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业已成魔 > 业已成魔 第49节

业已成魔 业已成魔 第49节

作者:寒鸦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3:43:15 来源:免费小说

  谢太初沉默片刻:“是。”

  “这一路来,我见过的太多。你看着宁夏,金吾、娄震、廖逸心乃至张一千等浓妆艳抹纷纷登场,吸髓敲骨,视百姓为蝼蚁,以万民之血肉供养赵戟一人,若推演至北边,至整个大端,有多少这般的蠹虫?那些枉死的百姓……这便是他们的命吗?”

  谢太初又回:“是。”

  他回头去看谢太初,眼睛红肿,连鼻尖都带着湿润的泪,他三问谢太初:“疆域受辱,生灵涂炭……这就是天下的命吗?这就是你所谓的天道?”

  “自古历朝历代便是如此。”谢太初没有直接回答。

  “自古以来……便理应如此?这些人,都曾是赵戟嫡系。为赵戟这天下推波助澜。这样一朝乱臣贼子,会把大端引向何方?”

  赵渊撑着膝盖,缓缓站起来,站定在田埂上,他站得笔直,内心仿佛有无数的愤怒不平。

  “赵戟继位,可让天下尽快恢复太平,人民才可休养生息。”谢太初重复着无数次重复过的话。

  这般的敷衍了事,轻描淡写惹怒了赵渊。

  “藩地衰弱,军户逃逸,贪墨横行,民不聊生。这太平,不过是粉饰太平,却不是真太平!这怎么算得上是天道使然,又怎么可以说是命中注定。”赵渊摇头,“这样的命,我认不了。大端认不了。数千万百姓也认不了。”

  “殿下不用认。”

  赵渊问他:“在吴忠时你说过,我若不认,可为我逆天改命。是何意?”

  谢太初双手掖袖,含笑看他,意味不明。

  这般的半明半昧激怒了赵渊,他又问:“真人何意。”

  “殿下可想过……既然天道无幸,既然天道自行,倾星阁众人为何又要修习无情道以窥天命?”

  赵渊竟被他问住了,半晌后说:“为了修仙飞升。”

  谢太初摇了摇头:“不,我既立誓拯救苍生,便不在乎是否能够得道飞升。”

  “请真人直言。”

  “物壮则老,盛久必衰,此乃天道,更是命数。大端亦会有王朝崩塌的一日……所以大端初始,太祖皇帝便与我倾星阁老祖约定,以我倾星阁众人之寿命供奉天道,以保大端国祚万代不陨,使立倾星阁。”谢太初道,“倾星阁存在的意义,便是要在乱世之时,挺身而出,为大端延续气运,更为社稷、为苍生,延续太平盛世。”

  “大端朝二十二世,不乏乱世横行。其中皆有我倾星阁人士在隐秘之中力挽狂澜的痕迹。”谢太初道,“选一真正贤明之主,为其逆天改命,使国泰民安,大端延续。这才是倾星阁存在的意义,这才是我等修无情道的原因。”

  乱世起,倾星出。

  倾星出,天下定。

  昔日端本宫中,太子的话在他耳边响起——倾星阁乱世方出,必辅佐一人,此人必得天下。

  “所以,那个孩童口口相传的戏言从来都是真的。”他说,又急问,“你是这一代倾星阁入仕之人。谢太初,你要辅佐之人是谁?!你要为谁逆天改命?!”

  “我为殿下来。”谢太初作揖。

  接着他退后一步,撩袍子跪在了田埂上。

  他重重叩首后仰头看赵渊,发下了誓言:“我愿入仕从龙,为殿下逆天改命,保殿下夺庙堂皇位,做天下之主。为这大端再续百年太平。”

  此时,夕阳在坠入贺兰山山峰的那一刻,爆发出耀眼的光芒。

  染红了云朵,让它们恰似火焰般燃烧着。

  赵渊的轮廓像是带上了一层金红色的光芒,他的脸颊被这热烈的光芒抚摸。在光晕中,谢太初透过岁月,瞧见了未来的那个赵渊,他身上披上了镌刻着天地山川的天子冕服,文武百官在皇极殿前山呼万岁。

  那样的赵渊,肃穆端庄。

  让他欣慰又有些遗憾。

  欣慰于这样柔软善良的人终逃过人生大劫,还将带领无数善良之众定这天下安宁。自己终是不曾辜负了乾坤民心,更不曾辜负了赵渊的情意。

  遗憾于他破了无情道,再没有可能亲眼瞧见这海晏河清的盛世来临。

  便是这一刻,他亦能感觉到走火入魔的罡气对自己身体的剧痛折磨。

  *

  “真人……你……快起来。”赵渊说完咳嗽了两声,面露痛苦。

  谢太初上前,握住他的手腕脉搏,过了片刻,又摸了摸他的额头:“殿下生病了。”

  赵渊抬手摸了摸脸颊。

  并不觉得热,反而感觉到刺骨的冰凉,连关节都冷得发痛。

  “这病是去年霜降时留下来的根子,压了半年,悲恸中压不住了,很快就要烧起来。”谢太初脱了外衫大氅批在他的肩头,“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殿下随我回去吧。”

  他吹了声口哨,大黑马踱步而来,谢太初上马,将赵渊搂在他的怀中。

  “走吧。”他对其余二人说,便驾马往宁夏镇方向而去。

  春风呼啸。

  日沉西山。

  天光被压抑在了贺兰山后,一切静谧,只有马蹄声在官道上响着。

  那个被谢太初精心呵护过的贫瘠的小院落,如今掩埋在黄河的淤泥中。还有魂牵梦萦的开平肃王府,毁于一旦的福王府,早已易主的紫禁城……

  陷入昏迷的赵渊在他怀中颤抖。

  “回哪里?”赵渊在他怀里问,仿佛呓语,“宁夏、北边、顺天府……哪里还有我的家。”

  他的体温滚烫,在谢太初的怀中像是沸腾的谁,又像是炙热的火。灼烧着谢太初的心。

  ——年深兼欲忘京华,种杏栽桃拟待花。

  谢太初亲吻他的额头,在他没有意识的这段岁月中眉眼温柔:“殿下所在,既是吾乡。”

  *

  他的病来的凶猛。

  真如谢太初所言,是自霜降谒陵时就种下的病根,隐忍不发,直到今时终于堤溃蚁穴。

  病轰轰烈烈的来,却抽丝剥茧般的好。

  醒醒睡睡,昏昏沉沉,许多天里,赵渊都似乎活在梦中。

  他瞧见了狄边平带着英子来看他,步项明带着萧绛似乎也来过……再来的都影影憧憧……福王、太子、奉安,皇太孙、皇爷爷,还有父亲,兄长……

  最后他似乎回到了肃王府院子里那颗石榴树下。

  母亲拨出玫红色的石榴籽,笑着瞧他吃下。

  “渊儿,快快醒来吧。”她说,“大家都在等你……大端亦在等你。”

  石榴籽在他舌尖滚动。

  他抬眼去看石榴树。

  树叶在春风中沙沙作响,阳光被摇成了一团光雾,然后那些光雾在他眼前覆盖。他吃力的睁开眼睛,光雾散了,化作了马车车厢的窗框。

  外面传来风吹草地的声音。

  他撑着自己坐起来。

  窗外,阳光明媚,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

  大黑似乎找到了伙伴,正围着一匹红马打转儿。周围的帐篷无数,阚玉凤和陶少川带着几个将领打扮的人正拿着地图在说着什么。

  并不见谢太初的身影。

  赵渊做起来后休息了一会儿,才能够攀着下了马车,落地的那一瞬间他双脚一软,差点虚弱的跪下去。

  撑着扶手,眩晕一阵阵的过去,再抬眼,阳光刺得他有些睁不开眼,然后就瞧见阚玉凤等人怔住了。

  陶少川反应更快,已经跑了过来,一把抓着他的胳膊,扶住他。

  “殿下醒了!”他激动的嚷嚷,“殿下醒了!”

  阚玉凤并未比他好多少,走进了瞧他,眼眶发红,抱拳行礼:“殿下终于醒了!”

  “……现下、现下是什么时候。”他嗓子沙哑,仿佛许久没有开口。

  “快要到清明了。”

  从惊蛰……到清明……

  他这一病昏睡了大半个月。

  “我们在哪里?”他又问。

  “朝廷发了通缉您的旨意。谢道长不想牵连步项明和萧绛等人,我们便带着人马出了宁夏镇北关,如今已经到了阴山附近。再往前走十日就是大青山和归化城。”

  赵渊怔忡。

  阚玉凤见他出神,以为他担心故人,便道:“殿下放心,之前战役中狄英杀敌一人有战功在身,步将军收了她做传令兵。狄家搬入宁夏镇了,生活无忧。”

  这个消息的确让赵渊宽慰不少。

  他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又问:“谢……太初呢?”

  阚玉凤和陶少川互相看了一眼,接着阚玉凤道:“道长说他以前的故土在这附近,清晨便带着纸花香火给父母亲扫墓去了。”

  --------------------

  归化城现在的呼和浩特雏形。

  第46章 唯有你

  赵渊顺着蜿蜒的小路,缓缓走上了山丘的半坡。

  谢太初双手掖在大袖中,安静看着面前那长满青苔的石碑。他回头,仔细打量赵渊,开口道:“殿下的腿大好了,只是还需保重身体。此次大病全因世事起落惊扰,未来我会为殿下多多调理。”

  赵渊走到他身边,对着石碑抱拳行礼,抬头去看,那被青苔爬满的石碑上没有文字。

  过了半晌,他忽然开口:“我病了一场,昏迷中影影重重的,见了许多人,犹记得你说过‘逆天改命’四个字,便想起了许多许多往事。当时解释不清,如今倒想通了。”

  谢太初有些奇怪:“何事?”

  “霜降前,你去北镇抚司救汤浩岚,遇见沈逐,又在北镇抚司门外提及沈逐有‘大劫难大功德加身’,锦衣卫监听百官,你这番话,沈逐一定听去了。后来在天寿山,又是沈逐救了奉安,并放我们离开,还利用铃铛将奉安生还的讯息传来宁夏。”

  “……殿下想多了。这是巧合。”谢太初道。

  “巧合?”赵渊幽幽一笑,“好,那我再问你。谒陵之乱起时,你消失了一个多时辰,去做了什么?”

  “……我偶遇内官监严大龙,便护着他和其他仆役躲开了营地杀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