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208章 兵贵精,还是兵贵多

始皇帝 第208章 兵贵精,还是兵贵多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209章 兵贵精,还是兵贵多?(求订阅)

赵政继续道:“秦军的军队,兵农合一,战时为兵,平时为农。在作战的时刻,要自备武器,铠甲等,还要自备衣物,钱币等,朝廷只需要负担口粮。兵农合一的军队战斗力不差,秦军纵横天下,还节省官府的开支,可谓一举多得。”

“可缺点是,这样兵农合一的情况下,一年多数时间种地为主,每年只是训练一两个月,这样的军队会出现训练不足,战斗力比起那些一年四季皆在操练,皆是训练不断的职业兵而言,战斗力无疑差了很多。”

“齐国的击技,募兵制为主,就是职业军人,一年四季皆是操练为主,专门磨炼战斗技巧,磨炼搏杀之术,磨炼军阵战斗技巧。当年的时刻,秦国的锐士遭遇齐国齐国击技的时刻,遭遇惨败。函谷关第一次被齐国攻破,也是唯一次被六国攻破!”

“魏武卒也是募兵制,也是职业军人,赏赐每个士卒百亩耕地,不收取其赋税,耕地多数由奴隶,平民等耕种,魏武卒只需要训练为主,只需要提升战阵技巧,只需要在战场上搏杀为主。昔日吴起率领魏武卒夺取秦国河西之地,打的秦国几乎亡国!”

“在实际的交战当中,秦军多次败于魏武卒。可桂林之战,马陵之战,魏武卒被齐击技几乎全灭;至于齐之击技,却是五国伐齐时代,被五国联手覆灭。在某种程度上,齐击技才是天下第一强军!”

吕不韦却皱眉道:“昔日,荀子与赵王论兵,却是说齐之击技,不如魏武卒,魏武卒不如秦锐士。秦锐士所到之处,在伊阙之战,大败魏韩联军;在蓝田之战,大败楚国,更是攻克楚国旧郢,夺取江汉之地。在长平之战,更是覆灭赵军。这些年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赵政听着,却是笑道:“不是魏武卒,齐击技不能打,而是他们君主的武器。军队,只是武器而已,君王才是驾驭武器的人,若是君王不善于驾驭军队,最后导致兵败,岂能怪军队无能!”

“魏武卒很强大,可缺点是成本太高,在巅峰时刻,魏国也只是五万魏武卒而已。可魏惠王却是好战之人,每次大战看似胜利,可频繁的使用魏武卒,却是导致魏武卒战损耗巨大。同时魏国丢失大量的土地,导致无法分配给魏武卒足够的耕地,只能缩小规模,缩小待遇,减低选拔标准,导致魏武卒战斗力也是下滑的厉害!”

“齐之击技战斗力更为强大,可成本也更高,在巅峰时刻也不到八万,需要给予钱财,给予其爵位,战死后要给予高抚恤。可齐泯王时代,却是征伐楚国,打秦国,打魏国,灭宋国等等,连续的大战固然取胜,可每次大战后皆是要高抚恤,皆是要损耗大量的钱财。等到齐国财政紧缺,无钱赏赐,无爵位赏赐的时刻,齐之击技战斗力会下滑,乃至是覆灭!”

“魏武卒,齐之击技,很能打,可培养成本高,若是穷兵黩武,朝廷难以支付开支,最后屡战屡胜而亡。可秦锐士,在战斗力上不如魏武卒,齐之击技,可是胜在人数多,成本低,炮灰的价格是很低的!”

“在军队的培养上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精兵战略,一个是众兵战略。”

“精兵战略,讲究的是军队贵精不贵多,少而精,要经受严格的训练,良好的装备,各部完美的配合,然后拉到战场上,在战场上以一敌十,往往是尖锐的刀锋,撕裂敌人。齐国,魏国等,就是走得这个战略。”

“众兵战略,将士兵短暂的培训几个月,然后拉到战场上交锋,自备武器,只是提供粮草,在战场上扮演炮灰的角色,若是死在战场上也是不心疼,毕竟炮灰不值钱。可若是活下来,若是连续经历几场战斗而不死,会成为老兵,成为战场的精锐,也就是秦锐士,不逊色于魏武卒,齐击技。这就是秦**队走的战略。”

“同样,魏武卒是先给一百亩地,让其后顾无忧,然后到了占战场上拼杀,若是立功后,还会有赏赐。可秦**队却是到了战场上,砍杀一个甲士才给予一百亩的耕地,若是在战场上战死了,是不会给予赏赐,死了也是白死。在某种程度上,秦国士卒的成本低。”

“只是短期打几场战斗,控制战争规模,魏武卒,齐击技占据优势,因为职业军战斗力强大,在战场上优势巨大;可若是进行持久战,长期的战争,大规模的战争,却是秦国模式占优,因为节省成本。”

赵政涛涛不绝的,从军队训练,军队装备,军队成本,国库开支等,分析三大军队的优势和劣势。

吕不韦听着,豁然开朗,说道:“大王言之有理,既然秦国模式占据优点,可为何要改变秦军法制?”

赵政笑道:“因为时代变了,我们也要随之而变。仲父以为,大秦在多少年内可灭六国?”

吕不韦说道:“这个不好说,可能在二十年内,最长不超过三十年,秦军可灭六国!”

赵政说道:“在灭六国当中,若是六国选择与秦国建造高垒对峙,不与秦军交锋,而是守城为主,拖着秦军。沿路之上,秦军粮草运输困难,可敌人却是以逸待劳,秦军当如何?”

“难道,真的一个城池一个城池拔,拔一个城池死掉一百老秦人,等灭掉六国,秦国又是死掉多少老秦人。灭六国,这是寡人的梦想,可寡人可不想,为了灭六国耗干老秦人的血!”

“秦国想要灭六国,只需要攻占城池,攻占土地;可想要占领六国,稳固六国的根基,就要增加老秦人的数量,只有老秦人的数量越多,秦国的根基越是稳定。若是为了灭六国,而耗尽老秦人的血,秦国可能十战十胜而亡国!”

有些隐晦的话,赵政不想说。

魏武卒,齐击技,走的是精兵制度,核心是人比钱财重要,为了人节省钱财;可秦**队,却是走兵多的战略,核心是钱财比人重,为了钱财多浪费人。

若是秦国继续采用旧的军制,还能覆灭六国,还能席卷天下,可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大量老秦人死掉。

可若是采取精兵战略,在覆灭六国的过程当中,老秦人可能少死一点,可代价是财政损耗巨大,可能加大财政赤字。

两种兵制的选择,就是钱重要,还是人重要?

在过去,秦国历代的君王选择,钱比人重要,老秦人的命不值钱;可现在,赵政却是要选择,人比钱重要,老秦人的命很值钱。

到了现在,秦国有一千二百万人口,六国有二千五百万人口。

在后世看来,始皇帝灭六国,这是大一统的开始,后世人可以不断吹嘘,说这样好,那样好。可在当今的六国百姓而言,始皇帝灭六国,就是秦国的虎狼要欺压六国的百姓,要殖民六国民众。

秦国,是殖民者和入侵者的角色。

不论如何怀柔,如何拉拢,可那种骨子里的敌视对立,百年内是不可能消除的。

秦国想要用一千二百万人口,统治六国二千五百万人口,再加上交通不灵便,随时可能翻车。又是参考其他新占领区域的不稳定性,老秦人也只是关中,巴蜀,陇西等不到五百万人口,去统治这三千五百万人口。

在这个过程当中,减少老秦人损耗,尤其是关中老秦人的损耗,极为重要。

战争当中和,少死亡一点老秦人,未来秦国在六国的统治,就是多巩固一丝。

吕不韦听着,说道:“大王当如何?”

赵政说道:“秦国兵制当分为三等,宫卫军,郡县兵,边兵。宫卫军,就是守卫咸阳王宫,守卫咸阳城,人数控制在六万人,在武器装备上最好,在训练上最为严格。不需要种地,只需要训练和读书,是完全脱产的士兵。”

“在成为宫卫士兵之后,每天皆是要操练,不能有丝毫的停息,一旬休息两天,八天在训练。在训练之余,还要读书识字,提升其兵法水平,作战能力。从全国挑选精锐,进入咸阳城。”

“在宫卫的选拔上,第一,要百步距离,十箭八中;第二,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这只是初步的选拔,还要连续训练一年多,进行各种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宫卫。成为宫卫后,普通士卒赐予二百亩耕地,不需要交任何的赋税,家属也不必服徭役,兵役,更役。”

“宫卫士卒,服役时间为二十岁到三十五岁,在三十五岁后退役,可选择成为地方郡县军官,也可能考核后成为地方官员。宫卫当中的高官,会看情况延后退役,可尽量保持年轻化。”

“郡县兵,依旧遵守秦法,每年招募男丁服徭兵役一个月,由退役的宫卫士卒进行训练。”

“边军,由郡县兵和宫卫军组成,负责在边疆戍守,与敌军对抗敌人。”

吕不韦听着,感觉变化其实不大。

在秦国,民众在十七岁就要进行登基,这叫版籍,然后每年要一个月的劳役,就是免费为国家劳动,修城墙,挖河渠。没有工程建造的时刻,有郡县的军官,组织民众进行军事训练,训练一段时间。

一生中,轮流在郡县服兵役1年,充材官、骑士、楼船士,在京都或边郡服兵役年,当卫士或当成卒。

理论上,每个成年人都要当两年的义务兵。

当了两年的义务兵后,就可以退役了,属于预备兵员。

若是遇到战争的情况下,会携带着武器,铠甲,还有携带钱币等,加入军队当中成为秦卒。

当然了,服役两年就可退役,这是美好的梦想,因为战争的频繁,很多时刻征召的次数多,服兵役的时间也是极为漫长。

大王其实没有改变秦制,只是增加的宫卫的数量和规模,增加宫卫的地位,提升了宫卫的战斗力。

在过去的时刻,宫卫的战斗力还是有的,毕竟是贵族当中选拔而出,可更大程度是镀金,宫卫上战场的概率很低。

可秦王改革宫卫之后,宫卫的战斗力提升了很多,上战场的概率很多。

同样,宫卫也成为秦吏的另一个来源。

宫卫军看似只有六万,可这是完全脱产的士兵,每年进行训练的,年龄在二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正是体力旺盛,战斗力最强的时刻。

可能数量不多,可在战斗当中,却是有一举鼎乾坤的效果。

“大王英明!”

吕不韦说道。

赵政笑道:“仲父下去,写好军队编制方案,稍后可递交给寡人。”

吕不韦说道:“臣明白!”

确定大致方针后,吕不韦告辞离去。

在大殿当中,赵政书写着,在规划宫卫军的编制,训练方法等。

古代兵法家的经验,军队崩溃前,大军伤亡率达到10%左右,已经算是一等一的强军;至于伤亡到了30%崩溃,大军崩溃,这已经能是威震天下的强军;能承受50%以上,军队才奔溃,这是商汤武王那样的强军。

为何如此?

首先,要明白军队的组成部分。

长平之战,赵军为四十五万,并不是说,四十五万战兵。在这里里面包括了辎重兵,民夫,二线部队等等。

真正的精锐战兵,可能也就十万不到。

辎重兵,多数为民夫,也只是拿着一杆长矛,或是盾牌,多数属于无甲,或是少甲的状态当中,不论是战斗意志,战斗经验,还是军阵的布置上,都是逊色很多。

辅兵战斗力强大一些,可多数也是战甲稀少,武器不足,训练不足,根本抵抗不足敌人精锐士兵的冲击。

而交战的时刻,精锐战兵往往在前方,军队伤亡一层,可能就意味着精锐战兵损失一半,甚至是七层。

后世的一个师,战斗人员仅仅是占据百分之三十,甚至是更少,当这个师伤亡率达到30%,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战斗人员被尽数消灭。

淮海战役,看似是解放军60万 VS国民党军80万,粗看起来似乎是**占优势。然而实际情况是解放军都是战兵,而**则是后勤人员占了二三十万,因此解放军兵力占优。

而且解放军动员了543万支前民夫,按照古代的大军兵力算法,应该是解放军600万 VS**80万,解放军按照大军兵力对比是必胜之局。

十万军队与十万战兵,这是两个概念。

吴起为魏国,训练五万魏武卒,就是让魏国横推天下。

他训练的六万宫卫精锐,也足以横推天下。

在战争当中,二十万的秦军,里面有五千宫卫精锐,看似数量不多,可在关键时刻却是能一举击溃敌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