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定风波(GL) > 分卷(102)

定风波(GL) 分卷(102)

作者:于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06:23:50 来源:免费小说

  王监军今日好像出去了。副将回道。

  出去了?王孝杰问道,去了哪儿?

  是,今日上元,好像是有亲眷来探望王监军了。副将道。

  王孝杰走出帐中望着旁侧漆黑的帐篷,眼里充满了疑惑,王监军的亲眷?李夫人不是去年就亡故了么,王氏宗亲又怎会在这上元夜跑到边疆来。

  这个王监军没有说,只说是亲眷。

  王孝杰再次问道:可有派人护送?

  副将摇头,王监军不让。

  糊涂,监军不让,你们不会派人暗中护送吗,他是圣人派来的,若出了事,就算是灭了吐蕃你们也担待不起。王孝杰怒道。

  末将知错。副将低头拉耸着肩膀。

  冷泉内有一处小镇,距离军营不到百里,镇中用高高的土墙堆砌起来阻挡风沙,偶尔还可以听见路过的驼铃声。

  一匹黑色的御马被拴在一颗老槐树下,烛光从小酒馆的窗口照射出,与满月的银光交汇于院中,窗内的人影对立而坐,因风的缘故,烛火闪烁,屋内忽暗忽明,其中一个人影忽然站起,但并未朝对方走去,随着起身迈步,窗口的人影便越来越大,吱~直到酒馆楼上临院的窗户被推开。

  一阵寒风涌入屋内,将桌案上那一盏灯烛卷灭,屋中便只剩窗口洒进的月光,推窗的人披着一件厚实的披风,但来时却只有一人一马。

  冷光照在她的身上,离窗口的地面便倒映出一个人影,微风卷起脑后的幞头系带与披风一起轻拂,如一个翩翩少年,对空惆怅。

  边境要起战事,你不在家陪亲族,独自一人跑到这吐蕃来...

  怎么?座上的女子开口打断道,来都来了,王侍郎要下逐客令么?

  王瑾晨回转身子,摇头道:我又非陇右的东道主,七娘也不是客,哪有逐客这一说。

  那不就是了,天下之大,还有我去不得的地方么?不等王瑾晨回话萧婉吟又道:再者,即便有,王侍郎管得着吗?

  王瑾晨望着萧婉吟桌前从洛阳带来的上元节面蚕、面灯与油锤,旋即抬手握住披风紧了紧披于身上,此地不同寻常,又逢诸国交战,若一旦战争打至此处,你一个姑娘家...

  姑娘家?萧婉吟再次打断,姑娘家怎么了,王侍郎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王瑾晨语塞,迈步走回桌前撩起公服的裙摆缓缓坐下,我与你不一样,我有苦衷,不得不来。

  圣人已派你监军一次,难道这第二次,不是王侍郎自行请愿?萧婉吟试着猜测反问道。

  我已入局,若圣人不答应,想要全身而退,谈何容易,我能做的,便是如来俊臣一般,不计一切代价,讨好天心。王瑾晨回道,是为君尽忠,也是为己求全。

  你想做什么?萧婉吟问道,难道战胜诸国还不够?

  圣人是一个有野心的帝王,若只是将骚扰之人驱逐,那不叫野心,隋炀帝时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圣人大概也想要,千官肃事,万国朝宗。王瑾晨回道。

  千官肃事,万国朝宗...萧婉吟喃喃道,你要做什么?

  王瑾晨夹起碗里的一块面蚕送入嘴中不准备回答,随后又盯着萧婉吟一动不动道:七娘到冷泉来,又是上元应节之食又是披风,意欲何为呢?

  萧婉吟坐转身子,王侍郎不用太多,妾不过是来答谢侍郎周全家族之恩的。

  那夜七姑娘不是当面道了谢么,王瑾晨笑道,可没听说有人谢恩,要追到千里之外的。

  萧婉吟扭过头,皱眉道:少打岔,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王瑾晨举着筷子楞了楞,旋即放下,我有预感,大周承唐,继贞观,国力已非立国之初,虽被四夷夹击,然却有必胜的把握。

  所以呢?萧婉吟仍旧不解她葫芦里在卖什么药。

  王瑾晨起身走到她的身后,旋即弯下腰贴近耳侧小声嘀咕了一阵。

  长寿三年二月,武威道总管王孝杰于冷泉及大岭大破吐蕃与西突厥,灭敌三万。

  捷报刚传不久,朝廷喜庆的余热还未散去,边境又送来急报。

  洛阳太初宫

  灵州紧急军情,突厥可汗默啜率军进犯灵州。

  皇帝侧躺在龙椅上一言不发,来俊臣躬身立于殿陛下,开口道:细作先前来报,突厥可汗骨笃禄病亡,因子幼,其弟默啜便自立为可汗,想不到他的野心远不止突厥可汗。

  王孝杰刚击败吐蕃与西突厥,此时灵州又生乱...皇帝疑心道。

  圣人,来俊臣叉手,进言道:臣以为,默啜之所以举兵进犯灵州,是因为刚继任可汗,而汗位乃是篡夺其兄长之位,得位不正,兄有子,何及弟,故而民心未定,急需战争来赢得民心与收拢兵权。

  卿以为,此战该如何?皇帝问道。

  臣以为,大周休养生息多年,国力强盛,突厥经过分裂如一盘散沙,若派兵,必可一击即退。来俊臣回道。

  领兵人选,鄂国公如何?皇帝问道。

  来俊臣抬头,鄂国公曾领兵,臣以为可,臣还有一言。

  讲。皇帝道。

  此次诸国来犯,加上默啜,必然使朝野震惊,若让几位宰辅为其幕僚,便可让诸国知道陛下退敌之心,又或,贼寇闻之自退。来俊臣道。

  宰辅为幕僚?皇帝陷入思考,脑海中略过朝中诸相的身影。

  来俊臣又上前道了一句,检测臣子是否忠心,便要看他是否能够因君命而屈尊降位。

  长寿三年二月下旬,皇帝诏命鄂国公薛怀义为伐北道行军大总管,领兵讨伐默啜,又下旨进凤阁舍人苏味道为凤阁侍郎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拜为宰相,升李昭德为检校内史。

  都堂

  内侍高延福拿着皇帝的手诏进入宰相所在的都堂,问道左右看守的几个小吏,李内史与苏侍郎在否。

  小吏叉手回话,态度尤为恭敬,回内侍的话,两位相公今日都在都堂内处理公务。

  好。高延福遂拿着手诏进入厅内。

  厅中二相正在交谈,守真这一篇骈文写得当真是好,年少英才,可惜老夫没能及早遇见,这苏李之称,果不其然。

  李公谬赞,下官不过...

  相公,高内侍来了。堂吏步入内史所在的房中通报道。

  高延福?两个胡须花白的半百来人相顾对视。

  不等疑心持续,高延福便打着笑脸跨了进来,李相,苏相,可赶巧,二位相公在一块,省得小人再跑一趟。

  苏味道站在李昭德桌旁,李昭德见之便从椅子身起身,顺着胡须试探的问道:高内侍来此是来通传圣人旨意的?

  高延福将手诏拿出,陛下手诏,请二位相公接旨。

  皇帝自登基,政令皆由己出,李昭德于是与苏味道一同走出,屈膝道:臣检校内史李昭德恭请圣安。

  高延福将诏书展开,朕绍膺骏命,突厥默啜自立可汗,犯我大周边境,今命薛怀义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并以检校内史李昭德为长史,凤阁侍郎苏味道为司马领兵退敌,平寇乱,关乎民生,望汝等勿负朕望。

  李昭德旋即大瞪着双眼跪直身子,长史?

  高延福见李昭德眼里似有怨气与怒火,便有些不悦道:怎么,陛下手诏,李相不愿接,是想抗旨么?

  李昭德本想说些什么,随后便被身侧的苏味道拉扯住,圣人做的决定从不会收回,如今还亲自下手诏,相公还是快快接下吧。

  李昭德扭头望着苏味道,旋即咬牙,叩首道:臣李昭德,领旨。

  高延福将手诏交予,此次突厥再犯灵州,圣人可是连发了好几天的火,东边战事刚停,北边可不能再出事了,圣人让李相担任长史,可见器重,望相公莫要辜负圣人的倚仗。

  李昭德板着一张脸只字不发,苏味道便上前拉扯着高延福,边境战事非同小可,我与李内史都明白,宰相随军可以镇军心定北境民心。

  是吗?高延福仰长脖子往后瞧了一眼,但愿内史能如苏相您一般想。

  半刻钟后高延福离去,李昭德盛怒之下差点将手诏甩出,是苏味道见之连忙上前握住其手腕这才将其制止住,相公莫要动怒。

  本官身为内史,是国朝的宰相,且你与我皆是举明经入仕的清流之官,如今竟然要给一个市井无赖打下手,做他的长史与司马?

  薛怀义虽然出身市井,但也曾为大周立下功勋,今又以国公的身份...

  他那是功勋吗?李昭德否认道,不过是做好了的膳食送进嘴中的罢了,且是由人送入嘴中,坐享其成。

  第136章 将相难和

  武安殿

  高延福离去后又命堂吏伏于都堂外的墙角窃听,随后便将李昭德与苏味道二人的态度与反应如实转告皇帝。

  皇帝闻之却没有感到丝毫意外,李昭德虽有才能,然其忠的却不是朕也不是大周,他忠的,是大周的前身,李唐。

  内史出身世家,又是明镜擢第的才子,读书人嘛,骨子里难免有些傲气。高延福随之替其解释道。

  若不能效忠,这文人风骨于朕又有何用。皇帝摇头道。

  高延福又顺势吹风,比起内史直言无惧的性子,苏相与娄相倒是有些相像,不骄不躁。

  娄师德是自谦,至于苏味道...皇帝背起双手,走到屏风前抬头仰望,若有所思道:处事模棱两可,则说明为人圆滑,君明,则臣明,君王昏庸,他也不会直言劝谏的,若说治国,朝廷是需要李昭德这样的人才,但是朕...

  长寿三年,三月初

  右卫军营

  鄂国公,三军已经清点完。

  薛怀义穿着一身戎装,一本正经的望着军帐中的沙盘,圣旨下达了好些日子,至即将拔营他也没有见到诏书里所提及的二人,李昭德与苏味道呢?他们不是圣人委派给我的长史与司马吗。

  副将叉手回道:出征日期尚未到,长史与司马身兼宰相之职,此时恐怕...

  什么宰相!薛怀义脸色大变,他们二人不过是此次行军的参军而已,突厥犯我灵州,大军出征在即,去将长史与司马叫来商议军务。

  副将不敢得罪薛怀义,只得叉手应道:喏。

  此时的李昭德为出征做准备才将朝政与国事转交给其他几位宰相,又让家中妾室早早备好了行囊。

  副将快马加鞭进宫,恰好碰见从大内出来的御史中丞来俊臣。

  二人本无相交,来俊臣瞧见后停下步子,盯着看了好一会儿后提步追上前去,右卫中郎将怎走得如此急切?

  来中丞。中郎将止步,朝来俊臣极客气的拱了拱手,奉大将军之命前去叫长史与司马到军营商议。

  长史与司马?来俊臣故作疑惑。

  右卫中郎将便解释道:哦,是内史李昭德与同平章事苏味道两位相公。

  中郎将跟随鄂国公,应当知道内史与国公的过节,且内史身为权臣,此次出征却只作为从军的长史,屈尊于人,尚未出征,李相又怎能甘愿受人指使呢。

  来俊臣的话右卫中郎将并非不懂,来中丞,此事本将并非不知,然鄂国公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

  来俊臣点点头,李相公与鄂国公本就不和,若是一块商议指不定闹出什么不愉快,届时你这个传信人也要跟着一同倒霉。

  右卫中郎将听出了来俊臣话中的意思,遂上前,还请中丞指点。

  一刻钟后

  都堂

  相公,右卫中郎将求见。堂吏入内道。

  右卫中郎将?李昭德放下手中事务,有事吗?

  在一旁的苏味道听到右卫二字便提醒道:李公,鄂国公如今身兼右卫大将军一职,右卫中郎将突然造访都堂,恐是国公之意。

  苏味道提醒之后李昭德便当即道:不见,差人打发了吧。

  这...报信的堂吏有些不知所措,就这样回绝中郎将吗?

  李公,苏味道起身走到李昭德身侧,薛怀义毕竟是此次代北的行军大总管,他差人来访,李公还是见上一面吧,若他闹到圣人哪儿就不好收拾了。

  李昭德想了一会儿,皱眉不悦道:让他进来。

  右卫中郎将进入都堂,正座上的内史李昭德拉沉着一张老脸不动声色,只有苏味道起身相迎。

  见过二位相公。

  吴将军此次来?苏味道开口问道。

  中郎将走上前,鄂国公有令,出征在即,请长史与司马速到军营商议事宜,陛下既然命二位相公担任长史与司马成为鄂国公的幕僚,可见器重,还请二位尽心辅佐。

  苏味道本想说什么,半眯着双眼的李昭德突然开口,鄂国公有令,哪个鄂国公?

  右卫大将军、柱国、鄂国公薛怀义。右卫中郎将解释道,国朝如今授此封号的国公除了右卫大将军,还有能谁呢?

  老夫只知道宰相只辅佐君王,乃天子左膀右臂,一个国公而已,同为臣子,也敢让一国之相辅佐?李昭德的态度极为傲慢,毫不遮掩道:至于成为幕僚,他薛怀义也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