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十国帝王 > 章两百三七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2

?

军帐中灯火通明,前帐里幽州各司文吏在核算战损消耗,统计登册。,此类事务每战之后皆会有,此番不过是要核算正州会战的情况,再得出总数罢了,工作量不大不小。后账里李从璟与大明安对案而坐,温一壶酒,佐几样小菜,秉烛夜谈。明日里正州城会有庆功宴,今日两人只得先将就一二,不过此情此景,也正好两人商谈秘辛。

“西楼生变,耶律阿保机仓皇退去,此战契丹虽败,耶律阿保机攻灭渤海之心却未必会死。”李从璟对大明安说道,“于契丹而言,若是不满足于仅为草原霸主,想要蓄力逐鹿中原,称霸天下,渤海国就必须纳入囊中。一者,渤海乃海东盛国,人力物力丰厚,得之可扩充实力;二者,契丹要南下中原,便不能不先安定后方,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鼾睡。于耶律阿保机而言,此人素有饮马黄河之志,加之韩延徽等汉官鼓动,使其无一日不想将纵掠繁华中原。”

大明安点点头,“由是观之,耶律阿保机虽从正州仓皇败退,长岭扶余两府却未必会轻易吐出来,以我观之,其必在这两地布置重兵,说不得为防我两军趁胜追击,耶律阿保机已在沿路险要之处设下埋伏。”

“不错。”李从璟道,“这也是我之所以不让大军立即出动的原因。”

两人对饮一盅。放下酒盅,李从璟继续道:“长岭扶余两地残留的契丹军,你大可拿去做练兵。即便我不这么说,相信你也会这样做。至于何时发动对这两地的全面攻势,彻底收复失地,我相信时机到来的时候,你自然会知晓。”

如今渤海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大明安的地位便稳如磐石,即便是大諲撰想扳倒他,都不再是轻而易举之事。而大明安只需将在此战中组建成长起来的军队牢牢控制在手里,大諲撰何时去做太上王,都要看他的心情。攻打长岭扶余,无疑是不立即交出兵权的绝佳理由。此战至此,大明安在渤海军民中的威望,已足以让他不惧任何政敌,只要他自身不犯致命失误,来日渤海王舍他无人。

这些话两人自然无需拿到明面上来,稍作论及都心知肚明。

大明安问李从璟:“征伐西楼,李兄打算如何进军,渤海又该如何襄助”

“长岭扶余两府尚有契丹驻军,幽州军无意在途中耽搁,自当避过,大军出征西楼,当取道辽东。渤海军还需要征战长岭扶余,襄助幽州军,只需出动辅兵保障后勤即可。”李从璟道,笑了一笑,“当然,兵甲军械医药财物,除却事先允诺我的,多多益善”

最后一句话立即叫大明安哑然。

两人至此已是醉意微醺,遂携手步出大帐,登上营中望楼。

两个曾今普通而今不凡的年轻人,借着酒意,敞开心胸,在连营灯火上指点江山。望楼下的将士抬头相望,见两人背枕星海衣炔飘飞,真如神仙之姿,让他们钦羡不已。

从同光元年西楼相遇,两人都还未入耶律阿保机之眼,那时候谁也不曾想到,数年之后,合两人之力,会使那位让万里草原敬畏的皇帝,哪怕是亲率举国之兵,也要败走麦城。两人并肩作战,时至今日,已是相交莫逆惺惺相惜。

各有艰难,相逢却不必诉衷肠,谈古论今,往事付诸一笑。

“往后,这渤海国就是你的了”李从璟搂着大明安的肩膀,大手一挥。

大明安也不矫情,微微一笑,有什么比这更能安慰他这一路来的艰难他随即认真道:“大氏为渤海之王一日,渤海国始终都是大唐藩属”

“好,一言为定”

“永世不欺”

两只手掌在空中重重相击。

这世间有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或许多年以后世间事免不得物是人非,但至少在一刻,两颗年轻的心真诚相待。当岁月成为一页青史,轰轰烈烈的壮举会浓缩为小小一段文字,然则历史循环往复,却始终惊心动魄,他们留给后人的这一段传奇一份情怀,将经久不灭。

相比之出征渤海时的斗志昂扬,离开渤海西归的契丹军则有些暮气沉沉。任何一支因败而归的军队,士气的萎靡度怕都是相似的。虽则如此,契丹军行军阵型却依旧严整,没有溃乱之象。

队列中耶律阿保机的御用皇车,依旧富丽堂皇得如同一座移动的小型宫殿,只是不时从帷幔中传出的咳嗽声,让它看起来并不那么伟岸。随行的契丹大臣知晓:雄狮已然病重,英雄终究迟暮。

仿佛在一夜间须发皆白的耶律阿保机,再不复征战时意气风发,他躺在皇榻上,大地虽已回春,他却盖着极厚的棉被貂裘,脸上血色全无,显得有气无力。

韩延徽就跪坐在车中伺候,这位辅佐耶律阿保机缔造了契丹帝国神话的大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忧心忡忡。

征战渤海期间,耶律阿保机的病情就有反复,一直不见彻底好转,正州会战的失利则让耶律阿保机在一夜之间失了精气神。再清楚不过耶律阿保机抱负的韩延徽,自然清楚原本水到渠成的灭国之战,被一个事先谁也不曾多重视的小人物搅了局,导致出征失败,对耶律阿保机的打击有多大。

“大军还有几日抵达西楼”耶律阿保机从昏睡中睁开眼,挣扎着问。

“皇上,你醒了”韩延徽连忙起身到塌边,见到耶律阿保机枯瘦的脸庞,不禁鼻头一酸,心道耶律阿保机连行程都已算不清楚,当真是病情极重了,“前军精骑已经率先回援,不日即可抵达,大军尚须十来日。”

耶律阿保机嗯了一声,又问道:“唐军有无什么异动”

“唐军并未追击。”韩延徽强忍着心酸答道,“昨日得到消息,唐军已离正州,正向辽东方向运动,想必是打算回卢龙了。”

费力摇了摇头,耶律阿保机叹息道:“你不用宽慰朕了。李从璟什么脾性,你我之前不清楚,难道现在也不清楚倘若他真是意欲班师回卢龙,就不会这么早离开正州。他费了这么大劲,纠集鞑靼部趁西楼空虚时进兵,现在形势于他如此有利,他又怎会不进军西楼”

“皇上”眼见耶律阿保机恢复神智,韩延徽却无半分喜悦,他在塌边拜倒,哭着劝道:“请皇上安心休养,万勿再为他事忧心,只有皇上龙体安康,契丹才能无恙啊”

良久的沉默后,耶律阿保机道:“我军虽在正州失利,但大军根本未损多少,李从璟率军进军西楼,他必然也知晓无法与我正面决战,其所谋之重点,还是在西楼,那是他唯一的机会。只要能保西楼不失,李从璟便是兵临城下,也无可奈何。传令下去,前军要防备鞑靼部君子都半道截击,当分成数股,分路回援西楼。”

“皇上”

“留守长岭扶余两府之军,当闭门谢战,无论此间战况如何,无朕敕诏不得妄动驰援,以免被渤海军有机可趁。”耶律阿保机呼吸急促起来,闭上眼静了良久,才缓过气来,缓缓道:“眼下唯有先占据长岭扶余两府,待国内安定下来,再加强两地防卫,倒也不怕渤海军来夺。有了这两地,也能让契丹实力得到一个提升。”

说到这,又缓了缓呼吸,“只不过,此番进军渤海失利,渤海大权必落入大明安之手,其又有李从璟为外援,日后想要攻灭渤海,可谓难上加难。”

终是无法控制内心的愤怒,耶律阿保机呼吸变得起伏不定,以拳狠狠击塌,咬牙道:“可恨,可恨哪朕二十万大军,原本攻灭渤海只在旦夕之间,却不曾想落得这番结局,大军仓皇回撤不说,国都都危在旦夕可恨李从璟,可恨李从璟,李从璟”

耶律阿保机大叫三声,声音悲凉,猛然直起上身,一口黑血喷出,随即眼前一黑,倒在塌上昏了过去。

“皇上”

幽州军从正州开拔时,大明安李四平大明邢等带领正州军和各级官吏,出城三十里相送,不仅如此,正州百姓也自发随行,这一日,正州城万人空巷。对挽救他们于危亡之境的天朝王师,这些百姓发自心底敬畏和感激,虽然大部分人家都因战火蒙受损失,但这些心地善良而单纯的人们,仍旧拿出自家的粮食特产,一路上不停塞给幽州军将士们。

正州会战时,大明邢与李从璟有过一场默契的战术配合,李从璟能率军成功突入契丹营地,大明邢出城奋战吸引契丹军注意让契丹分兵的行为,可谓至关重要。两人告别时,大明邢感慨良多,多次开口欲言,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临了,这位老将军端正身姿,给李从璟行了一个标准而有力的军礼。

这一礼,也引起送行的正州将士共鸣,无人命令,却不约而同整齐向幽州军行礼。

当幽州军将士的身影消失在大道上,路面上只剩下阵阵尘土时,正州军民仍驻足原地目送,久久不曾离去。

离开正州,途径恒州,沿鸭绿江而下,幽州军经由泊汋进入辽东。

重伤昏迷的彭祖山终于醒了过来,好歹保住一条性命。李从璟去探望时,彭祖山尚且不能下床。行军紧迫,李从璟也无暇与彭祖山多作闲聊,只能叮嘱彭祖山好生休养。

当日黄昏,李从璟去何君来坟头敬了一碗酒。泊汋城一役,安北营将士,仅是阵亡者就超过两千,这些卢龙大好儿郎,将最后一捧热血洒在这片异乡,也埋骨在这里。

长河落日,墓碑如林,旷野寂静无声。这些为国而战的英雄已经死去,但从这一刻起,这片土地不再是异乡,而是故土。

李从璟庄重行军礼。

同光四年,李从璟初临卢龙,克复平州,那一日他对满城百姓言,他李从璟要护边击贼,要马踏草原,要叫契丹为之前十数年的恶行,血债血偿。他告诉卢龙百姓,国仇面前,没有妥协。

由是这数年来,卢龙百姓同心同德,无数热血儿郎踊跃入伍。他们跟着他护边击贼,跟着他马踏草原。也正因万民齐心,李从璟才能在卢龙励精图治,成了名副其实的“幽云之福”。

而在李从璟自己心里,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幽云之福”。百姓之福,福大莫过于安居乐业。但直到现在,北境战事不停,卢龙从未有一日真正远离战火。

从墓园离开,夜幕降临,李从璟跨上战马,连夜行军。

夜风似刀,刺得人脸生疼。李从璟拉起面兜,眼神坚毅。

这一战之后,定要叫北境再无战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