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326章 考试

始皇帝 第326章 考试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327章 考试(12)

考试场地很是简陋,就是在操场上,还有教室当中,每个桌子上设立着档板,在档板上有着考生的籍贯和名字。

每个考生左右间隔为八尺,前后间隔为三尺,可以有效的隔绝彼此的作弊行为。

宽阔的操场上,张良坐在椅子上,正在参加着考试。

张良最为厌恶秦人,秦人要灭他母国,亡他社稷,只是秦国太强大了。为了解敌人,张良又是了解着秦国,很多秦人对自己的了解,可能还不如张良了解深刻。

洛阳学宫设立后,编写了专门的学习教材,那是厚厚的七本书。

张良借助着关系,也是得到这些教材,也是仔细学习着。

加入学宫仅仅是五天,却是参加考试。

张良看向四周,参加考试的学生大约有五千人之多,很多是洛阳学宫的学生,可更多是外来的游士。

在入座的时刻,看到位置上,一个明晃晃的牌子,写着自己的名字和籍贯,“韩国,张良。”

等到人数到齐后,铛铛铛钟声在响起,宣告进入考试当中。

就在这时,老师上前道:“现在考试开始。考试需知。

其一、考试为选官,选择医者,选择老师。根据其成绩,给予不同的职位,前往秦国各地为官。

其二、考试为每个课程一个时辰,有着敲钟计算时间。等到时间到了,可以将试卷放在桌子上,不得自行离去,不得提前交卷。若是检查之后,真的闲暇无聊,可以直接趴在桌子上休息,可不得交头接耳!”

其三,钟声连续响动三次,每次间隔一杯茶的时间,三刻钟还未达到,取消考试资格。

其四,在考试前上厕,清理干净,在考试期间不得上厕所。

其五,考试期间,士子不准喧哗,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不准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

老师开口说着,说着考试的规矩,很快念完。

众人听着,眼睛在发亮。

稍后,众人开始进入考试当中。

在考生与考生之间,有着侍卫行走着,监控着这里的一切。

就在这时,有宫卫军士卒开始行走着,开始发放试卷。

试卷分为,考试试卷和答案试卷。

考试试卷,用着白纸印刷而成,上面写着考试的题目,分别为询问题,默写题,作文题。

询问题,询问一些内容。

默写题,是默写一些段落。

作文题,是进行论述,内容不超过一千字。

连续进行七门考试,上限很高,下限也很低。

能进入这里考试的,多数有着背景,背景最低的也是老爹是县令。

有相应的渠道,可获得相应的信息。

这次考试,主要是选拔底层的官员,还有教师,医生等,主要是这三大类。

这次考试,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会考试合格,区别也只是分配的地方好,分配的地方差而已。

秦朝的官制,分为九级。

第一级,皇帝,高高在上。

第二级,公级,三公为主,左丞相,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掌管下属各郡。

第三级,.卿级,设九卿,分别为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等等,也是大秦实权人物,巨头一般的存在。

第四级,郡级,设郡守,郡丞,郡尉,郡监御史等等

第五级,县级,设县令,县丞,县尉,其中大县二人,小县一人。

第六级:乡级,设立乡有秩(掌管大乡)\/乡啬夫(掌管小乡),乡佐,乡游徼,乡三老,乡卒等等。

第七级,.亭级(镇级),亭设亭长,亭佐,亭侯,求盗,亭父,亭卒,亭长等等

第八级:里级(村级),里设里正(村长),父老,杜宰,里监门,里卒,里正等等。

第九级:什伍级(街道级),什长掌管下属十家,伍长掌管下属五家,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在后世,主要是皇权不下乡,朝廷最多管理到县的级别,设立县官。至于乡村之类的,实现着民间自治,或是士绅自制,将底层的权力分封出去。

可在大秦不一样,在县城之下,又是设立乡、亭、里、什伍等四个级别,相当于管理到了乡级,镇级、村级、街道级。

在管理的细密上,唯有在二十一世纪的华夏,可以媲美一二。

随着大秦覆灭赵国,却是发现官员严重不够。

秦国,在赵国的派遣官员也就三百多人,剩下了两千多官员尽数是赵国本地的官员,可谓是根基不稳。

在具体到细节的时刻,秦国在赵国的统治,也只是维持在郡县级别,至于底层的乡亭里等只能是当地的赵人。

这个情况不好,很不好!

这次考试,就是选拔一些继基层的官员,很多的学生毕业后,会成为亭长,里长。

亭长,相当于镇长;

里长,相当于村长。

至于最为底层的街道级,直接省略了。

在这里,很多人有一种错觉,县令不值钱,县令只是七品芝麻官。

可事实上,县令权力很大。

抄家的县令,展现其权力之大。

至于亭长,里长等,这类镇长,村长等似乎官职很低,可权力依旧很大。

后世很多村长努力一把,贪墨几十万,几百万问题不大;若是到了镇长级别,贪墨在几百万在情理当中,贪墨在几千万也不算什么。

只有到了上亿,这才算是新闻。

故而,刘邦作为亭长(后世的镇长),只是简单的吃饭不给钱,占一点小便宜,这真的不算什么大事情,反而是极小的小事情,算是清正廉洁的典范。

这些里正,会在村里面收税;

那些亭长,在收税的同时,也会掌控部分治安权。

他们的存在,会加强赵国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为了普及义务教育,加强对六国的文化侵略,文化洗脑等,也必须要提升教师的数量;为了增加人口数量,减少因为疾病死亡的人口,也要增加医生的数量。

在这次考试当中,考试合格的学生会成为秦吏、教师、医生等。

当然了,在具体的执行当中,会有变化。

比如,赵国的某个村,直接配备一个里面,一个医生,一个老师等,根本做不到。

秦国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才。

只能是,这个学生到了赵国某个村的时刻,既当着里正,还当着医生,为村民治病;还要当着老师,教授学生的基本文化。

随着秦国大一统,人才缺口会越来越多,若是没有足够的人才,无法对地方实现有效的管理,所谓的大一统意义不大。

在灭亡赵国后,秦国固然有些疲惫,财政匮乏,可继续灭亡韩国,魏国,甚至是灭亡楚国,可还是停下了脚步。

就是因为,赵政看到了秦国的虚弱无力,对于赵国统治的真空,空洞。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培养大量的后续人才,这才是稳定根基所在。

接下来几年,秦国会一方面休养生息,恢复秦国的民力,恢复底层的生活;一方面会加大义务教育,大约是百分之四十的财政,用来发展义务教育,用来培养后续人才的培养。

可即便是如此,也依旧是不容乐观。

培养的人才,也是极端有限。

在秦王政的计划当中,未来培养的人才,能加强对韩赵魏的统治,能在这些区域,建立相对稳固的统治;在齐楚燕,在分封制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统治,就算是不错了。

……

此刻,对于秦王政的心思,张良不知道,而是沉浸在考试当中。

上面的文字,为秦文。

张良为韩国人,可也是精通秦文。

天下有七个国家,有七国文字,似乎会造成交流不变。

可事实上,难度并不大。

七国的文字,皆是来自周文。

七国的文字,相似度很高,韩国的文字与秦国的文字相似度很高,只是在笔画变化上有些区别而已。

张良只是学习一个月,就能完美的书写秦文。

至于考题,相对简单。

第一个题目问道,大秦当代的君王名叫什么?

张良提笔写到,秦王政。

第二道题目,秦国国祚几何?

张良写到,五百三十三年。

第三道题目,秦国一共有多少君王,君王是是谁?

张良写到,秦国有三十一代君王,第一代君王为秦非子,接着为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

第三道题:秦国有多少郡,分别是什么?

张良写到,秦有二十个郡,分别为内吏郡、上郡、巴郡、蜀郡……

一个很问题,不断书写着。

这些问题并不难,都是在历史课本当中能找到答案,并不难。

只要肯记忆,肯下苦工皆是能记忆。

回答完毕的时刻,张良又是检查着,确定没有大的错误。

看着时间,还差了很多。

张良感觉无聊,开始躺在桌子上睡觉。

就这样,一门课程接着一门,不断的进行着考核,张良很快的进入状态当中,快速的各有答案。

在考试当中,张良发现了一些事情。

每个试卷的难度不同,考核难度也是不同。

历史试卷,不追求难度,也不考那些偏门的东西,就是考一些基础的,或是细节的东西。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强化引导,强化考试对大秦历史的认知,对历代秦王的了解。

数学试卷,前一半难度很小,只要不是数学太差,多数能解答;可后半部分,却是难度很大,这是考验学生的能力高下。

至于专业科目的试卷,不追求最优秀,分数最高,而是追求及格。

学生考试只要及格就可以,考试成为一百分,还是一百四十分,皆是意义相同。

至于剩下的选修科目的考试,反而不重要,主要是参考为主。

这些试卷的难度相对较低,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可以考中,可以成功毕业,然后朝廷负责分给工作。

……

两天的时间,考试就是结束了。

然后,这些试卷被收起来,开始糊名。

诸多的分散开来,开始进行交替阅卷,每个老师只是负责批阅其中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剩下的一部分案其他的老师批阅,一个考试的试卷往往是四个老师一起进行了批阅。

似乎觉得还不够,每个老师批阅后,还要进行复审,再审。

三次审核,提取中间分数,作为最后的成绩。

负责阅卷的老师,好似囚犯一般被关押在这里,外面是侍卫保护着,在里面有侍卫站立,负责监督着。

在这里,吃喝拉撒,皆是在这里。

唯有在批阅结束之后,才能离开这里。

秦王政带着太子扶苏,在远方看了一会,就是离去了。

“父亲,老师审核太严格了!”

扶苏感叹道。

赵政说道:“曾经有老师,故意将学生的试卷变得污秽,故意让学生落榜;还有老师熟悉某一个学生的字体,还有文章风格,故意卡着某人,让其落榜;还有的老师,收取贿赂,让每个差的试卷,直接得了高分。”

“为了防止老师舞弊,只能将他们封闭阅卷,不得以任何理由离去;又是每个试卷,皆是有四个老师进行批阅,提升其准确性;最后试卷,要经历三次审核。寡人如此做,就是为了防止老师作弊。”

“考试场上,学生作弊固然可恶,可老师作弊也是很是可恶!”

扶苏说道:“那些老师,是忠厚的长者,岂会如此!”

赵政叹息道:“他们会,而且很是会,这一群人又名为砖家,脚手。这一群会为金钱说话,会为权力说话,可偏偏就是不会为民众说话。

天下读书人当中,寡人为何最为喜欢孔子,孟子,墨子,就是因为这三位大贤不为权力说话,不为金钱说话,只是为底层的民众说话。”

“有钱人会说,穷生奸计,富生良心。似乎穷人都是坏人,盗贼,可富人皆是心地善良,皆是好人。你相信吗?寡人是不相信的。

底层的平民变坏,不是民众本身坏,而是社会的法度逼得他们必须要变坏,他们变坏是为了活着。可富人变坏,权贵变坏,却是为了贪婪,为了无止境的**。”

“穷人作恶,最多是抢劫财务,最多是杀一个人而已;可富人作恶,却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听闻坏人罪恶,寡人会反思自我,是不是寡人做的不好,还是朝廷政策失误,导致民众作恶;可富人作恶,权贵作恶,寡人只会愤怒之下,对其进行严惩。”

“同样读书人也是如此,并不是读书越多,越是品德高尚,反而很多人读书多了,却是变化了。很多底层的黔首,并不读书,却是心地善良!”

扶苏点头道:“孩儿,知之!”

隐约为父亲担忧,可也越发的明白母亲的叮嘱。

父亲早年在邯郸城,出生在底层,经常受到欺负,天然亲近着墨家,制造出曲辕犁,水磨、钢铁等器物。

到了后来,回到咸阳城,学习着法家之术,又是向吕不韦学习道家之术,其他学派的学术也是用着,颇为精通,可在本性上却是亲近着墨家,对于底层民众亲近,即便底层民众作恶,也是怜悯为主。

可对上层的权贵官吏等,却是严惩不贷。

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虽九死而心不悔。

……

pS:今天只有一更了。先更后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