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 分卷(106)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分卷(106)

作者:雁过寒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7:47:02 来源:免费小说

  甚至还有所谓炸窑一说,天数不对,一整个窑内的所有瓷器全部毁灭。甚至窑厂本身都可能发生危险,乃至殃及人命。

  因为不可控的变数实在太多,古人在烧窑之前,包括开窑那天,工匠们都会选择黄道吉日,并且供奉火德星君,在算准的吉日吉时开窑,以祈求平安无事。

  莫说在烧柴烧炭,无法精确掌握温度的古代,哪怕六百年后的瓷器陶器艺术家们,在面对可以控温控湿的电磁炉的时候也会发生炸窑窑变的情况。

  除了一句天数,真的无法解释这一切发生的原因。

  听到杨休羡这番解释,万达懵懵懂懂地捉住了些要点

  就是说,最近的一次窑变里,偶然烧出了一批精品瓷器,比预想的更加精彩,所以那个梁太监迫不及待地把它们送到京城上供去了是不是?

  那这不是好事么?

  万达理所当然地想着。

  这不就是限量版嘛,好东西送进皇宫天经地义啊。

  当然不是好事。

  邱子晋也听到了他俩的谈话,回过头看着万达。

  窑变之事,可遇而不可求。这一次烧成这个样子,惊天动地,流光溢彩,皇上看了龙颜大悦。但是下一次呢?皇家的贡品可是要求年年上供同样的形制的。如何回回都能得到上天的眷顾?若是回回得到,那还算是窑变么?

  万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点触类旁通的感觉。

  据姐姐身边的陈司膳所言,这宫里的日常饮食其实比宫外大户人家来得要无趣的多。

  尤其是不时不食这点,除了因为皇帝身为天子,要顺应天理,不可与天时季候相反。

  更重要的是皇帝偶然一次在冬天吃到了西瓜,之后每个冬天都想吃西瓜怎么办?

  一旦成为贡品,就意味着成为常例,常例不容更改,一改就是劳民伤财。

  贡茶、贡瓷、贡缎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身为帝王,一生被宫墙所困,不知外头节气变化还情有可原。

  若是身边的太监宦官为了一己私欲,讨好皇帝和娘娘,导致特例成为了常例,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邱子晋不悦地转向何瓛,何郎中,我听说自从你担任督陶官以来。就未曾将窑变的瓷器作为成品上供,而是就地封存。就是为了避免内局之人,逼迫陶工烧制同样效果的陶瓷出来。怎么如今又开了这样的风气出来?

  当地陶工之所以爱戴这位何郎中,除了他愿意为了给陶工说话,与负责督办监造的太监争取合理的工期和报酬之外,据说最重要的就是他敢于顶住压力,不上供窑变瓷器。

  怎么如今看来,难道这口碑是虚假的不成?

  大人,这事儿不能怪我们何大人。

  见到邱子晋对何郎中疾言厉色,陪同何郎中一同前来的窑厂工头主动出声了。

  一旁站着的官吏刚要斥责,就被万达眼明手快地拦了下来。

  你说,我们听着。

  老朽姓庄,在这御器厂里已经干了二十多年了,还是老老皇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内廷烧制陶瓷了。

  老头对着众人拱了拱手。

  以前负责督造的公公姓张。那位张公公性格不紧不慢,与我们何郎中配合的相得益彰。何郎中提出不要上缴窑变瓷器的提议,也是那位张公公同意的。为此,还特意在窑厂北面建了一个仓库,专门用来存放窑变之器。

  邱子晋听着,赞同地点了点头。

  万达则是内心一动

  一整间仓库的限量版?那还不得去看看!

  皇宫里要说奇珍异宝最多的就是姐姐万贞儿住的昭德宫了,这个限量版仓库里的东西,是不是比昭德宫的更漂亮呢?

  他将渴求的视线投向了邱子晋,大大的杏仁眼里飘过六个字晋晋,漂漂,看看!

  邱子晋无语地转过头去,继续与那个庄陶工对话。

  你的意思是说,换了新的督造太监后,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正是!

  庄陶工斩钉截铁地说道,老朽年纪大了,已经干不动了,子孙们也没有人能继承我的手艺。别人都不敢说,那就由我来说。

  庄老头看来是个猛人。

  这新来的梁太监虽然只是上任了不到一年,却是处处和我们何郎中不和。之前定下的规矩也被他改的七七八八。最近的一次窑变甚至差点出了人

  老庄!够了!

  何郎中高声打断了庄陶工的叙述,转身对邱子晋作揖,大人,老庄他心直口快,绝不是故意要冒犯梁公公的,请大人们不要放在心上。

  邱子晋之前在歙县惩治当地豪强士绅的事迹已经传到了他们景德镇。

  传说中眼前这位长得喜庆的万大人更是暴虐成性,凶残无比,把歙县的两个年老的乡贤吊起来拷打示众。

  何郎中可不敢任由这个陶工继续说下去,免得他为此得罪人,丢了命。

  梁公公是哪位?

  万达摸了摸下巴。

  旁人眼里视若洪水猛兽的内侍太监们,在万达这里那就根本算不上什么。

  别说一个督办太监了,就算是五军都护府的守备太监,封疆大吏,真的要是犯了法,他都有办法惩治。

  这事儿不急,一个太监而已,问问东厂那边就知道了。

  听这位小万大人口气如此之大,倒是把深受宦官之害的何郎中等人给听的没了脾气。

  听听这话说的一个太监而已,问问东厂就行东厂的人难道是那么容易差遣的么?

  邱子晋闻言,也是感慨不已。

  他这监察御史的官职再牛,奏折能够直达天听又如何?

  真的办起案子来,比起这位行走在各种势力边缘的万大人,还真的没有他横行霸道的底气。

  哎呀,别说这些了,那个限量版仓库在哪里?快带我去看看。

  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再在这**辣的日头下面走下去,万达都觉得自己要热炸了。还不如去参观参观御器厂,去室内看看珍宝呢。

  何郎中,你放心。

  一行人离开凉棚,朝窑厂那边走去。

  本官就看看,我不会要的。

  万达真诚地说道。

  毕竟在他的眼里,侯爵府的瓶瓶罐罐与六百年后,路边上打着跳楼清仓大甩卖,走过路过别错过招牌的瓷器店里卖的东西也没啥很大的区别。

  何郎中苦笑一声,和宋县令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

  紫禁城宁清宫内

  周太后趴在榻上,泪水流个不停。

  已经爬上了淡淡细纹的眼角因为长时间的哭泣已经微微发肿,过于炎热的天气让本来四四方方的皇城更显的憋闷,教已经哭泣了将近一个早晨的太后几乎无法透气。

  娘娘,您不能再伤心了,不然崇王陛下知道您这样折磨自己的身子,怕是走在路上都要难受啊。

  她的大宫女跪在榻边,一边为她打着扇子,一边安慰道。

  那么热的天,他一个做哥哥的就舍得弟弟上路。汝宁距离京城千里迢迢,济儿他在路上,要是有个好歹可怎么办?

  今天一早,崇王朱见济就来到宁清宫与周太后告别,随即启程,出发前往受封的藩地汝宁。

  这对母子彼此心里都清楚,不管按照祖宗家法还是按照当今圣上的心思,只要崇王一离开皇宫,就意味哪怕身死魂消,他们母子都再无见面之日。

  按照周太后原来的打算,至少也要拖到崇王成年,娶了王妃,最好连孩子都生了几个后,全家人开开心心地前往封地。

  然后她再求求皇帝儿子,多给小儿子封些田庄,好保证幼子全家衣食无忧。

  结果现在只有幼子一人孤零零地就藩不算,就连田庄,也只得了百顷而已陛下说了,一切以旧例为准,参照的是当年郑王朱瞻埈的封赏。

  这位第一代郑王脾气暴烈,曾经数次将人活活打死。

  周太后的丈夫朱祁镇在位的时候,为了管教这位郑王叔叔,特意将自己身边的御史周瑛派去做郑王的长使。

  名为长使,实为监视,从此之后郑王殿下就老实了一辈子,再也没犯过混。

  朱见深以这位先辈为榜样,封赏自己的弟弟,恐吓的意味不言而喻。

  阿寿呢?他最近忙什么呢?按理说他外甥就藩,他这个当舅舅的至少应该一路陪同才对啊。

  周太后起身,接过另一个宫女递上的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她问的是她唯一的弟弟,老一辈国舅爷的锦衣卫千户周寿。

  国舅爷他揽了御窑进贡的差使,这段时间都在忙内务局的事儿。

  大宫女为周太后打着扇儿,贴着耳朵轻声说道,因崇王匆忙就藩,陛下也没下什么好的赏赐,甚是凄凉。刚巧国舅爷从景德镇得了一批好东西,除了进贡内府,多的已经命人送去就藩的车队里了。

  说起来,这才是自家人啊也不枉费我这么疼惜他。

  想到父亲已死,小儿子就藩,如今宫外她也就仅剩下这么一位得力的娘家人,周太后就觉得自己孤苦无依。

  再看看她那个和她一般大的儿媳妇万贞儿

  先不说她两个兄弟多么得到陛下的器重,她一个妃子的父亲居然已经被封了侯爵。

  要知道身为婆婆的她,一直到父亲周能过世,所封得还不过是个庆云伯的爵位而已。

  那位新派去江西的梁公公是个伶俐的孩子,不过短短一年送上来的孝敬,都赶上过去内务局的好多倍了。

  大宫女吩咐宫人去取冰镇好的酸梅汤来,转身殷勤地对周太后说道。

  他得了咱们国舅爷的照顾,会百倍千倍的报答娘娘的。

  我一个老太婆,都不能出宫,要他的报答做什么?

  周太后喝了凉丝丝的酸梅汤,总算觉得胸口的闷气匀了些。

  把这些财物,都送去给我的济儿才是真的。汝宁哎,哀家从未去过那个地方,也不知道是个如何的所在。不过钱财到了哪里都是有用的,他哥哥不肯给他田地,也只能由我来操这个心了。

  周太后叹了口气,哀怨地望着昭德宫的方向。

  那个何大人

  看着手里还算完整的封条,万达尴尬地回过头,对着满脸惊恐的何郎中问道。

  你说的满屋子的限量窑变,就剩这一点了么?

  他指着屋子里空着的七八口大箱子问道。

  何瓛和身后窑厂的工人们惊得齐齐下跪,磕头不已。

  而站在万达身边的杨休羡,倒不是非常的惊讶。

  他低下头,看着同样一脸慌张的邱子晋,再一次赞叹这位邱书生的心机和他的演技一样出色。

  作者有话要说: 成化皇帝所在的时候,明朝的斗彩技法达到了巅峰。

  除了最著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还有一套成化斗彩三秋杯也是享有盛誉。这套被子一共两个,据说也是成化帝和万贞儿爱情的见证。

  第70章 绿云罩顶

  一屋子的瓷器不会长了脚自己不翼而飞,而且这里是皇家御用的御器厂,进出门都有官兵把守。

  莫说成品瓷器,即便是想要将黏土等制作材料运出大门,也必须要有守备太监的手令以及关防。所有货物在经过官兵的逐一清点并且核对后,才能离开。

  每日下值前,所有进出御器厂的工匠,伙夫,杂役,都必须除下衣物进行搜身,确保没有夹带任何东西,方允许离开。

  为了防止御窑陶瓷流落到民间,御器厂所有的匠人都采取连坐制,互保制,若是一人被发现夹带东西,所有人都会被连累处罚。想要自保,除了保证自己不偷带偷藏,更要时刻注意同伴的一举一动。

  以前曾经有人试图将给瓷器上色的金粉偷偷带出去变卖被检举后直接判了绞刑。没想到如今居然丢了一整个货仓的瓷器。谁可如何是好?

  何郎中苦着一张老脸,满脸惶恐。

  在大明,偷盗御用贡品乃是死罪。

  如今被发现少了一整个仓库的御瓷,虽然是已经封存的旧物,按理说不会进贡,不过依然属于皇家名下。如果真的按照连坐制来算,整个御窑厂,怕是谁都逃不掉。

  还能怎么样?监守自盗呗。

  万达拿着登记簿册,快速地翻看了一下。

  全部都只有入库的记录,出库的只有一个月前的一批的窑变龙纹盘。剩下的大约二百余件大小器物刚才清点下来,如今只剩下二十件不到。

  那剩下的二十件或是大龙缸,或是仿青铜大鼎,或是仿照周代秦代大型玉器的造型,估计是因为器型太大,不方便运输,所以被留了下来。

  就是不知道那些不翼而飞的瓷器们,是跟着最后一批窑变的器物一块消失的,还是之前已经被人一点点地偷运了出去

  御器厂从现在开始关闭,所有的匠人、杂役、督陶官和守卫都不得出入。宋知县,立即上报州府严查沿途商队商船,发现任何蛛丝马迹立即上报,货物和人员原地扣押。

  是。

  本官将上报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请求卫所派兵支援。今日就上书,将此事上报给应天府和顺天府各个衙门,以及圣上知晓。

  邱子晋雷厉风行,将一切布置得当,摆开一副要追查到底样子。

  万达心想这案子太清楚不过了,十有**就是那个梁太监干的。如今他人都跑到京城去了,不派人去京城追凶,在这里查什么查?

  要他说,直接让怀恩公公下令东厂抓捕就行,一个太监而已,还能翻出五指山不成?

  你以为这些小邱猜不到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