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18节

  “朱襄替你生母安葬之后,我暗地里派人给她迁到了另一处。”子楚道,“她确实有入土为安,但除了我,无人知晓她安葬在哪里。”

  嬴小政道:“我知道了。君父,说完了吗?没处理的文书还有一人高。”

  子楚又砸了个纸团,骂嬴小政不孝。

  父子一人结束暂时的攀谈,继续埋头文书。

  而此时,朱襄在喂鸡。

  闲来无事,子楚和嬴小政也要出孝期了,朱襄终于决定琢磨一下养鸡技巧,给两人补补身体。

  朱襄对将事分配给其他人一事十分擅长。

  大学教授,手底下没有几个跑腿的学生,叫什么大学教授。朱襄也不是什么真圣人,虽然他不让学生干自己的私活,但带师弟师妹的事,他都是安排下去,自己躲懒,只负责抽查论文功课。

  朱襄安排了一番后,他和荀子都闲了下来。荀子也在一旁看他在泥里翻腾。

  荀子没好气道:“秦王出孝,还需要你养鸡给他们补身子?这让史书记录下来,还以为秦王有多节俭,连鸡肉都吃不起,要长平君去给他们养鸡。”

  朱襄振振有词:“宫里养的鸡和我养的鸡怎么能一样?”

  荀子道:“宫里养的鸡吃名贵药材,你养的鸡吃这些扭曲的虫子,确实不一样。”

  朱襄捏住一根蚯蚓:“可别小瞧蚯蚓养鸡法。蚯蚓是肥田的益虫。用蚯蚓养鸡,不仅鸡肉更加滑嫩,油水充足,还能生产出高效的肥料,是一举两得。”

  荀子道:“是是是,论种田你最头头是道。你去找农家人养鸡去,拉着我来看什么虫子?”

  朱襄道:“用蚯蚓填肥的第一只鸡,我给荀子煲汤!”

  荀子:“……”他是真不想吃。

  就算荀子见多识广,见到一坨泥土里纠缠在一起的软体虫子,他也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堂堂长平君总在地里捣鼓这些东西,怪不得许多东方学者在见了朱襄之后都大为失望。

  不过荀子虽骂朱襄,当有人因此事对朱襄失望的时候,荀子就该骂别人了。

  粮食都是从泥土里长出来,和泥土打交道的事就是这么脏。朱襄身为长平君和太子舅父,愿意为天下人去埋首尘土之间,你们岂敢骂他不合体统?!

  “真的好吃!”朱襄道:“吃蚯蚓的鸡长肉长得特别快!我这就给荀子炖一只!”

  “不吃炖的,吃烤的。”荀子虽嫌弃,但还是同意吃这种吃虫子的鸡。

  朱襄给荀子烤了一只半大的鸡,洗干净手后将肉全部撕成了小条,给牙口不好还不爱吃炖菜的荀子吃。

  朱襄正在给荀子撕肉时,有韩国使臣前来拜见荀子。

  他疑惑:“怎么在用膳的时候前来拜见?”

  仆从道:“来者拿着韩非的荐书,是以不敢阻拦,前来禀报。”

  荀子嗤笑:“若韩非在这,一定会把此人骂出去。罢了,叫他来。朱襄,你继续。”

  朱襄埋头继续撕鸡肉给荀子吃。

  以荀子的年龄和地位,有年轻人来拜访,他一边吃一边接待怎么了?很合规矩。

  来者看面容,应该和朱襄差不多大。他还带着一未束发的少年,不知道是不是他儿子,让朱襄多看了一眼。

  那人见荀子正在用膳,还有一白发长者在给荀子撕肉,顿时尴尬不已。

  他特意选择下午来拜见,哪知道荀子过午了居然还在用膳。

  荀子淡漠道:“老夫年老体弱,是以少食多餐,让韩国使臣见笑了。”

  那人赶紧道不敢。

  荀子问道:“有何事?”

  那人先自我介绍:“我乃是韩相张平之子。家父去年去世,去世时留下遗言,希望我能劝回公子非。听闻公子非拜在荀丞相门下,特意来拜见丞相。”

  朱襄猛地扭头:“韩相张平之子?你叫张良?!”

  那人惊讶:“先生认识幼弟?”

  那垂髫少年疑惑:“先生认识我?”

  朱襄看着那头顶剃秃了的小少年,把头扭了回去:“不认识……哎哟,荀子你为何扔我鸡骨头?”

  荀子横眉。在他国使臣面前如此散漫,该揍!

  第172章 韩相国遗愿

  在朱襄开口后,来者才发现,原来朱襄不是另一位老者。

  他思及“鹤发童颜”的描述,立刻察觉伺候荀子吃饭的人是长平君朱襄,赶紧拜见朱襄。

  他再次自我介绍。原来他是丞相张平的长子,名为张胜。他带来的孩童是他的二弟。

  张胜并不是韩国此次出使秦国的使臣。他刚过而立之年,又不太热心出仕,所以身上官职并不大。此番来咸阳,只是来完成父亲遗愿。

  他带着二弟同来,是因为父亲去世后,便是他负责教导二弟张良,家中妻子则养育幼弟张元。张良好奇咸阳学宫,跟随他来见见世面。

  张平的遗愿除了劝说韩非回韩国之外,还有让自己的儿子拜在韩非门下的想法。

  他虽已经去世,但张家在韩国的势力十分庞大。只要韩非成为他二子的老师,那么就能借由张家的势力,在韩国朝堂一展拳脚,不需担心韩王的冷落。

  这些事张胜并没有直说,但荀子和朱襄立刻就猜到了张平的想法。

  朱襄帮荀子撕完鸡肉之后,将撕好的鸡肉用孜然粉等不辣的粉料拌了拌后,端到了荀子面前。

  荀子拿起筷子开始吃饭。朱襄洗干净手,道:“韩非在吴郡,不在咸阳。”

  张胜表情有些尴尬。

  韩国中人都以为公子非在咸阳学宫荀子门下求教,怎么会在吴郡?

  而且他也没想过和秦王面前的大红人长平君见面。

  张胜一直知道自己对权术不擅长,倒是他的二弟自幼聪慧。若父亲能再活一二十年,让二弟长成,张家肯定会全力培养二弟成为新的韩相。

  可父亲已经去世,张家就只能暂时蛰伏起来。

  现在天下风云变幻,韩国国小力微,将来不知道会如何。按照父亲遗愿,他会一直游走在权力边缘,若韩国国破便择一地隐居,为张家留下香火。

  他其余两个弟弟则利用张家的势力,想要继续支持韩王也罢,另投他主也罢,为张家寻找继续富贵的机会。

  荀子虽然是秦国丞相,但谁都知道荀子这个丞相,只是秦王看荀子德高望重,给秦国招揽人才树立的一面旗帜。荀子除了为秦国制定礼仪,就只管咸阳学宫的事,算是游离在秦国朝堂之外。所以他来见荀子没什么关系。

  长平君朱襄的地位就完全不同了。

  张胜头疼极了,立刻就想打退堂鼓。

  他道:“既然公子非不在咸阳城,那在下就不打扰荀丞相和长平君,先告退了。”

  他有些责怪给自己消息的人。若他早知道公子非不在此处,也不会将二弟带来。

  张良拉了拉兄长的袖子,道:“不让长平君为我们给公子非寄去信吗?长平君曾为吴郡郡守,应当能与公子非通信。”

  荀子瞥了张良一眼。

  张胜赶紧道:“我二弟年幼,不太懂事,请荀丞相恕罪。”

  他额头的汗珠都冒了出来。这孩子说什么傻话?让秦国的长平君帮我们送信?你以为你是在韩国,面对的是韩国的那一群封君吗!

  张良确实没有意识到秦国的封君和他在韩国遇到的封君不一样。

  他祖父和父亲在韩国当了五代王的相国,几乎已经把持了整个韩国朝政。若不是张胜确实才智差了些,韩国现在情况也不大好,张平担心儿子当了韩国相国之后会与韩国同死,令张家败亡,这下一任相国,恐怕还得从张家出人。

  以张家的地位,在韩国就仅仅在韩王一人之下。韩国无论宗室还是他姓封君都对张家人毕恭毕敬,是以张良从小耳濡目染,对面前的长平君并无太大敬意。

  但他毕竟聪慧,见到兄长焦急的模样,就知道自己可能说错话了,连忙闭上嘴。

  朱襄道:“倒也不是不能帮你们送信,但韩非恐怕会很厌恶你们此举,不仅不会回韩国,还会更加生气。”

  朱襄得知那个秃顶垂绦傻孩子是张良后,就对张家兄弟暂时失去了兴趣。

  张良还这么小,等他能用时,秦国早已经统一天下。而且以张家在韩国的地位,张良恐怕未来还是会走上反叛秦国的路。所以现在多接触,并不是什么好事。

  但张良提出给韩非送信,朱襄想了想,或许韩非会想知道韩国现在的情况。

  张良沉不住气,又在家养成了跋扈的性子,不满道:“他是韩公子,理应为韩国效力。我父给他机会回来,他凭何会厌恶张家!若他是这种人,不回来为好!”

  张胜赶紧去捂张良的嘴,但张良滑不溜秋的,从张胜手臂下躲了过去。

  张胜急得满头大汗,不住向朱襄和荀子道歉。

  荀子一边吃肉,一边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幕。

  “你这孩子,怎么会如此不懂事!”张胜快急疯了。

  他二弟平时都很乖巧,此次他才带二弟来秦国。现在怎么突然顽皮起来?

  张良不是突然顽皮,而是来咸阳之后憋了一肚子的气。

  他是韩国五代相王的公卿之子,身份十分尊贵。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韩国和张家都充满了自豪。

  可来了咸阳之后,他看见韩国的使臣谨小慎微,唯唯诺诺,丢尽了韩国的脸,心中本就有不满。

  现在兄长也这样,张良心里自然不高兴。

  他还只是个随心而动的孩童,除了父亲去世,从未有过挫折,所以他心里不高兴,就立刻表现了出来。

  朱襄好奇地看着那个顽皮的孩童。

  历史中的留侯张良在年轻时就是个爆炭脾气,跟随刘邦之后才变成了风轻云淡的模样。现在这个小孩,确实很符合历史中留侯年轻时的性格。

  张良终于被张胜逮住。

  张胜按着张良的头,让张良给朱襄道歉。

  张良梗着脖子不肯道歉:“我说的又没错,凭什么道歉!是他先侮辱张家!”

  朱襄道:“我可没有侮辱张家。尊亲让你们来咸阳寻韩非的时候,难道没和你们说过韩非之事?”

  朱襄看向张胜。

  张胜的表情有些尴尬:“自然、自然是说了。”

  韩非离开韩国的时候,他虽已经记事,但因为对朝堂不感兴趣,所以知道的不多。他只知道,韩非在韩国并不受欢迎,被韩王赶出了王宫,不准韩非再上书。

  那时他的父亲说起韩非也是满脸鄙夷,并没有将韩非当做的大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