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汉末苍天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安民

汉末苍天 第一百一十五章 安民

作者:何处是酒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8 14:13:23 来源:书海阁

关羽押着三百多俘虏大步行来,将一个五花大绑的中年胖子和五个人拎到姬平面前,指着中年胖子道:“主公,此人便是那胡氏坞坞主胡赤,连同他的五个爪牙,坞中还搜出一百多女子,都是胡赤掠来。”

那中年胖子胡赤大骂道:“尔等何人?竟敢作反造逆!吾与董相国麾下牛将军有交……”

胡赤话没说完,就被关羽一脚踹到在地。

这时,四面围过来的百姓越来越多。

卢植沉声道:“主公,这四周有不少本土百姓,还有其他堡坞之人。”

姬平点了点头,没理会胡赤,朝关羽道:“寻两个本地年迈的百姓过来。”

很快有两个战战兢兢的老者被带了过来,姬平温声笑道:“长者不必惊慌,我只是有事询问,不知这胡赤在乡里名声如何?”

两个老者对望了一下,又看了胡赤一眼,讷讷不敢说话。

被押的胡赤眼里露出冷笑。

姬平抬头看向关羽,淡淡的笑道:“将这胡赤和五个亲信斩了,首级悬于胡氏坞门楼。”

“啊!——尔敢?”那胡赤听到姬平淡淡的口气,仿佛是杀一头猪一般,登时惊怒的惨嚎起来,那两个老者也身子一震,是睁大了眼。

关羽一听姬平发了话,便让亲兵拎起胡赤和五个亲信,丢到道旁,不待他们反抗,手起刀落,鲜血喷溅,几个人头滚落在地。

四周百姓登时静了下来,都呆呆的看着这个谈笑间杀人无情的少年姬平,鸦雀无声。

卢植低声道:“主公,何必杀人。此举恐怕引起本土之人仇视迁徙百姓……”

姬平淡淡的道:“如今形势,要想让更多的百姓活下来,建立一片桃源净土。就必须用重手段剪除杂草。”

这卢植打仗不错,治理地方也是经验丰富。但身为大儒,饱读诗书,手段未免有些仁和。姬平也能察觉出来,卢植的毕生志向其实是想像荀爽、蔡邕一样,在经学上有所作为,而不在于打仗和治理地方,但如今姬平手下人才还是紧缺,只能让卢植能者多劳了、

见卢植还要开口劝谏。姬平缓缓道:“这些豪强,私蓄家兵,掳掠民女,他们是违背大汉律例的。”

卢植一愣,随即眼睛一亮,如果从大汉律例角度讲,他是坚决支持姬平的。

姬平转头看向四周百姓,这些人中有从雒阳迁徙过来的,但也有很多本土百姓,他深吸了口气。朗声道:“诸位长者、百姓,河东郡本是大汉重地,良田千里。牛羊遍野,百姓富庶,但数十年来,先有匈奴屡次劫掠,又有白波复起,更有国贼董卓屯羌胡兵于此,肆意掠夺,致使百姓生活危亡,结堡而居。流亡在外,有田不能种。有家不能全,尔等……苦之久矣!”

众多百姓默然。便是那些本土百姓看向姬平的眼神也少了几分抵触,姬平这一番话道尽了他们的辛酸,无论是迁徙百姓还是本土百姓,在这乱世之中,都是艰难生存,生死不能自主。

姬平沉声道:“而今本王来到河东,便是要建一方净土,让尔等安居乐业,老者在堂颐养天年,幼儿绕膝欢喜无忧,但建立净土,非一人之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王自有精兵强将御敌于外,尔等便当按时耕种,不误农田。但凡有荒田者,吾自有勤民收之!但凡有不法豪强肆意掳掠,吾自有精兵斩之!唯愿尔等与吾同心,共建河东净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共建净土!”卢植清喝一声,眼里满是坚定。

随即数千名士兵大喊:“共建净土!”

接着是迁徙的百姓,最后本土的百姓也有些跟着喊了起来。

待众人静下来后,姬平向前几步,沉声道:“凡本王治下,田税,十而税一。”

“主公!”卢植、袁基和伍琼几人都是失声惊呼,四面百姓也哗然起来。

自高祖开汉以来,为了与民生息,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十五而税一及至文景之时,又有“田租减半”之诏,采取“三十税一”的政策,东汉刘秀曾经实行过“十而税一”,但不久又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

纵观两汉赋税制度,除桓帝、灵帝增加亩税十钱以外,一般通行“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的实物地租,所以姬平突然将田税提升到“十而税一”,不但引起了卢植等人的惊诧,便是百姓也是哗然。

哗乱中,姬平声音清晰响起:“自今而始,凡本王治下,免除口赋,算赋减半!献费减半!”

寂静!喧哗的百姓登时寂静了下来。

卢植等官员也是目瞪口呆。

两汉田税三十税一,算是历史上最低的土地税,但人头税却极重,人头税起于商鞅变法,两汉沿袭,最主要的是口赋和算赋。

口赋,是对七岁至十四岁的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不分男女,每人每年缴纳“口赋”二十钱,到了桓灵之时,口赋涨到二十三钱。

算赋,是对十五岁至五十六岁以下成年人征的“人头税”,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征一百二十钱,谓之“一算”,对于商人与奴婢则加倍征收,每年二百四十钱。为鼓励生育,女子十五岁到三十岁不结婚者分为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有妇女怀孕者,免其夫算赋一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口赋和算赋是人头税,是归大司农,纳入国库,用于治理国家各项费用。

至于献费,则是一项单独的赋税,是缴纳给皇室,用于宫廷费用。

高祖十一年二月下诏:“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及郡各以其口数率,人岁六十三钱,以给献费。”

在诸王列侯的封国里,田租、算赋和口赋由诸王列侯征收,但要交一部分给皇帝作为献费或祭祀宗庙的酎金。凡是成年男女,每人每年都要‘献给’皇帝六十三钱,以供宫廷费用。

这个费用姬平给予减半。并没有取消,因为他也不知日后宫廷的花费问题,毕竟侍从护卫都需要薪俸。他也不可能去种地经商赚钱,所以暂时减半。而不予取消,免得到时候无钱可用,再加赋引起反弹。

如今姬平虽然加了田税,却大大减免了人头税,所以四周百姓眼里无不透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卢植率先拜倒在姬平面前:“王上此举惠及万民,万岁!”

随后关羽带头拜下:“王上万岁!”

“王上万岁!”四面百姓跪成一片,呼声震天。

在宋代之前,包括这个时期。万岁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并非皇帝专用。

姬平加田税而减人头税,并不是没有考虑。田税增加,而人头税大大降低,并不是没有深意。

高祖以来,降低田税而实行人头重税,虽然能在初期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但很快就造成了一个大问题,就是加剧了土地兼并!

因为田税轻而人头税重,刺激了富户豪强大量兼并土地。因为他们一家的人口是相对固定的,只需要缴纳固定的人头税,但兼并大量土地。只需缴纳较少的田税,自己便能获得薄税的大量收入,所以他们越来越富,土地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少地或无地的农民收入微薄,但一家人口却不少,收入难以支撑相对沉重的人头税,为逃避难以负担的赋役,他们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的因素,如黄巾起义。

这样。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朝廷的户籍中消失,反而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而姬平减免人头税,正是大大降低了农民的负担,加重田税,以亩收税,却是加大了富户豪强的税费,因为他们的土地多。

这样的政策,一方面能加大对有钱有粮的豪强征收税费,平衡土地兼并力度,另一方面能鼓励百姓从富户豪强托庇下退出,编入国家户口,因为减免了人头税,田税只是少量增加,对他们而言,获得自由,自己种地当然更有好处。

但这种政策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要面对地方豪强的反扑!

这个姬平早已经习惯了,虱子多了不怕痒,反正他不少政策都要抑制豪强,他只要有精兵强将在手,加上科举选拔人才,加上百姓支持,他怕个鸟!

何况这个田税也不算高,但凡有公心有良心的世家,自然不会有太大反响,而那些无良、贪婪的豪强,正是他姬平的目标。

看着跪倒一地的官员、将士和百姓,姬平兵没有让他们立时起来,而是继续道:“凡本王治下,严禁州郡诸县滥加赋税,自今而始,废刺史一职,设监御史,凡郡,置太守、都尉、监御史。

太守治民、进贤、决讼、检奸;

都尉掌郡兵,护卫郡县;

监御史掌监察,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

监御史之下设督邮,以郡分东、南、西、北四部,各监察诸县。

督邮之下设亭长,监察乡里。”

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也是姬平早有的想法,或者说这种制度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便实行了太守、都尉和监御史制度,西汉沿袭秦法,汉武帝时设刺史,也是主管监察。

但到了汉末,刺史除了监察,渐渐多了一些权力,到了王莽之时,将刺史改为州牧,实现了刺史由监察官到地方官的转变。随后地方反抗势力蜂拥而起反对王莽称帝,王莽为了镇压地方,又给了州牧统军作战的权力,已经是行政、军事、监察合二为一了。

到了东汉建武十八年,依旧制将州牧再改为刺史,但由西汉刺史无固定治所,变为各有驻地,刺史权力也逐渐扩大,又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已经没了刺史设置之初掌监察的本意。

所以姬平废了刺史,改立监御史。(未完待续)

喜欢汉末苍天请大家收藏:(wuxia.one)汉末苍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