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98节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98节

作者:绿豆红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8:30:50 来源:免费小说

  “伤有些吓人……”

  程石不顾他话里的阻拦,抬脚往后院走,不等问仆妇胡大庆在哪间屋,就听到响亮的一声巴掌——

  “我男人没死,他活一天我给他守一天,你娘守不住跟男人跑了我都不会改嫁。”杨絮冷喝,她拉着席哥儿,“胡家老少三代男人没死光,轮得到你们在我面前指手画脚?你们心里打的什么主意谁不清楚,我今儿就告诉你们,胡家的布庄你们谁都别想插手。”她看向胡老头,“爹你今儿就说个明白话,你也不是老糊涂了,野狼占了狼群只会咬死狼崽子,你要是不想让你孙子活,我带他回娘家,我要饭也把他养大。”

  “就如阿絮说的,我教她经营布庄,你再找个老师傅教她,她是席哥儿亲娘……”胡大庆费力地说,只有亲娘才会为了孩子拼尽全力保住家业。

  “我老了,跑不动了,镇上还好说,最难的是选货买货,你媳妇一个女人怎么跑?”胡老头愁。

  “这简单啊。”程石走进屋,“我给大姐找两个可靠的老镖师,你们只要舍得给工钱,他们就能保你人身安全。”他冲胡老头笑,“老镖师的子孙和徒弟都在镖队,常年在外行走,什么新鲜的花样和布料都能给你带回来。”

  最后一点让胡老头动心,就是胡大庆也眼睛一亮。

  “好。”胡老头冲堂弟和几个侄子说:“席哥儿他娘愿意去铺子里帮忙,就不劳烦你们为我家的事操劳了。”

  杨絮面上一松,嘴角翘了翘,又极快压下去,牵着儿子先一步出门,“爹,你跟大庆说说话,我去招待我爹娘。”

  作者有话说:

  晚安,啾咪

  第一百一十一章

  被火烧塌了屋顶的西厢房推了另盖成穿风游廊, 外墙后移了些,搭了个亭子,地面铺着青石板, 左右两侧移栽了两棵红梅,若不是廊下垂着两盏白纸灯笼, 丝毫看不出这家新丧了老人。

  屋里的吵架声大了起来, 杨絮也不在意,胡家父子俩都是趋利的,之前老头是怕他死早了, 布庄和绸缎铺子在她手里改了姓,现在看她娘家有人能帮她一把, 前景可图,才痛快松口。已经被咬了一口, 哪还舍得再请个中山狼进宅分口汤。

  刚走近前厅,后院里几个男人阴着脸奔出来,一改之前的热情,对门口站的人看都不看一眼, 气冲冲的出了胡家大门。

  “这是?”杨老汉问。

  “跟我公爹吵架了, 没事, 跟我们没关系。”杨絮拉着儿子落座, 还没说到两句话,仆人引客进来,她又起身去招呼客人,差人去后院喊她公爹。

  提着大包小包进来的五个男人,其中有黄传宗和那天在绸缎铺外面看到的那个, 杨柳见她姐跟胡老头都板着脸, 稍稍一想, 凑近程石问:“那晚跟胡大庆一起喝花酒的几个?”

  程石也是头一次在胡家看到黄传宗,胡婆子下葬的时候也没见他露面,看他见了胡老头面露惭愧,勾身屈背赔礼姿态,轻声说:“应该是那几个。”

  胡老头没给他们好脸色看,不等人落座,水都没喝一口就给赶了出去。

  之后又有生意伙伴来,前厅里多了人,闹哄哄的,说着不沾情带意的安慰话,程石不耐烦听,拉起杨柳跟姨姐打了个招呼,小两口出门在巷子随意溜达。

  “要说什么?”他低头问,“不想给八方酒楼供货了?”

  杨柳:“真是我肚里的蛔虫。”

  程石轻嗤,话都挂在脸上了他哪看不出来,“不想就不供了,反正也没写契纸。”

  杨柳左右四顾,快晌午了,都在家做饭,外面又冷,没几个人在巷子里,她撇嘴说:“继续好言好语的来往挺膈应的,知情的在心里不定怎么谈论是非,姐姐把人往出赶,妹妹还腆着脸给人送货,供人发财。”

  “那就不给他了,咱家的肉和蛋又不愁卖。明年就是多了,镇上不是还有几家食馆。”他无意多谈这些乱糟糟的脏事臭事,虚扶着杨柳聊起要准备年货的事,“今年咱俩当家做主,也要办得热热闹闹的。”

  ……

  黄传宗还在家吃饭,门房带了酒楼里采买的伙计进门,听说今早去千客食铺没拿到货,他咽下嘴里的肉没说话,昨天被扯去胡家他就知道会有这一遭。

  “他怎么说?”黄传宗放下筷子问,“悦来食馆和其他几家的人可有去过?”

  “他说从今往后不给八方酒楼供货了,让咱们在年前把账给他结了,其他什么也没说。我得到消息马上就来找您了,没注意其他几家食馆有没有人过去。”

  “你去盯着。”黄传宗起身擦了下手,沾了油污的手帕扔桌上,起身出门。他去了酒楼,还不到晌午,酒楼冷冷清清的,他喊来账房问:“库房里还剩多少鸡鸭鹅?还能用多久?”

  “不多了,最多用五天。”账房拿来账本给东家看,“前天去县城的人回来了,长风杂货铺里卖的熏鸡熏鸭熏鹅和熏雀子,价钱比他现在卖的贵了一两倍,还不愁卖。”

  黄传宗愁得抹了把脸,一时没说话,“你先去忙,等小五子回来让他来找我。”

  辰时末,盯梢的伙计回来,“悦来食馆的那个老杂毛赶骡车跟着姓程的出镇了,估摸着是去杨家庄。”

  黄传宗敲了敲桌子,琢磨了片刻说:“你明早去县里,从县里买鸡鸭鹅,能买多少买多少。”但他也知道,程石那边的路子断了,他这半年拢来的客人要被分走大半,鸡鸭鹅还能从县里高价买,新鲜的蛋以及新鲜的鱼他是买不到了。

  “等等。”他喊住要出门的伙计,“你找个面生的伙计,以后去程家铺子买货,他卖什么你们买什么。”

  “关铺子歇业了,说是要准备过年。”

  黄传宗:“……先安排着,留着心,他什么时候开铺你们什么时候去买。出去把大厨给我喊来。”没了食材的优势,只能尽快研制出新菜色。

  ……

  杨家村,马车在程家门外停下,杨柳拢着披风下车,“那我先进去了?”

  “嗯,你回屋歇一会儿。”程石拆了门槛,把木篷车推进去,“里面的东西我回来了我弄,你别动。”见杨柳点头,他出门带着张老头往熏房去。

  枣红马在拉车的骡子面前打了个响亮的鼻哨,甩了甩膘壮的身子,耀武扬威的回马厩吃草料。

  从熏房出来,两人又去了山上,就在山脚转了转,张老头没二话,催着程石回去签纸契。

  “暂时咱们先签半年的,脾性合得来,一切好说。”程石可不想到头来他被契约桎梏住了,“我这里有的,放在铺子里卖的,都能给你分一份,我的卖价是你的买价。”

  张老头点头,他现在是求着程石,自然是什么都答应,还主动提供便利:“我安排伙计到家里来拉货,两天一趟,每月月尾最后一天结账。”

  这可比黄传宗识趣多了,程石拟订了契约,签上他的名按上手印,一式两份,在张来签字按手印后,说:“晌午在家吃饭?”

  “明天是小年,家里和食馆都忙,改天再来拜访。”张老头揣上契纸准备走,“我下午就差伙计过来?”

  “可。”程石送他出门,“路上慢些。”

  骡车轱辘轱辘离开家门口,程石折身回后院,葡萄架上不见一片叶子,相邻的桂花树还满树的青绿。他走到窗边探头进去,看杨柳脱了衣鞋躺在床上,他进屋把炉子引燃,烧水的功夫去前院把木篷车上装的年货都搬下来。

  “我烧了水,你泡泡脚。”程石提桶微烫的水进来,肚里的娃娃月份大了,杨柳的腿脚有些水肿,泡泡热水按一按会舒服许多。他提了个矮小的板凳坐地上,捋高了袖子伸水桶里给她捏腿按脚底,随口说跟张老头签的契约,“看他说话办事像是个正派人。”

  “得亏有外祖和舅舅撑腰,不然咱们手里的东西保不住。”杨柳靠在大迎枕上,舒服地眯了眼,“年前还要去给孵鸡崽鸭苗的老板说一声,让他年后多买些种蛋孵。哎,我们可以留些种蛋送过去,春天孵出鸡苗了再拉回来。”可惜公鸭公鹅宰得差不多了,多数鸭蛋鹅蛋没受水,不能用来孵蛋。

  “无妨,等明年开春,夏天养的那批鸭鹅就能下蛋,赶不上头一批能赶上第二批第三批。”泡个脚的功夫,小两口把明年的计划就定下了,有母鸡母鸭母鹅领着,二月份就能买一两千只扁毛回来放山里,三四月份正暖和,长大的鸡崽子迁到东西两边荒山上,再买六七千只回来,等到了六月份,最先买的那批小母鸡能下蛋了再买三四千只回来。赶在初秋的尾巴,最先买的宰了挂进熏房,腾出地方了能再买一批。

  “我想睡一会儿。”杨柳拿出床里侧的汤婆子,“你要是不睡就给我灌上热水塞脚头。”

  程石脱了棉袍,就着温热的水洗了洗脚,躺上床给她捂被窝。等被窝暖了,人也睡熟了,他才又轻手轻脚下床,提了水桶出去,拿了账本和钱匣子去给开堰的人结工钱。

  “明天就是小年了,今天只干半天,算整天的工钱。”程石笑眯眯的,“我充个大,给兄弟和叔伯婶子们发个小小的过年钱。”

  坑里满腿泥的人一愣,反应过来露了笑,一个个忙完手里的活儿从坑里爬起来接钱串子。

  “这口堰就先挖到这儿,正月初八后再开工,到时闲下来的人过来继续挖土。”程石递串铜板道声辛苦,“多谢大家来给我帮忙。”

  “嗐,你出钱我们出力,这不算帮忙,也担不上辛苦。”满手泥的男人在裤子上蹭蹭才去接钱串子,“叔提前给你道声发财,我们今年跟着你和柳丫头,荷包也鼓起来了。明年你俩发大财,我们也跟着发点小财。”在程家干活,工钱现结,主家不甩脸子,更不会一不高兴就骂骂咧咧,还能回家吃饭。这样的活儿,做半辈子都不嫌长。

  “兄弟,年前我闲,家里亲戚也少,不用待客,这十来天我能不能继续过来干活儿?”杨大头倒了土拎着扁担过来问,一天一百文的工钱,年前到年后,十来天就是一两多,他可舍不得丢。

  “忙年头不累年尾,趁着过年好好歇歇。”程石婉拒。

  从头忙到尾的确不是个好兆头,其他有同样打算的听了他的话也打消了念头,颠着钱串子扛锹往家走,“是嘞,累了一年,总该歇歇,总不能还比不上拉磨的驴和耕地的牛。”

  工钱发完,钱箱里只剩百来个铜板,人也走得差不多了,程石绕着凹凸不平的大坑走一转,看没有落下的东西,他抬脚往山上走。

  “今年我们两口子不回县里,你们打算哪天走,马车我要用,你们赶牛车回去。”程石蹬掉鞋底的泥,踩上青石板,站在门外问。

  赵山磨刀的手一顿,看了儿子一眼,摇头说:“我跟勾子不打算回去,我俩留下来守山。”

  “刘叔呢?”程石问。

  “那我明早就回,赶在天黑前还能回去吃顿夜饭。老坤头呢?他回不回?”

  “他跟你一起,要回去看老伙计。”这个岁数的人,又受过伤,一场风寒都能要了命,应了那句话,看一眼少一眼。之前问过他,老头还在犹豫,程石直接替他做了决定。

  程石在外转一圈,杨柳也睡醒了,她坐在炭盆前跟雷婶学剪窗花,见人进屋她掀起眼皮瞅一眼,又极快垂下眼。

  程石也不打扰,坐一边端了她的碗喝水,觉得没滋没味又搬出他的小泥炉,从炭盆里挟炭,红枣桂圆和一坨茶砖都摊银网上烤。

  “还说愿意陪我喝苦茶,现在变成了我陪你喝甜茶。”程石沏了茶递给杨柳,探头过去看,“剪的是个啥?”

  “福。”杨柳拍拍身上掉的纸屑,“你写春联我剪福。”

  说起春联,程石放下茶盏起身出门,“我把家里的春联写好,明天让刘叔带回去。”出门看见春婶,他问:“你跟雷婶今年回不回?刘叔明天就走。”

  “不回,我走了你俩天天出门去喝西北风?还是你俩顿顿吃鸡蛋羹?”

  小瞧谁?他不会做饭还没长腿?丈母娘就在村头,他还能带着媳妇在村尾饿肚子?

  “雷婶呢?”杨柳问,“你回不回?”

  “我也不回,我给你们守着熏房,你跟阿石过年也不操心。”雷婶子毫不犹豫道。

  “熏房停火半个月也没事。”

  雷婶还是摇头,对她来说,在乡下比回去了还舒坦些。

  茶水还烫,杨柳刚抿一口就听人在后院喊她。

  “来了来了。”她应声。

  程石在书房裁红纸,见人进来他敲了敲砚台,“给你个红袖添香的机会。”

  “大肚子孕妇你也好意思使唤。”杨柳拖了她专属的椅子坐过去,她臊他:“说不定娘和大舅在家已经买好了春联。”

  “别说是买了还没贴,就是贴了也撕下来贴我的。”

  杨柳撇嘴,拿了砚条倒些水细细碾磨,待他写完一副,两人扯着放到一边晾着。等春婶来喊吃饭,地上已经摊了好几副春联,四角还用金色的颜料写了福字,煞是好看。

  饭后两人回书房继续写,杨柳碾磨之余拿出颜料在春联上勾勒绿草和金日,程石见了要来了兴致。对联写完后他拿了画纸出来,寥寥几笔勾勒出炊烟袅袅的房屋,门前撵行人的大鹅,趴在墙头的猫,蹲在院墙下的狗,半个身子跨进门槛等着开饭的大黑子,他看了杨柳一眼,又在留白的廊下添上拧着眉头剥花生的女人。

  “阿石,外面来了辆骡车,说是来拉熏肉和鸡蛋鸭蛋的。”春婶站院子里喊。

  程石抬头,这才发现不知不觉已经傍晚了。

  “我们出去走走,去爹娘家一趟,看我丈母娘有没有做好吃的。”

  笔杆碰在瓷碟上轻轻一响,杨柳揉了揉额角,绕过地上的春联开门出去,才落上枝头的黑尾雀一惊,扑啦啦飞向后山。

  ……

  隔日天色刚亮,两卷油纸封着的对联和一坛葡萄甜酒,外加一筐烤兔子都搬上牛车,刘栓子和坤叔架着牛车慢吞吞出村。

  家里的饭还没好,杨柳跟程石在外散步,走到村头遇到两架牛车一前一后出村,牛车上挤挤挨挨坐满了人,人人包着头巾,穿着厚袄缩着脖,冷湫湫的冬日,没一个愁眉苦脸的。

  “这么早你们这是要去哪儿?”杨柳问。

  “去后洼子乡赶集,听说那里的布便宜,今年赚了银子,我们也去扯两身布做两身新衣。”妇人扯住灰扑扑的头巾,说:“再买块儿好看的头巾,过年走亲戚有面子。”

  作者有话说:

  晚上还有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