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笏剑曲 > 一零一回 孙传庭潼关三叹死 李自成西安再称王

笏剑曲 一零一回 孙传庭潼关三叹死 李自成西安再称王

作者:王惟福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29 07:45:56 来源:书海阁

1

悠悠古道万马腾,十里红旗卷风云。

三军将士奔何急,壮士要争功与名。

唐海与十七兄弟率领五万大军作为前军直扑宝丰,李自成率各路大军十五万人随后跟进。离宝丰尚有五十里地时探马来报:宝丰县城失守,官军直逼郏县而去。唐海大惊,急欲驰援郏县,忽又踌躇起来。

段七道:“郏县城小难守,我们大军未到,城池早就破了。”阿拉太也道:“不错,到时不仅救不了郏县,反而腹背受敌,陷于被动。”唐海道:“二位将军所言极是,我意转攻汝州,截了官军后退秦陕之路,如何?”段七道:“如此,则官军粮道被我截断,必定大乱。”

唐海命金子派人将军情变化速报李自成,令枭龙、阿拉太、斯仁、林源、秋光、鲁奇率五千轻骑急速赶往汝州,自己与众将率大军四万五千人随后跟进。

大军行走了两日赶到汝州城下,阿拉太等人来报:“我军已经围城一天,城内守军拒不出战,因不知敌军虚实,不敢强攻。”

斯仁道:“现在大军已到,何不速攻。”

叶阳也道:“是呀,我们五万大军,攻此小城易如反掌。”

唐海不语,段七道:“前军才五千,守城敌人竟然不出城迎战,要么是城内守军极少,要么是敌军有诈。”

唐海道:“汝州是孙传庭退回洛阳、西安必经之路,又是粮道要地,城内定有重兵。我猜,敌人并非不敢出战,而是等待时机,或许,孙传庭早已交代城内守军只能死守,不准出战。”

阿拉太道:“那如何是好?”

唐海道:“我将汝州围困起来,吸引孙传庭救援,分散他的兵力,大王在郏县正好破敌。”遂令道:“秋光、鲁奇、王风、王雨听令:你四人各带轻骑三十人,往东南方向三十到五十里各处潜伏,如发现官军来犯,务要及时禀告。”四人领命而去。唐海又令:“狼霸、章船带军士二千人到汝州城东各官道、小道二十里处挖坑数十处,每两炕相距一里,每坈深五尺,宽一丈,使官军战马、火炮辎重不得过。”

唐海大军朝汝州进军的消息,早有探马报与郏县城内的孙传庭,孙传庭大惊道:“李自成各路大军进犯宝丰、郏县,我都不惧,可唐海如占领汝州,我无退路,粮道不通,必死无葬身之地。”

白广恩道:“大人,末将愿领兵回救汝州。”

高杰道:“汝州危急,我军休矣,大人当亲自回救才是。”

孙传庭道:“高将军所言极是。”当即召众将帐内听令,道:“白将军率军七万,打着本官旗号死守郏县五日,务必使闯贼以为本官尚在大军之中,牵制李自成主力。本官与高将军各率轻骑一万,我走小道,高将军走官道,打唐海一个措手不及。待本官与高将军剿灭唐海这天下第一寇后,再回来与闯贼决战。”

众将各自领命而去,高杰忧道:“大人,唐海有贼众五万,我们两万骑兵如何去救汝州?”

孙传庭道:“汝州城内对外说只有五千守军,实有三万。唐海虽有五万人马,火器却远远不如官军,况且他以为我在郏县与闯贼对垒,必不会料到我会亲自回援,到时我们与城内守军内外夹攻,定能全胜。”

高杰大喜道:“原来大人早有谋划。”

高杰走后,孙传庭点兵一万趁夜悄悄出城,沿小道急速扑向汝州,高杰亦领兵一万沿官道突进。走不到百里,突然前面探子来报:离小路五里远的官道被破坏,至少有十余道深沟,人可过,马难行,高将军被堵在路上,行动迟缓。孙传庭大惊,暗道:“原以为盗跖唐海乃江湖人士出身,不懂兵法,没想到他也猜到到我会派军救援,事先做了准备。幸好我走的是小道,就凭我一万人马,也足能夹击唐海。”

孙传庭催马急行,走不到三里,前头军士惊慌禀告:“小路上亦有无数大坑,人马难行。”

孙传庭忧道:“我军危矣!”

旁边副将庞玉道:“不就是行动迟缓一些,速令军士抢修,大不了多拖延一二日,大人为何如此悲哀。”

孙传庭道:“我们来时,宝丰、郏县尚未被围,待我们三日内赶回,尚能一举击破贼寇,再拖延几日,我们困在汝州城外,白将军困于宝丰、郏县,大军被分割牵制,必遭覆没。”

庞玉大惊:“那,如何是好?”

孙传庭道:“速令高将军抢修坑道,我们也急速向他靠拢,再令白将军弃了郏县、宝丰,领大军西撤汝州,与我们合击唐海,只要我们在汝州击溃唐海,李自成大军随后跟来,我们也不惧他。”

孙传庭传令向官道靠拢,与高杰汇合后,一面命军士就地伐木,在十余个大坑上搭桥铺路,一面派出探子打探唐海军队动向。

桥撘好后,孙传庭将大军屯与开阔处,得知唐海一边围了汝州,一边设好埋伏阻击援军,遂不敢轻进,只好将两万人马屯于开阔处等待白广恩率大军前来。不料等了一日,第二天探马来报:“白将军出城不久,李自成领兵紧紧尾随,火车营惧敌,军士先自溃散,白将军虽然连斩十余人也制止不了,闯贼趁机掩杀,我军大败。”又有探马来报:“唐海率军三万从汝州杀来,我军两面受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孙传庭大惊,怒骂道:“唐海杀来,汝州城内三万精兵为何不追击?懦弱,懦弱。”庞玉道:“将军忘记了,你曾嘱咐城内守军,汝州乃咽喉之地,除非见你率军亲来,否则,任何情况下被围,都不要出城迎敌。”

孙传庭懊悔不已,见大势已去,只得道:“众军随我杀出重围,回潼关固守。”

2

孙传庭着传令官飞报白广恩领兵撤往潼关,自己则与高杰率众朝西杀去,沿途遭到义军反复骚扰、剿杀,一路损兵折将,七天后才带着一千余人来到潼关东门。守将高汝利将孙传庭、高杰迎进城内,不一日,白广恩也率三千余人逃回。

众将互通了战况,因疲敝不堪,相约第二日再议退敌之策。大家吃过饭各自回房休息,独孙传庭身心憔悴,不能入睡,在帅府来回踱步。忽然探马来报,汝州已被贼寇攻破,唐海部将洪世安、林源、叶阳、金子率军五千来到潼关城下,唐海大军五万余人在潼关城西十里处扎营,另有争世王蔺养成率军一万沿山崖绕潼关城后,李过率军三万绕道潼关城南,李自成大军七万从洛阳出发,已到灵宝。

孙传庭大惊,忙命军士速招白广恩、高杰、高汝利前来商议。不多时军士来报,白广恩、高杰、高汝利三将军听闻贼军围城,各自逃命去了,不知所踪。孙传庭仰天叹息,哀怨道:“朝廷启用这般贪生怕死之辈为将,官军安得不败?”

孙传庭深知潼关仅八千守将,虽然号称坚固,然难以坚守,唯有急令西安守军驰援方可保全,于是休书一封与秦王朱存枢、陕西巡抚冯师孔、陕西按察使黄炯、长安知县吴从义,令千总王根子为信使快马加鞭驰往西安。

王根子见了吴县令,将信交上,道:“潼关危急,孙大人急等四位大人回话。”吴从义道:“信使稍等,尚书大人既然是寄书我四人,请容我与冯大人、黄大人及秦王商议后再做计议。”

吴从义不敢怠慢,命捕头急找安擦使黄炯,请黄炯前往巡抚府议事,自己与王根子一道,带了两个随从来到巡抚府与冯师孔相会,不一会黄炯也匆忙赶来。吴从义取出孙传庭书信递于二人道:“孙大人兵败郏县,现已退回潼关,然贼十余万追来,潼关危急,孙大人令我等调兵遣将驰援,另命我们筹集棉衣五千套送潼关供军士御寒。”

冯师孔道:“西安兵将悉被尚书大人自己带走了,如今兵败还来要兵,我们去哪里给他调兵遣将?难不成将城内这仅有的五千老弱残兵给他送去?”

吴从义道:“倒是可以让秦王出钱赶制棉衣,再给潼关军士送军饷十万两,以此鼓励士气。潼关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只要众志成城,八千军士足可抵挡一月,那时中原各地援军来救,胜负未可知也。”

黄炯冷笑道:“吴县令,你又不是不知道秦王,此人刻薄吝啬,如何肯出这十万两银子?”

吴从义道:“潼关失守,西安必危,如此浅显道理,秦王岂能不知?”

冯师孔问了王根子潼关军情,王根子一一作答,冯师孔道:“西安城内这五千残兵不能动,我们这就去见秦王,请秦王出资劳军,赶制棉衣,务要守住潼关。”

冯师孔、黄炯、吴从义、王根子四人来到秦王府,秦王朱存枢正在逗鸟,见四人前来,问道:“各位大人,今日怎如此空闲?”

冯师孔道:“秦王,这位是孙大人信使,潼关危急,孙大人送信与秦王、下官、黄大人和吴县令,让我四人派兵遣将,赶制棉衣,协助孙大人扼守潼关。”

秦王接过冯师孔递来的信,粗略一看又将信退回,道:“此事三位大人照办就行,本王完全赞同。”

冯师孔道:“我三人之意,请秦王出资劳军,以鼓舞士气,另外再筹棉衣五千套送与士兵御寒。”

秦王满脸诧异,怪问道:“让我出银两?”

冯师孔道:“我三人正是此意。”黄炯也道:“值此存亡之际,钱财如粪土。”吴从义官小,不敢言语。

秦王大怒道:“朝廷无能,逆贼横行,使我田土荒废无数,无处收租,王府上下都要断粮了,我还未找朝廷算账,朝廷反倒问我要银子来了,是何道理?”

冯师孔、黄炯、吴从义三人见秦王震怒,虽觉得其言语不可思议,但也无可奈何,倒是王根子一介武夫,大战无数,九死一生过来的人无所顾忌,冷冷地道:“福王、襄王前车之鉴,秦王不可不忘。”

秦王大怒,喝道:“你是何人,敢威胁我,来人,拖出去斩了。”

一帮家丁如狼似虎般扑向王根子,冯师孔等人慌忙拦住道:“这是兵部尚书孙大人的信使,如何斩得?”

秦王虽怒,也惧怕孙传庭,又加上冯师孔、黄炯、吴从义三人极力阻拦,只好道:“暂且饶你,再敢犯上,定斩不饶。”

四人退出王府,冯师孔对信使道:“你速回去禀告孙大人,我等尽力筹集兵马、粮饷、衣物驰援。”王根子无奈,只好飞马回报孙传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孙传庭听了事情原委,知道救援无望,仰天叹息:“公侯皆食肉纨绔,而依为心腹;宦官悉龁糠犬豚,而借其耳目,皇上,你如此用人,大明安得不亡?”

3

北风凌厉,刺骨寒心,军士们衣衫单薄,只冻得哆哆抖擞。城外义军猛攻城池,官军扼守不住,城门轰的一声坍塌,义军蜂拥而入。城内官军抵挡不了,只得四散隐入城中,躲入百姓家中。

信使飞报孙传庭,孙传庭召集人马,得八百余人,遂披甲操刀,跃马高呼:“众军随我杀贼!”而后一马当先驰向义军,隐在巷间民宅内的官军听闻兵部尚书亲自冲锋陷阵,皆奋勇杀出。

孙传庭混战中见一“唐”字帅旗,知是唐海大蠹,乃喊道:“斩杀天下第一寇盗跖者,赏万金。”孙传庭弃开其他义军,径朝唐海杀去。唐海原以为攻入城内的义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潼关,遂与枭龙等十八人带着千余人入城查看,未曾想突然间杀出数千官军,惊道:“孙传庭真将才也。”枭龙道:“将军莫惊。”说完舞刀砍去,叶阳喊道:“老爷还没杀过瘾呢,来得正好。”斯仁哈哈大笑,亦冲了过去,阿拉太、世安、林源、狼霸、唐喜、柳甲、秋光、章船、鲁奇、王风、王雨、金子等人俱率义军迎上去厮杀。

唐海、段七、山勇率百余义军正欲退出城外,不料又有数百官军追来,三人亦抽出刀剑砍杀。一时间数万人在潼关城内血肉相拼,火光冲天,大街小巷红浆泛滥,尸首满地,潼关城内到处是残马、断手、刀剑、头颅……

火燎潼关狂,壮士杀人忙。

两军战了两三个时辰,孙传庭筋疲力竭,骑在马上一眼望去,但见枭龙、阿拉太、斯仁、叶阳、世安、唐喜、林源、狼霸、柳甲、章船、鲁奇、王风、王雨、秋光、金子等依旧勇猛地狂砍,而自己手下兵士一个个被剁得血肉模糊,哀嚎阵阵!孙传庭心如刀绞,仰天再叹:“皇上,睁眼看看吧,臣尽力了!臣今日殉国,无愧于大明列祖列宗!”说罢跃马再战,被世安纵身一跃,迎面一刀剁下马来。

王根子丢下兵器,伏在孙传庭尸身上痛哭不止,众官军见主将阵亡,皆四散逃窜,被阿拉太等人追上斩杀殆尽。

斯仁见官军亡尽,正要宝剑入鞘,忽听哭声,回头一看,还有人伏在孙传庭尸身上痛哭,挥剑要杀,世安拦住道:“此忠贞之士,不可杀。”金子道:“不杀可以,抓去见将军,由将军发落。”

众人将王根子拎起往见唐海,细说此人伏尸痛哭之事,唐海问道:“孙传庭虽有谋略,却忠奸不分,效命于庸主,死有余辜,你为何哭泣?”

王根子道:“我家大人忠贞不二,武略超群,真大英雄,小人敬仰,因而痛哭。”

唐海道:“你家大人今日已败,为何还说是大英雄?”

王根子将白广恩等人逃窜、秦王短视,孙传庭三叹而死的事一一说与唐海听,道:“孙大人谋划周密,恪尽职守,纵然天不遂愿而败,也不失为大英雄也。”

唐海对众将道:“孙传庭三叹而亡,令人感慨。”又对王根子道:“我赐你银五十两,你将孙大人埋了,自回家为民去吧。”

王根子拜道:“多谢将军。”

唐海命众将速到潼关帅府议事,忽然发觉少了一人,问道“叶阳呢?”大家左看右看,未见叶阳踪影。唐海大惊,慌忙四处张望一番,道:“速速寻找。”众将与数百军士在城内千寻万呼,却一直未见人影,大家隐隐有着一种不祥预感。

唐海更是着急,眼含泪花,哭丧着道:“搜寻尸体。”众人领命,又从满大街尸体中一个个地辨认,半个时辰后还是没有叶阳踪迹。

唐海几近绝望,瘫坐在地上痴痴无语,众将皆来规劝,唐海带着哭腔道:“叶阳兄弟不在人世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大家劝慰一番,唐海问道:“全城都搜遍了?”金子道:“全城敌我双方阵亡将士尸首均已搜遍。”唐海强打精神,费力地爬起来道:“众兄弟先到帅府议事。”

来到帅府,早有四名军士守住了大门,段七问道:“帅府里可有投降的官军?”守门军士道:“没有,我们抢占帅府时里面空无一人,后来二三十残兵败将被叶阳将军追杀逃了过来,我们四个抵挡不住,被他们强行闯开大门躲了进去,我们本想随叶阳将军杀进去,奈何将军不让,说他一个人就够了,命我四人守住大门就是。”

众人大惊,唐海慌忙道:“快,快进去寻找。”

众将提刀飞奔进去,来到帅府大厅,但见横七竖八的躺着二三十具尸体,却不见叶阳人影。唐海道:“各处搜寻,务要找到四弟。”大家四处寻找,忽然听见金子喊道:“叶阳哥哥。”众人循声赶过去,见金子惊讶地站在一小木楼门口,屋内十余具尸体中果然躺着叶阳,衣服被砍得稀烂,混身是血。

唐海来到叶阳跟前,怔怔地看着,表情呆滞,却泪流千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大家正悲恸间,又闻金子喜道:“叶阳哥哥醒来了。”

众人再看,只见叶阳打了个哈欠,睁开双眼,蒙蒙地道:“哎,你们在这里干什么。”众将闻言,皆笑了。唐海骂道:“我们拼死杀敌,你怎在此酣睡?”叶阳道:“你们杀敌,我也不闲着,我见许多官兵跑进帅府,就跟着杀了进来,杀完之后,实在疲倦,忍不住倒在这里小睡一会。”众将听了哈哈大笑。

4

攻下潼关后休整一日,越日清晨,大军又往西安出发,到了城外,李自成命众将围城,并传檄城内曰:

为剿兵安民事:大明皇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佞臣,贪税敛,重刑罚。朝纲萎靡,皇帝贪婪,日馨师旅,劫掠民财,奸**女,吸髓剥肤,陷民于水火。本帅十世务农,良善为本,急兴仁义之师,拯民涂炭。今定洛阳、潼关,亲临西安,遣牌知会:士民勿得惊慌,各安生理。本帅麾下各营有擅杀良民者,全队皆斩。尔民有抱胜长鸣迎我王师者,立加重用,共图荣华。苟有愚顽不化,负隅敌我天师者,破城之后,玉石难分。此檄!

此时西安城中仅五千残兵,闯王命围困三日,如不投降,再攻城池。不料军令刚下,只见城门大开,李自成大喜,又见一队官军出城,为首者拜道:“败军千总王根子感大王及唐海将军恩德,特开城门迎接大王及诸位将军。”

李自成道:“唐海将军有何恩德与你?”

王根子道:“小人乃兵部尚书孙大人手下千总,潼关大战,孙大人阵亡,唐将军不仅赐银埋葬,还特许小人回家为民,小人今感义军恩德,特提前进城,说服守城官军弃暗投明恭迎大王。”

李自成大喜,遂挥师入城,城内官兵、百姓夹道相迎,巡抚冯师孔、按察使黄炯、知县吴从义得知兵变,绝望之下投井而死。秦王朱存枢、布政使陆之祺、吏部郞宋企郊、提学佥事巩焴投降,李自成好生安抚,收为己用。

李自成见西安不战而降,心中欣慰,命开仓放粮,安抚百姓,休整三军。

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人见进军顺利,联名劝进,请求李自成顺应民意,在西安称帝,并以西安为中心征缴四方。唐海谏道:“西安虽定,陕、宁未平,大王当先扫清西北边陲,然后徐图京师,方可问鼎天下。”李自成权衡再三,决定采纳唐海之策,先伐甘陕诸镇,统一西北,稳固西安后,再议称帝之事。旋即下令:李过率军三万讨延安,田见秀率军三万征汉中,刘宗敏率军五万伐固原,唐海率军五万剿宁夏,李双喜率军二万围榆林,刘芳亮率军三万五千攻甘州,李岩、袁宗第、党守素、贺珍率军八万屯于庆阳,机动策应各路大军。

唐海率军出征,一路之上,王雨私下与鲁奇道:“你说大王也真奇怪,大家请他当皇帝,这天大的好事,他竟然不动心。”

王风听见,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吧,大王雄才大略,意在先稳固了西北根基再做皇帝。”

唐喜道:“大王嘴上推辞,心里可盼着做皇帝呢。”

秋光说:“我猜,他自个儿留在西安就是为了策划做皇帝的事。”

唐海道:“众兄弟休要乱猜,大王心系天下,重在救民,岂是贪图富贵之辈?”

见唐海发话,大家也不再议论,独叶阳道:“大王不贪图富贵?笑话,他令手下诸将每到一处,查封大户,镇压官僚,抢了人家多少金银?”

唐海道:“这些大户、官僚不事农桑,哪来的金银?还不都是搜刮百姓得来,闯王免了百姓赋税,将这些不义之财收归公有,以资军饷,有何不可?你可曾见大王有三妻四妾?见大王似官军那般奸**女?见大王发妻高夫人穿金戴银?”

叶阳张口结舌:“那倒没有。”

唐海道:“闯王乃天下少有的贤主,兄弟们不可胡乱猜忌。”

5

大军行了数日到达宁夏,众将奋勇拼杀,攻城略地,官兵节节败退。明朝宁夏总兵官抚民骁勇善战,颇有谋略,召集众将议道:“唐海远道而来,兵马不过四五万,纵然能夺我几座城池,必不能久守,我只要坚壁清野,一月后他必不战而退。”参将周梓道:“可将银川周边百里之内的百姓和粮草、牛马牲畜全部迁入城中,唐海来了,就让他喝黄河泥水度日,看他能支撑几天。”官抚民喜道:“周将军提议甚好,此事就有劳周将军去办。”周梓拜道:“末将遵令。”

周梓走后,官抚民又令副将刘勇道:“你率一万兵马明日出城,到贺兰山中险要处驻扎,唐海军队围城,你只需虚张声势扰其心神即可,无须下山与之交战。唐海就那么点人马,分兵攻击你我必然兵力不足,若集中兵力攻击你我中一人,又担心腹背受敌,我料,一月后他必知难而退。”刘勇大喜,领欣然命。

唐海率军攻下吴忠、灵武,正在思考如何夺取银川时,忽然得报官抚民在银川周边百里之内坚壁清野,喜道:“取银川易如反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五日以后,唐海大军开拔到金贵镇,金子道:“据报,官抚民派副将刘勇领一万精兵驻扎在贺兰山,与银川城互为犄角。”段七道:“他是想让我们无法全力攻城。”阿拉太笑道:“可拨出五千兵马在金山镇安营扎寨,只要能挡住刘勇的一万精兵三五日,我们即可攻下银川。”

唐海当即下令柳甲、狼霸带领五千人马到金山镇安营,以阻击刘勇一万精兵下山营救,自己率大军将银川城团团围住。

来到城下,枭龙忧道:“银川城高墙厚,官抚民又是善战老将,城内守军少说也有三万,兵力与我相当,我们攻城,刘勇从贺兰山杀来,柳甲、狼霸抵挡不住,我们必然背腹受敌。”

阿拉太道:“官兵如今已是惊弓之鸟,而我军却是士气十足,请元帅即刻下令攻城,末将保证,三五天内必将官抚民擒来献与元帅。”

山勇、叶阳、斯仁等人个个请战,唐海笑道:“不急,我已派出四万精兵入城,待有他们消息后,我军一举进攻,到时候拿下银川城何须三五日,一个时辰就够了。”

众人大惊,独段七笑了笑而不语。

叶阳道:“我们一共才五万人,你哪儿还有四万精兵,元帅也说起笑话来了。”

唐海令道:“众将各回本部备战,只要听见帅帐里鼓声响起,立即开始攻城,切切延误不得。”

众人虽不知缘由,但元帅军令如此,也只好各自回归营帐调度。

唐海和段七立于营帐外远远观望着银川城,半个时辰后,忽见城内四支火箭冲天而起,唐海大喜,命道:“擂鼓攻城!”

一时鼓声隆隆,枭龙、阿拉太、山勇十余人听见帅帐擂鼓之声,同时下令攻城,四万多人一齐呐喊着冲向城池。银川城内官兵先前还能抵挡一阵,可过了半个时辰,城上守军死伤无数,又得不到新的兵员补充,竟被义军轻易的登上了城楼。

原来唐海得知官抚民坚壁清野后,命鲁奇、秋光、王风、王雨各花重金购买了五百只牛羊,从银川四个城门分别进城,守城官军直道是周边牧民奉命入城,也不阻拦。四人入城后将牛羊关在租来的民房内养着,待唐海大军围城后,四人聚在一起约定了个时间,同时将牛羊放出,搞得大街上乱糟糟的,人马很难通行。之后,四人朝城外射出火箭,外面大军得了信号擂鼓攻城,城上守军仅有三千,城内两三万官兵想去增援,又被满大街的牛羊群给堵塞了通道,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守城官兵一个个倒下。

待少数精壮官兵费尽全力分开牛羊群赶至城头助战时,城头上已经登上一两千义军了,经过一番厮杀,义军控制住了城头,继而打开城门,四万多大军一拥而上攻入城内。

官抚民见大势已去,带着周梓和几十名亲信奉上印信请降。唐海接过印信,扶起官抚民道:“老将军弃暗投明,唐海求之不得。”又命他招降刘勇和其他各地守将,宁夏全境全部归顺唐海。

6

唐海这一路征讨,又收得新兵数万,率军班师后,各路大军也都先后凯旋归来,李自成见西北之地全归义军所有,心中大悦。

众将复又劝进,大王李自成推迟再三,允了众意,但只称王,不称帝,于崇祯十七年元月一日正式建国称王,改西安为长安,定为都城,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尊党项人李继先为太祖,妻高氏为王后。讳先祖名号,海、玉、光、明、印、受、自、务、忠、成十字不许用。拜牛金星为天佑阁大学士,宋企郊为吏政尚书,陆之祺为户政尚书,巩焴为礼政尚书,张璘然为兵政尚书。封刘宗敏为汝候,田见秀为泽候,谷英为蕲候,刘芳亮为磁候、李双喜为义候,袁宗第为绵候,刘国昌为淮候,刘世俊为岳候,封宋献策为军事,封唐海、李岩、李过、刘芳亮为制将军,大赦天下。

这日,大顺王李自成于御极殿召集群臣议事,天佑阁大学士牛金星奏道:“启禀大王,我朝新立,天下大喜,文武志士朝暮翘盼,黎民百姓竞相来投,陛下当开科取士,尽收天下能人归我所用。”

大顺王李自成大喜,道:“准奏。”

军事宋献策奏道:“大明气数已尽,中原人心思变,我朝兵强马壮,如日月初升,当趁势东征中原,讨伐昏君,一统天下。”

制将军李岩道:“我朝新立,根基尚不稳固,秦、豫、甘、宁之地急需招贤纳士以固疆土,而河北、山东、吴越、岭南、云贵之地广大,我大军即使一举推翻明朝,亦无足够文武贤才治理偌大的中国。以臣之见,莫若悉心经营国土,广罗人才,待根基稳固之后再兵出秦川,一伐而取天下。”

制将军唐海道:“李岩将军所言极是。且东虏贪婪,犹若豺狼,大明虽是残垣断壁,尚能遮风避雨阻豺狼,苟若万岁将这破墙推倒,豺狼越墙而来,我大顺又增一劲敌。”

刘宗敏道:“二位将军多虑了,明朝大厦将倾,此时不取更待何时?至于东虏,乃蛮夷野邦,何足为惧?大王,你就在长安好好享福,臣刘宗敏率军直驱京畿,活捉崇祯小儿回来给你端茶倒水。”

大顺王哈哈大笑道:“孤意,昭告天下,开科取士,以‘定鼎长安赋’为题,招录贤才五百,各授大小官职,替孤治理长安及各省、道、府、州、县。孤亲率大军,与众卿同伐残明,一统天下。”

喜欢笏剑曲请大家收藏:(wuxia.one)笏剑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