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32节

  他看了一看又开始屏住呼吸的浮丘。

  眼前的人是第二种。

  浮丘听到朱襄对他的认可,激动地快眩晕过去。

  当日他虽然遵从孝道回家,但对不能再接受朱襄公的教导一事十分痛苦,时常从梦中惊醒。

  还好他力排众议,跟着蔺公和吕公前往楚国做棉布生意,也算是为授业恩师尽了一份力。

  第183章 浮丘与叛徒

  浮丘被家中逼迫回家继承家业一事,在秦人眼中简直不可思议。

  谁家父母会蠢到不让孩子跟随朱襄公建功立业,去当什么商人啊?

  但在这个时代,消息传递十分不通畅,山这边的村子可能都不知道山那边还有村子存在。浮丘家虽经商,但只在越地,顶多去过楚地,所以并不知道朱襄的名声。

  许多地方的百姓连改朝换代都不知道,更何况朱襄了。

  浮丘的父母不知道秦国有多强大,只知道楚国幅员最为辽阔。当西边来的秦人攻占了吴越之地后,他们认为楚国很快就会打过来,自己儿子如果跟随秦国为吏,可能会有杀身之灾,所以才以孝道逼迫浮丘回家。

  何况他们家中十分富裕,儿子只是为一小吏,身穿粗布草鞋,居然还会下田耕种,怎么看都是在受苦。

  后来他们得知楚国不如秦国强大,朱襄公是举世大贤之后,才痛哭自己愚昧无知,耽误儿子前程,悔之晚矣。

  这样愚昧的父母古今有之,不值得多提。

  浮丘虽被逼回家,但也抓住机会,加入了吕不韦的“商人大军”,在贸易战中出了不少力,家业也壮大了。

  本就后悔不已的父母,将家业全部交到了浮丘身上,不再过问俗务。

  浮丘此次来吴城,便是送族中子弟来读书,顺便与同窗叙叙旧,准备“复出”。

  他虽无颜再面对恩师,但吕不韦可以举荐他,他将家业重担卸下给堂兄之后,仍旧可以谋得官职。

  朱襄开玩笑道:“你家业如此庞大,居然舍得交给他人?”

  浮丘道:“商只是小道,家中人现在已经知晓。”

  朱襄叹息道:“是啊。”

  浮丘家的人肯定明白,他们想要守住这份家业,必须依靠一个做官的人。难道有比依靠本族更合适的人选吗?

  后世所谓世卿之家,多是家中有能力之人便读书做官,稍稍平庸一点的旁系便经商,这样既富又贵。

  浮丘家未来大概也会如此。

  朱襄只在心里叹息了一声,便继续笑着询问浮丘所学,看浮丘是否真的没有疏忽学业。

  他只是从浮丘没有从好感度列表消失,推测浮丘一直没有放松学习,迟早会回到朝堂。现在考校之后,才知道浮丘的真本事。

  浮丘的确不愧是第一个出现在朱襄好感度列表的陌生学生,他确实既有天赋,也足够努力。

  浮丘在经商时也手不释卷,如今不仅学业没退步,多了经商的经历,他对书本中的知识了解得更透彻,脾性更加圆滑成熟,曾经的青涩褪去,光滑内敛,更显温润。

  朱襄对浮丘十分满意。

  “既然你已经处理好家中事,那就暂且回我身边,帮我处理一些杂务。”朱襄相信缘分,既然碰巧遇上,那就顺手提携。

  浮丘只是“庶人”,留在朱襄身边也算合适,不会太多问题。

  现在朱襄手头的事越发多起来,他也需要一个“秘书”。以前这些事是韩非、李斯负责,但这两人已经得到了政儿的认可,还是继续留在政儿身边吧。

  浮丘立刻惊喜地站起来,然后捂着脑袋呻吟。

  朱襄笑话李牧的车厢太矮,李牧懒得理睬朱襄。

  他打量了浮丘几眼,决定私下查一查浮丘家中的事。

  朱襄看人很准,浮丘本人应该无事,但浮丘家里的人不一定都清醒。

  他不希望浮丘家里人会因为浮丘被朱襄提携,利用朱襄的名望做坏事,玷污了朱襄的名声。

  抱着脑袋的浮丘也在想这件事。

  他得好好叮嘱家里谨慎低调,切记不可胡作非为,给提携自己的老师抹黑。

  只有朱襄不在意这个。

  他不是亲亲相隐的人。若浮丘家中人甚至浮丘他自己犯了事,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他绝不会包庇,所以朱襄便不在乎别人家庭如何。

  朱襄继续考校浮丘,越考校越高兴。

  以浮丘之才,居然名声没有流传后世,难道真是当商人去了?

  其实只是朱襄孤陋寡闻了。

  浮丘虽然没有单独的传记,在别人的传记中其实有过名字,民间也有他的传说。

  那时,他已经被尊称为“浮丘伯”“浮丘公”。

  浮丘伯是荀子弟子,擅长《诗经》,是汉高祖刘邦的幼弟,楚王刘交的老师。

  后世对刘邦出身多有误解,其实刘邦是当时人认可的“庶人”,而非普通黔首。他们家是后世所说的“寒门”。

  刘邦曾祖是魏国大夫;父亲刘太公是农家,但是沛县和丰县大部分地都是他家的那种农家;四弟刘交师从大儒浮丘伯,是荀子再传弟子;刘邦自己曾是魏国名士张耳的门客。

  因为魏国被秦国所灭,他们才沦为“庶人”。但即使如此,看刘邦发小不是当地官吏,就是当地屠宰大户,就知道刘家其实是当地豪强,所以刘邦才敢在县令宴会上乱来。

  刘太公骂刘邦没本事,也是基于他们家能让刘邦有本事,刘邦却太浪荡。

  败家子那是有家败才叫败家子,刘邦若真出身贫寒,他爹就不会骂他没出息了。

  史料中对浮丘伯的记载不多,后人只能从他的民间传闻推测,浮丘伯应该是浙江人,后归隐浙江。

  所以浮丘伯本人虽然没有著作流传后世,但他有楚元王刘交这个弟子,开创了楚地学《诗》风气,应该对历史有过些许影响。所以他出现在朱襄列表中,也不一定是朱襄的教学成绩。

  但朱襄不知道,所以他便“厚颜无耻”当这是他教书教得好。

  浮丘原本去咸阳是想拜荀子为师,一见朱襄便“误了终身”,一心以朱襄弟子自居,即使朱襄只认嬴小政为弟子,其他都是学生。

  现在他终于得到了朱襄的认可,可以随侍朱襄左右。浮丘简直想当即唱楚歌跳楚舞来表达一下心中的喜悦。

  越人也是楚人,楚国的士人都挺能歌善舞。

  朱襄看着浮丘眼睛亮晶晶的模样,也想起浮丘每当高兴时就喜欢跳舞唱歌,失笑道:“别在马车里唱歌跳舞,等回去后再说。我给你腾一个小院,你就住在韩非和李斯隔壁。等你处理完家中的事,便过来住。”

  浮丘道:“是,夫子!”

  朱襄道:“到了官场,就不称夫子、老师,你可称我为长平君或朱襄公。”

  浮丘心中黯然。他知道这是老师在与他“划清界限”。但能随侍老师左右,已经是他以前不敢想的事,所以这黯然只是一瞬,他立刻重新恢复积极心态:“是,朱襄公。”

  朱襄道:“你回来,政儿也有人一同读《诗》了。”

  浮丘好奇:“李兄和韩兄应该也擅长《诗》啊。”

  朱襄叹气:“现在他们二人已经是完完全全的法家弟子了。荀子见了都要拔剑的那种。”

  浮丘:“……”

  别说了别说了,再说下去,他都想拔剑了。

  一想到自己居然住在两个“叛徒”隔壁,浮丘就感到压力好大。他怕自己会被两个“叛徒”针对。

  李牧见朱襄开始无意识“挑拨离间”,心中不由好笑。

  朱襄还真喜欢看热闹,无意识间都要制造热闹。

  朱襄出去晃悠一圈,回来时不仅带了腌鱼和丝绸当礼物,还带了个人回来。

  眼睛红肿的嬴小政假装自己非常平静冷漠:“舅父带了谁回来?”

  朱襄在嬴小政藏在袖口里的手上掐了一下。

  嬴小政“嗷”的一声跳了起来。

  朱襄道:“叫你不礼貌。”

  眼睛比嬴小政更红肿的雪姬训斥道:“政儿!”

  嬴小政立刻老实,乖乖与朱襄的客人打招呼。

  李牧叹气:“雪姬,别被朱襄带歪了。政儿此举在礼仪上并无差错,他现在是秦太子。”

  雪姬道:“秦太子又如何?夏同曾经也是秦太子!夏同就礼数周全。”

  李牧:“……”

  罢了,当他没说。母亲教育儿子,他插什么嘴?

  “秦、秦太子?!”浮丘惊得差点腿一软跪下去,好险曾经严苛的礼仪教育让他没有失态。

  他忙给嬴小政行礼:“草民浮丘拜见太子。”

  嬴小政摆摆手:“无须多礼……我记得你!那个被家里愚蠢的双亲带回去当商人的儒生!”

  雪姬冷冽的眼神默默注视着嬴小政。

  嬴小政:“……”

  “咳。”嬴小政和蔼道,“家中事已经解决了?辛苦了。朕很期待你大展宏图的那一日。”

  雪姬的眼神变得柔和。

  嬴小政松了口气。

  朱襄差点笑出声来。叫你叛逆期!有你舅母在,我看你还敢不敢叛逆期!

  李牧道:“浮丘跟随吕不韦在楚国行商,颇有功劳。朱襄准备将浮丘带在身边培养。李斯和韩非会被政儿你委以重任,朱襄身边也要有一个新的趁手的文吏。”

  嬴小政立刻明白了李牧的话中之话。

  “舅父就交由你照顾了。”嬴小政板着脸道,“希望你能谨小慎微,不负舅父的信任。”

  “是!”浮丘赶紧道。

  嬴小政脸上冰雪融化,温和道:“既然你要在舅父身边为文吏,便无须在朕面前多礼。以后会经常见面,多礼麻烦。你与韩非和李斯多学学。”

  浮丘脸色苍白,咬牙道:“是!”

  嬴小政看出浮丘的脸色不对,疑惑地用眼神询问朱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