡视了关中、关东和新打下来的韩国、赵国三郡,还入了蜀,亲自接见蜀中的豪强大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