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村边杏花白(GL) > 分卷(110)

村边杏花白(GL) 分卷(110)

作者:方便面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16:54:36 来源:免费小说

  绣坊的前半部分是商品展售区,后半部分是绣娘住宿和刺绣的地方,另外还辟了一个厨房出来,请了厨娘专门给这些绣娘、伙计做饭。

  这么大的绣坊在一开始运营时,收益和成本肯定是不成正比的,甚至还有可能亏钱。好在曲家家底丰厚,经得起前期的折腾。

  赵长夏道:我们赚钱不就是为了生活轻松自在,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娘子的刺绣技艺,我觉得应该传遍天下,往后天下便不是只有苏绣、汴绣、皇绣、蜀绣、广绣等,还有曲绣!

  曲清江被她逗笑了:什么曲绣,也太不好听了!

  我觉得还挺好听的,就叫曲绣吧!

  曲清江虽然觉得以自己的姓氏来作为一种流派的名字有些不要脸,可当别人提到刺绣、曲绣便会想起她的时候,她的内心也是充满了荣誉感与自豪感的。

  绣坊开张后,来买绣作的人不少,曲清江招待了几个贵客,其余人则由她请回来的女掌柜帮忙招待。

  现在异色绣成了流行,不少冲着异色绣来的人当场就预定了一些绣作,即便价格比一般的刺绣昂贵,可她们也买得起。

  终于招待完了那几个贵客,曲清江得以歇息一会儿。她问婢女:六月跟小木头呢?

  阿郎与小娘子在外头玩。

  曲清江走出绣坊,看见赵长夏跟小木头在旁边的空地上玩着秧马改造的木马,一大一小乐得不行。

  她好笑地看着她们,突然看见岳炎方出现在了人群中,她的笑容微微收敛,仍带着得体的笑容上前去:舅舅、表哥,你们来了!舅母和表弟他们呢?

  只有我跟阿检过来,临近七夕,家里有些忙,我便让他们在家看顾。岳炎方道。

  乐娘,恭喜,预祝绣坊开张大吉!岳检微笑着恭贺道。

  多谢舅舅和表哥,你们大老远赶来祝贺,辛苦了。请进来吧!

  曲清江带二人进去绣坊的接待室里坐下,又为他们煮了茶,让人端上西瓜、哈密瓜等。

  自从赵长夏有足够的成就点囤积塑料后,她便架起了棚架,采用了大棚种植技术,成功种出了哈密瓜与甜瓜,眼下正是西瓜、哈密瓜与甜瓜的上市时节。

  哈密瓜的上市让赵长夏夺得了瓜王之名,由于找她买种子种植西瓜的人变多了,西瓜的产量也有所提高,所以西瓜的价格下来了,基本保持在几十文一个的价位。

  可这哈密瓜不同,它的适种地太远了,而且由于历史的缘故,现在能种植哈密瓜的地区几乎都成了西州回鹘的领土。连官家想吃,都只能等西州回鹘那边送来,更别提离大西北数千里远的南方了。

  由于技术条件有限,只有赵长夏有大棚种植技术,所以即使卖到了四五百文一个的高价,也还是有人争着购买。

  在别人有钱想买哈密瓜都买不到的时候,曲清江却在绣坊这儿拿出来招待客人,足可见曲清江对客人们的重视,客人们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这让他们十分高兴。

  岳炎方父子在汴京见过哈密瓜,但没吃过,对此既好奇,又跃跃欲试。

  这是官人新种的异种瓜,名哈密瓜,舅舅、表哥尝一尝。曲清江道。

  二人虽然没吃过,但见旁边的客人狼吞虎咽,也知道它肯定很美味。岳检当即拿起了一块尝了起来,结果这一尝,他便赞不绝口:口感跟寒瓜真的很不同,又脆又甜,还不腻!

  这应该是西州回鹘那边的珍品,六月是如何种出来的?岳炎方好奇地问。

  她说,只要条件足够、品种也适应,那在江南的地区,是可以种出来的。

  岳炎方感慨:神农在世也莫过于此了吧!

  她哪里敢自夸神农在世?她说,她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农血脉,骨子里便有种田的天赋,所以才从先辈们的指点下学了点皮毛曲清江复述了赵长夏的原话。

  岳炎方愣了下,然后笑了起来:他还真是个妙人!

  看见曲清江的生活越来越好,他也放心了。

  他们在隔壁县,现在回去有些晚,所以在曲家借宿了一宿,第二天才回去的。

  回去的路上,岳检问道:爹,你为何不跟乐娘提岳家的事?

  自从岳炎方被罢官,他们一大家子便回到了丰城县,虽然他们还有资产,可曲清江的异色绣已经夺走了所有人的关注,即便是皇绣也已经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存在了,加上岳家的名声被毁,所以生意是一日比一日惨淡,经营惨淡的同时,口碑也下跌。

  而岳家内部也有争执和分裂,他费了一番功夫才严惩了知道岳机杼断指真相,却替岳揺纺隐瞒的岳炎杰,还将岳家的实权从岳炎杰手中夺了回来。

  而种种打击,让岳家才短短几年,就过得需要变卖一部分铺子才能抵债。好在岳家还有一些田产与铺子,靠租金一大家子的生活才不至于过得那么窘迫。

  如今曲清江要开绣坊,她经过深思熟虑还是邀请了他们前来参加开张大典。她这么做并没有炫耀的意思,只不过岳家始终是她的舅家,她若是不邀请对方,实在是失礼。

  岳检跟岳炎方商量了,原本打算希望曲清江能拉他们一把的,可到了她的跟前,岳炎方又说不出口了。

  没必要。这是我们自家的坎,还是得我们自家跨过去。岳炎方道,实际上他是真的没脸开这个口,因为他亲姐被堂妹害的断了指,断送了绣娘的生涯,他却因为家族的利益而跟堂妹勾结,这如何对得住亲姐?如今他又要因为利益来攀附他的外甥女,像话吗?!

  其实他们不提,曲清江也清楚岳家的事情,不过是装作不知道,就想看看他们是否会主动提出让她帮忙。

  岳炎方没提,这让曲清江的心底还有些感慨。沉思了许久后,还是决定拉一把自己的舅舅,岳家已经分家,她拉拔自己的舅舅也不会让岳炎杰一家得到好处,而且,她这么做,也算是替她娘偿还岳家这么多年的养育与栽培的恩情!

  除了岳家,曲清江还了解到洛春鸠的近况。照理说她最后洗脱了冤屈,证明那绣作是被岳揺纺动了手脚,文绣院也邀请她回去,所以她的名声并没有被毁,她的日子也能过得舒坦一些才对。

  实际上她回到了老家后,确实过了一段舒坦的日子。然而她没有子嗣,她那些子侄、亲戚便盯上了孤寡的她,在连哄带骗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她多年累积的资产慢慢地便被掏空。

  而得不到好处的子侄、亲戚见状,便又翻脸无情,将她的生活搅得一团乱后,弃她于不顾。

  她虽然还有一座小宅子,但生活很是落魄,所有人都等着她死去,好霸占她那座宅子。

  曲清江知道后,便给她去信,邀请她来曲绣绣坊:我很少指点别人,也不知如何管理绣坊,而祖师婆婆擅长此道,若是愿意,不如来绣坊替我指点一下绣坊的绣娘?我给祖师婆婆工钱。

  曲清江的名声和技艺已经远超洛春鸠,绣坊的刺绣也不以皇绣为主,所以她完全不是在利用洛春鸠。

  后者也明白她这是出于一片慈孝至善之心,目的在于替自己养老送终。所以想开后,便答应了她。

  洛春鸠将自己的宅子卖掉,带着最后一点资产来了曲绣绣坊,过起了悠哉的退休生活。

  第127章 斗转星移

  从赵长夏开始推广高产的粮食作物开始, 在短短七年时间内,朝廷便让各地都种上了这些高产的粮食,使得百姓的生活水涨船高。

  当然, 有些地方也少不得会出现一些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的情况, 只是官家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不搞先帝在位晚年四处封禅、好大喜功的那一套, 反而在粮食产量提高的情况下,也没有增收赋税。

  这种情况下,国库反而充盈了!

  在等待时机成熟、国库充盈后, 官家便借着大夏国王李德明攻打吐蕃、西州回鹘,大周接到西州回鹘的求救为由,出兵攻打大夏。

  大夏在大周与西州回鹘之中,而李德明之父在前朝被封为夏国公,其本人又被契丹封为大夏国王。他不仅向契丹称臣,还向大周请和, 以麻痹两国,好暗中发展势力。

  大周的许多文人之前都认为没必要兴兵,增加国库的负担。不过如今国库充盈了, 不必担心财政问题,自然该继承太宗的遗志,收复幽云及陇右的失地。

  官家雄心壮志,并且一改武将受制于监军的情况, 让监军的职责回归监察,而不能沾手行军作战,以免外行人指导内行人, 贻误了战机。

  官家此举让不少武将得以放开手脚,因而前线的作战虽然有小败,但总体而言战线还是不断推进的。

  李德明迫于无奈,赶紧朝契丹求救,大周就防着契丹兴兵,也想趁此机会摆脱受制于人的窘境,因而也跟契丹打了起来。

  在老家过着退休生活的赵长夏也被官家起复,让她负责屯田的事务。

  若是之前,赵长夏肯定会推辞,可如今战事起,她骨子里还是有着那热血的一面的,因此觉得在家国大义面前,自己的私欲不足为道,因而毅然地接受了朝廷的诏令。

  曲清江没有劝阻她,反而因为绣坊的经营已经步入正轨,所以她将绣坊交给洛春鸠打理后,带着小木头及虎娃跟随赵长夏再度进京。

  虎娃是她们一年前、小木头三岁的时候,在曲家的竹林里捡到的,说是捡到的,实际上是老虎叼来的,当时幼小的她在襁褓之中,被已经年迈的老虎咬着襁褓叼到曲家的竹林里,交给了正在带着小木头挖笋的赵长夏。

  养一个孩子是养,养两个也绰绰有余,所以赵长夏跟曲清江商议过后,便决定将她留下来跟小木头做个伴,乳名虎娃,大名赵杭,对外说是小木头的妹妹。

  □□对一些子嗣不多的家庭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因此并没有人议论她们的行为。不过她们并不希望虎娃会有一种我是被收养的,故而我不是这个家的孩子的疏离和自卑感,因而叮嘱了身边的人,莫要刻意地在她面前提及她的身世。

  一家四口这番进京,一直待到战事结束。

  大周打得李德明俯首称臣,还将曾经攻占的夏州、灵州、肃州等十几座州府给收复了。李德明被夺走夏国王的头衔,降为西平军节度使。

  至于大周跟契丹的对战则要艰难得多,不过因大周的粮草充足,跟大契丹耗得起,打了两年,契丹便有些撑不住了。

  这时,契丹又因为战事太持久,内部矛盾重重,发生了内乱,大周趁机发起猛烈的攻势,得以收复沈州、云州以南的领土。

  赵长夏一听说沈州收复了,脑海中立马就浮现了东北大米的念头。她就说,系统的流动农贸市场怎么会忽然多了十几种适合在东北种植的水稻品种,原来是系统的业务也拓展到了东北。

  于是赵长夏又主动请缨,跑到了东北去种水稻。

  这回曲清江跟小木头、虎娃没有跟着去,主要是大的战事虽然停了,可还是有些小场面的战事,赵长夏不放心。她一个人跑去那边,一来是为了试验,二来也是为了及时给守边的将士补充军粮。只有后勤有保障,武将们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作战英勇。

  官家封赵长夏为沈辽劝农使,升正五品的中大夫,权发遣转运使。为了让赵长夏也没有后顾之忧,官家特意赐了赵长夏一座宅子,让她安置妻女。

  赵长夏到了沈州后,先是对各地的墒情开展了调查,最后划出了合适种植水稻的区域。

  在挑选水稻品种时,鉴于天下还未完全安定,而这里又接近前线,为避免契丹派人来收购谷种,她特意挑选了杂交水稻品种,当然,其实她巴不得契丹派奸细来收购谷种,等对方种了一年,发现产量不高,甚至种不出稻谷来,那损失可就大了,矛盾还不加深?

  赵长夏只将这件事告诉官家,并且让官家别外传,以免契丹打听到这事后,不派人来收购谷种了。

  官家:

  他以为赵长夏是个老实的,只会种田,没想到种田还能给对方挖坑?

  他有些期待看到契丹发现大量购进这种杂交水稻的谷种后,发现产量少得可怜的时候的懵逼状了!

  赵长夏在沈辽的水稻种植区种出了亩产九石的喜人成果,并且她不遗余力地让人将这个消息传到契丹的上京,契丹原定的国都为大定府,不过因和大周的战事持久,被大周收复了诸多失地后,前线离大定府太近,契丹皇帝便决定迁都上京。

  听到沈辽的水稻亩产九石的诱人成果之后,契丹就如何将这份利益拿到手中一事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该攻占沈辽,另一派则认为该收购那些谷种,在自己的地盘种植。

  两派争了许久,最后决定一面出兵给沈辽制造麻烦,最好是能毁坏他们的农田,另一方面则大量买进那些谷种,尝试在沈州旁边的通州、渌州、长春州等地种植。

  三年后,大周趁契丹内忧外患之际,攻下大定府,打到上京附近,契丹不得不请和。大周同意了讲和,并以潢河为界,将潢河以南、长白山以西等几十个州府划为大周的国土。

  而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赵长夏以功迁从四品谏议大夫,权三司户部副使,从沈辽回到汴京述职。她见战事已经平定,便又请求致仕。

  官家:

  就知道你这家伙不老实,一有机会就想偷懒!

  赵长夏的理由十分充分:官家,这高产的粮食必须要隔三四年便换一批种子,否则产量依然会慢慢变低。而为了天下,我必须要将时间和心思都花在如何培养粮食种子上面,岂能因为这些政务而置天下苍生于不顾?

  官家:

  这个理由强大又充分,官家没办法,只能允许她致仕,并且给曲清江的外命妇封号也提了两阶,为令人。

  除此之外,为表恩泽,特别允许赵长夏荫补三人。赵长夏无子,因而官家考虑过后,便特赐封其女曲桢、赵杭为孺人。

  五年后。

  爹、阿姊,你们动作快些,别慢吞吞的!

  鹄山乡浦村,曲家大宅门前,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牵着一匹白色的矮马,不住地敦促正慢悠悠地走出来的赵长夏与她身旁那位十六七岁的少女。这两个少女正是虎妞赵杭,与小木头曲桢。

  赵长夏的姿态算得上悠游,而身旁的曲桢则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端庄娴雅。赵长夏摸了摸脸上的假胡子,这是系统出品的仿真胡子,可以根据她的喜好来调整胡子的形状,而且除了她自己及知晓她女子身份的人之外,别人甭想扯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