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定风波(GL) > 分卷(11)

定风波(GL) 分卷(11)

作者:于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06:23:50 来源:免费小说

  第13章 建明堂

  崔湜...马车消失在一片飞雪之中,漫天的飞雪飘落到杏色的桐油伞上。

  轱辘轱辘转动的车轮在过道处停下,车内探出一个妇人,四郎。

  阿娘。王瑾晨撑着伞回过神来喊道。

  收拾妥当了,咱们走吧。

  好。

  王瑾晨上车后理了理下裳,对着母亲愧疚道:让阿娘跟着儿子来回折腾,是儿子不孝。

  你既决定了便要万分小心,阿娘不求你能够光耀门庭,能够保全自己平安顺遂对阿娘来说便是万幸。

  儿记住了。

  洛阳

  萧婉吟跪于刚下朝回来的父兄跟前,萧至崇站在父亲旁侧劝道:阿耶都让七娘跪了一个时辰了...

  你闭嘴!

  嫡妻崔氏本想说些什么的也被这一声闷雷止住。

  萧婉吟静静跪着一言不发,萧安介窝着一肚子火质问道:你可知你在长安的事传到洛阳,人家是怎么传我们家的么?他将来是你阿姊的丈夫,你难道不知道自己有婚约在身吗?

  儿只是下水救人,她为何会落水,阿耶知道原因么?萧婉吟瞪着父亲反问道。

  你这是什么态度?作为一家之主,萧安介很快就冷下了一张不悦的脸。

  萧婉吟撇过头,阿翁从没有教过我要为了颜面而见死不救。又道:兴时图你之利,落败时避你之远,听到流言而不去查真正的是非,只顾着颜面与旁人的眼光,这样的夫家不要也罢。

  啪嗒萧安介听着弦外之音的话登时大怒的拍桌,你这是在指责老夫吗?还是老夫平日里太纵容你了。

  儿不敢。萧婉吟跪伏道。

  能以女儿之身下水救成年男子,你还有什么不敢的?萧安介睁着怒目指道。

  你别发这么大的怒火嘛,崔氏在一旁劝阻,七娘素来心善,又不喜与人争抢,郎难道宁愿听信外人的流言都不愿相信自己女儿说的话么?

  萧安介将胳膊肘搁在桌案上撑着额头长呼了一口气,我不管流言真假,单凭后嗣这一点,你与他绝无可能,为父将话放在这里,你下去吧。

  萧婉吟抬起头,旋即瘫软的趴在了地上,她让坐堂医这样说只是为了让王瑾晨与阿姊的联姻取消,同时也可为她断掉之后的隐忧,阿耶...

  下去。

  萧至崇走上前将妹妹扶起,七娘,你就听阿耶的吧,旋即凑近小声道:朝堂上皇太后殿下准备拆除乾元殿修建明堂,殿下疏远诸儒而亲近北门学士,阿耶正为此事烦忧着呢,待风头过了,你的事再做商议吧。

  萧安介虽对她发了怒火,但也未做处罚,甚至连禁闭都没有,萧婉吟便拽着哥哥的手起身,儿告退。

  初春的寒风从端门吹入太初宫,一个四岁左右的团子从大殿内飞跑出,年轻女子紧追,三郎,你慢点跑。

  小团子抬手搭在殿廊的圆柱上,呆呆的望着殿庭里的飞雪,姑母,你看,下雪了。

  廊道右侧过来的女官福身道:楚王万福。

  追出来的太平公主将一件厚实的袍子替小团子披上,转头吩咐内侍,将楚王带回德妃哪儿吧。

  喏。

  内臣应答的话音刚落,小团子便拍开他的手撒腿跑到妇人膝下,糯糯的喊道:阿姨。

  妇人穿着命妇常服,温柔的摸了摸团子的头,寻了三郎好久,原来是在太平长公主这儿。

  刚入宫,便从阿兄手里将三郎带出来了,正要命内侍送他回去,正好德妃过来了。太平公主回道。

  我就说,适才去了圣人哪里,圣人说三郎跟着长公主离开了。德妃再次摸着小团子的扎总角的小脑袋,若是长公主与上官才人无事,妾就先将三郎带回去了。

  好。

  殿廊逐渐变得安静后太平公主从袖子里伸出手,一片雪花落入掌心,不到片刻便为掌心的温度所化,明堂的事已经定下了么?

  上官婉儿点头,殿下准备让驸马的季父薛怀义充任督造。

  太平公主听后眉头大皱,旋即将摊开的手掌握成拳,什么薛怀义,什么季父,他不过是个市井无赖罢了。

  上官婉儿摇头,几片雪花飞进殿廊落在白裘的毛绒上,七娘来洛阳了。

  太平公主扭头道:是为了她在长安与那个什么家的庶子之事?

  嗯。

  太平公主旋即冷笑,这群世家将门第当脸么?四处攀附也不嫌累,不过我倒是很好奇,什么样的男人能让她心心念念了十年之久?我听说李昭德的幼子相貌堂堂,也与她相识久矣有倾慕之心,家世又好,为何不要呢?

  上官婉儿低头思索了一番,李元符我倒是见过,至于七娘牵挂的人,我也只是在七娘口中听说她们的过往,不是人人都看重家世,七娘也不是那种人。

  正月十四,五更二点时太初宫敲响晓鼓,街道的鼓声随之应声而起,绯袍官员爬上布灯的端门。

  垂拱四年,正月十四,岁在戊子,上元奉敕旨,金吾弛禁....

  贯穿城池的洛水上建有几座大桥,上元佳节,满载货物来往的牛车与马车数量骤然增多,家僮提着食盒从洛水之上的浮桥挤出进入了宋学士宅,姑娘,您要的鹿脯买回来了。

  给我吧。

  喏。

  宋令仪接过家僮从北市买回来的鹿肉脯转身去了父亲所在的书斋。

  咚咚!

  崇文馆学士宋之问正在写奏疏,听见门响后开口问道:何人?

  阿耶,是令仪。

  旋即停笔抬头,进来吧,门没有锁。

  宋令仪推门入内,父亲的书桌上罗列着一堆状、表,以及还有一本去年从会稽捡回忘了归还失主的书籍。

  女儿知道阿耶近几日心烦,未见阿耶食早膳便买了一些阿耶平素爱吃的肉脯与炙羊肉。

  食盒打开的一瞬间,经过处理的新鲜炙羊肉的香气便溢满整个书斋,婢女端进来一盆清澈的温水,宋之问起身洗了把手笑眯眯道:还是我家姑娘懂得体贴父亲。

  阿耶可是烦忧明堂修建一事?

  宋之问夹起一块鹿肉脯,太后要把功劳都给薛怀义,一个市井的卖货郎,却能奉命修建圣地,我等进士及第寒窗苦读的学子却只能拼命讨好,读书人的傲骨荡然无存。

  宋令仪听后微微皱起眉头,能经历苦难方能正大道,阿耶一定会受到太后器重的。旋即夹起一块炙羊肉放入宋之问跟前的小碟子中,又将酱汁端出,阿耶尝尝这炙羊肉。

  宋之问盯着女儿看了一会儿,姑娘如今也长大成人了。

  宋令仪便放下筷子福身,凭大人吩咐,大人收养再造之恩令仪不敢忘。

  为父能有什么吩咐,宋之问捋着长须,你只是我宋延清的息女,你长大成人了,为父自然也要替你留意留意看看是否有合适的郎君,你自己可有钟意之人?

  女儿听闻萧少监家的六娘七娘皆退了婚...

  宋之问迟疑了一会儿,旋即起身走到书桌前将一本书拿起,与萧安介第六女定亲的正是这物主,琅琊王氏。

  书籍的斜下方用行书写了三个小小的字,旁边还附了红章,这孩子的字不错,文章见解、诗词造诣皆不弱国学生徒,就是不知今年的常科他是否会一同应举,不过...宋之问敲打着放在桌案上的手指,泰兴延令王氏整个一脉在国朝都没出过高官,朝中上层几乎不见王氏族人的踪影,他若想要中第无人引荐便难如登天,我出生微寒,父亲起自乡闾,能登科进士及第,这中间又历经了多少困苦呢,宋之问说罢轻叹了一声,人都是被迫才会做出改变,我也不例外。

  宋令仪走到父亲身后垂下手捏着他宽厚的肩膀,阿耶不必在意外人的眼光,人心隔肚皮。

  宋之问轻吸了一口气抬手拍了拍女儿,你放心,阿耶一定为会你寻一门好亲事。

  关中至江南自西向东足有千里之远,王瑾晨便改走了水路,紧赶慢赶终于在上元节前夕赶回了越州山阴,回家团圆的人并没有得到父亲的关怀,甚至是这几月的吃穿也不曾问及。

  你的隐疾是怎么回事,长安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流言传出?王哲将这个唯一的儿子拉到书斋关起门窗质问道。

  王瑾晨跪在桌前低下头,父亲就不问问儿子是如何落水的么?

  王哲抬起手,心中一阵愧疚可又拉不下面子,你只要回答我的话就可以了。

  是七娘,我幼时与她相识,我能活着回越州见到父亲,也是七娘所救。

  这个老夫知道。王哲摩挲着手背,这流言对你来说也算是好事,你落水...

  王瑾晨撇过头,儿子现在不想说了。

  王哲撑着椅子起身走到王瑾晨跟前弯腰将其扶起,我知道你受了不少委屈...

  出身不能决定一切。儿子不想一直被人所欺,王瑾晨抬起头,睁着微红的双目,态度坚决,儿子要参加今年的乡贡。

  王哲托在王瑾晨手臂上的手当即抽回,你说什么?

  王瑾晨伏首道:儿子要参加乡贡,入仕。

  你疯了?王哲惊吓的连连后退。

  王瑾晨抬起枕在手背上的头,这身袍子是大人给的,那儿就用这身袍子另开一处天地。

  不可能!王哲甩袖毅然回绝道。

  儿子回乡之前已经修书给了族伯父与仲父,在官学读书的时候,使君一直有意让我去参试,父亲难道要抵抗族伯父与使君?

  你?王哲转过身指着王瑾晨粗喘着大气,你是要亡了我们泰兴王家整个氏族吗?攥着袖子冷冷道:我是绝对不会答应你这个逆子的。

  一开始最先欺骗的人,不是父亲您吗?王瑾晨泪眼婆娑的看着父亲,既然父亲给了儿子希望,为什么又要亲手浇灭?

  王瑾晨从地上爬起,抬起弯曲的右腿撑着膝盖慢慢站起,脸色有些阴沉,父亲心里,难道没有愧疚吗?

  第14章 女公子

  在族长王德的劝说下,王哲这才硬着头皮妥协,旋即将应举的籍、贯及三代的陈牒写好又命家僮备了一车厚礼赴山阴县尉家中拜访。

  王氏在越州一代颇有声望,也受人尊敬,山阴县尉很是客气的接待了王哲,王公今日怎么有空到寒舍做客了?

  张县尉,犬子不日将举行冠礼,知今年秋闱已开,便来提交陈牒。王哲将一份写有籍贯的陈牒递到县尉桌前。

  令郎要报名乡贡?县尉诧异道。

  王哲点点头,县尉便轻轻皱起眉头,昔日在学府中,助教言及令郎天资聪颖,本官有心举荐予县令,但是他自己却不愿...

  王哲长叹,以往是他年轻不懂事,如今将要成年,在长安受了些挫败知道些自己往后的要紧事了。

  县尉搓着双手,今年开的是进士科,王公也知道,国朝凡贡人,上州岁贡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越州只有三个名额,因此使君交代了各县选拔人才务必从优。

  这个某知道。王哲转头看向门外,抬上来。

  家僮将抬入内的箱子打开,王哲拱手道:某新得了一批蜀锦,平日里没少受县尉及娘子的照拂,这些蜀锦是某的一点心意,给娘子与令爱做几件称身的衣裳,还望县尉不要嫌弃。

  蜀锦上的提花极为精致,县尉寒门出身,加之也不敢得罪山阴大族,便眯眼笑道:王公请宽心,令郎乡试之事就包在本官身上。

  犬子素来听话,读书勤谨,王某人是知道的,只是平日对她打骂苛刻了些,今日登门并非是要县尉开特例让他过试,王哲盯着县尉,按规矩行事即可。

  规矩...县尉眯起眼睛,王公放心,本官办事素来公正,参加乡试的每一个学子必然一视同仁。

  如此,王某人便也宽心。王哲起身拱手道。

  县尉抱拳拱手,他日令郎高中衣锦还乡时,莫要忘了本官这个小县尉。

  县尉乃衣食父母官,她哪里敢忘。

  投牒之后王哲于暮春之初替王瑾晨举行了冠礼,并三请泰兴延令王氏族长王德作为冠礼正宾,赐字,作为王哲独子,冠礼并未大肆操办,只请了一些居住在会稽的宗族子弟。

  三进礼最后加衣时,几个族兄堵在东门的门口不让加冠者出去,四郎穿着这身襕衫倒真有些士人模样。

  阿弟长得这般清秀,待来日高中进士于长安走马观花,必引那些仕女青睐,若能娶得相公家的女儿过门,咱们也可以跟着沾沾光。

  王瑾晨被堵住了去路,便摇头叹道:弟弟如今都这样了,诸位阿兄就莫要打趣我了。

  王三从众兄长中走出,伸手揽向王瑾晨,勾搭着肩背小声道:告诉阿兄,你突然改变主意去县衙投牒,是不是在长安遇着心上人了?

  王瑾晨侧头,旋即将兄长的手扒开,阿兄说什么呢,长安传回来的流言几位哥哥又不是不知,四郎何敢去耽误别家小娘子的青春与终生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