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笏剑曲 > 第二回:反间计成擒敌将,军令状败走江湖

笏剑曲 第二回:反间计成擒敌将,军令状败走江湖

作者:王惟福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29 07:45:56 来源:书海阁

1

入夜时分,贵州巡抚王三善帅帐中众将云集。王三善道:“贵阳已被十万叛贼围了十月之久,朝廷命本官与徐时逢、范仲仁三路大军前去解围,可如今徐、范二军败逃,只剩本官一万二千人马,如何救得了贵阳?众将可有良策?”

参军常辉道:“禀大人,如今叛贼势大,我等贸然进取无异于自取灭亡,以末将愚见,不如固守遵义,奏闻朝廷,再派大军来援。”

王三善心中惧怕,听了常辉之言,微微点头。

唐海道:“不可,军情紧急,岂可延误,叛贼看似强大,却是乌合之众,且安邦彦有勇无谋,何足畏惧?”

王三善叹气道:“敌我势力悬殊,何去何从,容我细虑。”

这时传令官来报:“贵州巡抚李橒派来信使郭言求见大人。”

王三善忙传信使入见,只见一个三十来岁的精壮军士进帐跪拜道:“末将乃李大人手下副将郭言,奉我家大人之命送密信与王大人。”

王三善接过书信一看,对众将道:“李大人约我内外夹击叛贼。”

唐海从郭言背后出列,拱手拜道:“禀大人,我等正商议率十万大军内外夹攻,不想李大人竟然与我们想到一块去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大人,莫若让信使稍作休息,大人这就修书一封让他带回,约李大人三天后子时同时进击,给逆贼一个措手不及,全歼叛军,活捉安邦彦。”

唐海一边说一边向王三善使眼色,王三善素知唐海多谋,遂道:“好,请郭将军暂且休息,我立即修书一封与你带回。”

郭言退出营帐,众将纷纷议论,王三善问道:“唐海,我们仅有一万二千人马,你为何说有十万大军?莫不是想安慰李橒,促使他坚守不降?”

其他众将也都不解唐海深意,纷纷询问。

唐海笑道:“大人,众位将军,贵阳之围可解矣。”

王三善大喜,急急问道:“唐将军有何妙计?”

唐海道: “贵阳城被围得水泄不通,李大人怎可能派出一员副将冲出来报信?且十月围城,城内官军、百姓早已缺衣少食,人马困乏,这位副将郭言如真是李橒派来求救的,出了贵阳城外一定是马不停蹄,昼夜狂奔,到了遵义必然汗流浃背,气踹吁吁,而此人军服崭新,精神饱满,跑了两百里路却毫无倦意,难道不奇怪吗?”

众人大悟,王三善道:“莫非这是安邦彦之计,故意诱我?”

“唐海敢以人头担保,必是。”

王三善道:“唐海,你既然识破诡计,又不当面揭穿,莫非另有良策?”

唐海脸色一沉,肃然道:“末将以为,以我等目前兵力,即便与李大人内外夹攻也不能取胜。不过,如果我们号称十万雄兵,再虚张声势,安邦彦定然胆寒,必会深夜撤退,那时,我们趁机追击,不仅可解贵阳之围,而且必定小有斩获。”

王三善抚掌大笑:“好,妙计,妙计,有唐将军在,何惧叛贼!来呀,笔墨伺候,本官亲自给李大人写信。”

王三善写完密信封好,欲传郭言进帐,唐海道:“大人且慢。”唐海来到帅台前,取了一本书放置于帅案上,低声言道:“大人让那郭言来帅案领取密信,唐海自有计策诓他。”

王三善点点头,传令郭言进帐,手拿密信嘱咐道:“郭将军辛苦了,烦请转告李大人,本官三日后子时定率十万大军击破叛贼,望李大人到时出城相助,我们内外夹击,生擒逆首。”

王三善说完,将密信放于帅案上,郭言见并无军士转递,只得自行走上帅台拿了信复又退回立定,问道:“末将来时,李大人只说请王大人率精兵一万来攻,李大人自带兵五千出城追击,内外夹攻,必定能大破贼军,未曾想王大人却有十万雄兵在此。”

唐海笑道:“郭将军有所不知,我们本来只有一万精兵,朝廷为了彻底消灭逆贼,从庐州调来精兵一万,辰州调来精兵二万,永州调来精兵二万,柳州调来精兵一万,思南调精兵两万,另拨付白银十五万两在湖广就近征兵一万,我等之所以在遵义驻扎不前,就为等待各地援军,如今援军已到,天罗地网已经布下,三日后正是收网捉鱼之时。”

王三善哈哈大笑道:“是呀是呀,你就回去转告李大人,切莫着急,三日后贵阳城外一战定乾坤。”

唐海又对郭言道:“少詹事徐光启大人、光禄寺少卿李之藻大人、监察御史杨廷筠大人已从澳门购得西洋大炮四门,半月前已运至遵义,此炮威力无穷,又加徐大人在京城办练火器队十五营,每营四千人,配备双轮车、炮车各一百二十辆,西洋火炮十六门,中炮八十门,鹰铳一百枝,鸟铳一千二百枝,朝廷为检验火器队战力,已调遣一营兵力秘密前来助战,明日即可抵达。总之,三日后子时内外夹攻,必要全歼逆贼,请李大人这两日务必周密调度,切勿延误战机。”

其余众将都哈哈大笑,故作轻松状,那郭言吓得满头大汗,只得强装欢颜,告别众将匆忙离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郭言走后,唐海道:“大人,请即刻调兵遣将,兵发贵阳。”王三善正要发令,又有点犹豫,问道:“唐海,我们就一万余人,真要去解贵阳之围?万一安邦彦不上当,我们岂不是自投罗网?”

唐海道:“末将敢以人头担保,此战必胜。”

王三善大喜道:“好,唐海,我令你率精兵三千为先锋,马上启程,秘密进军贵阳,如果贼军撤腿,击鼓追击,本官带大军随后赶到。”

唐海领命而去,刚走到门口,又折身返回道:“大人,末将有一事请求。”

王三善道:“什么事?”

唐海道:“军纪严明,方可称仁义之师,我军在遵义驻扎数月,不少军士滋事扰民,甚至滥杀无辜,百姓愤恨不已。今日唐海入城回来,见一道士被杀,尸浮乌江,经查,此事系军士陈资、王万所为,末将请求大人将此二人斩首示众,以正军纪,取信于民。”

唐海话音方落,旁边一将怒道:“唐海,你这是何意?我手下军士何时轮到你来管教?”

王三善见是千总刘毅,对唐海道:“如今大战在即,正是用人之时,不可自斩军士。”又对刘毅道:“刘将军日后当严肃军纪,切不可纵容属下为非作歹。”

唐海道:“大人,末将并非有意与刘将军过意不去,乃是为胜败大计着想,此二人不斩,民心不附,于战不利。”

王三善见唐海坚持要斩此二人,一时犹豫不决。刘毅担心王三善经不住唐海劝说会斩了自己爱将,乃申辩道:“禀大人,陈资、王万二人抓住一安邦彦奸细,经严刑拷打,供出今日他将与潜藏在遵义城内的另一奸细‘小虾米’接头,据奸细说,他并不认识‘小虾米’,但他穿绿衣上楼饮茶,‘小虾米’自会将一佛珠置于茶桌之上,依此为记。今日中午,陈资带兵把守在茶楼外,王万着绿衣上楼喝茶,不料刚一进去,却碰到一个熟识的小二,那小二道了声:‘军爷也来喝茶’,想必是此话让‘小虾米’识破了王万身份,随即将佛珠弃在地上。王万在茶楼里见地上有佛珠滚动,却不知是谁丢在地上的,顿时大怒,叫来陈资等人,将楼上喝茶的十个客人全部抓了起来。后来经过拷打,十人中无一人承认自己是奸细,二人无奈,只好将十人全部杀死,分别丢弃在城外各处。大人,陈资、王万为捉奸而杀人,使命使然,何罪之有?”

王三善默默点头。

唐海怒道:“明知奸细只有一人,却要连同其他无辜九人殴死,还敢说无罪?”

王三善见唐海不依不饶,颇为不快,不耐烦地对众将道:“大战在即,众将速速回营备战,此事日后再议。”

主帅一锤定音,众将遵命而退,唐海见状,知道多言无意,也只好默然退出。

2

郭言真名安宣,是安邦彦堂侄,现为帐中偏将。安邦彦围贵阳十月不下,又闻王三善领兵驻守在遵义,遂阴遣奸细化名‘小米虾’前往遵义打探军情,十日后不见音讯,又派奸细再去查看,也是一去不返,于是心中焦虑,寝食不安。安宣道:“大王勿忧,王三善胆小如鼠,不敢前来解围,不如设计诱其南下,将其歼灭。”安邦彦道:“贤侄有何妙计?”安宣道:“我乔扮成贵阳城内李橒的信使去遵义,定能赚他入彀。”安邦彦大喜,遂命安宣假扮成李橒手下的副将郭言,仿照李橒手迹书信一封前往遵义拜见王三善。

得知安宣从遵义回来,安邦彦召众将聚于军帐,安宣慌忙禀告:“大王不好了,那王三善老奸巨猾,原以为他胆怯惧战,却不知其人暗藏阴谋,我已探知他三日后率十万雄兵和四千火器营偷袭我军,特星夜赶来禀告,望大王早定良策。”

安邦彦与众将大惊失色,安宣递上王三善写给李橒的书信,安邦彦接过一看,立即瘫坐在帅位上,良久才道:“幸好贤侄探得此天大的消息,不然孤命休矣!”

众将问道:“该如何是好?”

安邦彦道:“火速传令,全军西撤。”

安邦彦话音刚落,只见一人出列道:“且慢。”

安邦彦一看,只见此人身高八尺,脸色黝黑,孔武有力,乃是自己手下第一大将,苗疆第一勇士山勇,安邦彦道:“山将军另有对策?”

山勇道:“一月前探子回报,王三善仅有一万人马,如何突然变成了十万? 其中定然有诈。”

安宣道:“官军素来奸狡,善用计谋,王三善聚众谋划偷袭我军,帅案上放着一本《海外火攻神器图说》兵书,这些都是末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岂能有假?”

山勇道:“正因为官军奸狡,我们才需万般小心,不能仅凭一封书信就撤军了。”转身又对安邦彦道:“大王,末将听说王三善手下儒将,指挥佥事唐海足智多谋,神鬼不测,我们千万不可上了他的当。山勇愿领一万精兵北伐遵义,一探虚实。”

安邦彦见说,亦觉有理,心中不禁犹豫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安宣怒道:“山勇,你是何意?莫不是说王三善、唐海是诸葛亮、周瑜,大王和我是曹操、蒋干?”

山勇道:“我并非此意,只是觉得贵阳旦夕可破,此时撤退,功败垂成,实在可惜。”

安邦彦踌躇难决,不得已目视军师陈其愚,陈其愚道:“大王起兵,得四十八土目追随,这四十八土目乃大王立社稷之根本,争天下之利剑,不可贸然赌在此地。兵法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我们可暂回大方,多留探子探听官军虚实,如果官军确实只有一万余人,那时再来争胜不迟,如果他们真有十万之众,又有火器营助战,我们退至大方,官军也奈何不了我们。”

安邦彦大喜道:“军师谋划周全,乃上上之策。众将听令:大军撤退百里,避敌锋芒,再留下五百精灵探子化为百姓模样隐伏在贵阳城外,随时打探王三善军情,孤日后再来与他争个雌雄。”

山勇本想再争,却不料安邦彦早已离座而去,无奈之下,只好摇头叹息地回到本部军营。

3

安邦彦八万大军连夜撤离,唯有山勇所部一万人迟迟不动,安邦彦得知后连下三道军令催促,山勇无奈,只得拔寨起营。刚走不到五里,只听后面鼓声大作,杀声一片,山勇即下令停止撤退,布阵迎敌。谁料军士见大军早已撤走,又闻西洋大炮威力无穷,个个心中惊慌,哪有心思迎战,一万人马不仅没有一个停住脚步的,反而一窝蜂似地加速逃跑,乱做一团,山勇虽厉声辱骂亦不能止。

正在慌乱间,数千官军掩杀过来,将山勇与数百士兵团团围住。山勇大怒,挺枪冲杀,所向披靡,枪到处血溅甲胄,人过后横尸塞道,官军众将无人能敌。

厮杀半个时辰后,山勇麾下士兵全被剿灭殆尽,战马也在刀光剑影中被砍断一腿,自己连人带枪掉下马来。官军一拥而上要擒,不料山勇一跃而起,大喝一声挺枪又战,复杀数十人,唬得众官兵困住山勇,战战兢兢地不敢近前。

唐海听闻有贼寇凶悍,众官兵不敢近前,不禁勃然大怒,亲率精兵赶来,见敌将已显疲态,遂令众将轮番出战,二三十轮下来,累得山勇精疲力竭,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绊倒在地绑缚起来。

众军将山勇推至唐海跟前,唐海喝问道:“降不?”

山勇踹着粗气回道:“爷爷岂是投降的将军?”

唐海挥了挥手道:“斩了。”

众军士边推边打,山勇只是不做声,军士骂道:“你杀了我多少兄弟,我就给你多少刀,替每个兄弟报仇。”另一个军士骂道:“说的是,一百零四刀,够他好受的了。”

唐海听了军士们的辱骂,不禁大吃一惊,赶忙叫住众人问道:“此贼杀了我们多少人?”

军士回答:“此贼凶悍,一人杀了我们一百零四个兄弟,一刀结果他太便宜他了,我要从他身上割下一百零四块肉来替兄弟们报仇。”

唐海思忖,此人骁勇,一刀斩了怪可惜的,遂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山勇冷冷道:“老爷山勇。”

唐海暗自一惊,问道:“莫不是号称苗疆第一勇士的?”

山勇道:“怎么,你也知道爷爷大名。”

唐海道:“安邦彦不知天高地厚,背叛朝廷,妄称罗甸王,将军乃苗疆第一勇士,为何如此不明道理,助纣为虐?”

山勇怒道:“匹夫休要多言,杀剐随便。”

唐海见山勇誓死不降,暗思道:“这样又勇又忠的好汉,须好好劝降,使他为国家效力。”遂命军士道:“关入囚笼严加看守,待我追敌回来再交巡抚大人发落。”

4

唐海领兵乘胜追击,王三善也与贵阳城内的李橒合兵一处掩杀过来,安邦彦叛军逃窜不及时的,全被斩杀在山野荒郊,一时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唐海回到城郊,得知王三善与李橒大军已经进城庆功,遂令偏将胡权带领大军入城,自己仅带五人来见山勇。

“山勇,我念你乃苗疆第一勇士,不忍害你性命,今带你进城见巡抚王大人,望你弃暗投明,归顺朝廷。”

唐海爱才心切,热切希望山勇归降,山勇却骂道:“你们这些狗官欺压百姓,鱼肉苗民,我恨不得食你肉,剥你皮,岂能归降于你?”唐海听了沉然不语。

这时从远处走来一将,见山勇嚣张,怒骂道:“你这泼贼休要猖狂,你杀了我们总旗周弘,他可是王大人外甥,你想食肉剥皮,好,等入了城,看王大人如何剥你的皮,食你的肉。”

唐海大惊,忙问道:“周弘战死了?”

那将道:“此贼将周弘左眼刺瞎后,又一枪刺穿胸膛,惨不忍睹。”

周弘是王三善亲外甥,山勇杀了周弘,王三善岂肯轻饶?即便山勇愿意归降朝廷,以王三善的心胸,山勇也必死无疑。唐海权衡再三,令那将先回城去,待他走远后,唐海从军士手中拿来军刀,打开囚车,挑断山勇身上的绳索。众军士大惊,忙抽出刀来抵住山勇,众人提醒唐海道:“将军,此贼凶悍,小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唐海朝山勇拱手道:“唐海久仰将军威名,甚为敬佩,既然将军不愿归顺,唐海岂敢强求?将军请速回营去吧。”

山勇大感意外,做梦也想不到站在眼前的儒将就是大名鼎鼎的唐海,更想不到唐海竟然要放了自己。

“原来你就是唐将军,失敬!”山勇拱手道:“只是,唐将军今日放我,只怕日后要后悔。”

唐海笑道:“唐海敬重苗疆第一勇士,即便日后被勇士擒拿,也绝不后悔。”

“好,山勇告辞,”山勇说完,纵身跃上附近的一匹黑马,双腿一夹,飞驰而去。

唐海望着路尽头发呆,军士道:“此贼凶狠,放他回去,无异于放虎归山。”

唐海道:“苗人反叛,一受安邦彦蛊惑,二遭贪官污吏欺压,今大军征讨,当以攻心为主,方能事半功倍。况且唐海为人,善人恶我我亦善之,恶人善我我亦恶之,此人有勇有谋,亦是仁义之士,唐海岂能杀之,由他去吧。”

5

贵阳府衙内,众将正在庆功欢腾,见唐海进来,一齐围了过去,一个个赞叹唐海妙计。王三善见众将围着唐海转,将自己和李橒凉在一边,心中已有七分的不快,于是干咳几声,众将再才发觉失礼,都不做声了,一个个静静地散开了去。

王三善道:“唐海,还不快来参见李大人。”唐海听了,忙向李橒行礼道:“李大人。”李橒笑道:“唐将军如此年轻,了不起,了不起。”唐海谦卑言道:“李大人过奖了。”

王三善道:“听说你将叛贼山勇抓获,快将此贼押上来,本官今日要为我外甥报仇雪恨。”

唐海道:“禀大人,末将罪该万死,本想亲自押送此贼来见大人,不料让他中途逃走了。”

此语一出,王三善勃然大怒,骂道:“唐海,纵放贼寇,军法当斩,你休怪本官无情,来人,推出去斩首。”

众将大惊,除了千总刘毅外,其余众将一齐跪地求情,李橒也道:“唐海年少有为,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大人暂且饶他一次,许他戴罪立功吧。”

王三善也深爱唐海之才,不忍杀他,但又恨其走失了囚犯,因而游移难定。唐海暗思:“我此时不自救更待何时!”遂拜道:“改日再战,唐海愿再擒敌酋,如不能,愿受军法。”

王三善这才道:“既如此,暂且饶你,他日立功赎罪,莫要辜负了众位将军美意。”唐海跪拜谢道:“多谢大人不杀之恩。”

刘毅忌恨唐海,见王三善不处罚他,心生一计,建言道:“今日大捷,全赖大人神勇,我等才得以率区区一万余人打退叛贼九万大军,可喜可贺。以末将愚见,大人当一面派人将贵阳大捷奏闻朝廷,一面派军尾随叛贼,一举击溃,建不世之功。”

王三善大喜,道:“刘将军所言极是,大丈夫当征战沙场,报效国家,今日正当其时。”

刘毅又道:“唐将军足智多谋,当继续为先锋,末将不才,愿领偏师三千为继,如今贼寇若惊弓之鸟,我等只要乘势追击,必能全胜。”

王三善大喜,正要发令,却不料唐海道:“此计万万不可,叛军虽然败走,但仅折数千人马,安邦彦尚有七八万人。况且他现已退至老巢,依山傍水安营防守,我军轻进,必为叛军所歼。”

王三善怒道:“前几日叛军有九万,你尚且不惧,今日我军大胜,叛军溃散,你却畏惧不前了,却是为何?”

刘毅也阴阳怪气地道:“唐将军刚才还说改日再战,愿立军令状生擒敌酋,难道现在又不想立功赎罪了?”

唐海见王三善发怒,知道多言无益,只得道:“唐海愿遵大人将令。”

王三善道:“众将听令,唐海率三千人马为前军,直捣贼巢大方。刘毅率三千人马为中军,随后二十里跟进,前军遇敌,中军迅速驰援。本官及众将率大军随后赶来。”众将领命,王三善又道:“大军过处,有百姓不降者,格杀勿论。”

唐海道:“大人,滥杀百姓必会激起更大民变,于剿贼不利,还望三思。”

王三善冷笑一声道:“此处百姓都是刁民,我今日不杀他,难道让他们明日来杀我?”唐海还要争辩,王三善摆手止住,冷冷地道:“唐将军,此番追击,是本官特意给你的机会,你可愿立下军令状?”

唐海一惊,见王三善那毋容置疑的神色,知道争辩无益,只得硬着头皮道:“末将愿立军令状,如不能胜,甘受军法!”

6

山勇纵马西去,在大方追上溃逃至此的大军,有人飞报安邦彦,安邦彦又惊又喜,忙招山勇来见,问道:“听闻你被官军抓获,为何又逃了回来?”

山勇道:“我斩杀了官军一百零四人,其中包括王三善外甥周弘,不想被唐海抓获,那唐海敬佩末将,将我放了回来。”

山勇这话一出口,安邦彦和手下十余员大将都惊讶地相互望望,显然没有一个相信的。安宣一脸轻蔑神色,冷言道:“唐海乃王三善手下名将,既已将你擒拿,正好邀功请赏,岂有放你回来之理?况且你已杀王三善外甥周弘,唐海即便敬重你,怎可能为了你一位素未谋面的敌将而冒犯上司?此等小儿之言,谁人能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山勇回到军营,本是满心欢喜,听了安宣之言,又见安邦彦与众将眼神异样,心中惊骇,忙跪地发誓道:“大王,山勇所言句句属实,若有一字虚词,神人不佑。”

安邦彦素知山勇忠义,正要扶起,安宣又发言了:“众军撤退,山将军为何违抗大王军令迟迟不动,一直等到王三善、唐海率十万大军杀来才退?”

其他众将闻言,也都纷纷指责山勇延误撤退,以致被官军围困。

山勇道:“末将并非不遵大王军令,只是心中怀疑王三善号称十万大军有诈,想一探虚实。后来末将见到官军,估摸也就一万人,并无什么十万大军。”

山勇刚刚说完,先锋吴权进帐禀告:“大王,据留在贵阳城外和混进贵阳城内的探子密报,王三善仅率一万余人来援,现在他和李橒合兵一处驻扎在贵阳城内。”

“啊?”安邦彦大惊,众将也都面面相觑,安邦彦懊悔地道:“孤上当了。”说罢,又赶紧扶起山勇道:“悔不听山将军忠言。”

军师陈其愚道:“官军诡计得逞,必然得意忘形,我军趁夜杀回,给他一个突然袭击,必能大胜。”

又有探马来报:“官军前军出了贵阳城朝大方开来,似有进攻迹象。”安邦彦心头一震,问道:“多少人马?”探子道:“大约三千。”安邦彦大怒:“就三千人马也敢来讨伐孤,真是欺人太甚,哪位将军愿意迎敌?”

山勇道:“末将愿率一千人马迎战,定要生擒来敌主将,如若不能,愿受军法。”

安邦彦大喜道:“将军被俘回来,众将生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山将军莫要见怪,此战若能擒住来犯将领,表明忠心,以后谁还敢乱说?不过,官军三千来犯,孤岂能让你只带一千人马前去冒险,孤给你五千精兵,此战定要杀他个片甲不留,以解孤心头之恨。”

山勇自持英勇,根本不把官军放在眼里,辞道:“多谢大王,无须五千精兵,一千足矣,末将愿立军令状,如不能生擒敌将来见,甘受军法。”

安邦彦抚掌大喜道:“好,就让王三善见识见识我苗疆第一勇士的本领。”

7

山勇领了一千精兵直扑唐海而来,唐海深知深入安邦彦老巢必有危险,因此处处谨慎,不敢冒进,忽闻有一千叛军杀来,料定有诈,命探子再探,探子回报确实只有一千人马。唐海还是不敢相信,又派出数波探子,不久后均回报叛贼只有一千,方圆数十里外并无其他伏兵。

唐海不禁大感意外,自己有精兵三千,叛军为何只派一千人马来白白送死?

唐海虽然年轻,却素来沉稳,颇有谋略,从不打无准备的仗,今日军情有违常规,不可不防。唐海即刻下令:停止前进,布阵迎敌。又派传令官飞报中军,请刘毅将军火速驰援。

安顿完毕,唐海还是心神不疑,再派出十路探子全力打探敌情。副将曾军早就想杀个痛快,笑道:“将军太谨慎了,叛贼有勇无谋,不懂兵法,故而才会如此鲁莽,这正是天赐良机让我等立功,将军何必迟疑。”唐海道:“为将者,万事小心为好。”

唐海布好阵势,带领曾军等十余人骑马前行两三里探查,只见远处一队人马杀来,举目一望,约有一千人左右,唐海道:“果真才这么点人马,是我多疑了。”曾军狠狠地道:“贼寇既然不知死活,那就成全他。”

唐海、曾军回到阵前,严阵以待。

唐海举头一看,天色苍然,遂双目一闭,静听敌军马蹄声由远而近轰轰而来。

曾军道:“将军,贼寇离我们仅有三里了……”

唐海不做声。

曾军催道:“将军,贼寇离我们仅有两里了……”

唐海依旧不言。

曾军急道:“将军,一里了……”

唐海缓缓吟道:“天色惨白,风声凄切,大兵起兮……”

吟罢,唐海睁开双眼,目视前方,见贼寇来势汹汹,心中微微一惊,抽出宝剑一挥:“杀!”

曾军得令,领三千兵士掩杀过去,与山勇一千人混战在一起,一时间喊声震天,血洒遍野。

唐海带着五十骑卫兵退到阵后一小高地上观战,但见山勇在乱军中如入无人之地,所到之处,官军倒地一片,唐海大骇,叹道:“世间竟有如此英勇之人!”混战半个时辰后,官军人数虽多,竟然渐落下风,唐海惊愕不已,忙令人飞报中军,再催刘毅加速驰援。

不料刘毅接到军情后,心中暗喜,对传令官道:“你速回禀唐将军,就说中军随后增援,切莫着急。”传令官走后,刘毅有意让唐海难堪,虽然下令前进,却故意行动迟缓,一个时辰仅走了五里路,只盼着唐海早点兵败被俘。

唐海见救兵未到,而自己的军队已经溃败,将士们虚怯怯四处逃命,胆惊惊八方求生,乱串乱踩,死伤无数,唐海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更为不妙的是,混战中的山勇也看到官军阵营后的山坡上有一队人马,料想是领军将军,想起在安邦彦面前夸下海口,立下军令状誓要擒获官军将军,遂拈矛纵马急奔而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唐海周围五十卫兵上前迎战,被山勇杀得人仰马翻,唐海定睛一看,发现来人正是被自己释放的苗疆第一勇士山勇,心中大骇,急忙纵马奔逃。山勇紧紧追赶,追了四五里路赶上唐海,一枪刺中马屁股,那马受惊一跳,将唐海摔下地来。

山勇大喜,随即跳下马来要活捉敌酋,双手拎起一看,发现竟是前几日释放自己的唐海,不禁吃了一惊,连忙将人放下。

唐海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笑道:“山将军今日得胜,你们必然君臣和睦,前嫌尽弃,可喜可贺。”

山勇道:“唐将军此话怎讲?”

唐海道:“将军被俘回去,安邦彦必然猜疑,将军为表忠义无二,故领兵一千来战,为的就是证明自己并未投降官军。”

山勇道:“不错,我还在大王面前立下军令状,要生擒朝廷领军大将,不然军法处置。”

唐海哀叹道:“唐海命薄!唐海有福呀!”

山勇问道:“何出此言?”

唐海道:“唐海忠心报国,志在千里,却落得如此下场,岂不命薄?将军英雄,堪比今世关公,能为将军所擒,让将军立功领赏,唐海死有所值,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一提到关公,不禁让人想起美髯公义释曹操的故事来。唐海前几日才释放自己,如果自己将唐海捉去领赏,岂不让天下豪杰笑话?山勇道:“唐海,今日你我恩义两清,日后疆场再见,休怪山勇无情。”

唐海道:“将军果真有情有义,只是,今后你我不会再见了。”

山勇问道:“为何这样说?”

唐海叹了口气,悲伤地道:“唐海因放了将军,差点被王三善军法斩首,今日出征前已立下军令状,本想打个胜仗以赎前罪,不想非但不胜,反倒自己被将军所擒,带来的三千人马也损失殆尽,我如此回去还有活路吗?”

山勇听了,心情悲伤,喃喃叹道:“想不到朝廷军法亦如此无情!”

唐海见山勇神态黯然,早已猜出**分,挑逗道:“我回去后当然会死,难道将军回营就会有生路?”

山勇大惊,问道:“你怎知我不能生?”

唐海道:“将军本已遭安邦彦猜疑,今日虽然获胜,却又释放了我,回去之后,他岂能容你?”

山勇的忧虑被唐海点破,不禁低下头来,唐海又道:“安邦彦不顾百姓死活,贪图王位,叛乱朝廷,今日即使侥幸得胜,日后岂能与朝廷长久对抗?我断定他迟早会身败名裂,为苗疆罪人。将军如此英勇,却寄生于此等贪婪无谋之辈,恰似凤凰栖于灌木,惜哉!惜哉!”

山勇并不言语,默默走向自己的战马。唐海喊道:“将军硬要回去送死,莫若随我闯荡江湖,杀富济贫,做个铮铮男儿。”

山勇回头道:“你要败走江湖?”

唐海疾步上前抓住山勇双手道:“不是败走,而是进击。”

山勇惊疑:“进击?”

唐海道:“对,进击。如今世道混乱,民不聊生,你我虽为将军,又能有何作为?连年杀伐,不仅不能救民于水火,反而将百姓陷于万劫不复之地,今日百姓之苦难,皆你我为将者之祸也。唐海以为,你我不如脱离疆场,进击江湖,召集一批有志男儿,破邪立正,不枉一人,待日后天下有变,你我再执干戈,纵马驰骋,重返沙场,打他一个太平盛世来,也不辱没了你我一番通天本领。”

山勇又惊又喜:“你一个堂堂朝廷指挥佥使,前途无量,甘愿弃官而去,行走江湖?”

唐海道:“莫要贪恋这无来头的官位,祸害百姓的,正是我们这些当官的。兄弟,你扪心自问, 你这个苗疆第一勇士至今为止,可为苗疆百姓做过什么善事?”

山勇一听顿时汗流浃背,自己跟随安邦彦,除了杀伐就是享乐,几曾为百姓做过什么善事?再想想安邦彦及手下诸将所作所为,哪一个不是鱼肉百姓之辈?今日回去必遭责罚,与其白白丢了性命,不如跟随唐海浪迹江湖,日后或许还有出头之日。

山勇主意已定,下跪拜道:“大哥,山勇愿随你进击江湖。”

唐海大喜,忙扶起道:“好兄弟,有你这苗疆第一勇士跟随,胜过做那指挥佥使百倍。”

二人当即上马,避开大道,纵马逍遥而去。

喜欢笏剑曲请大家收藏:(wuxia.one)笏剑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