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十国帝王 > 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6

?

对芜湖城北的雷声滚滚,三十里之外的苏章听得很清楚,在震惊与不解之余,他不无骇然的下令斥候去查探情况。

斥候回报的时候惊魂甫定,语无伦次,口中尽是“大火盈野”“人间地狱”“断肢残骸”“死伤无数”之类的词语。

苏章随之下令紧闭辕门,全军将士列阵备战,因为斥候斥候最后的话是:“唐军精骑已向此地奔来!”

登上角楼的苏章,没多久就看到了官道上奔来的铁甲洪流。烟尘滚滚,甲亮兵寒,旗帜鲜明,少说也有三千骑,铁蹄踩得地面震颤不已,引的人心口发闷。

“竟不可一世至此!”苏章恍然失神,待到唐军精骑奔至营前,流畅的变阵列阵,那一匹匹神骏非凡的战马,比之岭南马要高了一个头,一个个英武彪悍的骑兵,比之岭南士卒要有杀气不止一个层次。

冷锻甲三千鳞片,长槊清一色一丈八,将士腰挎横刀、背负强弓、鞍悬劲弩,箭壶有矢三十,圆盾下有备用长槊,军阵后还有三千战马!

他们旁若无人的在营前持槊立马,闲庭漫步如游山玩水,虎视眈眈如群狼下山。

“军备如此精良,大唐国势何其之大?气度如此精悍,得历经多少血火杀伐?”苏章心头震颤,他是岭南有数的良将,正因如此,他才能一眼看出这支大唐精骑有何等战力,要练成这样一支精兵有多难。

现在苏章很庆幸,庆幸他没有贸然出军,去跟唐军交战。

仅仅这样一支精骑,要冲破他的军阵就已经足够,何况还有未曾露面的百战军精卒?

莫说他有三万将士,就算他真有十万兵马,一旦被唐军精骑冲破阵型,被对方精卒杀入阵中,军中根本就没有能够与之相抗衡的部曲,三万、十万将士也只能望风而溃,被唐军追杀不说,仅是自相践踏都是莫大的灾难!

“想我苏章戎马半生,虽然屡有战功,但麾下兵马从不曾满万......若能统领这等雄师征战一场,便纵是功成后战死沙场,此生又有何憾?”苏章心头涌起阵阵波浪。

就在苏章忌惮而又不安的观望唐军精骑时,对方阵中有三骑离开战阵缓缓向前,竟然直接策马来到辕门前一箭之地外,当中一人向辕门大喝道:“大唐王师至此,尔众竟不曾开门相迎,是欲与我大军一战吗?!”

南汉士卒闻听这等嚣张跋扈之言,却没有怒目相向,而是不由自主握紧了手中兵刃,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消减他们心头的不安。

“唐军并没有一定要与我开战的意思。”苏章闻言却是心头一安,连忙走下角楼,也只带了两名亲兵,出了辕门来与唐军说话。

“本将乃是......”苏章向唐军三骑当中一人抱拳,对方虽然看起来不过三十岁左右的模样,但苏章却不敢轻视。

“苏将军?素闻其名。”唐军骑将略一抱拳,“本将孟平,客套就免了,本将来此,只问苏将军一句。”

苏章收了礼节,“原来是孟将军,久仰......孟将军请问。”

“苏将军战是不战?”孟平直截了当的问。

苏章怔了怔,“孟将军......这话是何意?”

孟平气定神闲,“若战,请将军即刻率部出营,本将在此等候片刻也无妨;若是不战,请将军即刻拔营!”

苏章面色微沉,他也是沙场宿将,有血性之人,“孟将军不觉得太过咄咄逼人了些?”

孟平冷笑一声,“今我大唐,发王师二十万,围攻金陵城,尔众擅离岭南也就罢了,非但不与我一同灭贼,反而助纣为虐,与王师为难,是欺我大唐腾不出手来不成?今我灭朱匡业,三万贼人尚且不能挡我一日,苏将军若是觉得不忿,可敢与我一战?!”

苏章说不出话来。先前有朱匡业在,他都不能与唐军交战,如今朱匡业都没了,他哪里还有实力还有必要与唐军开战?

“本将今日班师!”苏章忿然一抱拳,就欲回营。

“苏将军。”孟平却忽然叫住他,待他回身,只听孟平继续道,“尔众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把此地当作甚么地方了?今日本将既然率部至此,苏将军岂能不劳军?本将也不为难苏将军,除却尔部口粮,营中一应辎重,尽数留下!”

苏章大怒,“孟将军!不要欺人太甚!要知道,金陵还没被你们攻破!”

孟平嗤笑一声,“将军之意,想要与我一战?”

苏章阴沉着脸,面部肌肉一阵抽动,就要忍不住发怒。

但是孟平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他再没了半分脾气,只得悻悻回营退兵。

孟平微微扬起下颚,身为大唐将军的英气豪气霎时间迸发无余,他看着苏章,以一种大唐子民特有的无上气势,平静从容而无可辩驳的说道:“尔众归去,好生吃喝,纵情享乐,没有多少年了。这天下终究属于我大唐,说一统,就一统了!”

......

孟平率部回到金陵的时候,才知道李从璟到了。

原本李从璟并没打算来金陵,但李嗣源的态度却很坚决,“杨吴称霸江南久矣,昔曾据有江淮,也曾攻占楚地八州,其势为江南诸侯之首。而今灭杨吴,是泼天大功,也是大唐帝业,你身为太子,日后的大唐君王,怎能将此功假手他人?”

说到底,由臣及君的李嗣源,对天下人心还是不十分放心,他要防着日后有人功大难制、威重生变,虽然眼下的大唐军政都已经过重重改革,早已不同于庄宗时期。

但夏鲁奇身为外戚,本就身份尊贵,非常人可比,曾率军得楚地,若是又让他再灭吴国,就足以让李嗣源担心。君王的心未必是硬的,君王的血未必是冷的,但君王的防人之心却绝不能没有。

故此,李从璟没有多言,再度披上明光甲,握上长槊横刀,率领君子都赶至江南。

与李从璟一道来金陵的,还有莫离等人。吴国雄霸江南,与大唐一南一北势成双雄,灭吴的功劳太大,足够让众人来一同分享。

孟平回到金陵后,李从璟派人来传话,让他着即去拜见。

在军中李从璟没有摆太子仪仗,仍然是军中主帅的规格,孟平进帐的时候,李从璟正在与夏鲁奇、郭威、李从珂、西方邺、高从周、皇甫麟、王思同、李从璋等人座谈。

“此番你在芜湖与朱匡业交战,是首都将手-榴弹用于战阵,并且取得很大战果,此中门道你来跟大伙儿说说。”李从璟见孟平进帐,示意他落座,随后微笑着说道。

帐中的都是唐军高级将领与李从璟的高级幕僚,像钱元瓘这种人都没有资格进来,是以孟平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罢孟平的述说,众将都是大感振奋,同时露出神往之色,这些时日以来,他们都多次率部远赴三十里外,熟悉火炮、手-榴弹的使用,当下都对来日的攻城决战充满期待与信心。

众将散去之后,李从璟也离开大帐,带着孟平等人在营中行走透气。

来到角楼,远望金陵城,李从璟两世为人,总是比常人多些感慨,“昔年你我还是晋王少年郎时,何曾想过有朝一日,会坐拥千军万马,与天下豪杰大争于天下?”

孟平笑得灿烂,很难想象他都快三十岁的人了,竟然还有这样的笑容,“彼时,孟平日日跟随太子左右,便知太子来日必定成就一番大业。”

李从璟露出开怀的笑意,这样的话若是别人说出来,他不会觉得有多真实,这些年他受到的阿谀奉承何曾少了?但是孟平不同。

李从璟对孟平道:“你没有让我失望,天下何其之大,来日你的功业也足以令后人瞻仰。”

孟平抱拳认真道:“青史留名,非平之愿也,不负太子所望,平之所求。”

李从璟拍了拍孟平的肩膀,毋庸多言。

徐知诰在得到朱匡业败亡、苏章引军退走的消息时,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异样。彼时他正在吃饭,甚至连夹菜的动作都没有停顿,只是回了一句:“知道了。”

等徐知诰吃完饭,宋齐丘进了屋来,不无忧虑道:“李从璟到了城外,看样子北贼准备倾力攻城了。”

徐知诰不紧不慢漱了口,一面净手一面平静道:“北贼倾力攻城的时候何曾少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金陵有军民齐心,北贼能奈我何?”

眼下徐知诰不过四十多岁,正是春秋鼎盛的时候,近年来他有过得楚地八州的功绩,也有过失江淮与湖南的失败,都说真正让人成长的是阅历,徐知诰也没有停止过成长,莫说他才四十多岁,便是真正老了,也不会停止变得更强。

唐军围困金陵,吴国危如累卵,而徐知诰却显得愈发镇定从容,这让宋齐丘等人不得不敬佩万分。也正因此,他们这些徐知诰的心腹、亲信,才没有要背弃他的意思,否则,若是徐知诰先自乱了阵脚,亦或是性情大变喜怒无常,只怕众人早就失望,而作鸟兽散了。

眼下的宋齐丘相信,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哪怕只有千万分之一,徐知诰都能紧紧把握住,若是这回真能挡下大唐的围攻,日后唐军一旦退却,以徐知诰如今更加沉稳的性子、长远的眼界、缜密的思虑,来日吴国必能很快重振旗鼓。

宋齐丘心头暗道:若说丞相先前还只是具备人主之姿,如今却是具有雄主之态了。眼下,丞相差的不过是一个机会而已,只要还有这个机会,来日必能一飞冲天。

“随本相一道去城头看看。”徐知诰起身对宋齐丘道,“既然李从璟来了,北贼势必人心大振,金陵也不能示弱,让陛下再去城头走一遭......这回,让陛下换上铠甲。另外,传令下去,将相府护卫、青壮仆役全都遣上城头,只留百人护院,以证本相与金陵共存亡之决心!”

“丞相英明!”宋齐丘由衷拜道。

到了城头,徐知诰亲自为伤员包扎伤口,鼓励将士力战,碰到作战英勇的,取下随身玉佩予之,等徐知诰将自己的佩刀、玉佩甚至外衣都赏出去之后,杨溥的仪仗到了。

不同于去年走上城头一副要死不活的模样,今日的杨溥身着铠甲,手持宝刀,显得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徐知诰只一眼看过去,就知道那不仅是因为衣袍衬托,更有杨溥心智的转变。

没等与徐知诰碰面,更谈不上被徐知诰胁迫,杨溥就主动慰问将士,赏赐器物,俨然一派明君作派,这让徐知诰心底颇有些惊愕。虽然不知杨溥缘何如此,但对这副场景徐知诰分外满意。

“陛下。”徐知诰向杨溥见礼。

杨溥主动搀着徐知诰双臂,将他扶起来,面色诚恳道:“丞相辛苦了,不必多礼。”

“为陛下尽忠,誓死守卫金陵,臣甘之如饴。”徐知诰道。

杨溥认真的点点头,而后拉着徐知诰的手大声对金陵军民道:“有丞相领卿等守城,朕很是放心,还望卿等齐心协力,不负朕之厚望!”

这话出口,徐知诰身后的宋齐丘等人面面相觑,都不知杨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言罢,顿了顿,杨溥又道:“北贼来犯,杀我子民,夺我城池,此仇不共戴天,朕岂有不与卿等同甘共苦之理?自即日起,朕一日一餐,北贼一日不退,朕一日不加餐,更不食肉!”

大手一挥,杨溥慨然道:“来人,将宫廷之物悉数赏于有功将士!”

话音落下,宦官宫女们鱼贯而出,皆手捧托盘,盘中盛放有各类金银器物,当中有紫袍玉带的,杨溥亲手交给徐知诰,“丞相劳苦功高,朕特此紫袍玉带,望丞相继续为国尽忠!”

徐知诰连忙下拜恩谢。

做完这些,杨溥又大声对金陵军民道:“如今守城之战,为国家首要之事,朕的宫廷禁卫、宦官、宫女们,断无苟且偷生之理,自今日起,悉数出宫协助守城!”

说罢,看向徐知诰,等他答应。

这下不仅宋齐丘、周宗等人,便是徐知诰,内心都震惊无比。

杨溥这是倾其所有,一定要玩命的态度啊!

徐知诰下拜辞谢,但杨溥却不似做戏,执意要求如此,“朕乃大吴皇帝,金陵若破,大吴若亡,朕何能幸免于难?今与尔等共赴时艰,虽九死而犹未悔,只求两不相负!”

最终,徐知诰“感动”得涕泗横流,伏地拜道:“大吴得陛下为陛下,实乃天赐之福!今有陛下与金陵共存亡,莫说北贼只有区区二十万兵马,便是有百万雄师,又何足惧也?!此战,我大吴必胜!”

“大吴必胜!”宋齐丘不失时机振臂高呼。

“大吴必胜!”周宗、林仁肇等人,紧接着振臂高呼。

“大吴必胜!”不时,城头与城内,十万军民齐齐大呼,声若潮水,良久不绝。

自古以来,君王能在强敌压境之际,而愿冒险走上城头鼓舞士气的,城池难破。

自古以来,君王能在强敌压境之际,而愿亲披铠甲、手持利刃表示与全城军民共生同死的,城池鲜有被破的。

自古以来,君王能倾其所有,将宫廷之物悉数赏赐于守城军民,并且将宦官、宫女都派出来协助戍卫城防的——虽然这些人未必能有甚么大的作用,但军民看到他们都累得脏兮兮的,哪还有不用命的道理——鲜有听闻。

而现在,杨溥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所有。

徐知诰“感动”的那番话,并非都是虚言。徐知诰不难想象,今日之后,金陵数十万百姓,将人人皆战士!大唐纵然兵甲鼎盛,纵然有强弓劲弩,纵然有二十万常胜之师,但在这种情况下要攻破金陵,难如登天。

送杨溥回宫的时候,徐知诰不无感慨道:“陛下今日所作所为,必定流芳百世,为后人称颂。”

周围没了“外人”,杨溥也不必藏着掖着,淡淡哦了一声。

杨溥当然知道,他今日所为种种,真实用意如何,徐知诰此时应该已经反应了过来。

一言以蔽之:建立威望,收服人心。

金陵大战,死伤无数,这也正是各方势力大洗牌的时候。

杨溥在这时候倾其所有,与军民同生共死,必然为他赢得极大的威望,收服极大的人心。若是来日大吴幸存下来,杨溥就有可能不再是那个傀儡皇帝,他将有极大可能趁机培植出自己的势力,与徐知诰相抗衡。

偏偏杨溥此时的种种作为,徐知诰无法反对。

因为唐军势大,徐知诰需要杨溥来提升金陵军民士气,这个要求是没有上限的,只要唐军一日未退,徐知诰就不敢限制杨溥的活动。

“今日之后,朕会在城中大街上立下高台帷帐,往后朕每日都会亲临帷帐,让守城军民都能看到朕,以此来激励军民守城的斗志。”杨溥坐上御撵之前,对徐知诰这样说道,“想必丞相不会拒绝?”

徐知诰俯身行礼,“陛下有守土决心,臣怎敢拒绝?”

杨溥笑了笑,带着隆重仪仗远去。

徐知诰站在街上目送片刻,宋齐丘欲言又止,徐知诰摆摆手,“无妨,且不论日后如何,先渡过眼下难关要紧。”

徐知诰这话说的没错。无论先前、往后他跟杨溥的对立有多大,但至少在唐军攻城的这段时日里,他们的立场是一致的——如果杨溥还对重掌大权抱有一丝希望、不愿跟徐知诰一起灭亡的话。

君王与权臣,向来都是一对矛盾体,平日里内斗自耗国力,怎么都不会有好处。但在唐军攻城的眼下而言,国有君王与权臣同心同德,却能聚集所有力量一同抵抗外敌。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君王和权臣的竞争关系,在各自都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他们会做的比没有对手的时候,要好的多。

而这,正是攻城唐军最不希望看到的。

......

长兴四年三月十九日,唐军聚集所有战力,展开对金陵城的最后猛攻。

这是注定会载入史册的一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