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17节

  蔺贽道:“赞同。这是圣贤行为啊,君上,你可以!”

  蔡泽道:“你们别一唱一和。不过君上,这的确需要考虑。”

  子楚忍不住拍桌:“为什么当王要考虑这么多事!”

  朱襄道:“你不想当可以不……呜呜……”

  蔡泽赶紧把嘴上不把门的朱襄的嘴捂住:“君上,别听他胡言乱语。”

  子楚叹气:“我已经听到了……快放手,我就不信他拿出这文书,没有解决办法。”

  朱襄挣脱蔡泽捂嘴的手,道:“不能让这些人都聚集在咸阳城。”

  蔡泽想了想,摇头道:“他们都是为了向秦王求官而来,不会轻易离开咸阳城。”

  朱襄道:“秦国可以把他们分散到地方各个学宫。”

  蔺贽反对道:“他们还未熟悉秦律,就将他们分散到郡县,恐怕他们会扰乱秦国。”

  朱襄无语。蔺贽这话怎么像个法家人?蔺贽你什么时候成法家弟子了?

  子楚想了想,道:“可以先将咸阳学宫的弟子移出。郡上学府正好缺人。”

  朱襄道:“要不在县里也建个学院?”

  子楚道:“有钱吗?”

  蔡泽和蔺贽开始噼里啪啦打算盘,打完之后,道:“如果你不出兵就有钱。”

  现在轮到子楚犹豫了。

  他当然想出兵。秦国统一,不出兵怎么行?现在王翦和李牧都在楚国边境停了下来的,等楚国人在其他五国的“帮助”下和谈。秦国如今无战事,子楚很想开疆扩土,加速统一进程。

  但如果他兴兵,便没钱安顿这些来秦国的人才。

  秦王子楚在现在和未来中犹豫了一会儿,叹息道:“三年内不大举兴兵。”

  蔺贽道:“不兴兵也不行,秦军需要军功。若需要军功的秦军就随意出去打一打,一年打一两座城池,不会给秦国造成太大负担。”

  秦王子楚道:“这个之后再议,先把来秦国的人才安顿好。”

  于是他们决定在县里增加学院。

  算了一下账,几人都不由苦笑。

  “本以为在楚国抢了不少钱回来,现在看来,钱永远不够用。”蔺贽叹气道,“君上,当家难啊。”

  秦王子楚扶额。他开始佩服大父和君父。自己当了家之后,才知道当家有多难。

  当然,他可以无视民生,一意孤行推行统一战争的进程。

  但他有这么多贤才辅佐,十分有野心。秦国不仅要统一,还要安稳地统一。统一之后的秦朝,一定要进入盛世。

  秦王子楚知道,秦国统一已经是一件既定事实。所以他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是统一。

  他本人又有些完美倾向,所以便更为难了。

  君臣几人愁了许久,终于商量出个大概,然后把朝堂卿大夫拉来一起头疼。

  秦国等着赚军功的将领有些不乐意。

  秦国确实底子更厚了,但战功太少,还多被南边李牧占了去。

  先王休养生息,他们以为换了一个年轻秦王,总该好好打一场了。怎么还休养生息啊?

  老休养生息,他们的军功怎么办?

  秦王子楚想好了安抚他们的办法。若想要立军功的人,都给李牧轮流当副将去。

  李牧虽然不打楚国了,但他在南边自给自足练兵。秦国统一天下,南边也在天下的范畴内。所以去南边打仗也有军功。

  想要军功的将领们这才被安抚住,而且还挺高兴。

  在他们看来,现在的李牧就是曾经的武安君白起。谁不知道跟着武安君白起打仗就是白捡战功?想必跟着李牧也是。

  秦王子楚顺带给李牧封了爵,为“武成君”,希冀李牧能助他成就秦国天下一统的美谈。

  秦国有卿大夫问道,当初秦昭襄王是许诺李牧为未来的武安君。

  秦王子楚道:“白公言,武安君本无太大意义,只是因为他成为了武安君,武安君此封号才显得特殊。而李牧已经不需要继承他的封号。李牧有资格令另一个封号变得如‘武安君’一样特殊。寡人深以为然。”

  朝堂上卿大夫们纷纷称是,心里羡慕极了。

  李牧虽然没有继承“武安君”的封号,实际上已经算是武安君的“继承人”了。

  继往开来的继承人。

  秦王子楚用李牧安抚好武将之后,将县学之事终于安排下去。

  卿大夫这才没有反对。

  秦国居然要在县里开官学,遣咸阳学宫的弟子前去任教。此举传出之后,六国还在犹豫的儒家弟子纷纷开始打包行李。

  许多儒家弟子并没有声称自己是儒家弟子,所以他们如果不被列入哪个卿大夫的黑名单,就不会被驱逐。

  还有的儒家弟子虽然被“驱逐”,也只是被驱逐出朝堂,他们可以在家乡隐居。

  秦国恶名在外,即便有了朱襄和荀子,他们也不喜欢秦国。

  “儒不入秦”的偏见,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更何况儒家并非荀子一家独大,虽然孟子已故,修习孟子之学的儒家弟子也仍旧强势。他们可不希望尊荀子为先师,去荀子手下当官。

  但秦国居然在县里开官学,让广大贫寒士子也能入学读书,他们就坐不住了。

  秦国此举,完全贴合了儒家“教化”的愿望。

  于是什么荀子和孟子的学术不和,他们都暂时放到一边了。若错过了秦国开县学的壮举,他们一定会后悔终身。

  于是秦王子楚又得到一批人才,还是一批荀子压不住的人才。

  他更痛更快乐了。

  嬴小政本来正在养伤,只做一些接待来秦国的比较有名望的学者的闲差事。

  子楚看了一眼嬴小政的伤口愈合情况,不顾朱襄的跳脚,把儿子抓去干活了。

  他专门嘱咐咸阳宫守卫,不准长平君入宫。

  一时间,咸阳城为此事闹得纷纷扬扬,都说长平君逼迫秦王废后,终究还是令秦王厌恶他了。

  蔡泽无语极了:“这些人是怎么看出秦王恶了朱襄?”

  蔺贽道:“大概是用鼻孔看的。朱襄呢?他难道去翻墙找政儿了?”

  蔡泽失笑:“你想什么呢?政儿也不在身边了,他便干回了种田的老本行,住回庄子去了。”

  蔺贽扶额:“他不是说要帮我们吗?他回庄子帮?哼!”

  蔡泽道:“他在帮荀子整理手稿。”

  蔺贽放下手:“帮荀子?那就去吧。现在来秦国的儒家弟子这么多,荀子一定很累。秦王还年轻,他可以自己撑着。”

  蔡泽微笑。他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秦王子楚拒绝朱襄进宫几日后,得知朱襄居然没有在宫门闹腾,惊讶地询问朱襄情况时,得知朱襄又翘班辞职不干了。

  子楚对嬴小政道:“你可千万不能和你舅父一样懒惰!”

  嬴小政毛笔一顿,给了君父一个漠然的眼神。

  你说什么废话?我可是因为忙于公务不睡午觉,被舅父舅母揍的人,懒?

  “君父,我和舅父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去吴郡?舅母肯定想我们了。”嬴小政一边给子楚打下手,一边道。

  他还是闲不住。

  虽然在咸阳城事多又杂,但都是自己不能决定的事。他想做自己能做主的事。

  子楚道:“告诉你舅母,你受伤了,让你舅母回咸阳?”

  嬴小政立刻道:“那算了。”

  子楚笑着摇了摇头。

  父子一人忙碌了一会儿,子楚突然想起似的,问道:“你想知道你生母的墓吗?”

  嬴小政漠然道:“不想知道。”

  子楚道:“朱襄替她选了一处青山安葬,本来还想给她立碑,写警示后人的碑文,在碑文中把她骂一顿。”

  嬴小政这才抬头:“你们让舅父乱来了?”

  子楚丢了个纸团砸嬴小政:“什么你们?政儿,你合该跟着荀子再学学,好好改改你不尊重长辈的语气。当然不可能,荀子把你舅父骂了一顿。”

  嬴小政接住纸团,松了口气:“舅父真是……旁人若得知此事,一定会认为他小肚鸡肠。”

  子楚道:“确实。而且此事为了你着想,应该尽量低调。若将来有人上奏你给她修墓翻案,你又会陷入麻烦。朱襄已经反省他思虑不周。”

  嬴小政道:“舅父经常思虑不周,习惯了。”

  子楚点头:“确实如此。”

  父子一人又安静了许久。子楚又问道:“政儿,你对生母确实没有感情了吗?”

  嬴小政将笔放下,正视着子楚道:“君父为何如此问?”

  子楚道:“母子连心乃是天生。我担忧你将来后悔,反而埋怨朱襄。”

  嬴小政没想到君父会如此直接地说出此话,有些惊讶。

  他先摇头,然后烦躁地拨弄了一下头发。

  “我绝对不会埋怨舅父。”嬴小政道,“我不是那等狼心狗肺的人。”

  子楚道:“那便好。”

  嬴小政没有回答是否对生母完全没有感情,子楚也不想追问。

  他知道嬴小政对生母的感情,恐怕更多的是不甘。

  为何抛弃我?为何视我为敌寇?念头不通达,是为不甘。

  而不甘比怨恨和思慕更长久,就像是他当初一样。

  但只要嬴小政记着朱襄的养恩就好,将来就不会伤害朱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