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 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第114节

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第114节

作者:凡间小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20:10:16 来源:免费小说

  从赵辰的眼中看出认真之色,唐宝珠弯起嘴角,“好啊,但辰哥哥要记得今日的话。”赵辰点头,“定然。”他突然轻笑,“若非宝珠恐怕如今我也早已没了命,连我的命都是宝珠救回来的,所以我的人也该是宝珠的。”

  这带了些调侃意味的话,让两人之间的气氛更加柔和了,接下来的时间两人都没有再提起嫁娶之事,只是相处之间越发亲近,等送唐宝珠回去之后,赵辰又和唐石头在书房了待了不短的时间,等出来的时候,赵辰神色轻松,唐石头脸色黑的像锅底。

  赵辰的速度很快,第二天就从皇上了那里求得了旨意,为他和唐宝珠赐婚,不过上面并没有说婚期之事,这个赐婚惊得京中不少人家都呆住了。

  自从安乐王露面,不知多少人都盯着这么个乘龙快婿,一些脑子转的快的,都已经开始往宫里试探了,谁都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是把今年才封的唐侯爷家的小女儿赐给了安乐王做正妃,盯着正妃位置的人扼腕不已,至于本身身份不够,只盯着侧妃或者妾室位置去的人家反而松了口气。

  唐家的地位不算低可也绝对不算高,别的不说单就是唐家刚刚来京城,家族中连个拿得出手的人都没有,只这一点都够让一些世家轻视了。

  对于大家族来说,小一辈就是家族未来的希望,唐家只有一个儿子,还是今年刚刚考中举人,听说就算是中举也只是侥幸,明年春闱还不知道情况如何,就算是中了进士,也不过是在翰林待着,唐家在朝中没有人脉,唐明玉估计一辈子最多也就是四品官到头了。

  这样一眼就能看到的情况,让很多人对待唐家时,都持观望态度。有这么一个娘家,唐宝珠的身份就低了一等,若是有个门第高的侧妃,到时候正妃又怎样,说不定还要看侧妃的脸色过活。

  这些人心中的想法不过过了两天,就彻底懵了,因为安乐王放出了话,这一辈子只会有王妃一个,当初他病重之时也多亏了王妃才能活下来,此生惟愿和王妃白头到老。

  不说这话说出去之后引起了多大的轰动,唐家却是又热闹了几分,就连霍家都坐不住想要试探一下唐家的意思,他们想早日让霍池和唐明珠两个小辈成婚。

  如今眼看唐家水涨船高,霍家人也怕再有什么意外,原本按照唐石头的打算,女儿到十八再嫁人也不迟,可这些天来唐家的人越来越多,唐宝珠和安乐王的婚事,他们除了暗地里酸没有别的办法,可唐家不是还有一个女儿,听说唐家两个女儿之间关系十分好。

  为此唐明珠短短几天之内偶遇了好几次出色的陌生公子,还有两次是在霍池面前发生的,当时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后,霍池的脸都黑了,也顾不得生意,天天跟在唐明珠身边,就怕一不留神,自家媳妇就跑了。

  唐石头也暗自心惊,他清楚这些京城的贵人可没那么好说话,万一真有人不管不顾,弄出了事情到时吃亏的还是自己闺女,所以半个月后,唐石头快刀斩乱麻,直接和霍家人商定两个孩子的婚事就放在明年六月。

  订了婚期之后,唐明珠外出的时间也就少了,离成亲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她接下来就要备嫁,手中的生意一部分交给信得过的下人去办,还有一部分就交到了唐宝珠手中。

  于是赵辰来不及高兴唐明珠出嫁,更没来得及上门商量自己和唐宝珠的婚事,就看到自家媳妇忙的脚不沾地,他想要见一面也得提前打听好人在哪才行。

  唐石头对此喜闻乐见,不管男人现在承诺的再好,没闭上眼睛之前谁知道会是什么样,皇上赐婚自然没法拒绝,可皇上只说了给两然赐婚,可没定下婚期,不急,不急。

  ◎最新评论:

  【打卡】

  -完-

  第143章 (完结)

  ◎姐妹相视而笑◎

  今年的春节是唐家人第一次进宫,对唐家人来说意义是不同的。虽说之前唐石头已经进宫谢过恩,唐宝珠也因为和赵辰的关系见过帝后,可新年参加宫宴,对唐家人来说还是第一次。

  为此唐家人提前了一个多月学习宫中礼仪,整个宫宴恢宏大气,美酒佳肴,丝竹歌舞都让唐家人看的津津有味,大开眼界,这也标志着唐家真的进入了京城的贵族圈子。

  宫宴之后,唐家越发门庭若市,不论是能让粮食增产,还是身为安乐王的岳家,唐家都是众人不可忽视的存在,也是在这时唐家人才知道那些世家贵族的手段,一个不小心就会掉到别人坑里了,吓得唐石头赶紧闭门谢客。

  赵辰也是无奈,他考虑过唐家人可能会不太适应一些这些世家之间的往来,所以当初送到唐家的下人都是有经验的,可他没想到唐石头会直接闭门谢客,虽说无奈,不过对唐家来说真的少了很多麻烦。

  唐家人没想着去讨好谁,也没想过钻营,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这一家人的脾气,又有安乐王在背后站着,知道唐家人不能轻易算计,唐家才没有那么热闹。

  新春过后就是春闱,唐明玉自从跟着两个师兄入京之后,就被两个师兄压着刻苦学习,等春闱之时,别人都觉得心中惶惶,总担心自己没有准备好,唐明玉却是恨不能赶快考完。

  等到贡院大门打开之时,唐明玉觉得自己总算活过来了,有唐宝珠一直帮忙调养身体,他倒不像有些书生直接晕过去,不过好好休息一番还是需要的。

  唐明玉对自己的学问有数,所以不用唐家人等,他醒过来之后,就明说了自己考不上,被气急的唐石头追着一番打,看的唐宝珠都有些心疼大哥了。

  事实也是如此,等揭榜之时,唐明玉名落孙山,大概是因为之前有唐明玉闹得那一出,唐家人早有心理准备,失落是有,但也没有那么强烈。

  唐宝珠这段时间更多的是忙着看顾唐明珠手下的产业,毕竟这里面有不少都是唐家人入股了的,也不知道是唐明珠的手段好,还是唐宝珠的运气好,她本来只是想帮忙看着的,可这些生意反而越来越好,忙的连和赵辰见面的机会都少了不少。

  春闱过后,在其他读书人或意志消沉,或准备回乡再做准备,为下一次科举做准备的时候,唐明玉直接跑到了唐家的酒楼。

  说起来从小到大唐明玉的理想就没变过,他就想当一个厨子,也有那个手艺,用他的话说若不是阴差阳错开始科举,早就成了一代名厨了。

  是不是先不说,唐明玉的手艺是真的好,又愿意学习,在酒楼待了几天,大厨就有些意动,想收个关门弟子,若不是唐石头发觉不对,跑来把人逮回家,还真就有可能拜师了。

  这一切唐宝珠都装作不知道,毕竟不管站在谁那边,她都觉得不好意思。

  春闱过后,唐家人越发忙碌,因为紧跟着就是唐霍两家的亲事。

  六月初八,易嫁娶,随着一声声鞭炮声,锣鼓响彻唐家附近,唐家的第一个女儿唐明珠就在今天出嫁。

  闺房内,唐宝珠看着姐姐越发秀美的容貌,眼中有些酸涩,这是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的姐姐,而从今天开始她就要离开家,嫁入别人家,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离别的滋味。

  一旁的王春花眼眶发红,努力让自己忍着不掉眼泪,一旁有喜婆说着好话,相熟人家也在劝慰着,可这些都抵不过家人离开的心酸感。

  唐明珠心里也难受,在红盖头落下的一刹那,听着耳边喜婆一声声催促,唐明珠差点揭开盖头说不嫁了,还是被王春花拦住,从没有那一刻,唐家人觉得这个侯府太小了,这段路也太短了。

  门外是锣鼓喧天的喜庆声音,四周不停有人说着天作之合,谈论两家的嫁妆聘礼,只有唐家人自己心里难受,终于在吉时之前,唐明珠跨出了唐家大门。

  坐上花轿之时,唐明珠心中回荡着的是妹妹悄悄在她耳边说的话,若是过的不开心就回家,不知为什么,她脑海中都是这句话,眼泪也控制不住的落下。

  唐明珠的婚事之后,唐家人失落了一段时间,王春花心情更是难受了好几天,说什么都要拉着唐宝珠,好几次都说宝珠以后不嫁了,就留在家里招赘。

  唐石头也认真的点头,他们夫妻都不敢想若是宝珠出嫁,他们可怎么过。

  唐明玉听到之后也只能和媳妇无奈苦笑,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赵辰可是皇家人,怎么可能入赘自家,不过谁也没有提醒唐石头夫妻两个这一点。

  转眼又是三年过去,这一次唐明玉终于考中了进士,最后是二甲第七,不算高,也不算低,加之他有不少同门都在官场,干脆就寻了个闲职。

  对不少大户人家来说考中了进士不算什么,对唐家来说却是天大的喜事,所以唐石头打算回乡祭祖,告诉老祖宗这个好消息。

  赵辰得知之后,就觉得更加头疼了,这三年的时间,他和唐宝珠之间感情越发融洽,可惜唐家老两口就是不松口两人的婚事,他都能想到如果宝珠跟着家人回老家,两年之内他都不用考虑成亲的事。

  最初太后看不太上唐家,哪怕后来被宝珠所救,也只是尽量放下那点芥蒂,甚至还想着就算两人成亲,也要给儿子指个侧妃,可现在太后不这么想了,只要两人赶紧成亲就好。

  可惜她心疼自己儿子,唐家人更心疼自己闺女,一说亲事,唐家夫妻就开始沉默以对,想了又想,赵辰觉得这一次不能顺着唐家夫妻的心意了。

  于是短短的时间内,先是帝后召见,之后是太后,就连已经嫁到霍家的唐明珠都回家了一趟,在众人的努力之下,唐石头夫妻终于勉强松开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其实这也是年纪到了,唐家夫妻心中清楚就算是拖也拖不了多久,两人一松口,成亲的日子立刻定下。

  相比于当年唐明珠成亲之时,唐家还是刚在京城落脚,如今三年的时间,唐家也算是朝廷新贵,哪怕唐石头只有个虚爵,可因着唐宝珠一直参与粮食的改良,还有一些药物的研发,果树的嫁接,频频得皇帝夸奖,本身又是铁板钉钉得安乐王妃,这婚事得规模比之当初不知大了多少。

  十里红妆,凤冠霞披这些都是少不了的,因为唐宝珠成亲,唐家更是在京中各处慈幼院捐了不少银子,就是为了给女儿祈福,还在唐家门口摆了三天流水席,只要愿意来道一声贺,就能吃席。

  这样盛大的嫁女让京中不少人暗暗咋舌,觉得唐家这次嫁女恐怕把家底都给掏干净了,皇家这边也不遑多让,皇帝身在宫中,不能参加婚宴,但皇子基本都到了,皇后为表重视,专门准备了两箱东西添妆,这一次婚礼,也让众人看到了安乐王的受宠程度。

  婚礼过后的第二月,昌平县这天来了一长串马车,惹得众人侧目不已,马车在县里停了一天就继续赶路,等马车队离开,才有消息传出,原来这就是昌平侯。

  对于昌平县的人来说,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昌平侯的,这可是他们这里走出去的侯爷,一介平头百姓成了侯爷,离奇程度不亚于那些话本子,更别说这些年大家纷纷种了朝廷发下来的改良粮种,比起早些年粮食产量增加了差不多一倍,这些可都是得益于唐侯爷的女儿福安县主。

  是的,如今唐宝珠已经不是乡君,而是破格封为福安县主,这里面虽说有皇帝看在赵辰的面子上的原因,更多的是唐宝珠做出的贡献足够大,若非她是一名女子,又是自家弟弟的媳妇,宣德帝就该头疼了。

  得益于唐宝珠和朝廷农业方面人才的努力,如今老百姓不说别的,吃饱是没有问题,哪怕遇到什么天灾,也不至于再如前些年般饿殍遍野。

  马车一路来到上河村,从进入上河村后,唐家人就下了马车,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上河村的变化不算大,不过也能从那些好奇的人身上看出如今上河村的生活不错。

  有认出唐石头和王春花的村人,一时间看他们穿着富贵,不敢搭腔,还是王春花笑着打招呼,“王婶,您这是晒太阳呢。”“哎,你,你是春花?”王婶有些不敢相信的道。“是啊,不是我是谁。”王春花笑眯眯的道,她也直到自己和几年前的变化有些大,大家一时不敢认是正常的。

  在唐家人回到上河村,和村子里的人热闹之时,宣德帝正在头疼,他旁边太后眼眶都红了,“我又没说别的,不就是提了提程家姑娘,你说这孩子怎么这么狠心。”说着又有流泪的趋势。

  一旁皇后眼观鼻鼻观心,宣德帝无奈,给太后奉上茶,“您既然知道弟弟的心思,何必说这些惹他不高兴。”眼看太后又要车轱辘话来回说,宣德帝认真的道,“早些年弟弟身体不好,那时你觉得他只要活着就好,如今他身体都已经好了,又是因为唐姑娘的原因,您又何必为难自己,也为难他呢。

  况且弟弟当年身体是怎么毁的,您也清楚,说句不客气的话,咱们都该感谢唐姑娘,若是没有遇到唐姑娘,您想想如今会是什么样子。”

  太后的手顿了一顿,她不敢想,有些事她哪怕只是隐隐知道一些,也清楚有多严重,只要想到若非遇到唐宝珠,可能现在这个儿子已经不在了,她就心凉,“算了,你们都长大了,我以后不管了。”太后喃喃道。

  听到太后松口,宣德帝松了口气,这次安乐王离京,他自然是知道的,且如今弟弟的身体已经好了,若是有心人故意在两人之间使坏,哪怕他们两个感情再好,时日久了也会发生矛盾。依依向物华定定住天涯

  所以在离开的时候,弟弟是将手中的兵权和势力都交出来了的,他明白对方的意思,也愿意做一个好哥哥,不管何时安乐王都是他最亲的弟弟,这一点不会因为别的而改变。

  史记,宣德帝在位期间,是整个国家发展最为昌盛之时,不仅粮食产量增加,还发现了数种药物,攻克了天花,鼠疫等疾病,其中一些治疗瘟疫的方子,更是在之后救了无数人命,除此之外,宣德帝还增添了水师,发展海运,改进了制盐法等。

  七年后,昌平县的码头,随着一条条海船靠岸,码头立刻热闹起来,船上船下到处都是喊声,哭笑声。唐明珠脸色有些憔悴,她身旁是脸色苍白的霍池。

  唐明珠的目光在人群中梭巡,很快就见到了一对璧人,与此同时唐宝珠夫妻也看到唐明珠两人,四人很快汇合,唐宝珠拉着姐姐的手仔细检查,确定并没有大碍才放心。

  目光落在一旁的霍池身上,眉头皱起,不用妹妹问,唐明珠就苦笑道,“也是不巧,路上遇到了海匪,你姐夫他不小心被伤到了,也是多亏有你送的药。”

  自从几年前海运开始,唐明珠就坐不住了,虽然随着长大,她脑海中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但总还有那么一些,比起其他人,她更清楚脑海中那些东西的价值,也是因此她对出海有更深的渴望。

  这些年凭借着唐霍两家的能量,几次出海还算平安,也找回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其中一种在她记忆中被称为橡胶的树,经过妹妹和朝廷的研究,更是有极大的用途,皇上为此给了她不少的封赏。

  可以说只要唐霍两家不谋反,唐家两姐妹积攒下来的功劳可保两家百年富贵。

  唐宝珠虽早就想到海上不会安全,还是有些难受,“这些年你也跑了不少地方,以后就别再出海了,若是真想找什么东西,就让下面的人去。”

  唐明珠点头,洒脱一笑,“嗯,我和你姐夫商量过了,以后就不出海了,也该陪陪芙儿他们了。”“是啊,再不见见孩子们,他们都不认得你们这对爹娘了。”阳光下姐妹相视而笑。

  ◎最新评论:

  -完-

  第144章 、番外

  ◎这是她的女儿,真好◎

  王春花虽说早就知道自己爹娘不是什么好东西,更是重男轻女,也还是气的半死,卖女儿也就算了,好歹当时是饿的吃不上饭,如今竟然还想把大姐家的姐儿卖到镇上给人当丫鬟,她就没见过这种爹娘。

  若是说的是好人家也就算了,结果她一打听,那户人家家里是有些钱,可那家公子就是个吃喝嫖赌样样俱全的混账,说是当丫鬟,实际上却是给那公子当通房的,还有人说那公子染了脏病,要不也不会花大价钱买丫鬟。

  她说了之后,一家人没一个领情的,大姐和她家那丫头除了哭就是哭,爹娘一说银子到手分一些给大姐,就不吭声了,她反倒里外不是人,没落一个好,气的在家里大吵了一番,就直接走了。

  回去的时候因为不想遇到村里人,就走了小路,说是小路其实就是山路,等那股气消得差不多的时候,王春花也感觉到了累,就打算找个地方休息一会。

  等缓过劲来,怔愣了一下,这里她还真的认识,甚至说得上熟悉,按照记忆里的地方,往一个方向走了半个多时辰,这里已经算是进入山里了。

  最后停在一处破败的庙宇旁,大概是多年没人来,这里越发破败,头顶的树木郁郁葱葱,遮住了太阳,即使是中午烈日当头,也丝毫感觉不到热。

  凭着一股莫名的底气跑过来,等走到这的时候,王春花已经有些打怵了,这里可不算是山底,若是有野猪,狼出现也不算稀奇。

  按照王春花的性格是该走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她没有离开,半晌后默默的走过去,将前面简单的清出一条路来,走到最里面,是一座小小的山神庙。

  王春花将周围清理了一番,脑海中想起太爷爷说过的话,王家对不起山神,活该穷一辈子。不过这话都被大家当成老爷子对儿女不孝顺的咒骂,没放在心上。

  王家重男轻女,王春花小时候的日子不好过,有几次实在没办法,就躲到太爷爷那里了,太爷爷脾气坏,又上了年纪,和家里人的关系都不好,身体却很硬朗。

  王春花记得那时太爷爷多大了,是七十多,还是八十多记不清了,印象中就是太爷爷动不动就爱骂人。

  所以那些孩子都不喜欢也不敢靠近太爷爷,只有她被欺负的狠时,没办法会跑到太爷爷那里,太爷爷虽然不给她好脸色,却不会打她,更不会饿着她。

  所以说起来她算是和太爷爷关系最好的,可惜在她十岁的时候,太爷爷就没了,她知道这个山神庙,还是曾经跟着太爷爷来过几次,太爷爷曾说王家是该守着山神庙的,是他管不住儿子,对不住山神大人。

  这些事情没人知道真假,只听说过爷爷那一辈兄弟两个是富裕过的,可惜大爷爷挣到了钱没来得及花就出事了,二爷爷从小身体就弱,算是半入赘,只有王春花他爷爷好好的,可惜从小就爱偷鸡摸狗,当然这些都是从太爷爷的骂声中总结出来的,具体的王春花也不知道。

  毕竟不会有长辈告诉她这些事情,在太爷爷没了之后,王春花偶尔也会躲到这里来,后来和家里人闹得越来越僵,加之后面嫁人,就没再来过,若非今天想到,她都快要把这里给忘了。

  清理完后,王春花的心情好了一些,想了想她将手中的馒头拿出来,这本来是带回家的,之前离开的时候太生气,就把东西带回来了,这会刚好能用到,山神所在的地方有放贡品的地方,刚刚也被清理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