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38节

  魏无忌也得到了燕**队压境的消息。

  他本就能征善战,个人脾性品格也颇受边疆将士喜爱,还有李牧书信作为媒介,很快就取代了雁门三郡原本李家的地位,将赵国边军如臂使指。

  得知赵国危险后,魏无忌认为自己已经是赵将,虽然赵王没有发诏令让他救援,他也应该做好准备,于是整备军队,随时准备救援邯郸。

  当庞煖领兵出发的时候,魏无忌让门客留守雁门郡,亲自率领三千精兵,无诏离开了雁门郡。

  这支庞煖和剧辛都不知道的奇兵,提前为燕赵战争划下了句号。

  燕国背盟,也给楚国造成了影响。

  楚国的和谈迟迟没有结果,不是楚国对战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而是出兵“帮助”楚国和谈的魏国、韩国、燕国、赵国、齐国五国要从这场和谈中谋取利益,楚国没有和他们谈拢。

  燕国和赵国在燕王喜派剧辛出兵时,便放弃了商谈,匆匆回国,担心被对方袭击。

  剩下的魏国、韩国和齐国见己方势力减弱,秦国的信平君廉颇还时不时来瞅一瞅他们在干什么,便也不敢再耗下去,匆匆拿了些钱财奴仆当好处,也撤兵了。

  楚国僵持许久的和谈终于结束。

  和谈约定,双方以高邮湖到巢湖(后世名称)一线为边界,分南北楚。景昭二族以及所有支持者去往南楚,南楚就相当于他们的新封地了。

  不过景昭二族不可称王,而是称南楚君,名义上仍旧是楚王的封君。南楚国是楚国的附属国。将来楚国出兵,南楚君也得协同出兵。

  楚国迁都之后,现在核心地带都在淮水岸边。南楚国划分出后,南边与南秦比邻,受李牧兵锋威胁;西临大别山,受王翦兵锋威胁。楚王划分南楚国,便是让南楚国成为抵御李牧和王翦的屏障。

  楚国叛军在楚王拜项燕为将后,战事失利较多,势力比较微弱,只能无奈接受了这个提议。

  但他们要求,借项燕为将,将秦人从长江北岸驱逐。

  楚王同意了南楚国的要求,将项燕借给南楚国,任南楚国大将军,率领南楚国的军队进攻秦国趁乱在长江北岸占据的城池。

  待南楚国出兵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四月了。

  朱襄在广陵城周围种下的水稻已经快丰收,桑基鱼塘模式也已经初见成效。

  郑国确实不愧是以郑国渠青史留名的水利专家。他听闻“桑基鱼塘”之后,立刻就将鱼塘纳入他的水利渠道网络中,给广陵城打造了一片灌溉、养鱼、泄洪的水利渠道网络。

  而且他的成本管理也十分到位。

  这个水利渠道网络虽然完全修好,至少需要三年,但并非修好之后才能用,而是修好一条就能用一条,所以现在就用上了。

  广陵城丰收在望,朱襄的声望却不如在南秦那样空前提高。

  他敏锐地发现,广陵城从士人到庶民,对秦国的忠诚度都很低。他们虽然现在很听话,但对秦国仍旧很排斥。

  这很正常。

  长江北岸已经归于楚国几百年。与南楚不同,广陵城与楚国主要经营的地区没有长江隔绝,人员往来十分密切,所以风俗民情都完全融入了楚国,对楚国的认可度极高。

  即便楚国出现了饥荒,因后续景昭二族叛乱,广陵人都十分朴素地认为这是叛乱者的错。

  **是叛乱者的祸,天灾是神灵惩罚叛乱者而降下的灾祸,楚王是清白无辜的。

  至于秦国,本来在楚国的名声就很不好,又是趁火打劫夺取广陵城,所以广陵人都厌恶秦国,不认为自己是秦人,等待楚王派兵来拯救他们。

  朱襄来了之后,才把这种“仇恨”降成“冷漠”。

  长江北岸秦军占领的城池并非广陵城一座。其他城池都零星出现了反叛,被秦军镇压。朱襄来到广陵城后,还未出现广陵人叛乱,说明朱襄的民间声望确实高,广陵人已经很给朱襄公面子了。

  朱襄很清楚这一点。

  广陵人厌恶秦国,若楚王出兵,他们必定支持楚兵,秦军在楚国喘过气后,要继续占领广陵城很困难。

  李牧也发现自己决策失误,送信给朱襄,让朱襄赶紧回吴郡。

  李牧得知楚国和谈结束后,跑去战船甲板上背着手吹了很久的海风,吹得第二天咳嗽,现在正在喝药。

  李牧不认为自己之前的判断出错。

  以他的判断,楚国和五国联军肯定还会继续拉锯战很久,直到双方都精疲力尽,五国得到了想要的利益,和谈才会结束。

  楚国元气大伤,一定无力再管长江北岸这几座时时刻刻会遭遇秦国舟师威胁的城池。

  他本以为,这几座城池,他吃定了。

  李牧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燕国要背盟。

  好吧,赵太子和赵王相继去世,赵王之位迟迟未定,这确实是出兵攻打赵国的好机会。

  但这个机会不是这时候用啊!

  李牧得到消息的时候,燕将剧辛被信陵君魏无忌奇袭,方寸大乱之际又被庞煖迎面撞上,腹背受敌,已经败了。

  仔细看了燕国出兵始末,李牧不是燕人,都因为单纯看到燕国的策略没有一处正确,而头疼了起来。

  俗称,眼睛被辣了。

  若他领兵,定是等春平侯回到邯郸,春平侯和公子偃开始兵戈相向时,再偷偷出手。

  只要支持春平侯和支持公子偃的人真刀真剑打了起来,就算外患来了,两拨人也不会轻易停手。因为已经撕破脸,先停手者一定会被清算,他们赌不起。

  燕国甚至可以派人去支持势力较弱的那一方,承诺帮其当上燕王,然后轻松割据几座城池。

  无论怎么想,也不可能在春平侯还未到达邯郸争夺王位战场的时候出兵啊!你这不是让赵国立刻结束内乱,推举唯一在邯郸的公子偃为赵王吗!

  李牧都怀疑,燕王喜身边是不是有赵王的奸细,故意对燕王喜出这种馊主意,以保全赵国。

  听闻燕国此次派出的老将剧辛曾在赵武灵王手下为官,说不定自己真的猜对了?

  燕国的愚蠢,让燕国和赵国退出了向楚国施压的队伍,其他三国自然也只能退兵。

  楚国没有了外部压力,迅速和谈,现在矛头对准秦国了。

  李牧双手捂住脑袋,头疼啊,头太疼了。

  他不知为何,又想起在咸阳时,与白起一起住在朱襄家中聊兵家之事,白起说过的话。

  武安君白起当时唏嘘,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赵括为什么那么做,让他差点陷入两难之境。还好朱襄来了。

  李牧终于明白了白起的心情。

  燕国人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蠢?满朝卿大夫难道找不出一个清醒人吗?

  不是不让你们出兵啊,你们在春平侯和公子偃打起来后再出兵不行吗?你们是赶着去帮赵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吗?

  李牧痛苦无比。

  第188章 沿江内迁令

  朱襄得到消息的时候,广陵城的士人们也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消息。

  他们有些兴奋,又有些迷惘。

  楚军要来收复广陵城了,但他们却成了痛恨的叛军的封国。

  南楚国?这怎么行啊!

  朱襄的心情就轻松不少。

  现在项燕已经和张若交战,大概是想从西往东打,给秦军施加压力。

  项燕并非莽夫。他知道秦军的舟师都驻扎在长江三角洲附近,兵力最为强大。他若直接攻打广陵城,肯定损失惨重,所以给东边秦军充分的退兵时间。

  只要他能连克长江北岸西边几座城池,秦军见楚军势不可挡,自己就会离开。

  船就停在广陵城渡口,朱襄想走,等探得项燕拔营前来广陵城的消息时走要和来得及,所以朱襄不急。

  他一边将秦国官吏的家属撤走,一边有条不紊地把夏季收获和耕种的事布置下去,同时选了一批当地的楚国士人和和气气做交接。

  陈启被广陵城中众士人推举为新的广陵县令,被朱襄带在身边,手把手教导如何继续广陵已经起步的工作,耕种、水利、城池修缮、税收……

  “税收这一块,南楚国可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希望陈老能劝说南楚君,至少今年不要大幅度更改税收政策,有利于生产恢复。”朱襄道,“郑国已经快把水利渠道接下来的工程建议准备妥当。你们可能不会信任秦人,请南楚君派来工匠看一看再建,最好别荒废。”

  陈启恭恭敬敬道:“是,长平君。”

  朱襄道:“如果南楚君没有派人来,你们凑一凑钱,把标红的那几条水渠修了。把这几条水渠维护好,广陵城周边的基础灌溉也能满足了。”

  陈启道:“长平君放心,老朽一定能劝服城中人。”

  朱襄笑道:“那我就放心了。虽然下次再见,你我就是敌人了,但……唔,也不一定,我又不打仗,都是等城池攻破后来帮忙重建。”

  陈启也不由失笑:“老朽年纪大了,恐怕也不一定等得到再次与长平君见面的那一日。”

  朱襄道:“那挺好。”

  他低下头,继续把已经准备好的交接文书一件一件反复叮嘱陈启。

  陈启和他身边被新选出来的楚人官吏心情很复杂。

  他们心中对秦国很排斥,对长平君的态度也算不上好。

  不过长平君从来没在意过他们的态度,只要他们能把吩咐的事办好,还会夸赞和奖赏他们。

  现在长平君要离开广陵了,居然像是普通要卸任的县令一样,还把未完成的事安排下去,好好地将每一项工作都布置好,让后来者可以立刻接手。

  按照常理,秦国弃城退兵时,为接下来接管城池的人制造麻烦。

  抢夺和烧毁粮仓是常见的事,有的人在撤退前甚至会把城墙、房屋全部毁掉。

  长平君若直接退走,什么破坏都不做,就已经是这个时代难得的仁人君子。他居然还盼着自己离开之后,广陵城能继续繁荣?

  他们看长平君的头顶,好像顶着一个“傻”字。

  傻,太傻了。

  朱襄给这一批楚国官吏安排完事后,终于有个暴脾气的壮汉官吏忍不住,问道:“朱襄公,你是秦国的长平君,你现在为广陵做的事,岂不是资敌?”

  陈启使劲干咳,阻止那个脾气暴躁的壮汉官吏。

  说什么呢!人家长平君给广陵的好处,你就拿着,揭穿干什么!

  朱襄无奈地一笑:“不是资敌。你们也看到了,秦国有再次一统天下之势,楚人将来也是秦人。先把底子打好,将来我回来时才轻松一些。”

  在场楚国官吏皆脸色煞白。

  朱襄轻叹道:“广陵离中原遥远,你们对天下大势可能不是特别清楚。”

  他对着西边一拱手,道:“自秦昭襄王以来,秦国就已经有吞并天下之势。如今秦国兵锋暂缓,只是因为秦国不是为攻城略地而出兵,而是为天下一统而出兵。每一处打下的土地,都要让黎民百姓归心后,再打下一处。”

  朱襄扫了在场楚国官吏一眼,道:“你们虽然对中原情况可能不是特别了解,但南秦三郡离你们只有一条江水。以前这里是吴越之地,后来被楚国攻占,现在归于秦国。世事轮转,即是如此。”

  焦匀抱着剑瞥了那几个想要和朱襄争论的楚国官吏一眼,想要出声的人立刻噤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