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34节

  王翦很想忍住笑,但还是没忍住肩膀颤抖。

  这次论兵草草结束,获胜者嬴小政。

  嬴小政攀在李牧背上大笑。

  李牧把嬴小政背起来甩了两圈,吓唬这个胆敢对老师用离间计的坏弟子。

  朱襄笑着摇摇头,抬头看着有缺的明月。

  赵国啊……平阳君和信陵君都还在赵国,他们还好吗?

  肯定不怎么好吧。

  ……

  赵国。

  平阳君跪坐在憔悴的信陵君面前,面露恳求。

  信陵君只喝酒,不看平阳君。

  平阳君赵豹低着头道:“信陵君,求你救救赵国。”

  信陵君魏无忌打了个酒嗝,颓然道:“我连自己都救不了,如何救赵国?你是赵国宗亲,赵王信任你,你当相国不是当得很好吗?”

  赵豹苦笑:“我才疏学浅,当不好。”

  平原君赵胜去世后,赵豹便担负起了赵胜曾经辅国的重任。

  赵王在几次打击之后,虽然醒悟,勉强有了贤明国君的模样,但他的身体却垮了,无法长时间承担政务。

  赵王一改以往猜忌,深深信任平原君和平阳君,将大半政务都交给了两位堂叔。

  平原君为了亡羊补牢,累死在任上,成就了一世贤名。

  平阳君赵豹不是不想效仿兄长,只是他确实理政和识人的才能都比不过兄长,有心无力。

  他多次拜访信陵君,希望信陵君能够在赵国出任相国。但信陵君因魏王的猜忌而心灰意冷,整日醉酒度日,不肯清醒。

  两人相对枯坐,赵豹以为自己这次又会无功而返。

  这时,有信陵君的门客匆匆到来,面色复杂地呈上拜帖。

  这拜帖是纸做的。

  秦国几年前就用纸逐渐代替竹简木简,各国虽也跟上,但造纸技术是个难题。虽然他们能从秦国偷技术,但花费太高。除了赵国咬牙跟上,其他国家均已经放弃。

  对贵族而言,竹简木简和纸也没太大区别。他们不在乎这点成本。

  不过赵国有太多需要查缺补漏的地方,所以造纸工坊并不多,纸张还没有普及。特别是拜帖,贵族更喜欢用木牌竹牌。将纸作为拜帖,只有秦国人。

  信陵君怒道:“秦国人的拜帖,扔出去!”

  门客语气低沉道:“是朱襄公派来的使者。”

  信陵君和平阳君均是一愣。

  沉默半晌,信陵君放下酒碗,让人打来水,整理了一下仪容,洗干净满是酒味的手,又换了一身衣服,才接过薄薄的拜帖。

  平阳君看着信陵君难得整洁的模样。虽然信陵君眼中还有醉意,但他仿佛看到了曾经信陵君那个意气风发的模样。

  朱襄送来的与其说是拜帖,不如说是信。

  朱襄从好感度系统中得知平原君赵胜离世之后,就一直想送吊唁的礼物。

  只是赵国秘不发丧,他不好说自己为何知道平原君离世了。

  蔺公是真的给他托梦了,总不能说平原君也给他托梦?所以他在秦王得知平原君离世的时候,才送出吊唁的礼物。

  这一来二去,待他礼物到达的时候,秦王柱都要出孝期了。

  朱襄本想直接将礼物寄给平原君或者平阳君,但转念一想,他一个秦国重臣给赵国宗室寄礼物,他倒是无事,恐怕赵国贵族又要说三道四,连累平原君和平阳君。

  正好信陵君在赵国,又是平原君妻弟,他便将礼物送到信陵君府上,请信陵君转交。

  同时,他也有很多话想与信陵君说。

  信陵君将这封简短的信交给平阳君后,自己亲自出门迎接朱襄派来的使臣。

  朱襄身边的仆从不多,一直用秦王的人。这次他难得让家中寥寥无几的仆从亲自走一趟。这个仆从见过信陵君和平阳君,虽然信陵君和平阳君都不记得他了。

  仆从打扮得就像是一个商人,十分低调。

  他奉上礼物和另一封厚厚书信后,就不再说话,只在信陵君提问的时候回答。

  他这一番言行,表现出朱襄的诚意——朱襄是以友人身份派人来吊唁,与秦国无关。

  朱襄送来的礼物除了符合当时礼节的贵重物品之外,还有南瓜种子和种植方法。

  这是他给秦王柱打过报告之后,秦王同意的行为。

  南瓜能救荒,但不能久放,还不好运输,既能救赵民,又很难成为赵**粮。所以秦王柱愿意卖这个好,给自己刷一下仁义的名声。

  秦国正式准备打天下,秦王柱与秦昭襄王不同,他对荀子“仁义之师”的话较为认可。如果能刷一点好名声,让秦军拿下六国时少遭遇一些困难,为什么不刷?

  刷名声又耗费不了多少人力物力,可以与备战并驾齐驱嘛。

  朱襄在信中委婉地说到了这一点,将南瓜的优劣处都说了出来。

  平阳君在兄长去世之后,难得露出了哭笑不得的神情。

  “他还是以前那个朱襄,没有改变。”平阳君赵豹想起曾经与朱襄那些不太好的过往,看着南瓜种子的眼中泛起泪意,“即便已经是秦臣,他也记着赵国的庶民。”

  信陵君道:“立场区别,不改变我与他的友谊。来看看他劝了我什么。”

  信陵君让人安排朱襄派来的使者住下,将其他礼物全部交由平阳君,只拿出了朱襄那封厚厚的信。

  平阳君很担心朱襄会游说信陵君入秦,便借口想多得知朱襄的消息,也厚着脸皮留了下来。

  信陵君没有拆穿,但没有将自己的信给平阳君看。

  他只是告诉平阳君,自己绝对不会入秦。

  “因为秦国下一个目标,定是韩魏。”信陵君神情冷淡道,“魏国不要我,我还是魏公子。”

  平阳君伏地作揖,心中难受不已。

  信陵君来到很久没有去的书房,点燃蜜烛,神思恍惚了一会儿,才拆开朱襄写的信。

  朱襄直来直去,没有过多寒暄,说起自己入秦后的一些趣事。

  比如对方士的不满,比如李冰治水,比如自己南下种田。

  他在信中没有写机密的事,所诉说的事信陵君都已经知晓。他只是从当事人的身份,对这些事进行了详细的主观描述。

  比如对战方士,他没有用什么神异手段,只是拆穿对方戏法。

  还有与李冰开山铸造堤坝时,朱襄隐藏了火药,但把用热胀冷缩让岩石裂开的事写了出来,然后抱怨根本没有什么妖兽挡路。

  伐山破庙也是,就只是剿灭一些借由宗教而起的坏人,没有什么神灵妖魔出现。

  “我的武艺泛泛,荀子常常骂我朽木,我哪有那个本事去斩杀妖兽恶神。”

  信陵君失笑。

  他还真信了朱襄有这个本事,原来真实情况如此“朴实”。

  外界以讹传讹,让朱襄这个老实人自己听着都有些尴尬了。

  魏无忌和朱襄只是一面之缘。但有些友谊,就和一见钟情一样,只一面便能让人记一辈子。

  魏无忌知道自己对朱襄是这样。现在朱襄回应了他,他很高兴。

  可惜秦王不会让朱襄离开秦国,他也不会入秦。他与朱襄大概永远不能再喝一场酒了。

  朱襄信中的趣事让魏无忌的心情轻松不少,戒备也放下不少。

  毕竟他厌恶秦国,朱襄又是秦王宠臣,他虽敬佩朱襄,也是有些担忧秦王借由朱襄这封信做些什么。

  现在看来,朱襄确实很受秦王宠爱,秦王同意朱襄以自己心意写信。

  魏无忌见到的朱襄,是那个黑发中已经有了丝丝灰白,面容枯槁的“大贤朱襄”,还未见过那个活泼的朱襄。

  朱襄这封信,让魏无忌窥见了朱襄那层大贤光环下真实的内在。

  魏无忌曾在朱襄离开赵国后拜见过蔺相如和廉颇,听二老用怀念的口吻谈起过,朱襄私下是一个活泼过头,令人头疼的“孩子”。

  看信中的语气,朱襄确实是个很洒脱爽朗的人,应该和自己特别合得来。

  魏无忌摩挲着信纸,想象着从心伤中走出来的朱襄的模样。

  朱襄啰啰嗦嗦了几页纸,有时候写了后语忘记了前言,车轱辘似的又把讲过的事讲了一遍,看得魏无忌不由轻笑。

  又翻了一页纸,朱襄终于如他所想的那样,开始劝说他振作。

  身为友人,来了这么长的一封信,怎么会不劝自己振作?

  所有与魏无忌有旧的人都来信劝说过,连秦国都有故旧委婉劝他去秦国出仕。

  魏无忌看了朱襄说的那些趣事,现在心态很轻松,没有像对待其他人劝他振作的书信那样,将直接将这几页信丢掉。

  “你想回魏国但回不去,在其他国家出仕都难以排解心中郁结,与我身边一位后辈很相似。”

  魏无忌眉头一挑。还有谁与自己一样?他想了许久,都想不出来六国有谁敢与自己并列。

  朱襄说的当然是韩非。

  韩非虽是韩国宗室旁支,但现在“公子”的称呼已经不仅仅是国君的儿子,只要与国君沾亲带故都称公子,所以嬴小政还是王曾孙的时候也是秦公子。

  甚至非宗室的封君也能称一声公子,比如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

  如果朱襄厚着脸皮,也能自称一声公子,只是不能叫“公子朱襄”而已。

  韩非与韩王有亲,倒是能称一声“公子非”。

  朱襄在信中夸赞了韩公子非的才华,写了韩王和韩国朝堂那些相国卿大夫,对公子非的不屑一顾。

  看到朱襄在信中写,公子非连续向韩王上书好几年,韩王只觉得烦,直接将公子非拒之门外。魏无忌苦笑。

  他不知道这公子非是否真的有才华,但这待遇,确实可以说凄惨了。

  朱襄又道,虽然韩王和韩国卿大夫都轻视韩非,但韩非还是千里迢迢来到咸阳拜荀子为师,求强国之策。

  魏无忌笑着摇头:“朱襄恐怕是谦虚了。那韩非绝对是向着他去的。”

  朱襄似乎知道魏无忌会这么说,特意强调韩非真的是拜荀子为师,和自己无关,别往他脸上贴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