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59节

  李牧:“……”他以后再也不会为朱襄满头白发而心生苦涩和怨愤了。

  朱襄乐道:“你说楚国会不会派人来拜见我?春申君当时还准备招揽我呢。”

  李牧白了朱襄一眼:“你认为我要打楚国,会让楚人来见你?”

  朱襄:“啊?!什么?!你要打楚国?!”

  李牧:“……”

  朱襄:“……”

  两人相对无言良久。

  朱襄率先扶额:“我说,你、那个啊,楚国现在还挺强大,春申君把楚国治理得很好。你现在攻打楚国,会不会太莽撞?”

  他要是知道李牧来黔中郡不仅是平匪患,更是生出了攻打楚国的心思,绝对不会这时候来黔中郡。

  李牧道:“我不是使离间计了吗?你不知道我想开战?”

  朱襄苦笑:“用了离间计,不代表会开战啊。你看秦王对赵国用了这么多离间计,把你和廉公要到了秦国,也没向赵国开战。”

  李牧道:“我就试试,随意打一打,就当练兵。”

  朱襄不知道说什么好。

  军事上的事,他不好插嘴。而且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不需要自己在一旁指手画脚。他只能感慨自己真倒霉,让李牧悠着点。

  李牧疑惑:“怎么悠着点?”

  朱襄迟疑道:“别打到寿春城下,或者直接把寿春城占领了,逼迫楚国再次迁都?你手头这点兵,打下来也守不住。”

  李牧一愣,继而大笑。

  李牧在对楚国使用离间计,想用楚国练兵时,自然派了人向秦王快马传讯。

  他已经习惯了秦国与赵国的不同之处。秦王虽然会信任在外的将领,但疑心病也很重。自己不能像在赵国雁门郡时一样大事小事一律自己做主,不征求国君意见。他一边做事,一边适时将自己的决定报送给秦王,让秦王安心。

  李牧能迅速转变心态,朱襄在他耳边快念出茧子来,也是重要原因。

  有时候李牧想,朱襄明明自己对秦王十分放肆,好像一点都不惧怕秦王,但另一方面,又对秦王十分警惕,疑心病说不定比秦王还重,总觉得秦王会害他们。真是矛盾。

  不过朱襄所说的事只是麻烦了一点,若能让朱襄安心,李牧便照做了。

  秦王在咸阳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又是半晌没回过神。

  “李牧不是找南蛮练兵吗?怎么想起攻打楚国了?他那点兵,够攻打楚国?”秦王问太子柱。

  太子柱:“……”就算君父你问我,我怎么会知道答案?!

  秦王深吸一口气:“那李牧,真的没问题吗?他是不是太过年轻气盛,被一场小胜利冲昏了理智?”

  太子柱道:“李牧带兵至今,还未出现过被胜利冲昏理智,导致战败的事。他的战绩,让我觉得可以信任他。”

  秦王瞥了太子柱一眼:“你是不是只要朱襄认可的人,你都很信任?”

  太子柱额头上冒出了冷汗,解释道:“不是朱襄认可的人,我都信任。而是与朱襄交好的人,正好都是有才华且有诚心之人。”

  秦王盯着太子柱看了许久,才淡淡道:“说的也是。”

  他又仔细看了一遍李牧呈上来的书信,道:“既然他有信心,那就去做。反正他手中也没有多少兵卒,只要不把黔中郡输掉,战败了寡人也不怪他。”

  秦王以为这件事就算结束了。

  哪知道没几日后,他又接到一个更加急的书信。

  秦王以为李牧战败了,焦急地打开书信,然后表情出现了一瞬的空白。

  太子柱紧张道:“君父,出什么事了?!”总不能他刚给李牧说了好话,李牧就辜负了他的信任?

  秦王嘴张张合合了几次,表情古怪道:“朱襄他,朱襄他不知道李牧要打楚国,因为太无聊,去黔中郡指导耕种去了。”

  太子柱:“……因为太无聊?!”

  这是什么鬼理由?!朱襄你是想挨戒尺吗!!

  秦王深呼吸了好几次,又仿佛看了几遍书信,道:“是,太无聊。朱襄说蜀郡的春耕已经结束,李冰又有政儿辅佐,他无事可做,正好黔中郡匪患已平,急需人指导补种,他就去黔中郡了。”

  太子柱忍不住在他老父亲面前拍桌大骂:“鲁莽!荒唐!”

  秦王看着居然胆敢在他面前拍桌的太子柱,训斥的话咽了下去。

  他看得出来,自家老儿子真的很生气。

  “好了好了,大柱,你又不是不知道朱襄是什么性格,别气坏了身体。”秦王劝慰道,“李牧与朱襄交好,不会让朱襄赴险,放心。”

  太子柱拍桌之后就反应过来,自己居然在君父面前失礼,正惶恐着,没想到君父还安慰他,让他一时失去了言语。

  第91章 猪油糖炒面

  太子柱没想到,自己还有被君父安慰的时刻。

  直到老秦王让人送太子柱离开,并附带送了许多安慰的赏赐时,太子柱还处于懵圈中。

  太子柱:有点吓人!

  老秦王以为太子柱还没有从愤怒中回过神,长吁短叹,原来太子柱还有这么愤怒的时候。

  “朱襄那竖子真是……”老秦王想来想去,把范雎招进了宫。

  他能说心里话的人,还是只有范雎。

  范雎已经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偶尔去咸阳学宫教教弟子,身体比之前圆润了一圈。

  他还不知道朱襄发生了什么事,耐心听完老秦王抱怨之后,才委婉询问朱襄做了什么蠢事。

  当他得知朱襄跑到黔中郡去之后,十分疑惑道:“君上不是让朱襄去蜀郡,他怎么能把政儿……把公子政丢在成都,自己跑那么远?”

  秦王愣了一下,拍桌道:“对啊!”

  君臣二人面面相觑。

  老秦王和太子柱听到这个消息后,条件反射开始担心朱襄的安全,居然忽视了这么重要的事。

  李牧为什么能去黔中郡?因为李牧是主管整个南方战线屯兵的大将军,老秦王在李牧南下时已经拜其为将,李牧有权力在南方随便行动。

  但朱襄虽然没有固定职位,但他对老秦王说的是去蜀郡,那么他就应该一直待在蜀郡。

  而且嬴小政还那么年幼,朱襄怎么把孩子丢在成都自己跑了?

  这算什么事啊!换做其他人,脑袋都不够掉!

  老秦王扶额,范雎叹气。

  两位老人有一种为不着调的孙辈收拾烂摊子的疲惫。

  “政儿很安全。”老秦王在范雎骂朱襄前,率先道,“朱襄在信中写道,李冰忙于建堤坝的时候,请他暂代郡守。他忙于春耕,便将大部分事交给了政儿。所以政儿才在成都走不开。”

  范雎脸皮微微抽搐:“朱襄在咸阳的时候,让政儿代他审核长平的税赋。等到了成都,又让政儿帮他暂代郡守。他居然还好意思说无聊?他无聊难道不是把事都推给了政儿吗?!政儿才多少岁!!”

  要是朱襄在他面前,高低得踹朱襄几脚!

  老秦王频频点头。朱襄的想法和行动,真的是太难理解。难道朱襄就不怕擅自离开蜀郡,被自己怪罪吗?!

  两位老君臣讨论了许久,得出一个结论,朱襄在政治上的聪明才智处于时在时不在的状态,当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大概所有聪明才智都离家出走,心中什么都没想。

  “君上,这次一定要狠狠罚朱襄!”范雎建议,“君上舍不得打他,好歹罚他的俸禄,关他的紧闭!”

  老秦王认真地问道:“他什么时候用过自己的俸禄?他在咸阳吃寡人的羊,到了成都肯定牵李冰家的羊。罚他的俸禄有什么用?”

  范雎:“……”

  老秦王又道:“关禁闭对他也没有用,他说不定会睡到日上三竿,更令人生气!”

  范雎:“……”

  范雎叹气:“削他的封君?”

  老秦王道:“看他在黔中郡干得如何。如果干得好,就功过相抵。”

  范雎在心里松了一口气。君上的意思就是不追究了。

  指导种地,朱襄怎么可能干得不好?

  范雎发觉,自从朱襄离开之后,老秦王对朱襄的容忍程度高了许多。朱襄离开得很正确。

  “也不能就这么放过他。”范雎道,“李冰尊敬他,李牧纵容他,朱襄孩子心性,离开了能管教他的长辈,就像是鱼入了水中,谁也管不住他,他连谨慎都丢掉了。”

  老秦王道:“先生的意思是,寡人应该派个管得住他的人,去送斥责他的诏令?但管得住他的人,哪里经得住颠簸?”

  老秦王想了想能管得住朱襄的人,除了一众老人之外,就是朱襄的夫人雪姬。就算他不将雪姬留在咸阳牵制朱襄,以雪姬的身体,也经不住长途跋涉。

  范雎想了想,的确如此。

  虽然家里几个老家伙身体都还算硬朗,但南方有瘴气,他们经不起折腾。

  “可以让他们给朱襄写信,与君上的诏令一同送给朱襄。”范雎道,“虽然君上舍不得伤到朱襄,但若是长辈的戒尺,朱襄还是应该多挨几下。”

  老秦王同意了范雎的建议。

  他本来想直接当做没有发现朱襄在此事上的僭越,但范雎十分公正,强烈要求惩罚朱襄,他也觉得该给朱襄一点小小的教训。

  比如看着朱襄被家里几位长辈追着揍。

  老秦王将这件事交给了范雎,让范雎转告朱襄家中的长辈。

  荀子掰断了椅子把手,廉颇拍裂了桌子,白起捏碎了手中的木珠子。

  几个朱襄的同辈友人本来很生气,见到长辈比他们更生气的模样,忍不住抖了抖。

  子楚拢了拢衣袍,道:“朱襄、朱襄也是好意,不想见到黔中荒芜。”

  他向蔺贽使眼色。

  你就在那里干看着吗!赶紧替朱襄说好话!

  蔺贽回过神,叹着气道:“朱襄,该揍!”

  子楚:“……”朱襄白给你送腊肠了!

  蔺贽道:“若不是君上心胸宽广,就凭他擅自离开蜀郡,就可以治他的罪!何况他居然将公子政单独留在成都,这是照顾公子政的人该做的事吗?这也是杀头的大罪!”

  子楚:“咳咳咳!”蔺贽你给我闭嘴!你对得起你吃下去的腊肠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