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41节

  在这个生产力条件下,任何一处蛮荒之地的开发,地底下都埋葬着数不清的生命,同类的血肉成了蛮荒之地变成膏腴之地最好的肥料。

  朱襄曾想过能不能提高战俘的待遇,但李牧只让他别看,别问,别想。

  朱襄还是想了。

  开发蛮荒之地必须用人命填,不用战俘的人命填,就是用秦人的人命填。

  现在秦国刚将南秦之地收入囊中,过多压榨原住民,秦国在当地的统治就会不稳。

  开发蛮荒之地是必须的,填进去许多人命也是必须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打仗,战俘,刑徒。

  这一条铁律,从部落时代就开始存在。

  何况李牧对待这些战俘,放眼整个战国也算不错。他制定了类似军功的“立功”制度,只要每日干活够多够好,就能脱离战俘身份,成为秦国平民。

  越人回归部落制后,俘虏在没东西可吃的时候甚至可能成为储备粮。现在他们不仅没有被故意虐待,还有可能成为拥有田地的平民,他们自己都觉得不错。

  俘虏大多是百越贵族的奴隶,他们在百越可没有自己的地。

  总之,用战俘的命填杭嘉湖平原这种事明明很残忍,在这个时代居然还算是“仁慈”了。

  若不是李牧结识了朱襄,被朱襄的思想影响,也不会对战俘如此好。

  朱襄想明白这件事之后,在自己的计划书中勾掉了一部分计划。

  开发吴郡和百越需要大量人力,朱襄知道百越的奴隶们生活得很惨,本想引诱那边的奴隶逃亡,成为秦国的平民。

  现在他明白,如果他这么做了,已经渐渐把自己作为秦人的吴郡平民就要闹了。

  吴郡人当了许久的楚人,虽然楚王自称蛮夷,但楚国作为周朝正统诸侯国,他们已经当作自己是正统的文明人。

  即便他们祖上可能与百越同源,但现在百越是蛮夷,他们是文明人,这是事实。

  让一群蛮夷没有任何代价地抢夺他们的土地,直接成为与他权利等同的人,就像是后世让难民直接入境一样,当地人绝对深恶痛绝。

  这与中原战乱时民众互相逃亡不一样。在中原人心中,其他国家的平民地位与自己等同。蛮夷是完全不同的。

  蛮夷要融入秦人,得到当地人的认可,就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

  比如在垦荒中做出巨大贡献,或者在战争中立下较大军功。

  无代价地对蛮夷好,就是对秦人不好。李牧给朱襄上了一课。

  朱襄能为赵国战俘拼上性命,因为他是赵人。

  但现在他是秦人。

  何况当年就算赵国战俘在长平的境遇也并不好,每天都有战俘缺衣少食或者因为伤病死亡,秦人的后勤可不会覆盖到赵人。

  朱襄在心里默念,人有亲疏远近。他只有一双手,只能握住眼前的事物。

  然后划掉了计划书上的一些内容。

  百越确实能补充吴郡缺少的人手,但李牧和王翦的掠夺就足以弥补这个缺口了。

  李牧和王翦甚至觉得舟师已经玩腻了,两人本来就是陆地战的好手。在不算太好的连绵山地上练练兵,对预演攻打也很有好处。所以他们决定联合蒙武,从江西南下,与蛮越练练兵。

  蛮越部落各自为政,只要压力不够大,没有灭顶之灾,他们会倾向于用秦军削弱敌对部落。

  李牧以前去草原掠夺匈奴的时候就经常遇到这种事。

  所以李牧只要能先把他们打怕,再联系到其中几个比较贪财的部落。他们就会引秦军去攻打其他百越部落,收取一部分战俘和物资作为带路费。

  有些强大的部落甚至可能灭掉小部落,用小部落的战俘向秦军换奢侈品。

  春秋战国,一个独特的野蛮时代,奴隶时代最后的余晖。

  进入封建时代后,封建军队就较少做这些事了,除了卫青。

  卫青攻打草原部落,从来都是掳走他们的女人,牵走他们所有的牛羊,然后赶着牛羊去最肥美的草场,把别人的草吃光。

  西汉特色坚壁清野。

  所以卫青俘虏和杀敌数量可能不比外甥卫青耀眼,但草原人最恨的就是卫青。卫青每打一个部落,几乎就是让那个部落人全部死绝。

  不列入军功的那种死绝。

  李牧对待匈奴人,和卫青半斤八两。

  现在他就把对待匈奴人的那套,用在了对付百越的部落人身上。

  王翦原本走得是堂堂正正(离间计不算)大军团作战路线,跟着李牧混久了,近墨者黑,也学着李牧这些阴损的手段。

  朱襄欲言又止,在烛火前枯坐许久,最后只对李牧和王翦道,对俘虏稍稍好一些,至少不要以欺辱和虐待他们取乐,给他们一条活路,一点只要足够努力能成为秦人的希望。

  朱襄还提议。有些俘虏是整个部落被端走,彼此间有亲属关系。他们可以组成如秦军那样的伍什,一同垦荒立功,最后整个伍什都能一同成为秦人。

  李牧和王翦同意了。

  朱襄的意见并非空中楼阁般的善意,按照他的意见,能更好地激发俘虏的工作积极性。

  朱襄勉强为战俘留下了一条狭窄的刀尖之路,通向一个不算光明但勉强能活下去的未来。

  这就够了。

  这就够了。

  朱襄不断告诉自己,这就够了。然后,他不再关注吴郡在杭嘉湖平原垦荒的事,南下去了东瓯。

  这次东瓯王带兵去和蛮越们打仗——蛮越见东瓯从秦军这里换取了许多好东西,心痒无比,又在掠夺东瓯。

  至于蛮越北部被秦军掠夺,这有什么关系?中原人叫他们蛮扬蛮越,难道他们就是一个部落一个国家了吗?

  拜托,他们是很多独立的不同。其他部落的遭遇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没遇到灭顶之灾前,他们的凝聚力比北边胡人都差远了。

  东瓯王虽然没有亲自迎接朱襄,但东瓯留守的王室子弟,有一个算一个,全来了。

  朱襄还从中间见到了一个衣冠打扮特别像中原人的孩童。

  那孩童估计和政儿差不多大,表现得非常沉稳。

  东瓯王那个每次见到朱襄就眼睛放光的重臣,见朱襄注意到那个孩童,立刻带着孩童上前拜见。

  孩童名叫欧阳摇,是刚继位没多久的年轻东瓯王欧阳安朱最喜欢的孩子。虽然还没有立太子,但东瓯王将身边为数不多的熟悉中原文化的重臣都派给了欧阳摇作为老师,显然已经属意欧阳摇成为太子。

  东瓯王让欧阳摇学习中原文化,扮作中原孩童打扮,也彰显了这个在朱襄面前看上去唯唯诺诺的年轻东瓯王,那一颗不安分的心。

  东瓯迟早会回到越国祖地,重建祖上辉煌,洗刷身上蛮夷的身份。

  在与朱襄交谈后,东瓯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

  朱襄并不知道这位欧阳摇就是被秦始皇征服后改名为驺摇,秦末农民起义时高举反秦大旗,被西汉封为东海王的越地历史名人。

  东瓯国重新走进封建化,改变断发文身的习俗,从吃鱼蛤蛇蛙的原始生活大步跨入封建时代,欧阳摇居首功,在后世温州等地一带民间地位很高,庙宇祭祀延续到现代。

  但朱襄知道这个小孩一定会成为历史名人。因为他看着这个小孩,想起了在吴郡埋头苦干的胖外甥,条件反射摸出一块糖递给小孩。

  小孩在老师鼓励的眼神下接过白纸包裹的糖球放入嘴里,然后眼睛一亮,给了朱襄半颗心的好感度,出现在了朱襄的好感度列表中。

  朱襄哭笑不得。

  为了大批量收割好感度,他是不是该去寻一寻幼年期的历史名人,程序化地分发糖果?

  “好好学习,将来你必有出息。”朱襄向欧阳摇赠送了一卷自己注视过的儒经,真心祝福道。

  虽然欧阳摇肯定还会败在秦军手中,这次说不定他还没有当东瓯王就成了秦人。但人才就是人才,他成了大秦人,将来也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

  他已经出现在了朱襄的好感度列表中,哪怕随着年岁渐长忘记了朱襄给他的这颗糖的滋味,忘记了朱襄。

  但是朱襄会记住他。

  他未来会有机会施展才华。

  小孩拿着朱襄注释的儒经时,表情还有些傻乎乎的,不知道自己获得了怎样的好东西。

  他的老师开心得眼泪都流了出来,让小孩赶紧向朱襄磕头感谢,谢朱襄传道解惑之恩。

  小孩虽然懵懂,但也按照老师说的话给朱襄磕了个头。哪怕他现在是东瓯王子。

  朱襄待他磕了头后,才让他起身。

  如果他不让小孩磕头,自己这份礼就太重了。

  短暂的插曲过去,朱襄便全心全意投入到种田上。

  他重新规划田地,挖水渠,为盐碱化较为严重的地进行冲水稀释盐碱。

  秦国关东有许多地都有盐碱化问题,所以在应对盐碱地时有丰富的经验。待还不知道在哪的郑国修建了郑国渠之后,郑国渠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漫灌后排水的方式,降低盐碱地的盐碱度,提高田地的肥力。

  这里水资源丰富,只要有足够的灌溉设施,就能轻松做到这件事。

  修建水渠的时候,朱襄遇到了一点点麻烦。

  贵族们虽然愿意用奴隶来挖水渠,但他们太斤斤计较,这段在我的领地上,那段又在他的领地上,一百米的水渠要分成两三次来修,各自出力不同,否则他们就认为亏了。

  朱襄最后与他们商量,直接让他们拿出金银布匹等钱财,雇佣秦军为他们挖水渠。

  秦军在没有战争的时候虽然有粮饷,粮饷的数量显然不多。有不伤性命的赚取外快的机会,勤劳的大秦人都很珍惜。

  挖水渠而已,秦国搞基建想来是秦军、刑徒和庶民一同去,他们打仗的时候也会用水攻,他们熟悉极了。

  东瓯的贵族付钱的时候都是按照本国的“物价”,所以例如东珠、丝绸等物品,比起中原来说便宜许多。

  朱襄讨价还价,以“是你们太麻烦,长平君我很生气”作为威胁,拿到了更高的报酬。

  然后,他分文未取,全部合理地分给了干活的秦兵。

  这种自己不拿一丝一毫的“将领”,向来都会得到兵卒们疯狂地拥戴。

  朱襄觉得他们太苦,不仅将报酬全部给了他们,还严抓后勤,收购咸鱼和肉干,让他们每日都有荤腥的汤水可以喝。秦兵们别说挖水渠挖得热火朝天,个个都愿意为朱襄赴死了。

  甚至有将领悄悄对朱襄说,朱襄有没有仗想打,他们现在急需向朱襄证明自己的忠诚,朱襄说打谁他们就打谁,就是去攻打东瓯王宫,他都认为以现在的士气能打下来。

  朱襄脑袋上飞过一连串乌鸦,脸上满是“点点点”。

  为什么秦兵挖着挖着沟渠,突然说要为他打仗,为他赴死了?

  “你们好好完成每日我安排的事就足够了。”朱襄道,“还有,再次强调,不准私自出工!该休息的时候就要休息。你们本来在这里就水土不太服,若生病了受伤了,我可没办法救你们。”

  将领听着朱襄絮絮叨叨地叮嘱,心里突然想起了吴起为士兵吸脓包的事。

  他当时看了这个故事,对吴起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自己不会被收买。

  不过可能因为他本来是个中层将领,所以不会被吴起这样的行为给迷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