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52节

  种稻中不仅有知识,还有哲学。

  比如稻米、鱼的和谐相处,十分贴合道家的学说。

  “不仅如此,原来和农人打交道也有这么多学问。我能教导明白农人,以后再去说动那些豪强官吏,轻而易举。”

  “了解农人,才能了解赋税,了解该如何制定更符合实际的国策。”

  “如果只看书,我们不知道一亩地产出多少,就不知道收上来的赋税是多是少,有没有被坑骗。”

  “是的,不知道农人一天种地需要多少时间,完成耕种需要多少时日,需要征发徭役的时候就可能耽误农时。”

  “朱襄公说,既需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知识和实践一个是骨,一个是肉,一样也不能少。”

  “原来种地中还有这么多学问,不愧是朱襄公。”……

  学子们闲下来时聚在一起,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整理成册。后来他们为朱襄编撰了一本后世科举用了几千年,结果现代华国建立之后,国考还要继续考的书。

  朱襄如果再在这个世界转世,他还会考自己的“朱襄子曰”。

  而这些“朱襄子曰”是不是他说的话,就未曾可知了。

  现在他只是尽心尽力的教导学子们种田,并在教导种田的时候,告诉他们一些他以为的常识。

  他并不知道这些常识成了大道理,还被解读了那么多个版本。

  秧苗育好,插秧结束。冬季终于来临,朱襄也能歇一口气了。

  李冰这时候忙碌起来。他要趁着枯水期,去测量各个江口的水位,寻找修建分水堤坝的地方。

  虽然他说要修一个大型水利来减少成都平原的水患,但现在他只有一个念头,还未有具体腹稿。

  朱襄得知此事时,无语极了。

  他还以为李冰胸有成竹,已经准备修建都江堰,才给秦王上书。哪知道李冰居然如此鲁莽,什么都没想,就先把军令状立了。

  朱襄忍不住问李冰:“你既然还未有头绪,怎么敢向秦王上书?做不到怎么办?”

  李冰道:“做了总比不做好。哪怕挖几条渠道,也比干看着强。”

  朱襄再次无语。你也太莽撞了吧!自己的友人全是一个德性吗!

  哦,我也是。

  物以群分啊(拍腿)!

  第88章 双季再生稻

  子楚又出差回来的时候,接到了秦王的诏令和赏赐的奴仆。

  他看完诏令后,桌子一拍,破口大骂:“一定是朱襄!”

  蔺贽跷着腿:“确实是朱襄。朱襄远在蜀郡,还千里迢迢写信给君上,担忧你不好好吃饭喝药。感动吗?”

  子楚心情复杂。感动是感动,但他更想举起剑追着朱襄拍。

  “朱襄在蜀郡可好?”子楚问道。

  蜀郡太远,以他的人脉,无法得知蜀郡的事。蔺贽如今已经成为秦王近侍,消息比他灵通。

  蔺贽道:“好,怎么不好?他与蜀郡郡守交好。李冰刚到蜀郡,就看到蜀郡遭遇洪灾。李牧李冰守堤坝,朱襄镇守成都城。朱襄那脾气,居然还命人处置了哄闹的几户人家,杀了好几人。”

  子楚脸色一白:“朱襄可有受伤生病?”

  蔺贽道:“朱襄和李冰的上书中都没写朱襄受伤生病。朱襄就顾着挨个问我们的情况,重点担心你,比担心荀公廉公白公范公几位老人还更担心你,哈哈哈哈。”

  子楚随手拿起书卷,砸了蔺贽一下:“别打岔,问你正事。”

  蔺贽笑道:“他可是把担心你的事当做最重要的事,其他什么都没求,就求秦王下诏令,派人监督你吃饭喝药,哈哈哈哈,笑煞我也!”

  蔺贽笑得半晌停不下来,子楚气得要举起砚台打他,他才勉强闭上狂笑的嘴。

  “朱襄那新友人可不一般,见了蜀郡黎民饱受洪灾之苦,居然想耗费巨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坝水渠,并以项上人头担保。”蔺贽笑完后,继续道,“怪不得他能合朱襄的眼缘。”

  子楚道:“朱襄没反对,那便是认可此事可行了。”

  蔺贽唏嘘:“朱襄深知庶民之苦。如此工程,徭役之重,会害多少庶民,他不会不知道。他居然同意此事,看来此次蜀郡洪灾确实过于凄惨。”

  子楚沉默了一会儿,道:“害一世民,救万世民。我还是小瞧了朱襄,没想到他有这样的魄力。”

  蔺贽笑道:“若真让朱襄来做,他不一定能狠得下心。这件事,肯定由李冰主导。”

  对友人滤镜比咸阳城墙还厚的子楚坚持道:“他不反对便是支持。支持此事,就是有魄力。”

  “行,也对。”蔺贽叹气,“我还以为他去蜀郡躲闲,结果他又自找事。他怎么就和李冰看上眼了?若遇上一个不理睬他的郡守,以他的性格,肯定不会去抢事做。”

  子楚道:“不一定。换个不理睬他的郡守,他说不定自己想办法和李牧一起守堤坝,还要被郡守抢功劳拖后腿。”

  两人相对着长吁短叹。朱襄真是让他二人操碎了心。

  “还好他没受伤也没生病,不然雪姬多伤心。”蔺贽又道,“朱襄说,政儿也很健康,又重了不少,明年可能就扛不动了。”

  子楚无语:“即便是政儿现在的年龄,他将政儿扛在肩膀上坐,也太过溺爱。”

  蔺贽道:“政儿那么乖巧,对他再好也不为过,怎么能叫溺爱?”

  子楚更加无语。

  再好的孩子,溺爱过度都会变坏。何况,自己童年过得那么凄惨,看着儿子抱着朱襄的脖子对自己趾高气扬的模样,子楚真的很生气。

  蔺贽知道子楚是个小气鬼,连儿子都嫉妒,所以故意逗子楚玩。

  可惜朱襄不在。若朱襄在,他和朱襄合力,一定能气得子楚原地跳脚,那才是真有趣。

  子楚知道蔺贽想看他笑话,立刻转移话题:“他既然想修水利,我们就帮他。”

  蔺贽笑了笑,顺着子楚的话道:“这事,你就不用操心了,君上和太子会做。你刚出访魏国回来,还是按照君上的诏令,好好休息吧。”

  子楚多疑道:“君上猜忌我了?”

  蔺贽道:“那倒没有。正好相反,你的地位在君上那里已经比较稳固,太子也很看好你。所以你可以安心休息一会儿。若是你在还没当秦王之前就先倒下了,你做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

  子楚嘀咕:“我还没那么弱。”

  但他还是叹了口气,决定把手中的工作交回去,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友人到了蜀郡面临洪灾瘟疫饥荒,都还担忧自己的身体,他说什么也不能逞强了。

  蔺贽完成了朱襄单独写信(并毫不客气地让秦王转交)交代的任务,把闲不下来的子楚给按住休息,得意洋洋地回家写信给朱襄复命。

  蔺贽的夫人是秦王赐下的宗室女,与蔺贽原本的妻妾相处得挺好,也为蔺贽在咸阳站稳脚跟提供了许多帮助。蔺贽与她较为亲近。

  蔺贽身体没有问题,当他愿意去后院之后,他的夫人前几个月刚有了身孕。

  蔺贽的夫人挺着肚子为他磨墨,温婉道:“不知道朱襄公什么时候能回来。我多想孩子出生时,能早点见到朱襄公。”

  蔺贽哭笑不得:“你还真信朱襄能给孩子赐福的传言?”

  蔺贽的夫人道:“朱襄公或许不能给孩子赐福,但听闻公子政自幼罕有生病。寻常孩童隔三差五就要病一回,可见朱襄公养孩子养得极好。”

  蔺贽笑着摇摇头,道:“养得好?我看他是养得糙极了,是政儿自己身体好。你若想问朱襄如何养孩子,待孩子出生,你出了月子,我让雪姬到家里住些时日。”

  蔺贽的夫人立刻道:“好,谢良人。”

  “那也是我的孩子,你谢什么。”蔺贽道,“你好好休息吧,不用在书房守着我。”

  蔺贽的夫人看向蔺贽手中的信,犹豫了一下,还是听从蔺贽的话,转身离开了。

  她离开后,蔺贽的笑容消失,沉沉叹了口气。

  他捋了捋鬓角的碎发,手指插在发梢,有气无力道:“所以我才想归隐山林……真麻烦。罢了,她还算知道分寸,若换太子当秦王后就好了。”

  他把写了一半的信纸揭开,拿起炭笔,用极小的文字在信纸夹层中将咸阳的事详细告知朱襄。

  哪些贵族值得注意,咸阳学宫的动向,秦王和太子目前对朱襄的态度……蔺贽小心翼翼将信纸边缘粘好,继续在信纸表面续写没写完的信。

  在表面的信中,蔺贽写了夏同和雪姬的近况,仍旧在朱襄家养老的几位老人的身体情况,蔡泽在长平取得了哪些成绩,以及自己最近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

  写完信后,蔺贽拿起压在一旁的朱襄的信,弹了弹信纸。

  秦王肯定没想到,朱襄不仅会在夹层中写信,还会用特殊方式才会显形的墨水写信。

  水蛊病的防治,能救荒的南瓜和新改良的水稻种子,以及将来水利工程上可能会用到的黑火药开山……朱襄真是到了蜀郡之后就完全放飞自我,连遮掩都懒得遮掩了。还好他还知道写信告诉自己,让自己利用信息差帮他在秦王面前糊弄过去。

  蔺贽笑着抱怨:“自从朱襄来到了我家,家中备受宠爱、被全家人帮忙收拾烂摊子的幼子,就不是我啰。”

  他将信纸收好。

  一些东西,连夏同也不能告知。虽然夏同现在仍旧是夏同,但不知道何时会变成太子、秦王。蔺贽只能相信自己会永远不改变,不会寄希望于别人。

  不过等他找好借口,就可以把夏同拉着一起为朱襄收拾烂摊子了。好友,就是用来帮朱襄收尾的。

  ……

  秦王的诏令、太子的书信、友人的抱怨和雪与家中长辈的家书,在嬴小政又长一岁的时候来到了成都。

  “君上遣五万刑徒受你派遣,给你二十年的时间,人力是足够了。”李牧道,“你这下被绑死在蜀郡郡守的位置上,很难高升了。”

  “不就是二十年,二十年后我回咸阳正好。”李冰笑道,“君上给的时间很宽松,我压力没那么大了。”

  李牧叹了口气,没有反驳李冰。

  但谁都知道,二十年后李冰都年过五十,又是不断奔波劳累,即便能活到那个时候,身体也不一定允许他在朝堂继续做官。

  不过李冰已经决定一定要治理成都平原的水患,秦王的诏令也已经到了成都,事情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说多无益。

  “不一定是当二十年郡守,也可能换郡守,但给你一个专门整治水患的官职。”朱襄道,“而且也不一定用得了二十年。若早点结束,你就能早日到咸阳与我们重逢。”

  朱襄记得历史中李冰修都江堰好像修了十几年,其中开凿山壁就开凿了八年,选址选方案肯定也会花费一段时间。有他在,或许能少走几年弯路。

  “承你吉言。”李冰道,“不过你们还要在蜀郡待至少一年,现在就说什么重逢,是不是太早了?”

  朱襄和李牧对视一眼,失笑:“确实太早了。”他们俩还要一同加入李冰主持的水利灌溉前期工程呢。

  李冰在动工之前,先着手制造了许多模型,用以对水流的模拟,寻找最佳的解决方式。

  朱襄在闷头种水稻育种的时候,李冰就骑马踏遍了几条主要的江流干道,寻找修建堤坝和渠道的地方。

  因之前洪灾中,李冰派人沿着江流收集了许多数据,又有朱襄“随口”提议,李冰很快就选定了都江堰本来应该存在的位置。

  只是若要修建分水堤坝,就需要凿石开山。

  那么厚重的山壁,凿穿不知道需要花费多少年岁,多少人力物力。工程一开始就要挑战这么高难度的事,其他懂水利的官吏纷纷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