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97节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97节

作者:绿豆红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8:30:50 来源:免费小说

  杨柳点头,拉着跑出来的席哥儿往屋里走,“你娘说后天就来看你,你乖乖的,别到处乱跑,更不能出村。”

  “后天?”席哥儿问。

  “对,今晚跟外婆睡一觉,明晚再睡一觉,睁眼你娘就来了。”杨柳把一罐蜂蜜递给她爹,“我去看我姐了,她说她这两天来看席哥儿。”

  杨老汉看了眼外孙,“他咋样?”

  “我姐说大夫不让打扰,我们没去看。”

  “我过两天去看看。”再有意见,到底是他女婿,不去看他姑娘面上不好看。

  杨柳进屋看了看芸姐儿,跟她嫂子打了个招呼出门往家走,大黑子看到她手上拎的肉,极尽殷勤的跟在后面,家里的人喊它,它回头看看,扭过头继续往西走。

  “回来我打你狗嘴。”杨大嫂没好气,跟她男人说:“嘴馋的很,家里又没缺它的饭。”

  “自家的饭它吃不吃都是它的,外面的肉少吃一块儿那就亏了,你当狗是个憨蛋?它也满肚子心眼,精的很。”杨老大说,“你别气,要气也是妹夫气,大黑子天天在他家吃饭,饭碗一丢就跑,光吃饭不看门。”

  就是狗精才气人,心眼多又有主见,多聪明的一条狗,奈何它不偏心,人喜欢它五分,它只肯还三分,气人!

  杨柳回去了把肉递给春婶,“阿石还得一会儿才回来,你把鸭子炖上,熏肉也炒一盘。”之后出去找雷婶和坤叔,让坤叔去把木篷车推回来,喊雷婶把熏好的鸡鸭鱼肉和雀子取个四筐下来。她从熏房出来,野猫贴在松木墙上冲她喵喵叫,这些猫大多都是野猫,入冬后长时间贴在墙根睡觉,跟家里的狗也混熟了,只要不往家里去,狗也不再追撵它们。

  “又饿了?饭还没好。”也不管它听不听得懂,杨柳撂下话就进屋。

  一直到天黑的看不见人影,村头才出现马蹄声,程石骑着马先进村,对站在门外翘首等待的妇人说:“人回来了,都好好的,马上就进村了,你们别担心,我先回去了。”

  “哎,多谢你费心了。”

  程家门外亮着两盏灯笼,照亮了门前的石阶,程石跳下马,把缰绳扔给坤叔,“喂些温水了再给它吃草。”他大步进门,廊下的女人站在灯笼下,鼓鼓的肚子把裙摆撑起,掀开门帘,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来,先喝碗姜汤。”杨柳把火上温的姜汤沏碗里,“坐火盆边烤烤。”

  程石搓着手跺脚,“真冷啊。”额前的冰雾烤化,顺着额角眉眼往下滴水,他随手一抹,接过姜汤一饮而尽,一股辣劲顺着嗓子滑下去,辣得人要冒烟,“你这是煮了多少姜?”他放下碗哈气。

  “就是要越辣越好。”杨柳把泥壶里最后半碗姜水倒出来,“这也给喝了。”

  “不喝了,我不冷了。”程石趔身不接,嘴里火辣辣的要着火了。

  “你是咱家的顶梁柱,你要是病了,谁来照顾我?”杨柳把碗放桌上,“算了,你摆桌,我去喊春婶端菜,待会儿你多喝两碗粥。”

  门帘掀开又落下,程石抬起腿放火盆上烤,过了片刻,他端起桌上的碗,捏着鼻子一口灌下去,这一口下去,辣得他脑子闹烘烘的,生生逼出了汗。

  春婶端菜进来,肉香冲淡一屋子的姜水味儿,“还得是你媳妇说话有用,这要是换我给你端来,你碰都不碰一口。”

  程石呼出一口气,“下次还是你煮姜汤好了……”听到门外有脚步声,他及时闭嘴,把空碗放在显眼的地方,等杨柳看到了,他冲她一笑。

  “吃饭吧。”杨柳坐在带靠枕的椅子上,“来,尝尝咱们对家做的熏肉。”她先挟了一块儿鸭肉,吃完后没再挟第二块儿,之后再尝熏猪肉,猪肉还成,就是烟黄味儿挺重,跟农家做的熏肉没差。

  一钵炖鸭肉,大半剩下喂了狗和猫,吃了油大的再舔半碗豆子粥,大黑子舔着嘴一溜烟钻进黑夜,黑色的身影在门外的灯笼下一晃不见了。

  程石如今对它没了脾气,只当是养了只食量大的野猫。

  ……

  次日,还不到辰时,千客食铺外面已经排起了长队,马车停下,铺子门刚打开,搬下车的鸡鸭鱼肉和三筐蛋就被心急的客人帮忙抬上桌。

  “别抢,也别囤多了,明天还会再来。”程石高声说,“再过半个月还有熏兔肉,家里不缺货,有钱都买得到。”

  “对,前面的别买多了,程老板说了,他不会再一声不吭的就关门不卖了。”

  一声不吭的程老板:“……”

  “麻雀给我数二十只,斑鸠来五只,鸽子来两只,鸡鸭各两只,鹅来一只,鱼,两条青鱼。”排在最前的人可不听他们啰嗦,“你们山上的鸡鸭鹅啥时候提来卖?”

  杨柳拿了只戳着竹签的母鸡递过去,“今天只取了五十只来,一人只能买一只。”

  “那我不要鸡,你给我换成鹅。”仆妇探头往筐里瞅,“最大的给我拿一只。”又咕咕叨叨说:“有就都提出来卖,有钱不赚你傻啊,别藏着掖着了。”

  “明年,明年入冬了想买多少都有。”程石看她提的是竹篮,从铺子里取了个竹筐下来,“要不带个筐?你买的东西多,提篮装不下。”

  “行喽,老板你给算算一共多少钱。”她掏出荷包站一边,让后面的人进来买。

  卖过第一波,杨柳掏出水囊喝水,突然凤娘子兴冲冲地跑进来,冲她使眼色,“沈记的人过来了,就在门前转悠,我让我家小子跑去沈记看,说是只有几个人。”

  程石跟杨柳都没出去看,没打交道的必要。

  又过了两天,凤娘子再来报:“沈记的肉卖不出去就降价了,鸡和猪肉各降了十文,熏鸭直接降了二十文,看来他们也知道他们没本事把鸭子的臊味熏掉。”

  千客食铺没受到影响,客人还是那些客人,依旧是不到一个时辰就能把肉和蛋卖空了。

  作者有话说:

  晚上还有一更

  第一百一十章

  “外祖当年怎么想起来从外地买了松树大老远运回来种的?”去医馆的路上, 杨柳问程石。

  “松子价高,咱们这边松树又极少,外祖想给娘种些出产高的树, 再加上外祖母又喜欢吃松子,想着自己种了不掏钱买。谁知道种下三年, 松树还是细条条的, 走镖再去北方,托人一问,松树结果要二三十年, 五十年的也是常见。”程石手搭膝上敲了敲,“种下的松树比我大一岁, 也快二十年了,去年倒是有几个松塔, 掰开一看,里面的籽比芝麻还小,估计也是白瞎。”不结果归不结果,现在也派上了用场, 不比摘松塔卖松子便宜。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杨柳想到了这句话, “没有那半边山的松树, 咱家的熏肉也卖不上价。”

  “对,所以种下的那些果树以后不能砍,即使我们用不上,或许子女长大就用上了。”眼瞅着到了医馆,他“吁”了一声, 看老丈人走过来, 他扶杨柳下车, “我们也进去看一眼。”

  “睡了,刚睡着。”杨老汉皱着眉,站着马车边跟小女儿两口子说:“他爹从县城请来了名医,诊断后说治不了,只能保着命,后半辈子瘫床上了。”

  “还能动吗?”杨柳问。

  “腰骨断了。”杨老汉在自己后腰比划了下,觉得晦气赶忙放下手,“你姐说手和头能动,腰往下都没感觉。算了,好歹保住命能吃能喝,他家不缺人照顾。要不是你姐拼着不要命拉他一把,房梁砸他头上,救都没得救。”万事怕比较,这么一对比,能有命喘气就是命大。

  程石看见陈连水在医馆门口朝他招手,他跟老丈人说一声,走过去问:“最近挺忙?”

  “我不忙,轮不到我忙。”陈连水往里看了眼,胡大庆就在医馆后院的侧屋躺着,“治不好了,除了扎针和换药,就一个体壮力大又懂些药理的学徒在照顾。”

  “我过去看看。”程石让他带路,医馆后院有晒药的,有炮制的,还有烧火熬药的,药味儿浓郁,倒是不刺鼻。房门关着,窗子用叉杆撑开,程石弯腰往里看,忍不住捂了鼻子,床上趴着的人脸朝里侧看不清,露在外的脊背瘦成皮包骨。

  两人在外看了眼,又悄悄离开,陈连水领他去库房,“你托我留意的陈皮到货了,前些天医馆清库房,翻出几麻袋菊花,去年的陈货,有些潮了,正适合你用。你去账房那里结了账就能搬走。”

  “谢了兄弟。”程石拍了他一下,“前几天在山上逮了头野猪,你得闲了喊上志趣相投的去我家,我给你做脸,席面差不了。”

  “就等你这句话。”陈连水夸他识趣,又带他去找账房,“李叔,程石来了,新到的陈皮和去年的菊花你给他结个账。”

  “陈大夫,有病人找。”药童来后院找人。

  “你去忙。”程石让他先走,扯了荷包去交银子,拿了票据出门,见门口立个人高马大的男人,他冲他点了点头,准备绕过去。

  “你是程石?屋里的人找你。”童山指了指,“胡公子听到声音让我出来问问。”

  胡大庆找他?这倒让程石好奇了,他跟过去推开门,屋里烧着三个炭盆,药味血味混着不知名的味道,刺得人前额疼。这下他也看清了胡大庆的脸,瘦得没了人形,几乎是换了张脸。

  “姐夫。”程石喊了声,拎过椅子坐在床边,“早就想来看你,大姐说大夫让外人少打扰你,到了镇上又拐回去了。”

  “我听阿絮说了,席哥儿和芸姐儿还要托你们多照顾,我现在这个模样……”说着脸色就灰败起来。

  “大姐跟伯父都还在给你找大夫,能治好的。”这话说的,程石都觉得嘴疼。

  胡大庆叹了一声,“我的身体我知道,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要不是阿絮哭着说她跟两个孩子需要他,求他好好活着,他真想咬了舌头去了算了。

  “我喊你来是想求你多看顾下我家,尤其是阿絮,她想替我撑起这个家,替席哥儿保住家里的生意,她一个女人,生意场上容易吃亏。”

  程石忍不住挑眉,心里替他姨姐喝声彩,了不起,也不知道做了什么,遭遇了人生大变,胡大庆没行尸走肉地丢下烂摊子,瘫在床上满心愁的还是家里的事,接受能力还挺强。

  “都是一家人,说求就见外了,之前我就跟大姐说过,遇到麻烦了去找我。”程石看他脸上沁了汗,说让他先歇着,“好好养伤,等你回家了我们再去看你。”末了出门前,又回头说:“席哥儿在家天天念着你,很担心你,怕你跟他奶一样埋土里了。”对于孩子而言,他会伤心没了爹,但不会嫌弃有个瘫在床上的爹。

  出了医馆了他叹出一口浊气,看杨柳走过来,程石摇头说:“胡大庆找我说话耽误了会儿,他这模样,真是一步错步步错,谈起儿女也知道掉眼泪,当初怎么就没管住裤腰带?”

  “是个好爹,不是个好丈夫。”

  一句话,程石瞬间清醒,想起胡大庆奸滑的性子,现在一口一个阿絮,说不准也是为了哄人心防着妻子丢下儿女跟人跑了。

  “走走走,我们回去,陈皮和菊花都搬上车了?”程石懒得再琢磨胡大庆如何想,不管咋想都那样了。

  “搬上车了,就是有些挤,爹要跟你坐车辕上。”

  快过年了,来镇上赶集的人极多,睡懒觉的这时候才赶着牛车刚进镇,赶早集的挑着担子已经快到家了,路上遇到想搭车的,杨柳都是推开车窗让人看,装满了东西坐不了人。

  墙根瓦沟的雪都化了,只有地头的草丛里可能还积着一瓮雪,远远望去,枯黄和青绿间点缀着一抹白,眼花的老人轻手轻脚走过去,看清是什么玩意儿,踩上一脚再呸一声。

  “逮着兔子了?”程石笑着问,他停车下地,把颠颠迎上来的外甥抱上马背牵着马走。

  驼背老头抬起头,“我还以为是兔子在偷吃麦子。”反正不承认是想逮兔子吃肉。

  “您老慢走,我们先回去了。”程石招呼一声,牵着马问小孩他是不是好姨父。

  “是。”席哥儿大声说。

  他娘昨天来过看他,虽然没把他接走,但这小子是彻底不担心家里了,清晨和傍晚不再蹲在村口盼着路上有他爹娘的身影。

  杨老汉在家门口下车,“你不下马啊?到家了。”

  “我待会儿再回来。”席哥儿冲奶娘抱的妹妹招手。

  “晌午让他在我家吃饭。”程石牵着马继续走,冲睡在稻草垛上的大黑子吹口哨,“走,到我家吃肉。”

  一提吃肉,大黑子一个猛子蹦下来,欢欣鼓舞绕着马车跑。

  杨母剥着花生往西看,可惜她没闺女了,要是再有闺女,找女婿的时候要找个喜欢猫狗的,比着二女婿找。

  “怎么说的?”她问老头子。

  “就那样了,大丫头说找道士算了日子,腊月二十把他抬回去。”杨老汉拎了个板凳坐下剥花生,看劳什子奶娘不在家门口,他才说:“老子要不是看他瘫了,一准扇他几嘴巴,遭瘟的玩意儿,管不住裤腰带,上面还逮着马尿灌,他倒是躺着不愁吃喝开始养老,苦了老子的闺女。王八羔子,还好意思对着老子掉眼泪说不想活了。”他们一家三口在胡家住了好几天,风言风语胡乱听一嘴也拼凑个七七八八,恨得几乎咬碎牙根,还要忍着给胡婆子发丧。

  “瘪犊子,老子真恨不得他死了,他死了我把大丫头接回来……”他看老婆子给他使眼色,憋屈的把话咽进去,拈两颗花生米扔嘴里,嚼得像是吃人肉。

  杨母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解了围裙搭筐上,“来,把芸姐儿给我。”她接过小丫头,“走,外婆带你去看热闹。”

  西堰下边已经开始挖土造堰,大半个村的男人和力大的妇人都在,麦苗割了喂鹅,挖起来的土堆在划线的地方做堰埂。

  程石回家换了衣裳也掂上铁锹过去,身后跟着嗑松子咬板栗的姨甥俩,几只好吃的狗摇着尾巴巴巴跟着,丢地上的板栗壳一个不漏地含嘴里咂巴咂巴。

  起伏的山,以树成林,蜿蜒的水堰,青绿的麦田,荒废的菜园,从高到低一大片,除了路南边的这块麦地,几乎全是她家的了!杨柳惊讶出声,男人回头,狗仰头,她笑眯眯地摆手,“没事,我就是高兴,我俩可太能干了。”

  男人扛着锹继续走,狗垂下头捡没啃干净的板栗壳,偶尔看到一个剥干净壳的板栗掉下来,抢到嘴尾巴都要摇断。

  ……

  腊月二十这天,程石跟杨柳在铺子里卖完东西,把筐都锁在铺子里,看街上人多,赶马车不方便,两人绕着窄道去胡家。

  杨家四口人已经先到了,有胡家的族人陪坐在前厅说话。

  “亲家妹夫来了,春子,去喊你堂伯出来招待客人。”胡大庆堂叔起身,喊丫鬟看茶,“先坐,大庆他爹在后院,马上就来。”

  杨柳看到他爹使的眼色,按住程石胳膊说:“你陪我去看看姐夫,事发这么久,我还没见过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