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 分卷(154)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分卷(154)

作者:雁过寒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7:47:02 来源:免费小说

  说着,朱见深闭上眼睛。

  但是那些外朝的大臣朕要一个个地对付。

  万贞儿低下头。

  她从小在孙太后教养下长大,知道后妃不得干政的祖训,不能多说些什么。

  叫汪直和小郎舅来

  朱见深直起身子,西厂可以关。但是案子,还要接着查。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1:《明宪宗实录卷165》注释2:《明宪宗实录卷166》

  注释3:《明英宗实录卷361》

  第100章 帝王之怒

  翌日,西厂被革的消息传遍朝野。

  举朝上下一片欢腾,大臣们弹冠相庆,祝贺这一场难得的胜利。

  而汪直前一晚从星海汇出来后,就被覃昌带回宫内,得到了来自朱见深和万贞儿的亲自安慰。

  所以汪直看到这些大臣们为了他一个小小宦官丢了官职就如此失态,心里非但不委屈了,还隐隐带着些看好戏的心态。

  昨日他听过杨休羡的分析,知道这事儿恐怕只是个发端。之后发生的,才是牵扯到前朝大事。

  他们怕是忘了宦官最重要的不是在官场上爬到哪个位置,而是在陛下和娘娘的心里,处在什么样的位子上。

  果然,这边外朝大臣们还没有庆祝完毕。

  内廷里,陛下传旨,革去了黄赐和陈祖生司礼监太监的职务,将他们贬到南京去了。

  皇帝最恨的就是身为内廷的内侍,明明只应该有皇帝一个主子,却和外朝的臣子们勾勾搭搭。他碍于发小之情,和万贞儿的面子,不去动怀恩。难道还动不了小小的黄赐么?

  而且这个黄赐,也是福建人,和杨华还是同乡。之前他那么多年都在东宫伺候,无声无息的,如今为了杨家跳出来,说他和杨家没有利益瓜葛,朱见深怎么会相信?

  朱见深不但贬了黄赐,还将与他交好的一干内侍们全部都贬到地方上去了。

  司礼监的内侍们撤换过半,怀恩本人虽然没有受到朱见深的训斥,但是这次明显的敲打,也让他认清了自己的位置。

  如果此时,有人将内廷中发生的巨变,告知这些沉浸在欢乐中的朝臣,尤其是内阁的阁老们的话,想必他们也应该对自己的将来有所警惕。

  可惜,皇帝此举,摆明了就是在敲打企图和外朝交好的内侍们,因而无人敢向外朝传递这个即将导致朝廷巨变的大消息。

  一直到了将近二十天之后,这场弹劾事件的幕后发起人,兵部尚书尚忠从手下的人那里得知,西厂虽然被裁撤了。但是汪直日日前往锦衣卫衙门,带着万大人拨给他的人马,继续追查京内的各项异动,并且直接呈报给皇帝陛下,与之前西厂在的时候无甚区别。

  西厂名亡实存,甚至因为名亡,连个想要绊倒的对象都找不到了。

  我听说,项大人今早对陛下告病了,这几天都不上朝。还上了折子,想要回家养老。

  锦衣卫衙门的膳堂外头,万达和汪直各自躺在一张躺椅上。

  万达扇着大蒲扇,看着葡萄架上垂下来的黑色大葡萄,侧过脸对着汪直说道。

  恩,折子被陛下留中了。陛下应该不准吧。

  汪直啃着冰镇过的雪梨,无所谓地说道。

  毕竟项大人才五十六岁,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呢。说什么养老,实在也太早了些。

  而且陛下仁义,讲情分,喜欢留用老臣。之前御马监的刘太监一把年纪了,马都上不了了,皇帝还想留着他呢。

  我可是听说,以前项大人曾经为难过你呐。

  万达用一只胳膊把自己支棱起来,八卦地问道,据说他曾经当街羞辱过你。你想要向他请安,结果人家看都不看你一眼,直接走了,有没有这回事儿啊?

  是有这事儿,不过都好多年前了。我也没放在心上。

  汪直啃完梨子,站起来走到水缸边,舀水洗手。

  我毕竟是宦官嘛。人家爱惜羽毛,不待见我,可以理解。

  就是,就是,他们连我也不待见。不就是因为我是外戚嘛。

  万达也满不在乎地说着。

  阿直长大了,也越来越像他爹汪正了。

  在万达的记忆里,汪正可是胸襟广阔的男人,不然也不会把孩子交付给自己了。

  可是恐怕那些朝臣们不会这么想。

  看着汪直走进膳堂,给他去取点心,万达担心地说道。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成化七年的时候,当年的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读孙贤曾经上奏,第一次请立当时还只有两岁的朱佑极为太子。

  为了表示自己请立储君并非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而是一心为公。孙贤同时将请立太子的奏折和他请求告老的奏折一并呈上。

  结果他聪明反被聪明误,朱见深识破了他欲擒故纵的把戏,批准他告老还乡。

  至于立太子的事情,直接被皇帝忽视了。

  这孙贤偷鸡不成蚀把米,不止想要当太子太傅的路子被断了,连官都丢了。灰溜溜地回到老家后,没几年就抑郁而亡。

  最让他郁闷的是,在他启程离京的路途上,就收到了皇帝在十一月里立了朱佑极为太子的消息。

  虽然一个月后,太子就夭折,不过也是真的把这位孙大人给气恼的够呛就是了。

  自己的这位好姐夫,对付起故意拿乔的老臣来,可是半点都不客气的。

  再说情分什么的。

  说起来,孙贤还曾经做过陛下的老师呢

  万达正摇头叹气,就看到杨休羡带着高会和邱子晋,几人都是一脸严肃地走进了后院来。

  出事了。

  杨休羡言简意赅地说道,有人秘密揭发了项尚书与黄赐相互勾结,图谋官位。

  万达一咕噜地坐了起来,秘密揭发?谁?

  项大人这边病假在家休息,朝廷里就有人检举揭发他,简直太巧了吧。

  不知道。只知道情报是通过东厂的路子传上来的。

  杨休羡满脸肃穆,邱子晋则是表情微妙。

  他们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陛下动手了。

  黄赐不是被调去南京了么?都走了十多天了呢。

  万达突然想到。

  我已经派锦衣卫去路上抓人了。

  杨休羡说道。

  抓到之后,不下诏狱,而是送去刑部大牢。之后就是三司会审。

  邱子晋接着说道。

  万达眉头一皱。

  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时候,汪直也端着点心回来了,听到众人的议论,汪直好笑地摇头。

  若真是如此,那就非关我西厂责任了。日后史书工笔,别说是我西厂锻炼成狱,将屎盆子扣在我的脑袋上就行。

  万达心想那你想多了,你身后的名气那叫一个臭啊臭得至少能养活一个排的电视电影编剧,各种编排你,抹黑你。

  不出万达的预料,这边抓黄赐的锦衣卫还在路上,那边朝里就有左都御史郭镗和监察守备冯贯两人,一起弹劾项忠父子以及兴宁伯李震违法乱纪,私相授受。

  李震也是一代名将,曾在天顺年间平定贵州瑶苗之乱,成化年间平定湖广荆襄起义,是项忠手下的一员大将,去年刚被封了兴宁伯。

  除了这几位,被御史弹劾的还有守备靖州指挥使庄荣、甘肃参将都指挥同知刘文、宁府仪宾王允寿和彰武伯杨信,皇皇十三人之多,都是素日和项忠交好的武将。(注释1)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被下了刑部大牢。等待黄赐到案后,两案并一案,所有的人一起公审。

  新官上任的刑部员外郎邱子晋顿时忙的脚打脑后跟。

  京城的六扇门,也就是刑部、大理寺和监察院的官僚们,面对这一堆大明国的高级将领乃至因军功受封伯爵的国之大将,陷入了巨大的焦灼之中。

  这些都是大明的良将,尤其是项忠,可是与大行皇帝一起北狩过瓦剌的。

  土木堡之战中,他曾被蒙古人俘虏后,后徒步七天七夜,回到了大明的军营。此后更是平定了满俊之乱和荆襄之乱,战功彪炳,对大明贡献良多。

  如此老将,要他们怎么怎么审?

  上刑,还是不上刑?

  刑部大牢又不是诏狱,甭管你是什么官,进来先脱一层皮。毕竟人家只对皇帝负责,不用考虑什么同朝情谊。

  万一日后这些官员再度被启用,三司的人要如何与他们同朝为官?

  邱子晋看着焦头烂额的同僚们,露出了嘲讽的笑容现在知道了吧,恶人不是那么好当的。

  与热热闹闹的刑部大牢相对的,是万达这边的北镇抚司大狱。空荡荡的不见几个犯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萧条场面。

  不过即便是锦衣卫衙门,也不是全然平安无事,亦被牵扯进了这一场风波之中。

  虽然,表面看上去是一件好事。

  袁彬,袁指挥使,被升任了都督佥事管前府事,成为了正二品的大员。

  对于锦衣卫系统的武将来说,这算是职业生涯的顶峰了。比这更高一阶的一品左右军都督的官衔,一般都是去世之后追赠的了。

  锦衣卫上下一片欢腾,从力士到千户,都来庆贺这一难得的升迁之喜。

  袁彬自然是高兴的,不过他心里清楚,陛下这一举动,就等于彻底将他从锦衣卫第一把手的位置上撤去了。

  万达虽然现在还只是一个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的名头,但是按照陛下对小舅子的宠爱,他升为锦衣卫指挥使也是早晚的事情。

  自己看似升职,其实是将指挥使一职给让渡了出来,等候它新主人的上位。

  星海汇的包厢里,袁彬一杯接着一杯,接受者同袍们的敬酒,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朝廷继续出力。

  就连退职已久的前指挥佥事王喜和一些早就离开了锦衣卫的老同僚们也特意前来助兴,让袁彬欣喜万分。

  袁大人,日后有空,还是要回衙门看看的。毕竟前督军府就和锦衣卫衙门就在一条街上。

  万达和杨休羡带着好多跟了袁彬多年的同袍们上前给袁彬敬酒。

  万大人,后生可畏啊。

  看着万达如今当官当的也有模有样了,回想起当年他刚来锦衣卫衙门的时候,哪里也不去,先去整治膳堂的往事,袁彬不禁感慨万分。

  当时怕是谁也想不到,厨子有朝一日也能做锦衣卫指挥使吧。

  至于广怀,更是他从小看大,当做未来的继承人培养的好苗子。

  谁曾想,锦衣卫的好苗子会给万大人给带歪了呢虽然歪的路子也很奇怪就是了。

  袁彬和王喜互视一眼,看到了对方眼里又是好笑又是苦涩的眼神。

  几轮敬酒下来,袁彬已是微醺。

  他和王喜坐在包厢的角落里,看着万达和杨休羡两人与一干同僚们相处的如鱼得水的情形,感慨地说道,我们老了,陛下也成熟了他已经不需要我等了。

  大人

  早就退职多年的王喜,自然听出了袁彬言语里的失落。

  还记得当年,我和项大人一同陪伴英宗陛下北狩蒙古。经历了九死一生,才返回故国当年英宗朝的臣子们,现在也都半数凋零了吧。

  袁彬说着,饮下了一杯酒,人老了,就要识时务。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懂得给年轻人挡路不然你自己不走,陛下也会帮你走的。

  大人,您醉糊涂了。

  王喜急忙劝道,小心隔墙有耳。

  哎

  袁彬低声喃喃自语,项大人的事儿,才刚开始你且看着吧。咱们的陛下啊,和他父亲不一样,不一样啊

  六月初六,三法司当堂会审兵部尚书项忠与武选司郎中姚璧,接受内侍司礼监太监黄赐的贿赂,在京师选兵时,暗箱操作,将黄赐的弟弟黄宾选为了江西都司指挥使的案子。

  这个案子牵扯人数甚多,按理说怎么样都要审个好长时间。而且项忠当场抗辩,反驳说自己与黄赐毫无私情。

  但就是在证据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当日就被左都御史李宾定罪,确认了这一干人等确系利用各自在军中的实权,私相授受,卖官弻爵。项忠更是被指私通内廷近侍,居心不良。

  李宾将定好的罪名写成奏折,经由内阁,递交给了皇帝。

  六月初九,公审后的第三天,朱见深下旨,将项忠削职为民。项忠之子项绶贬至湖广九溪卫。姚璧被贬广西思明。黄赐降为长随,往南京司香。其弟黄宾削职为民。兴宁伯李震降为左都督,发往南京闲住。守备靖州指挥使庄荣降为指挥同知。甘肃参将都指挥同知刘文降为署指挥使。(注释2)

  其余一干人等,也都被降职的降职,罢官的罢官。

  项忠在朝中经营了三代的人脉势力,被彻底瓦解。从他称病拒绝上朝,到彻底失势被贬,前后连半个月的时间都没有。

  其中,除了一开始秘密揭发黄赐的情报来自东厂校尉,而黄赐本人因为是内侍,这一点也让人无可厚非。

  至于弹劾项忠和姚璧的折子,是监察司的监察御史冯贯和左给事中郭镗联合上的。二人都是谏官,与厂卫并无瓜葛。

  之后所有的抓人,审案,结案,都是由三法司执行,没有丁点厂卫的势力和人马介入。

  而最后朱见深下旨宣布他们每个人的处理方法,也是通过给事中的。

  刑案重归三法司,下旨必经六科,奏本必经内阁皇帝用内阁联署呈上的折子上的句子,狠狠打击了联署牵头人项忠的脸。

  星海汇的包厢内,万达和好不容易从书山文海里解脱出来的邱子晋先到一步,讨论起了这些日子的案情。

  没有证据也能这么判么?

  听到判决的结果,万达无语。

  之前这帮谏官,监察御史什么的,不是一天到晚弹劾我,说我们北镇抚司屈打成招,制造的都是冤假错案么?

  万达面容扭曲地看着正在喝茶的邱子晋,你们刑部倒是不打,但是你敢说这案子判得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