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29节

  李牧眯着眼睛眺望:“不,那是……赵国庶民?我去看看!”

  他立刻阻拦秦兵的攻击,策马离开。

  “你们怎么在这里,是逃荒吗?”李牧立马问道。

  在冬季仍旧衣衫褴褛,身上绑了许多干草取暖的赵人抬起头问道:“你是赵国的将军吗?你认识李将军吗?”

  李牧愣住,道:“我就是李牧。”

  那人和身后的人立刻跪下,道:“李将军,能不能把我们一起带走。”

  李牧惊愕:“为何?”

  那人哭道:“去年我们送走了朱襄公,今年又要送廉公和李将军。教我们种田的人走了,为我们打燕国和打匈奴的人都走了,今后我们要怎么活啊?听闻朱襄公的封地离赵国很近,我们一村的人都决定,要去朱襄公的封地。”

  那人磕头:“求求李将军,带我们一起走。你们都走了,我们要怎么活下去,要怎么活下去啊……”

  他越说越激动,身体不断颤抖。

  李牧下马,将他扶起来:“难道赵王又下了什么危害你们的诏令?”

  一个跪着的人扒开身上的草,露出了赵国兵卒的衣服。

  他直起身体道:“赵王下令各郡守军威胁村中农人,不准他们来为信平君和李将军送行。没有信平君,我们已经被饿死;没有李将军,我们已经被匈奴屠戮。我们不能容忍这件事。”

  他磕头道:“请将军率领我们。”

  他身后十几人扯下干草,露出兵器,一同磕头:“请将军率领我们。”

  李牧因为太过震惊,久久不能言语。

  “我……你们……”李牧深呼吸,让自己的脑袋尽可能清醒。

  他看向面前跪着的人,还看到了干草枯木丛中躲着的人。

  那些人推着板车,板车上面大包小包,还有老弱妇孺坐在上面,居然真的是举村离开。

  “你们稍等!”李牧上马回身,心急如焚。

  如果是他自己带兵,他肯定愿意护送这些人离开。

  他们已经离开了村庄,违抗了军令,若不能跟随自己离开,恐怕会被处死。

  可现在他手中并没有兵,秦人会接下这个大麻烦吗?

  李牧忐忑不安地将此事告知廉颇和楼缓。

  廉颇举起手,缓缓按住眼睛,眼泪从指缝中溢出:“赵王派兵禁止他们相送,他们却要举家同我们离赵?哈……哈哈,这就是朱襄所说的民心吗?”

  楼缓拐杖都握不住了:“这、这……”这太匪夷所思了!庶人居然知晓廉颇和李牧的恩情,如此有情有义?

  “但……但我们……”楼缓十分为难。如果能带走赵人,赵王说不定会直接气死。但他们就这么多兵,护送赵人离开赵国恐怕捉襟见肘。何况秦国有地方养活这么多人吗?他擅自做主,会不会被秦王怪罪?

  “一同带走吧。”此次领兵的卜道,“君上有密诏,如果有赵人愿意和廉公、李公一同离开,便一同安顿在长平、上党等地。我们有粮有地,正缺人。他们还自带粮食,能养活。”

  楼缓吓得差点从马车上跌下来:“密诏?”

  卜点头道:“君上还有诏令,如果真的发生了这些事,赵人由廉公和李公带领。廉公和李公可将他们训练成你们的兵。”

  廉颇放下手,满眼通红道:“秦王他不怕吗!”

  卜将怀中一个纸制的信封取出,双手奉给廉颇。

  廉颇撕开信封,里面掉出两块将军令牌,一块刻着他的名字,一块刻着李牧的名字。

  秦王居然早已经准备好了?!

  廉颇和李牧看着这两块令牌,脸上似哭似笑,似敬佩又似憎恨。

  这就是他们赵国最大的敌人,那位已经年老的秦王。

  “请廉公和李公迅速做决定。”卜难以隐藏脸上自豪的神情,“我们还未离开赵国。”

  这就是我们的君上,我们秦国的王!

  廉颇和李牧双手颤抖着收起令牌,各自点了家丁,前去安抚前方的赵人。

  旁边的山丘上,蔡泽临高远眺,灿烂的笑容让他原本五官就不端正的脸变得更加扭曲。

  民心,民心,民心!

  “荀子,朱襄,你们赌赢了。”蔡泽笑道,“不,是我们赌赢了。”

  他自己也参与其中了啊!

  离开秦国之前,荀子与秦王有一场关于“义兵”的论战。

  原本两位老人只是在朱襄家吃饱喝足,一边逗着政儿玩一边闲聊吵架。朱襄拖着凳子加入,不知怎么就变成了打赌。

  七国庶民间流动十分频繁。离城池较远的农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国的人,谁来征税他们就给谁交税。

  有些比较模糊的地带,农人甚至要给两三个国家交税。

  三晋相交之地的农人便是如此。

  与上层士人厌恶暴秦不同,非战争时期,庶民不仅不会绕着秦人走,还会主动入秦。

  秦国攻打上党时平民往赵国跑,只是因为他们躲避战争,是难民。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入秦。

  秦国开发关东和巴蜀的时候,就吸纳了大量三晋之民。秦王颁布了许多法令鼓励移民,遣他们去开荒,赐予他们户籍,免除他们的徭役。

  七国国君已经发现,人口是国力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三晋征战不休的时候,秦国就大张旗鼓从三晋“偷”人口垦荒。

  秦国养不活几十万战俘,但现在秦国刚打下来的上党、长平,还有南方的巴蜀、楚地皆因为战乱地广人稀,自带干粮庶民多多益善。

  一座空城池有什么用?秦国要的就是人口!

  荀子统一天下的政治主张就是“兴义兵”。他认为秦国强大,已经有了兴义兵的基础,现在正是改头换面,从暴秦变成了仁秦,在统一天下的时候统一民心的时候了。

  秦王自然对荀子的言论嗤之以鼻。

  “仁义”难道还能让城池和庶民自己长腿跑到秦国?最终还不是要落到兵锋上。掠夺的效率比守在树下等猎物的效率高多了。

  朱襄道:“廉公为了赵人失去了名声和权力,赵人无不感恩廉公。要不在赵国试试?此事交给蔡泽,绝对妥当。”

  于是蔡泽接到书信。老师和友人想要的做的事,正好与他想要做的事不谋而合。

  “现在你们还会说庶人非人,无心无情吗?”蔡泽将手背在身后,转身看着面前众人,“荀子说人人皆能习得仁义廉耻,仁义廉耻并非士人的操守。希望你们与老师荀子一样,眼中能看到更多的人。”

  他身后带来的助手,居然不是秦国官吏,皆是儒生。

  “是,蔡公。”

  儒生拱手作揖。他们谨记这一课。

  “继续吧,不知道这次会有多少赵人会随廉公和李牧入秦。”蔡泽背着手下山,“我恐怕要向君上求一个长平郡守的位置了。”

  长平是三晋交战之地,不仅危险,朱襄还容易对赵人心软,所以君上肯定不会让朱襄来。

  这个郡守,只有他能当。

  ……

  公元前259年到公元前258年相交之际,赵国城池之外的乡野山村,传唱着一首歌谣。

  “鹊鸟鸣于家,速速入秦。速速入秦,朱襄在秦国;

  鹊鸟鸣于道,速速入秦,速速入秦,廉颇在秦国;

  鹊鸟鸣于山,速速入秦,速速入秦,李牧在秦国;

  带上家产和家人,速速入秦,速速入秦,贤人在秦国。”

  镇守边界的赵军闭上了眼睛,捂住了耳朵。他们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见。

  所以巍峨的邯郸城中,无人知晓这首歌谣。

  第72章 长平税赋钱

  廉颇以为,自己今生不会再带兵。他没想到,自己的决定这么快就被打破了。

  他不能放下这些跟随背井离乡的赵人不管。

  廉颇对自己的大贵族的出身、领兵打仗的才华、攻城伐地的功劳都很自满。他知道很多人说他目中无人,连一些没有功劳、只靠出身招摇的赵国宗室都不放在眼里。他连别人说他目中无人这件事都很自满。

  连蔺相如都曾经看不起的廉颇,自然也不可能低下头去看草芥般的庶民。

  朱襄被蔺相如视若亲子好几年,廉颇也经常因为朱襄的出身和不肯上战场的懦弱而轻视朱襄。

  这个时代都是如此。士人为国君效力,为国君征战。

  就是在儒家口中的圣人王朝周朝伐商的时候,他们公布的商王的罪状,比如今庶人更高一等的“国人”的死活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商王不重祭祀、不敬神灵、轻视贵族、任用奴隶。

  这不是周朝伪善,而是在这个时代,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周朝当时举起“商王害民”的旗帜讨伐商王,那被讨伐的就是周王了。

  爱民的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才逐渐确立。接受了“爱民”理念的后世,才会给先秦的亡国之君加上虐民的罪状。

  春秋战国之前,国君顶多只关心国人的死活,而国人就是春秋战国时的“士”。

  廉颇原本就是这样一个最典型的大贵族。

  他看着面前被整编成军队的赵人,叹了口气。

  李牧问道:“廉公,你是在担心他们的处境吗?”

  廉颇道:“我不担心。”

  李牧:“……”那廉公你叹什么气?

  他本想继续追问,但看着廉颇暴躁的脸色,他识趣地将问话咽了下去。

  因秦国之前的攻伐,三晋交汇之处有许多荒无人烟的地方,成为几国的势力缓冲地带。

  他们终于来到了这个缓冲地带,不用担心会有赵军拦截。

  廉颇和李牧清点了一下人数,投奔他们的赵人有三万人之多,其中原本监视这些赵国兵卒有一千余人。

  这人数看上去不多,但思及赵国这些年征战减少的人口,消息的传播速度,村人离他们路途的远近,三万人已经非常多了。

  按照常理,村人几乎没有得知邯郸消息的途径。说不定廉颇和李牧离开赵国好几年,乡野山村的赵国庶民都不一定会知道这件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