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60节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60节

作者:绿豆红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8:30:50 来源:免费小说

  杨柳看到驴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朝屋里喊了声,转过头问:“可是送包裹的信客?”

  男人点头,“鄙人姓田,往返在琼林县周边,长风镖局的女镖师托我来送些东西。”他对程石有印象,见人出来把挂在腰间的布袋子打开,翻出三封信,之后把驴车上的一串包袱搬下车。

  “劳烦。”程石接过东西。

  “客气,您有需要可去镇上武曲巷找我,鄙人姓田,逢五去县里,逢十回镇上。”信客调转驴车,坐上车辕哒哒往村头去。

  “娘又送来了这么多东西。”杨柳提着轻一点的包袱进屋。

  姜霸王送来三个包袱,多是县里时兴的玩意儿,吃的玩的用的,一式两份。杨柳翻出一个红木匣子,在信封里拿到小巧的钥匙,开了锁打开莲花纹盖子,妆奁里放的全是金银镯子、簪钗和耳坠。

  “都是给你的。”程石抖了抖信,“娘说这都是她年轻时候的嫁妆,找了银楼重新炸了,让你拿着戴。”

  “这不好吧?”杨柳高兴,面上也露了出来,眼睛粘在妆奁匣子上挪不开,“我婆婆可太好了。”

  程石看着她这副财迷相,有些后悔把家底都掏给了她,他身无分文,之前打那个鱼尾金簪已经把他的荷包掏空了,现在想送个东西讨媳妇欢心都没法子。

  他拆开另一封信,翻出粉色的包袱递给杨柳,“歆莲她们送来的,信上说你送的枇杷很甜,熏鸡熏鸭很好吃,给你送了她们觉得好吃的东西。”

  杨柳拆开包袱皮,油纸包的青皮核桃,一罐酱肉,一罐蜂蜜,三个表妹一人送一样。

  姜霸王送的东西里也有酱肉和蜂蜜,程石把东西分开,给其中一个包袱打上结,挎膀子上说:“走,给爹娘送去。”

  出门遇到春婶摘豆角回来,他指了指屋里,“桌上的包袱是你的,你家闺女送来的。”

  春婶闻言脸上立马露了笑。

  马厩里给马刷毛的老头听到门里门外的说话声,脸上露出黯然色。

  杨家的院子里也晒了一席菇子,杨柳推门进去的时候看见拿棍赶鸡的人垂着头打瞌睡,她轻手轻脚走过去,“嫂子醒醒,怎么坐着睡着了,困了进屋睡。”

  杨大嫂惊醒,看清面前的人困顿地伸了个懒腰,“天太热,人就容易犯困,我去洗个脸。井里湃的有绿豆汤,你俩可要喝?”

  杨柳摆手说不喝,进屋把包袱放桌上,“娘不在家?”

  “摘豆子去了,你又拿了什么来?”

  “我婆婆给爹娘捎来的。”杨柳看男人去狗窝里看狗崽子,她也走了过去,狗崽子吃得胖嘟嘟的,大黑子倒是瘦了不少。

  又等了一会儿还不见人回来,杨柳准备回去了,跟嫂子说:“我明天去镇上卖菇子,顺便给大姐送些过去,你问问娘可有要捎去的。”

  “娘给芸姐儿和席哥儿做了两身衣裳,等她回来我问问她,看她要不要一起去看大姐。”杨大嫂说起这事很自然,两个姑子都不是小气的,公婆惦记着两个嫁出去的姑娘她也没意见。

  大黑子卧在门外的枣树下,见人出来摇了摇尾巴,起身跟在后面颠颠往西走。

  程石跟杨柳对视一眼,眼里露了笑,它这模样就是想去捞嘴吃的。

  走到村口的大堰边,村里的妇人挑着水桶在堰边的青石上捶洗衣裳,见到小两口并肩慢吞吞走过来,扬起棒槌说:“快回去,家里来客了。”

  嘿,这可就奇怪了,今天家里怎么这么热闹?

  两人一狗快步往家走,还没走近先在门口看到了个有些脸熟的男人,他牵着一头骡子。

  “主家回来了,你找他说。”坤叔招了下手,对程石说:“这人说想买鱼。”

  “百草医馆的大夫?”程石对他还有印象,在医馆外面第一个买鱼的就是他。

  “你怎么没去镇上卖鱼了?可让我好等。”陈连水揩了把汗,这大热天的他一路找来,可热死他了。

  程石推门领他进去,拿起茶壶先给他倒碗温水,说:“之前忙着割麦,麦子收进粮仓了又下雨,堰里水满了不好逮鱼,再加上还要进山采菌子,时间就耽搁了。”

  陈连水也看到了院子里晒得松乳菇,走进屋檐顿时清凉许多,他喝过水问:“松乳菇可能卖我些?现在能否捞网鱼?我忙里偷闲跑一趟也不容易,你可别让我空手而归。”

  巴不得他买,杨柳笑眯眯地问他要买鲜菇子,还是这些洗了泥泡了水的。

  她给他称鲜菇子的时候,程石去偏院搬出竹排放木板车上,再拿了渔网,问檐下的男人:“你要不要上竹排下水撒网?”

  “劳烦了。”陈连水大步跟出门,出了门他偏头看这个两进的宅子,西边还盖了马厩牛圈,他心里琢磨着这可不是一般的人家。

  临近西堰,他看到堰埂上结了果的果树,再看青翠的山,听到松树林里有鸡叫,不由侧目:“你在山里养了鸡?”

  “对。”

  赵勾子坐在果树下赶鸟,听到说话声欢快地跑过来,“石哥,下水逮鱼啊?”

  程石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笑着把渔网扔给他,“待会儿带你下水转一圈。”

  水里有成群的麻鸭和雪白的大鹅,闲适的在堰塘里游水,陈连水趁着程石搬竹排的功夫走了走,橘子树、石榴树、核桃树、柿子树,还有枇杷树!

  “陈大夫,能下水了。”程石大声喊。

  “来了。”陈连水小跑几步,站上竹排艳羡地说:“你这小日子过的挺自在啊,啥都有。”

  程石得意,指着堰北边的树苗炫耀:“都是果树,明年开春了打算再多种点,堰坡下的菜园也打算种果树。”

  “神仙日子。”陈连水赞叹,“我都想过来住些日子了。”

  程石闻言心里一动,见有鹅凶巴巴扑着翅膀过来,他来不及多想,一竿子把它们敲走,“这些鹅养在山里,性子野又霸道,喜欢拦路抢道啄人。”

  “挺有意思。”水里最小的鹅要比最大的鸭子还大一圈,别的不谈,仅是肥美的鹅肉就让他大咽口水。

  “等入冬了能不能卖我几只鹅?鸡鸭我也买一些,还有堰里的鱼。”陈连水全然不询价,一心想着先定下来,甚至想先把定金付了。

  他来村里一趟,买了十斤活鱼,一篮子咸鸭蛋,一篮子松乳菇,要不是骡子背上放不下,他甚至还想在菜园里拔一筐菜回去。

  “卖鱼的时候一定要去医馆外面吆喝一声,不少大夫都想再买。”陈连水一再嘱咐,骑上骡子往西指了一下,“枇杷叶能入药,现在枇杷已经下树了,你们可以把枇杷叶摘了送到医馆卖,价钱还不便宜。”

  “干的还是鲜的?”杨柳追问。

  “鲜的,不要干的。”

  陈连山走后,程石跟杨柳一人拿个麻袋往西去。

  要交粮税,要卖松乳菇,要卖枇杷叶,还要去杨大姐一趟,小两口放弃了捞鱼去卖的想法,打算的是隔天再专门去卖鱼。

  *

  天边还是青白色,一架马车一架牛车先后停在杨家门外,杨父接手拉粮的牛车,让二丫头去跟她娘坐带篷的马车。

  到了镇上,旭阳初升,杨柳跳下马车去赶牛车,杨老汉揣着银子去牛市买牛犊。

  杨母看街上已经摆了不少摊子,她探出窗问女婿:“不先占个好位置?要不你去交粮税,我跟二丫头在这儿买菇子?”

  “不用,我们不在这边卖。”

  他不多说,杨母见状也不多问,等去书吏那里交了粮税,牛车空了她就过去坐在牛车上。

  “你们打算去哪儿卖菇子?”

  “医馆外面。”杨柳嘻嘻一笑,昨天陈大夫说要回来帮他们宣传宣传。

  果不其然,她跟程石提着两袋枇杷叶进去,称重的大夫抬眼认出人,笑着问:“今天卖鱼吗?”

  “今天不卖,明天逮了拉镇上来卖。”杨柳把麻袋解开,“陈大夫说医馆收新鲜的枇杷叶?昨天傍晚刚摘下来的。”

  “收,跟你们的鱼一个价。”

  枇杷叶不重,一袋也才五六斤,杨柳接过四串铜板,小声说:“可要买松乳菇?全镇只有我家有卖。”

  “程石,过来一下。”陈连水出来倒水喝看到熟悉的人影,他冲坐馆的其他大夫说:“他家的松乳菇味道不错,炖鸡尤其好吃,炒肥肉片更香。”

  杨母坐在牛车上守着东西,听到一阵喧闹声,就见女儿女婿带着七八个人出来,三大筐的菇子,这个五斤那个十斤,从医馆里看病出来的人见了也凑过来,十文一斤的湿货不到一刻钟就卖光了。

  “明天逮鱼了可记得还来这边卖,我让家里的仆妇过来买。”有人叮嘱。

  “哎,明早一定过来。”杨柳应的干脆。

  “啧啧,卖鱼卖菇子,以后再卖蛋卖果子,这可比种庄稼轻松多了。”杨母亲眼见到这些东西受欢迎,是彻底不操心了,也不再担心这两个手脚大的把手里的银子折腾干净了回婆家讨饭吃。

  第七十四章

  杨大姐抱着孩子在巷口玩, 远远看见一辆马车过来,在镇上马车不常见,她当即就留了心, 往前走了几步认出赶车的人,高兴招手, 回头喊:“席哥儿, 你小姨跟小姨父来看你了。”

  小孩立马扔下手里的东西往路边跑,骄傲的跟小伙伴炫耀:“那就是我小姨家的枣红马,它的腿比我还高。”

  程石听到小孩的话, 走近了一把捞起他放在车辕上,他冲大姨姐往后指了指, “娘跟小柳在后面的牛车上。”

  他一马当先赶着牛车往胡家去,见其他小孩眼睛晶亮地盯着马腿, 有一个算一个都给捞上马车。

  杨絮忙托了人去铺子里喊她男人和俩公婆回来,对娘跟妹妹说:“好不容易来一趟,晌午要留家里吃饭。”

  杨母接过小外孙女点头,若是她一个人来, 吃不吃饭无所谓, 但这趟有小女婿跟着, 人家来送东西, 不留饭就走了,面上也不好看。

  牛车赶至胡家门口,青砖墙黛色瓦,门扉上还贴着过年时的对联,褪了色也还泛着红, 不若梦里的一片惨白。

  “小妹进来啊, 站外面干嘛?”杨大姐疑惑, “怎么一副第一次上门的傻样?”

  杨柳回过神睨她一眼,“你才傻。”

  心里过不去那道坎,想离家又舍不得孩子,把自己糟蹋的不成样子,到死都在悔恨。

  仆人提水出来饮马饮牛,杨柳从马车里拿出三匹颜色各异的布料,走进去不等她姐问,先笑嘻嘻地说:“这是我婆婆送我做夏衫的,我针线功夫不好,怕糟蹋了好料子,你帮我拿去你家绣房找绣娘做,我改天过来拿。”

  “好。”杨大姐一口应下,声音轻快,为妹妹不跟她客套高兴,“的确是好料子,县里时兴的花样,我给芸姐儿也做了一身,轻薄透气还吸汗。”

  她也时不时去铺子里转,知道料子的好赖,这几个花样的布料,绸缎铺也没多少存货。

  “你家婆还挺稀罕你。”她打趣妹妹。

  杨柳抿嘴笑。

  “娘来了,什么时候来的?”胡大庆满头大汗进来,见到檐下坐的男人,他呦呵一声,“妹夫也来了?这报信的也没说清楚,晌午别走了,我这就让人去买菜回来做饭。”

  “已经着人去买了,爹娘还在忙?”杨絮把手上的布料放桌上,递了帕子给他擦汗,“我爹也来了,在牛市买牛犊,估摸着也快过来了。”

  “我走的时候铺子里还有几个老客,爹娘要耽搁一会儿才回来。”胡大庆擦干脸上的汗,嘴里嚷着这天可真热,接过仆妇端来的茶说:“我来倒,你再去铺子一趟催催老两口。”

  “不用催,我们又不是外人,还专门要让你爹娘回来招待。”杨母出声阻拦。

  灰衣仆妇快步往出走。

  “收了麦也就清闲了吧?今年的收成挺不错。”胡大庆坐下跟程石拉呱,谈了几句庄稼,又问起去武馆学武的小舅子,“也有一个月了吧?树根可朝家里送过信?”

  “我娘来信提了一嘴,树根肯下力气,很能吃苦。”程石端起茶抿了一口,见能喝了,端起一盏随手递给杨柳,跟这个在镇上土生土长的人聊起街铺和巷道,哪家酒楼生意好,银楼布庄外可有吆喝卖货的……

  *

  胡婆子看到家里的仆妇进来,她跟打版的老师傅说了一声,走进里间,皱眉问:“你怎么来了?少爷没回去?”

  仆妇模糊知道家里两个老主人的态度,垂眼说:“是少爷让我来的,少奶奶的爹娘和妹妹妹夫都来了,晌午在家吃饭。”

  胡婆子闻言眉头松开,“好,我知道,你先回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