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47节

  朱襄道:“人心不足,何况他出身卑微,身边又有诸多大贤,总觉得朝不保夕,希望全力巴结你。这样的人,你是明君他就是贤臣,你是暴君他就是佞臣,你的后代若压不住他就是奸臣。”

  嬴小政道:“看来要好好培养后人。”

  嬴小政想起梦境中的大嬴政那些儿子们,嘴角微微抽搐。

  我的儿子们必不像梦境中大嬴政的儿子那样无用。等他们一出生,就交给舅父养!

  朱襄听到嬴小政的话,心里很欣慰。

  大部分君王看懂李斯后,都会想着死的时候把李斯一同带走,以免后代压不住李斯。

  嬴小政却毫不犹豫地选择好好教导后代。

  朱襄能看出来,嬴小政不是因为自己在这里才故意说自己喜欢听的话,嬴小政是真的很自信地做出了这个选择。

  等扶苏出生的时候,自己带着养吧。就是不知道那个孩子还会不会叫扶苏。朱襄眼前的外甥还是个孩子,他都畅想外甥的儿子了。

  冬季时,朱襄算了算时间,想回咸阳一趟。

  嬴小政疑惑:“为何这时要回咸阳?”

  朱襄道:“我答应君上,等他出孝后,要为他做大餐。”

  嬴小政眼皮子和嘴角都不断抽搐:“就为了这个,舅父千里迢迢花接近半年的时间,从咸阳和吴郡往返?”

  朱襄揉了揉嬴小政的脑袋:“既然承诺了,就要做到。”

  嬴小政摆了摆手,让舅父滚蛋,自己会好好照顾舅母。

  有时候他真的不懂舅父在想什么,但现在吴郡没什么事,大父又给了舅父可以自由往返的权力,舅父想去就去吧。

  朱襄便带着几坛子酸菜北上了。

  他虽然还是没有培养出白菜,但培养出不同品种的青菜。吴郡多海盐,朱襄十分奢侈地将青菜全部用上等的海盐腌制成了泡菜。

  泡菜中加入了辣椒、花椒,突出一个麻辣鲜香,是秦王一家子都最爱的味道。

  朱襄想,秦王守孝一年一定很辛苦,以他对老秦王的孝顺,肯定什么好吃的都不敢吃。现在带些老坛酸菜回去,可以给秦王开开胃。

  朱襄因为要给秦王做一顿好吃的而绝对长途跋涉回咸阳,李牧和王翦都对朱襄报以了无语的表情。

  吕不韦和李斯却如出一辙地一拍大腿,又学到了不少。

  蒙恬小心翼翼给了朱襄一个包裹,希望朱襄能帮他给家里人带信。

  特别是给弟弟的信,他专门加了蜡封,生怕别人偷看。

  蒙恬和他弟弟都被选为嬴小政的“玩伴”,但现在只有他跟随嬴小政,想来弟弟心里一定很难过。

  蒙恬想要告诉弟弟,别难过了,赶紧学习,兄长给你把需要学习的事列出来了。你如果来了公子政身边,什么都不会,天天被公子政用看庸人的目光凌迟,那才会真的难过!

  蒙恬每次觉得自己能勉强跟上嬴小政的节奏,嬴小政就用行动告诉他,你还差得远。

  一般这种“飚速”行为,结果都是被朱襄叫停。他那骄傲的小主父,被大贤舅父拎着强迫去休息。

  这时候蒙恬才能松口气。

  他一边给弟弟写信,一边抹眼泪。

  全是辛酸泪。

  弟弟啊,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向我,公子政可能都把你兄长我当傻子了。

  朱襄路过蒙武处的时候,蒙武一听蒙恬写了信,毫不客气地就把蒙恬的信拆了,朱襄拦都没拦住。

  朱襄有些生气:“蒙恬特意封好的信,你怎么能一点**都不留给他?”

  蒙武十分疑惑:“我儿子要什么**?你要看吗?”

  朱襄:“不看!”

  蒙武乐呵呵道:“好,你不看,我和你说。”

  朱襄捂住耳朵。

  蒙武笑得直不起腰。

  有时候他这位友人莫名其妙的坚持真的很逗。无论是坚持不看不听儿子信中写了什么,还是专门回去给秦王做饭。

  蒙武笑够之后,认真阅读了蒙恬的信,确定蒙恬的信中没有任何犯忌讳的地方,才将信重新滴蜡封好。

  “韩非呢?”见信重新封好后,朱襄才放下捂耳朵的手,转过来。

  蒙武道:“不知道。他天天在外面跑,我也不知道他跑哪里去了。”

  朱襄皱眉:“会不会有危险?”

  他本来让韩非忙完就来找他,但韩非写信说有很多事要忙,短时间内不会来吴郡。

  朱襄见韩非找到了想做的事,自然不会让韩非强行来吴郡。

  “我派了人保护他,应该没事。”蒙武道,“如果有事,就是他自找的。”

  朱襄:“……”

  他举起自己比砂锅小的拳头,要揍蒙武。

  蒙武一边躲闪,一边笑道:“这里的匪我都剿灭得差不多了,他如果有事,肯定是偏离了官道,去了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不是自找的。朱襄啊,韩非的岁数不比你大,你怎么和照顾政儿一样照顾他?你当他是小孩吗?”

  朱襄道:“我心理年龄比他成熟。你真的没有他的消息?”

  蒙武道:“五日前我得到了他的消息,他还很好。”

  朱襄松了口气,然后意识到蒙武故意逗他,狠狠地剜了蒙武一眼,把送给蒙武的泡菜抱走了一坛。

  蒙武脸色一垮,为自己逗弄朱襄后悔了。

  但朱襄不给他补救的机会。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朱襄乘船离开,离开时还在船头给他做侮辱性的手势。

  蒙武回头问副将:“你看他还像个大贤吗?!”

  副将懒得理睬蒙武。你自找的。

  朱襄在江水逆流而上,进入了汉水。

  没想到在汉水之上,朱襄居然见到了巴蜀的运粮船队。

  李二郎正好在蜀郡的船上。

  “伯父!伯父!”李二郎在甲板上蹦蹦跳跳,人黑了不少,但还是如此活泼开朗。

  朱襄上了李二郎的船,正好把从蒙武那里扣走的一坛酸菜送给李二郎:“你阿父还好吗?工程还顺利吗?今年蜀郡丰收了吗?”

  李二郎一一回答:“阿父很健康,工程进程顺利,蜀郡丰收了。一切都好,阿父就是有些想伯父和公子政。”

  朱襄具体询问了都江堰的进度之后,心里赞叹不已。

  选址时间和开山时间缩短之后,都江堰恐怕能早个十年修好。待都江堰修好之后,如此大的功劳应该能让李冰入朝为官。他说不定还有与李冰在咸阳再见的机会。

  李二郎现在已经不是曾经那个一心向往游侠儿,处事冒冒失失的少年郎。他成熟了许多,所以李冰才让他跟随押送粮食的船去咸阳增长见识。

  李冰还为朱襄准备了信和礼物。他虽然不知道朱襄是否在咸阳,但可以先把信和礼物送往朱襄的府邸。

  朱襄与李二郎等人同行,拜访了巴蜀押运粮食的官吏后,与押运粮食的船队同行,顺便把李二郎叫到了自己船上,指点李二郎最近学习中积累的疑惑。

  巴蜀官吏皆用十分羡慕嫉妒的眼神看着李二郎。

  他们也想向长平君请教。但长平君看着很和善,总觉得和人隔了一层什么,让他们不敢贸然打扰。

  难道他们感到的疏离,是长平君的仙气吗?

  李二郎悄悄对朱襄笑道:“他们都在羡慕我。”

  朱襄道:“那你在这段时间就该好好学。”

  李二郎摇头晃脑:“伯父,我知道了,别唠叨。伯父还是这么唠叨。”

  朱襄纠正道:“你应该叫我叔父。”

  李二郎道:“阿父说,他和你相交,不论年龄。”

  朱襄道:“那也该叫叔父……罢了,你随意。”

  他也搞不懂这里的称呼。可能因为他地位高?总不能是因为他头发白吗?

  其实李二郎原本叫朱襄仲父,然后嬴小政对李二郎说对“仲父”这两个字很不喜欢,李二郎才换成“伯父”。

  朱襄想起此事,就不由忍笑。

  有时候政儿真的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的“奇异之处”。即便知道政儿的表现和他的心智一样,一定不是那个真正的秦始皇。但他总怀疑,政儿可能知道一点未来的信息。

  否则,他怎么会表示绝对不与吕不韦和解,又讨厌“仲父”这个称呼?

  李二郎问道:“他们说伯父你与外人隔了一层,看着好相处,其实很难接近。但如果他们向伯父请教,伯父一定会回答他们的问题。他们误解了伯父。”

  朱襄认真道:“他们看出的疏离也是真的。我只是不想和不认识的人交谈。”

  谁愿意没事和不认识的人应酬?哪怕朱襄可以随便找路上农人叨叨大半日,也不想与这些官吏谈论学问。

  “不过他们若来问我,我当然会为他们解惑。”朱襄狡黠地眨了眨眼,道,“所以他们还是别来问我的好。”

  李二郎捧腹大笑。

  他像是回到了当初朱襄和嬴小政还和他一家在蜀郡时的快乐时光。

  那肯定是他一辈子都记忆犹新的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

  朱襄上岸时,巴蜀的官吏都没与朱襄说上话。

  他们自觉脸皮已经够厚,但就是不敢去打扰朱襄。

  他们本来以为上岸后还有机会。从这里到咸阳,还有一段陆路。

  大家驻扎在一起休息的时候,总会有机会吧?

  谁知道,太子子楚居然在码头上迎接朱襄。

  太子子楚当然用的不是迎接朱襄的名义,而是来接受和护送这一批巴蜀送来的粮食。

  但谁一看太子子楚一见到长平君就快步走过去,半点视线都没留给巴蜀官吏的模样,就知道这只是借口。

  “我难得与你久别重逢的时候,你没有病倒。”朱襄用拳头碰了一下太子子楚的肩膀,“还算结实。”

  子楚道:“为了不让你唠叨,我这半年都窝在咸阳好好养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