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 分卷(153)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分卷(153)

作者:雁过寒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7:47:02 来源:免费小说

  四月二十七日,在福建和京师两地人马联合查案三个月后,杨华案告破,杨泰父子被判死罪。杨华本人因为遭不住西厂刑法,死在狱中。

  这是汪直破获的第一个大案。

  若是这件事情到此为止,也就罢了。

  毕竟这两人杀人行贿的证据铁证如山,从邱子晋呈上的奏折中可以看到,他们一家这三四十年来,在当地赫然是个小朝廷了。

  当地的百姓甚至将杨泰称为杨千岁,当地的官员们也任其作恶,只知有杨家,竟不知有朱家是也!

  但是汪直并没有收手,他决定一网打尽。

  广西勘事郎武清、太医院蒋宗武、浙江左政使刘福、礼部郎中张廷纲、云南监察御史黄本、左通政方贤,这些位列在受贿名单上的人,皆被汪直以各种理由抓入了西厂,严刑拷问。(注释1)

  有些证实没有受贿的,被他放了出来。而一些证明确实有罪的,则直接送往锦衣卫和刑部坐罪。

  汪直办事直接,不考虑官场关系,又加上邱子晋是匹一心走孤臣路子,不给别人更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孤狼。

  两人在短短几个月内,几乎掀翻了半个朝堂。

  这是不管是之前的锦衣卫还是东厂,都没有做到过的事情,偏偏给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给完成了,还几乎把满朝文武得罪殆尽。

  现在文官抱团,想要铲除这个可能下一刻就危害到自己的西厂衙门,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不过,这折子上写的什么因为阿直的缘故,百官不安于位,百司不安于职,商贾不安于市,行人不安于途,士卒不安于伍,百姓不安于业(注释2)乖乖,阿直有那么大的威力么?大明的老母猪不下崽,难道也要怪阿直?

  万达实在看不下去了,文化人编排人也要讲点基本法啊,哪有这样的。

  朕就不应该希望从你的狗嘴里能吐出象牙来

  朱见深本来怒不可遏,听到万达这个比喻,忍不住地笑了出来。

  朕已经命令怀恩前往内阁,查问何人是这份奏折的首倡之人。

  虽然再不喜欢,内阁他还是需要留着的。

  按照他的意思,只要将这提议写折子的人处理完毕即可。

  陛下

  万达内心隐隐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妥善的法子。但是到底何如跟那群文人打交道,他自己也没什么经验。倒是怀恩,虽然身为宦官,但是在文官之中口碑良好,可能他真的有办法吧。

  去年虽然冲着国子监的面子,弹劾他万达的折子一度绝迹。但是一过新年,谏官们又开始死灰复燃。只不过他们最近都集中火力对付汪直,弹劾他的折子也相应就减少了。

  你,回去锦衣卫带上仪仗,和汪直两人,到刑部去替朕传旨,邱子晋办事有功,擢升为刑部员外郎。

  刑部主事是正六品,员外郎可是正五品的官,这晋升的速度令人咋舌。更关键的是陛下此举,可不就是直接一巴掌打上了内阁的脸么。

  同一个杨华案,邱子晋办案有功升官,汪直一样有功你们让皇帝革职?亏不亏心啊。

  臣遵旨。

  万达心里苦啊。

  他双手托着甚至,从文华殿里退了出来,就看到候在殿外廊檐下许久,一脸委屈的汪直。

  素素

  看到万达出来,这段时间不知道听了多少风言风语,满肚子都是委屈的汪直快步走了上来,问道,陛下是不是说我不是了?阿直难道真的做错了不成?

  你说呢?

  万达急忙将他拉到殿外,往东华门方向走去。

  我有什么错?那杨华一家不该杀么?皇上顾念他们都是老臣之后,免了他们抄家灭族的大罪,只判了他们父子死罪。怎么我连追究余党也不行了呢?

  过去素素办案,哪次不是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这又不是什么冤假错案,照汪直看来,陛下宽厚,对杨家已经是高高抬起,轻轻落下了。

  结果这些人不知感恩,还将矛头冲着自己,将他说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奸佞。好像横行乡里,杀人行贿的不是杨家,而是他汪直。

  这一切让初出茅庐的汪直一时愤懑不已。

  他多次想要去北镇抚司找诉说万达排解,但是自从内阁上了折子后,自己只要出宫行动,都会被人盯上。他怕连累了他的素素,所以只好躲在宫里,连西厂都不能去了。

  如今好不容易见到了万达,汪直只想对着他一股脑地将这段日子憋在心里的话都发泄出来。

  等等,你看那里

  两人走了没多久,就看到原本应该跟在太子身边读书的太监黄赐匆匆走进了文华殿,手里貌似还拿着一份折子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内阁的那份弹劾折子,也是这个太监呈报上来的。

  这个黄赐,虽然身为司礼监的大档,流通折子确实是他分内的事情。不过他更重要的事情,难道不是伺候太子爷么?跑皇上面前那么勤快做什么?

  万达低声说道。

  这黄赐,之前也在杨家的想要行贿名单里。不过经过探查,我没有发现他受贿的证据。

  汪直看了一眼走入文华殿的人影,郁闷地说道。

  也不知道是真的没受贿,还是没来得及受贿

  那太子殿下没对你产生隔阂吧?

  万达担心地问道。

  黄赐一直伺候朱佑樘,要是他在朱佑樘面前说了汪直的坏话,那就不好了。

  那倒没有。别看太子爷年纪小,心里是有主意的。他听了万娘娘说的,当年王振之祸的故事后,就不多听太监们的话了。

  那就好。

  万达送了一口气,走,我们去刑部,恭贺邱大人高升。让他一定要在星海汇摆一桌酒,好好地请请我们这些兄弟。

  好啊。叫上阿澜,这样我哥也能到场了。大家一块热闹热闹。

  听到邱子晋升官,汪直比谁都高兴。

  他之前除了害怕连累素素,也害怕连累邱子晋的仕途,听到他没有为此受牵连,还升了官,汪直终于露出了这段时间难得的笑容。

  当日夜间,星海汇里热闹如昔。

  我知道黄赐送的第二道折子上头写的是什么。

  酒过三巡,邱子晋捏着酒盅,对着汪直挑了挑眉毛。

  昨天一早,我突然被侍郎大人差遣到顺天府衙门去借调档案。我堂堂一个主事,哪里需要干这个?

  邱子晋嗤笑一声,还不是知道我和阿直素来交好,唯恐我走漏了风声,破坏了他们的大事。

  什么大事?

  万达担心地问道。

  兵部、吏部、礼部、工部、刑部和户部六位尚书大人联合上书,弹劾阿直。

  邱子晋说着,点了点万达,你看看,弹劾你的,最大不过七品谏官。弹劾阿直的,都是当朝柱国,阿直比你本事大多了。

  比不过,比不过。

  万达输的心服口服。

  没想到对付我一个小小内侍,不止内阁,连六部的大人们都

  汪直如果说之前还是委屈,现在简直就是气乐了。

  你看,这就是得罪读书人的下场。

  邱子晋伸出手,满脸同情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杨荣是大明读书人的榜样,你打击他们的榜样,你就是打击读书人。你打击读书人,他们就要踩死你。懂么?

  这就是邱子晋厌恶与他们为伍的原因。

  可是我杀的是杨荣的孙子,不是他啊。

  汪直苦笑着饮了一杯酒。

  除了六部的尚书,还有翰林院的全体学士,以及各府、各院的长官。再加上之前内阁的那些大佬们的那一份折子阿直,这些读书人是非要你死不可的。

  邱子晋补充说道。

  当年太宗皇帝,夷了方孝孺的十族,就是因为这样吧。

  一直都坐在万达身边玩着杯子,难得乖乖听话的的万澜突然语出惊人,不杀光他的门生,岂不是要天下大乱。我若是皇帝,我就杀光杨家的十族,而不只是杨家父子而已。皇帝姑父心太软了,这样不行。

  万达闻言,满脸惊慌地捂住他的嘴巴。

  谁同你说的这些?你胡说什么呢?你一个小孩,你知道个屁!

  我听小千哥说的啊。

  万澜将万达的手掌扒拉下来,眨了眨眼睛,朝里的事情,小千哥都会同我说的。

  话音未落,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坐在邱子晋身边的梅千张。

  咳阿澜想知道京内发生各种的事情的动向。

  梅千张先是咳嗽了一声,然后挺直了腰板说道,我能说的,都是陛下同意我说的。

  阿澜,这话也就是在自己人面前说,出了外面,可不许对人胡言乱语。

  万达不放心地嘱咐道。

  我能去哪儿啊,我一个小孩。一出门至少八个人看着我。

  万澜将下巴放在桌子上,气鼓鼓地说道,而且,我又当不了皇帝阿樘才是

  祖宗,求你闭嘴吧。

  万达拿起一个鸡腿,将他的小嘴塞得满满当当。

  众人无奈地互相交换着眼神,心里想的恐怕都是同一句话祖宗!幸好你没机会当皇帝了。

  接下来要上演的好戏,恐怕才最是精彩。

  杨休羡摸了摸阿澜的脑袋,担心地说道。

  他们这样逼迫陛下,是要适得其反的。

  众人沉默。

  与此同时,安喜宫内,刚刚才回来的怀恩,将其问到的,内阁诸公表示此封奏折并无首倡和先后,乃是诸公同心之力的结果告知了朱见深。

  是这样啊?

  出乎怀恩的意料,朱见深很是诚恳地点了点头,嘴角居然带笑。

  刚才六部也联署上了一份奏折。

  是的。

  怀恩低头,此番内阁和六部联合上奏弹劾西厂,还望陛下体察各位大臣们的拳拳爱国之心。

  既然内阁和朝廷各部都有此意那就此罢免西厂吧。

  怀恩本来以为依照他对皇帝的了解,怕是还要经过几轮苦劝才能说动他。谁知道这才一句话的功夫,朱见深居然就答应了。倒是把怀恩楞在了当场。

  你下去吧,今天也晚了,明天就拟旨,裁撤西厂。阿直不过一个孩子,不懂什么利害,这样吧让阿直他,回御马监继续办事。其他西厂人等,就地解散,回到原来所属的衙门就是。

  是。

  听到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怀恩连忙跪下谢恩。

  他不敢再打扰朱见深和万贞儿休息,快速地退出了安喜宫。

  看着怀恩离开的背影,朱见深转身,一脚踢翻了房中放在地毯上的铜鼎大香炉。

  香炉的盖子掉落在此,发出哐当声响。木炭和香粉撒了一地。

  正在寝殿里给朱见深缝制内衣的万贞儿听到声音,急忙走了出来,就看到了处在盛怒之下的朱见深。

  朕,不过只是说了一句六部联合上书怀恩他想也不想,就说也是弹劾西厂的。他不是刚回到宫内么?啊!他是如何知道的?

  万贞儿闻言,急忙转身挥退了正要进来收拾地上一片狼藉的宫女和内侍们。

  陛下,您要保重身体,不能因为这些人而气坏了身子。

  万贞儿抬手将朱见深扶回了寝殿,躺在小榻上,并吩咐宫女绞湿一块巾帕,盖在朱见深头疼欲裂的脑门上。

  成化四年,这些大臣们把朕逼到什么程度,万侍长还记得么?

  朱见深一手捂着脑袋,痛苦地说道。

  万贞儿为难地点了点头。

  那一年的六月二十四日,钱太后薨逝。

  周太后执意要违背先帝皇后钱氏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皇后它日寿终,宜同朕合葬(注释3)的遗言。

  执意将身为嫡妻的钱太后另外葬在别处。

  至于天寿山的裕陵,则必须按照皇帝与皇后同葬的规格,待她百年之后,与大行皇帝朱祁镇同穴。

  周太后上一次类似的举动,是在朱祁镇驾崩后,阻止内阁大臣给钱太后上尊号,只允许他们给自己上。

  这样以庶凌嫡,动摇祖制的做法,自然又受到了百官的反弹。

  之后经过礼部的商议,决定将陵墓的样式改为三人同穴,以此作为转圜。

  谁知道周太后还是不依不饶,几次寻死觅活,将朱见深逼得狼狈不堪。

  而外朝的百官在得不到回应后,于当年的七月初一,在文华殿门外,以礼部为首的官员,集合数百名在京的官员,哭谏朱见深。

  此举虽然没有打动朱见深,却着实吓坏了周太后。

  这老太太也就对着儿子和一众儿媳妇作威作福,面对百官的压力,则直接放下了她太后的架子,逃回了仁寿宫,也同意了三人合葬的提议。

  虽然此事最终得到了解决,不过这根刺,从此就扎在了朱见深的心上。

  朕,大明朝的皇帝,被百官给要挟了。

  这么多年来,朱见深已经将这件事情当做了他人生中的一大屈辱这些朝臣们,只要互相串联,就可以撼动皇权,逼迫皇帝这难道不可怕么?

  若朕是太祖爷爷,是太宗爷爷,宣宗爷爷那样的强人,他们还敢么?别说几百人哭谏,哪怕是几千人哭谏又如何?

  而如今,他曾经最厌恶的一幕,又发生了。

  只是这次参与的不只是朝臣百官那么简单了。

  怀恩伴伴

  朱见深恨恨地念道。

  臣妾保证,怀恩他即便是做错了,但也是出于一片忠心。怀恩他不可能背叛陛下。

  万贞儿急忙跪下为怀恩求情。

  朱见深一把扯下搭在额头上的丝帕,眯起眼睛,朕念在他从小跟朕一起长大的人情上,朕不追究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