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汉末苍天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制盐之道

汉末苍天 第一百二十五章 制盐之道

作者:何处是酒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8 14:13:23 来源:书海阁

蒲津渡。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大地上时,关羽带着不到两千的残兵打扫着战场,此时的关羽浑身浴血,本来发红的脸上也沾满了血泥,完全看不清面目。

这一场大战打了一天一夜,极为艰辛。

董卓的三千羌胡兵只渡过来一半,便被关羽率军紧紧压在渡口厮杀,让余下的一千五百人根本无法上岸,许多羌胡兵直接被挤落下水,消失在滚滚黄河浪涛之中。

而渡河的一千五百多羌胡兵,正是背水一战,打得极为勇猛,若非关羽学了姬平‘杀将乱敌’的作战手段,数次冲锋,斩杀敌兵近十个大小将领,导致敌阵混乱,他们这一战能不能打赢还是一说。

不过连番冲杀之下,即便关羽是万人敌,勇猛无匹,身上也添了数道伤口,但终于在黎明前将敌兵全部斩杀。

关羽不顾伤口,急令士兵一边打扫战场,一边在蒲津渡口布防,只要掌控了这蒲津渡,以后的防守战事就简单了。

就着豆瓣酱,嘴里嚼着馒头,关羽本是又饿又累的身子顿时又生出几分力气。

看到将士们也在吃着馒头,关羽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感慨,在这次行军前,姬平从东垣为军队带来了一种干粮,唤作馒头。

那雪白的样式,柔软微甜的口感,让将士们一吃之下,便喜欢上了这种食品,这次与敌人连战了一天一夜,许多将士到后来都是一边嚼着馒头,一边杀敌,力气恢复很快。比之往日的干粮——炒豆子何止强了百倍。

可以说,那些强悍的羌胡兵很大程度上就是败在最后的体力不济上,因为他们根本没时间吃炒豆子。

所以将士们对这馒头是喜爱之极,连带对制作出馒头的人也极为感激和敬重。

据说这馒头是姬平的母亲和妻子发明制作出来的,而关羽却知道。姬平的母亲和妻子,就是原本的太后和皇后!

每当想到太后和皇后那尊贵的身份,也为将士和百姓做出这种别出心裁的食物,这个草莽大汉就浑身都是力气。

跟着如此的主公,他有什么理由不誓死效命!

只是,每当静下来。他便总是想起情同手足的兄弟,刘备和张飞。

十多年的相处,如今分开,让他颇是不习惯,而且他已经是中郎将。刘备也是河内太守,但张飞却还是个低一层次的校尉,总让他感到莫名的内疚。

正在思索中,突然有士兵来报:“关将军,主公派人给将军送来一驾马车。”

“马车?”关羽一愣,急忙起身,整了整甲胄,道:“速速迎接。”

无论主公姬平送来的是什么。对于曾经的大汉天子,关羽不敢有丝毫怠慢。草莽的忠义,比那些世家廉价的忠心。要真的多。

辕门之外,看着那一驾带帷辎车和近百名侍卫,关羽一惊,他自然知道,车驾的样式往往代表着身份,商人和普通百姓是不能乘马车的。只能乘牛车,而眼前这驾马车正是主公姬平的座驾。

姬平自然不会把自己的座驾给他。即便给了,关羽也不敢用。他有些纳闷,看了看前面几个鬼影亲卫,朝马车躬身一礼,肃声道:“关羽在此,莫非是主公前来?”

“关将军。”几名亲卫向关羽行了礼后,一名亲卫面带笑容:“关将军,主上没来,不过主上从解县给你送了一份厚礼,关将军见了,必然欢喜。”

“解县?”关羽身子一颤,他隐隐猜到了什么,紧紧盯住了马车。

他自幼失怙,少年时杀了为恶的熊家豪强,无奈抛弃青梅竹马的新婚妻子,流亡江湖十三年,如今再次回到故乡,距解县不过咫尺,近乡情怯,曾经的妻子是否已经另嫁他人?

敢在万军中纵横冲杀的他,却不敢回去看看。

很快车帷掀开,先是一个少年跳下车来,一边转头瞪大眼睛看着关羽,一边扶着车里一个妇人下车。

那妇人正是关羽的发妻胡氏,一下车便急忙转头在人群中探寻,很快看向最前面浑身浴血、周身是伤的关羽,嘴巴动了动,一句话也没说出来,眼泪却如雨落下。

“父……父亲?”扶着母亲的关平有些迟疑的开口。

哐啷!

看着胡氏熟悉的容颜,还有那个与自己酷似的少年,关羽手中长刀掉落在地。

……

清晨的阳光潋滟着粼粼水光,宽阔的盐池之畔,姬平正巡看着各处的盐田,卢植、袁基、崔钧、耿忠还有一众世家管事都跟随在他身后。

昨日,典韦完全收编了盐池各世家的三千多私兵,又击溃卫氏和范氏聚拢的两千部曲之后,已经时近黄昏,姬平便遣散了院中的各世家管事。

不料天黑之时,突然有士兵来报,在徐晃抵达风陵渡前,董卓已经有两千士兵从风陵渡进入河北县,徐晃正依托中条山一线防御。

姬平急忙令典韦带着猛虎营连夜赶去支援,又派人快马赶去安邑城,令卢植先带两千士兵来盐池镇守。

到了黎明时分,卢植率军赶到盐池,又分出一千人马赶去河北县支援徐晃,余下一千人便留在盐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天亮后,姬平便带着一众手下出来探看盐池。

盐和粮,是他立足河东发展壮大的根本,屯田产粮需要时间,而这盐池来盐却是最快最直接的,所以他当前的首要想法就是先把盐池运作起来。

盐池极为宽阔,但盐池四周的盐田却更宽阔,一望过去处处雪白,只是盐田的分布却大大小小杂乱不一,这是各个世家各自划分、各自晒盐的结果。

一旁的司盐中郎将崔钧和一个老盐工,一路细细的给姬平讲述着盐池的情况。

崔钧对盐池已然了解颇多,让姬平不由赞叹,想必崔钧昨夜定然花费了不少功夫了解盐池的情况,这个司盐中郎将确实很称职。

走了一程,听了二人讲述,姬平大致了解了情况。

如今的河东盐池,制盐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方法是最古老的捞采法,直接让盐工下到盐池里捞采,因为盐池之水天长日久蒸发,水底积累了大片的结晶石盐,只要捞采上来便可食用,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只适宜在浅水区进行,盐池浮力大,在深水区捞采很难。

第二种方法是煎煮法,是将盐池之水蒸发到一定程度,成为卤水,再将卤水倒入锅里生火煎煮,水干得盐。

但无论是捞采法还是煎煮法,规模和产量都太小,而且河东盐池之水带有苦味,这两种方法制出的盐质量也差,都带有苦味,所以河东盐在商周春秋之时又被称为苦盐。

这两种方法制出的苦盐,一般都是卖给贫民百姓或是异族。

姬平在一处盐工捞采处停下,尝了尝他采出的盐,皱起眉头,这盐确实很苦。

不过,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第三种方法,就是恳畦浇晒法,在盐池四周筑盐田,修盐畦,也就类似于数尺深的浅池,通过挖掘水沟,将盐池之水引入盐畦,经风吹日晒,水蒸而盐出。

这种方法在战国时便已经运用,但那时只是引水蒸发,产出的盐还是苦的,到了后来,经历了上百年的浇晒,盐工慢慢总结出一些经验,完善了很多工序,使产出的盐的苦味大大消退。

恳畦浇晒法也是目前各大世家所用的主要制盐方法,规模大,产量高,能使河东盐远输到河内、关中、并州、雒阳以及冀州之地。

眼前的盐畦处处可见,盐畦一旁有渠、有路、有口,不少盐工还在劳作。

姬平顺路走到一处盐畦边上,弯腰捻起几颗粗大的白色颗粒,放在嘴里尝了尝,苦多于咸,他皱眉道:“这是什么?不像是盐。”

一旁崔钧忙道:“主公,此物非盐,乃芒硝也。河东盐池水中除盐外,还溶有芒硝诸多杂物,故而池水苦咸。”

姬平好奇的道:“这芒硝如何从盐池中分离出来?”

他知道盐池中多有其他杂物,如果是后世,通过各种化学手段,自然能轻易分离,但这个时代,他们却是怎么分离的?

“此乃借助天时之力也。”崔钧指着一侧的一个盐畦,向姬平解释道:“盐工多将盐田分为四畦,第一畦最大,引入盐池之水,日晒水耗,成为卤水,至严冬之时,卤水中则有芒硝析于池底。”

姬平点了点头,这应该是利用温度变化,在低温状态下,芒硝溶解度降低,最先被析出。

崔钧指着又一个水面有许多白色絮状物的盐畦道:“待芒硝析尽后,则引此卤水进入第二畦,到夏初之时,卤水表面则有此白絮生成,盐工称之为‘发模糊’,此时卤水谓之阳水,阳水依然甚苦。”

看着水面的白色絮状物,这应该还是通过温差变化析出其他杂质,但姬平也不明白这些白絮究竟是什么物质,他取了一些尝了尝,却是比芒硝还苦。

崔钧又指着紧临的第三盐畦道:“白絮生成后,便可将阳水引入第三畦,第三畦池底有芒硝压实而成的硝板,经过此畦池,阳水中白絮可轻易沉淀殆尽,硝板却越积越厚,最终只余下卤水,此水谓之**。”(未完待续)

喜欢汉末苍天请大家收藏:(wuxia.one)汉末苍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