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40节

  朱襄道:“秦国与东瓯国比邻。如今秦国与楚国交恶,无法与楚国互换有无,只能与东瓯国互换有无。东瓯国繁盛,吴郡才更繁盛。”

  朱襄又叹了口气,道:“我这次带了秦棉来,想与东瓯国交换东西。东珠虽好,但秦国更想换军粮,你明白吗?秦国不想打东瓯国。如果我们攻打东瓯国,楚人立刻就会南下。我们只想和你们做生意。”

  朱襄顿了顿,无奈道:“但现在东瓯没多少东西可以与我们交换。这便是秦王同意我如此做的原因。”

  朱襄此举,虽然没有告知友人,但确实告知了秦王柱。

  在离开咸阳之前,朱襄就将自己贸易战的相关细节与秦王柱商议,去帮东瓯种田也是计谋之一。

  当时秦王柱还不理解,东瓯强大之后,秦国若想灭百越,恐怕就更难了。

  朱襄提出,东瓯发展农耕文明之后,庶民定居沿海平原者众多,更利于秦军登陆;

  东瓯与百越其他部落并无从属关系,东瓯若有粮食,百越其他部落会来抢夺,更容易让他们内乱;

  增加了东瓯与秦国的经济联系,秦国占领东瓯之后要消化这一片地更加容易;

  如果东瓯国君被小利蒙蔽了眼睛,同意自己让秦军帮忙修水利和指导耕种的意见……

  “东瓯的平民就会心向秦军。”朱襄道,“东瓯没有把农人当庶民,而是当奴隶。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所以如果秦军南下,他们会听从东瓯贵族的命令充当兵卒。”

  “但若告诉他们另一种生活方式?告诉他们当了秦人,他们就不用将所有粮食上交,只留下寥寥无几的口粮,甚至口粮都无法留下呢?”

  “秦国和中原的庶民就算生活得再不好,也比当做农奴的东瓯人生活得好。”

  “我相信民众的力量。”

  朱襄与秦王柱诉说了自己的建议之后,秦王柱沉默了许久,然后点头同意。

  “寡人相信你,你放手去做吧。”

  所以如果李牧和王翦告状,朱襄相信秦王柱不会用戒尺敲他脑袋。

  自己已经报备过了!

  朱襄拿出了这么大的利益,为东瓯国提供粮种和技术支持不说,还让秦军帮忙。

  东瓯王就算再担心这利益背后有问题,也不由心动了。

  东瓯王理智尚存,但李牧派人将朱襄与东瓯王的商议传播出去之后,东瓯王就压不住贵族的请求了。

  奴隶制基本都是多贵族共同执政,国君的权力被分散得很厉害。

  如中原有封君,东瓯王也有大奴隶主持有军队和封地,虽然听从东瓯王的派遣,但东瓯王也不能完全控制他们。

  朱襄如果和秦军一同来帮他们种地,并且让秦军与他们生意交流合作加深,他们将会获得巨大的利益。

  他们向往着中原的珍宝。因为楚国截断百越和中原之路,他们想要求得中原的东西十分困难。

  如果能与秦国交好,他们就能通过秦国战船的护送前往中原换取珍宝,贵族们想一想就开心不已。

  再加上沿海平原的耕地基本都被他们瓜分完毕,增产后他们的势力就更加强大。他们可不管什么秦国的野心,到手的利益先拿了再说。

  此刻东瓯王所有的犹豫都没了用处,他如果不同意朱襄的提议,恐怕东瓯王的位置就要换人坐了。

  在朱襄给予的巨大利益面前,东瓯国大部分贵族都经不起诱惑。

  王翦看着东瓯王被裹挟着将指导农桑一事交给朱襄,还给予了朱襄许多权力和珍宝,心里不由生出了寒意。

  他再次仔细打量朱襄。

  这一幕朱襄是否提前算到?这是无心的发展,还是朱襄的计谋?

  朱襄是否在做此事之前,就已经料到他必定会成功?不仅成功,还能挑起东瓯国君臣的矛盾?

  虽然朱襄是他的友人,他也不由为了这一幕而稍稍吓了一跳。

  朱襄得到的东西比他想要得更多。

  东瓯王不仅同意他带着秦军帮忙指导沿海平原农人种植,还给了朱襄能直接对当地人下令的权力。

  朱襄手握的权力,就是东瓯国主管农业的大臣的权力,分文不差。

  有了秦军和东瓯王派去的兵卒的护送,朱襄甚至自带兵权,比东瓯国真正的主管农业的大臣权力更大。

  秦国的吴郡郡守居然能在东瓯国的沿海平原自由行走,秦军上下议论纷纷,皆对朱襄公佩服不已。

  不愧是我们秦国的长平君!

  不过东瓯王也做了约束。朱襄只能在沿海平原行动,不能去丘陵和山区。沿海平原面积在东瓯占比不大,东瓯王觉得可以放心了。

  朱襄对此摇摇头。

  秦军海军逐渐壮大,只需要一个登陆的跳板,就能将大量兵力从海边运到东瓯。所以只要沿海平原这片地方被迅速拿下,百越就会被逐渐蚕食。

  沿海平原这片地,足以让秦军自给自足,慢慢与百越磨。

  秦始皇拿下百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如果早早将百越的产粮区作为据点,拿下百越就容易多了。拿下百越之后,以沿海平原为中心往外辐射,驯服百越更是轻而易举。

  朱襄坐船回吴郡通知了嬴小政一声。

  嬴小政吓得差点把自己的小揪揪扯下几根。

  他跳到朱襄背上捶朱襄的脑袋:“舅父!你有几条命?你说你有几条命!你怎么能做如此危险的事?”

  “我都说了不危险,真的不危险。”朱襄弓着背,让嬴小政在他头上薅他的头发,“你看,结果如我所料……”

  嬴小政直接捂住朱襄的嘴,不听不听,舅父闭嘴!

  雪姬也脸色苍白。

  不过听了朱襄的辩解之后,她虽然担忧,也相信朱襄确实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反过来劝说嬴小政别担心。

  嬴小政气得翻白眼。

  舅母你太信任舅父了!所以舅父才如此喜欢冒险!

  “东瓯又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嬴小政道,“等吞并中原之后徐徐图之也不迟,舅父何必现在去与他们对上?”

  朱襄道:“既然将来确定一定会攻打百越,现在我是吴郡郡守,我就该为未来做打算。”

  嬴小政咬牙切齿:“我才是吴郡郡守。”

  朱襄笑着摸了摸嬴小政的脑袋:“所以你也要为未来做打算。”

  嬴小政冷哼:“蛮夷之地,不需要多作打算。”

  朱襄道:“既然你想要这块地,就要想好如何利用这块地。难道你花许多人命和财力把一片地打下来,结果收获远远不比耗费吗?这样亏本的打仗,只会把国家越打越弱,把民众越打越离心。”

  嬴小政想起梦境中的大嬴政所发动的那些战役,有些不确定道:“真的?会越打越弱吗?”

  朱襄道:“这不是显而易见吗?”

  嬴小政道:“但是以前……现在秦国就是越打越强盛。”

  朱襄道:“因为现在秦国打下来的地,是打下来就有用啊。你想想,如果给你一片地,面积和秦国一样,但是全是沙子,没有水,寸草不生,别说人,连只动物都看不到。这种地你打下来有意义吗?”

  嬴小政摇头。

  朱襄又摸了摸嬴小政的脑袋:“什么是好大喜功?打没有收获的战争就是好大喜功,会让国家衰败;你看北方胡人年年南下,他们为何不会因为穷兵黩武而让下属离心?因为他们每次南下都有利可图。”

  “政儿你将来肯定是喜欢开疆扩土的雄主。打哪一块地有利可图,打下后如何治理才能尽快补足战争的消耗,这些都是国君需要做的事。”

  “你只有计算好这一切,让国家越打越富足,才能算得上雄主。”

  “否则,就不过是穷兵黩武,透支了国力,加速了王朝衰败而已。”

  嬴小政沉思了一会儿,重重地点头:“舅父教我!”

  朱襄轻笑道:“我这不就在教你吗?”

  嬴小政道:“东瓯之事,我会全力支持舅父。舅父放心。”

  朱襄道:“好。但你也要注意休息。我听说你又不想睡午觉,还偷偷把文书藏在被子里……”

  嬴小政抬起手捂住耳朵。

  舅父好烦!

  为什么人一定要睡午觉!在日头当空的时候睡觉太懒惰,这是应该禁止的行为!

  等朕当了皇帝,一定要下一道诏令,秦国人不准睡午觉!

  雪姬听着朱襄念叨嬴小政,不住点头。

  对,就该好好训训。

  嬴小政长大了,雪姬不再好意思揍嬴小政的屁股。

  本来雪姬想用戒尺,但朱襄对雪姬说,嬴小政这个年龄,能不揍就最好不揍,会让孩子起逆反心理,多念念就好。

  如何教导孩子,雪姬向来听朱襄的建议。

  但看着嬴小政偷偷闷在被子里批改文书,雪姬气不打一处,狠狠地给了嬴小政手心几巴掌。

  不用戒尺,用手总可以吧?

  第131章 台风后淤泥

  朱襄回来后,朱襄负责口头教育,雪姬负责揍,嬴小政终于蔫哒哒地改正了在被窝里看文书的坏习惯。

  朱襄每到一处地方暂住,都会在庭院里选一棵笔直的小树为嬴小政记录身高。

  嬴小政站在郡守府的小树旁,摸着树干上的刻痕,踮着脚尖比了一比。

  嬴政啊嬴政,你要快点长大。等你长大后,舅父舅母就不会能再威逼你睡午觉了。

  所以睡午觉这种事就该禁止啊!是谁首先助长这种懒惰的风气?!

  朱襄看着嬴小政在树干前先踮脚尖,最后蹦跳起来,忍俊不禁。

  自家政儿真是太可爱了,必须在养崽日记本中记一笔。

  朱襄在吴郡没待多久,在叮嘱嬴小政在农闲时别忘记组织灭钉螺后,又带人匆匆回到了东瓯。

  吴郡的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虽然是后世产粮大区,极具开发价值,但血吸虫病也十分泛滥。

  特别是杭嘉湖平原,后世在鱼米之乡中,物产丰盛都算前列的宝地,这时候就是瘴气密布,水蛊遍地的“死亡之地”。

  朱襄知道开发这里会死多少人。

  李牧和王翦南下时除了掠夺物资,也会掠夺战俘。那些战俘刑徒的生命大多都被填在了这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