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58节

  这之后,朱襄继续指导水稻种植,在官田中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李冰继续开山;嬴小政继续处理其他杂务;李牧则准备练兵了。

  李牧虽与朱襄、李冰一同入蜀,但并非只管蜀郡一郡之地的军官,而是类似于“西南军区”的总司令官,巴郡、黔中郡的驻兵他也能调动,不受地方官管辖,只是本营驻地和军屯大头在蜀郡。

  毕竟蜀郡有平原,巴郡少有大块田地。黔中郡如今仍旧十分混乱,虽已经立郡县,仍旧处于时刻交战的状态。军区主要驻地就在蜀郡。

  秦王在用人的时候,给予臣子的权力和信任十分大。

  即便李牧还是个青年将领,但以李牧迎击匈奴的战绩,和白起、朱襄、廉颇的认可,也让秦王果断地任用他为镇守南方的将军,并给予他可以寻找战机自行练兵的权力。

  李牧离开咸阳前,老秦王召见他,告诉他将来若要攻打楚国,定会任用李牧为将军,鼓励李牧早日熟悉南方的气候和地理。

  秦国要攻打楚国,运粮运兵都走水路最优。

  秦国攻打楚国的两条水路,一边是从秦岭附近的汉水走,这也是秦国攻打楚国的主要路线;一边是顺着长江而下,这是秦王重视蜀郡的原因。

  虽然蜀郡与楚国隔着巴郡和黔中郡,但若顺着长江而下,这点距离不算什么。

  蜀郡有平原,有铁矿,粮食产出和铁器打造都十分优秀,正好适合为攻打楚国屯兵。

  由长江顺流而下攻打楚国也有弊端,比如长江险峻,而且成都平原的航运条件就目前而言,并不算好。

  但秦王是一个很有冒险精神的人。他认为开辟长江航线,对攻打楚越之地十分重要。

  李冰的上书能得到朝臣同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改造成都平原水网灌溉后,长江的支流岷江就能直接与成都城连在一起,从成都城就能直接去长江,顺流直下楚越。

  之后确实如此。

  都江堰修成后,成都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航运中转站。有唐诗曰“门泊东吴万里船”,就形容了成都常有长江中下游的商船来往的盛景。

  成都平原的粮食也由长江航道,向秦国统一中原时的南方战场上不断输送,成为秦国统一战争后勤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李牧在朱襄的建议下,不仅练骑兵,还派人研究更强大的战船,在战船上安装床弩,训练水性好的兵卒驾驶战船直接从岸上对敌。

  这些战船的装载能力也更强,运送粮草和兵卒都很有效率。

  李牧现在摩拳擦掌,就等着练兵的机会。

  恰巧,南蛮不知道发什么疯,侵扰蜀郡边境。李牧就带着新组建的骑兵去会了一会南蛮,火攻破了对方藤蔓甲,砍了不少人头回来当军功,顺便征服了几个部落给秦王纳贡。

  李牧将部落首领和地图送给秦王后,秦王大喜,给了李牧更多支持。

  李牧尝到了甜头,就有点想去楚地晃晃了。

  于是,他率领船队去了黔中郡,以指导军屯的名义,在黔中郡派人前往楚国,勘察楚国的情况。

  楚国如今有春申君,不算太衰弱。但李牧是被离间计害过的人,一眼就看到了楚国有离间计施展的空间。

  春申君并非宗室,甚至不是楚国传统大贵族中的一员。战国名扬天下的“四公子”,仅有春申君一人并非宗室。

  楚国是一个极其“传统”的国度,上层被大贵族把持,楚王的权力并不大。所以当初吴起才会死得那么惨,连扑在前任楚王的遗体上,都和楚王的遗体一起被射成了刺猬。

  春申君是一个有魄力的人,他虽没有改革,也为了楚国做了一些实事。

  众所周知,在一个被大贵族瓜分了权力的国家,想要做实事一定会损害大贵族的利益。所以春申君树立了许多敌人。

  虽然楚王信任他,但楚王迟迟没有子嗣,春申君的未来堪忧。

  别说春申君急,爱重春申君的楚王自己也很急,不断去后宫耕耘。春申君也献上去许多女子。

  终于,春申君献上去的一位女子怀孕,看似春申君的处境有所好转。但由楚国大贵族支持的宗室显然不会这么容易放弃,现在楚国已经有了那女子所怀的孩子并非楚王之子,而是春申君之子的风声。

  李牧听到这个传闻,脸色就很古怪。

  他想起了之前在咸阳的时候,有人传政儿的谣言,说政儿并非夏同的儿子,而是吕不韦的儿子。吕不韦把怀孕的妻妾送给了夏同。

  只是见夏同与嬴小政十分亲近,而吕不韦在夏同身边的影响力被朱襄逐渐取代,怎么看也不像是嬴小政亲父该有的待遇,这个谣言才逐渐平息。

  不过李牧怀疑,这谣言平息的背后,秦王恐怕出手了。

  因为之后又有嬴小政并非夏同之子,而是朱襄用自己的儿子取代了公子政的传闻时,秦王杀了不少人,并在杀人的时候说已经给过那些人机会。

  对秦王而言,他自己可以去试探朱襄和嬴小政,但关乎未来秦王血脉这种事,绝对不允许别人胡编乱造,降低未来秦王的公信力。

  现在楚国这一幕传言,和当初咸阳差不多。无论哪个国家,好似谣言就那么几样,但每次都有人上当。

  李牧感慨了一会儿,派人潜入楚国,加剧了楚王宫中怀孕女子腹中胎儿是春申君的谣言,并加入了相反的谣言——胎儿确实是楚王的,但楚国宗室想要夺走楚王的位置,故意传播不实谣言,就等着楚王死后夺走楚王儿子的位置。

  李牧派人传的可是大实话。

  只是这大实话传到楚王耳中后,楚王明知道有这件事,心情仍旧很不好。

  他召见春申君道:“为何他们如此嚣张?难道他们是在向寡人示威?!”

  春申君也疑惑。

  这些言论不是他传出的。他还抱着自己能够安享晚年的希望,不愿意与支撑楚国的大贵族撕破脸面。

  春申君认为,只要楚王的儿子能够正常继位,有自己的辅佐,一定能坐稳楚王之位,那么自己未来也就无忧了。所以他只需要等待,不需要与楚国反对他的贵族兵戈相见。

  他也以为楚国的大贵族在看到他的“诚意”之后也会收敛,将关于自己的谣言压下去。

  没想到,谣言先平息了一会儿,突然越演越烈,且还出现了夺位谣言。

  能将谣言传进楚王耳中的,除了楚国自身的大贵族,就只有秦国了。

  但现在秦国已经把兵锋转向了中原,将原本驻守在南方的大将召回,派了一个刚从赵国前往秦国的年轻小将镇守,很明显是没把楚国当做目标了。

  秦国国内楚国外戚占据了高位。他们也没对楚王递送任何消息,说明秦王现在确实没有攻打楚国的意图。

  不是秦王干的,那就是自己人干的。

  楚国大贵族把要夺位的消息直接递送到楚王耳中,这是为什么?总不可能是自己找死?楚王也没本事把他们杀了。除了他们向楚王示威,还能是什么!

  楚王越想心里越生气,生气之余又惊恐不安:“他们、他们是不是真的想谋反?”

  春申君冷静道:“虽然我们无法铲除他们,但相应的,他们也没有能力造反。大王和我同心协力,不用畏惧他们。”

  楚王被春申君的冷静感染,心头松了口气。

  确实,他们如果真的有本事造反,也不会盯着自己的子嗣,而是自己逼宫了。

  春申君又道:“但他们做此事,确实是在挑衅大王,大王可给他们一个教训。”

  楚王立刻道:“春申君请说!”

  春申君道:“大王何不直接宴请他们,在宴会中说明对谣言的忧虑,让他们帮大王解决此事?”

  楚王虽平庸,但不蠢笨。他好歹也是当过质子的人,立刻明白了春申君的言下之意。

  他召集大贵族,是敲打,也是给他们一个收手的机会。既能表明自己的不满,也能给他们台阶下。

  楚王立刻同意,找了个借口宴请各大贵族派人赴宴。

  李牧派去的人立刻传谣言,说楚王愤怒,要将这群赴宴的贵族一网打尽。

  大贵族们人心惶惶。

  他们在楚王多次表明孩子确实是他自己,立场坚定地支持春申君后,就暂时偃旗息鼓,让传谣言的人收手。

  接下来他们是否要传播谣言,就要看楚王什么时候死,那继承王位的公子年纪天赋如何,以及春申君什么时候死了。

  如果在楚王和春申君死后,新任楚王不能“服众”,他们就会继续传这个谣言,然后弑君逼宫;如果楚王和春申君运气好,活得够长,让新任楚王能站稳脚跟,他们也会继续当一位忠诚的臣子。

  谁知道,他们收手后,谣言不仅未平息,还传出了新的谣言,说中了他们的心思。

  他们内心十分惊恐不安,以为是春申君改变主意,不再容忍他们,故意传播谣言,想要害死他们。

  当楚王要求他们赴宴的时候,他们正疑神疑鬼,立刻就信了楚王要在宴会上将他们一网打尽的话。

  于是他们暗自调动自己封地的军队,加固城池,并派人向楚王告罪,说自己身体抱恙,不能前去。

  楚王愕然地收到了婉拒的信件,勃然大怒,不顾春申君劝阻,派人斥责。

  楚国□□势立刻急转直下。

  被楚国人瞧不起的年轻小将军李牧在黔中郡观赏着这一幕,对朱襄道:“为何离间计总这么容易成功?”

  朱襄疑惑:“你就问我这个?你难道不该问,为何我要来黔中郡?”

  李牧比朱襄更疑惑:“我需要问吗?你想要做什么事直接和我说,我帮你就行,为何要问?”

  朱襄:“……”他一时间不知道是感动李牧的信任和支持,还是无语李牧的性格。

  朱襄先为李牧解答道:“不是离间计总这么容易成功,而是能使用离间计的地方,本身就有缝隙。没有缝隙,用什么离间计?有了间隙,不用离间计他们也容易反目。”

  李牧再次叹气:“好吧,你说得对。”

  朱襄见李牧真不问自己为什么来,憋不住自己说道:“我听说你把黔中郡的匪患平了,心想黔中郡应该补种粮食,便想来黔中郡试验一下新的种植模式。”

  李牧道:“啊?种地啊,你自己随意。不过你把政儿一个人放在成都,这样好吗?”

  朱襄道:“李冰因为劳累过度暂时回成都修养,有李冰照顾,政儿肯定没问题。现在成都也缺不了他。再者,他年幼,长江水流湍急,坐船较为危险。”

  李牧道:“虽然政儿应该没问题,但你若想试验什么新种子,成都也可以尝试,为何非要到黔中郡?”

  朱襄道:“你上次写信,不是说黔中郡田地荒废?而且原本的楚国民众仍旧习惯火烧水淹的粗放种植方式,恐怕补种时收获不多?成都平原已经春耕结束,不需要我过多指导,我想你可能需要我。”

  说白了,就是朱襄在蜀郡突然闲下来,见李牧在信中说黔中郡这里的地没人好好种,就按捺不住想找块新地方种田的心。

  其实朱襄还想过去巴郡指导种植。巴郡崇山峻岭,正好试验一下梯田。

  但巴郡郡守和巴郡豪强都较为“排外”,朱襄和他们打交道很麻烦,便不去自找苦吃。

  李牧说黔中郡因为处于和楚国交战处,楚国想夺回祖地,所以一直对黔中郡有零星骚扰,所以黔中郡是战时状态,郡守权力远远不如镇守的将军,李牧可以在这里自行做主。朱襄当然就屁颠屁颠乘船跑到黔中郡了。

  李牧十分无语:“我想在长江上航行,还是较为危险。你不该置自己于险地。”

  朱襄道:“不在夜晚和天气不好的时候赶路,又是船队一起出行,怎么会危险?只要不是船全沉了,有船出问题,也可以立刻救援。”

  总之,朱襄就是闲不住。

  黔中郡地形复杂,西边崇山峻岭可以搞梯田,东边接近云梦泽平原正好大搞水稻种植和桑基鱼塘,不好好利用,简直是浪费。

  李牧虽然想驳斥朱襄,但朱襄人都来了,他驳斥了也没有意义,便叹了口气,让朱襄随意。

  正好他帮着朱襄在黔中郡种地,也能进一步麻木楚国。

  李牧本来想保密朱襄来到黔中郡一事,但朱襄那白发太显眼,刚来黔中郡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谁都知道朱襄公来指导种田了。

  朱襄摸了摸自己的头发,对李牧道:“我下次出行,是不是应该先用墨汁把头发染黑?”

  李牧瞥了他一眼:“你现在才在思考这个问题吗?我还以为你故意炫耀你满头白发,不似凡人。”

  朱襄认真道:“老实说,我确实在炫耀。我这头白发真的好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