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重生八零:娇俏农场主 > 210,年例

重生八零:娇俏农场主 210,年例

作者:明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8 20:14:12 来源:免费小说

  因为年例要备菜,阿公准备去果园捉鸡。

  顾延年跟着,也想去看看,看看果园还有养在果园的走地鸡。

  “小五,你不跟着?”阿公瞪了陈白羽一眼。

  陈白羽眨巴一下眼睛,“我爬会打扰你们称兄道弟,交流感情。”看两人说得热乎,还以为这两人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呢。

  阿公抿抿嘴,“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不过是胡乱猜测,然后随便搭话而已。

  普通话,一点都不普通。

  阿公根本就听不懂。

  陈白羽两眼望天,不知道人家说什么,还能聊得这么的热火朝天,也是本事。

  想来,顾延年也是不知道阿公在说什么的了。

  阿公虽然说的是粤语,但带有一点点的本地音。

  本地音会有点黏舌头,有些拖音。

  因此,本地人说话总带有几分慵懒,慢悠悠的感觉,给人一种优哉游哉的错觉。即使吵架,听起来也有些有气无力。

  上辈子,陈白羽在重庆读书的时候就适应不了当地人的语速,太快,说话好像在吵架。

  刚开始到重庆的时候,陈白羽还闹了个小笑话。一男一女在谈情说爱,但说话的语速太快,声音太响亮,陈白羽还以为他们在吵架。

  想要劝架什么的。

  人家却用看白痴傻子的眼神来看她。

  让她尴尬极了。

  当时带她玩耍的学姐也是一脸的恨铁不成钢,“在这条爱情铁轨上,就算真的吵架,也不需要外人掺和的。一个kiss就重新浓情蜜意了。”

  陈白羽无奈,她怎么知道那段短短的废弃铁路是‘爱情铁轨’?

  也是那一天,陈白羽才知道在川外和西政之间有一条铁路,被称为爱情铁轨。据说,两个学校之间的情侣都要去走一走。

  虽然,直到毕业陈白羽也没有习惯重庆人的说话语速。

  顾延年的确听不太明白阿公具体在说什么,但他会看人的肢体语言,会结合人的动作猜测,也猜得**不离十。

  所以南腔北调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说到了一起去。

  “爷爷,你换双鞋吧。”走果园真的不适合穿皮鞋。

  顾延年看了一眼脚上的皮鞋,也觉得不太合适。顾延年刚刚已经发现了,农场的人不是穿布鞋就是草鞋或者凉鞋。

  冬天了,竟然还有人穿着凉鞋或者拖鞋。有些人甚至没有穿袜子,好像也没觉得冷。

  陈白羽有些为难,“家里只有水鞋和草鞋。”

  水鞋的话最好,但家里只有阿公和阿爸的尺码,然后就是哥哥的。不过两个哥哥的水鞋已经很久没穿了,根本就没法穿了。

  顾延年看了一眼阿公脚上的草鞋,嘴角微微的抽了抽,这是什么穿法?稻草编织的鞋,然后袜子,袜子外面再套一个塑料袋。

  “这天气不穿袜子会有一点点冷。但山上的草比较茂盛,会有些水珠,如果不套上塑料袋,袜子很快就会被打湿。不仅不舒服,还容易风湿。所以农场的人一般都会在袜子外面再套一个塑料袋。”

  “为什么不穿水鞋?”

  “农场人比较爱惜水鞋,一双水鞋能穿一整年,甚至两年三年。”所以根本不可能天天穿,一般都是下雨天去走亲戚的时候穿一下。

  下田或者上山,很多人都是光着脚的。

  “我也穿草鞋吧。你们农场做的草鞋很好,款式比较新颖。”顾延年看了一眼阿公脚上的草鞋,一点也不像他曾经穿过的草鞋,甚至不像他所认识的草鞋。

  顾延年在小前村长大,也是农民的儿子,从小也是穿着草鞋长大的。不过小前村属于北方,稻田少,一般不会用稻草来编织草鞋。

  一般是用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有韧劲的草编织。

  顾延年对草鞋一点都不陌生。

  他小时候,穿的也是家人编织的草鞋。即使过去很久很久,顾延年还隐约记得他的爷爷坐在家门口的门槛上给他编织草鞋的时候,会说他太调皮了,一双草鞋也穿不了几天。

  不知不觉,几十年过去,他也成了爷爷。

  “这是我设计的,看起来更像靴。草靴子。比较适合冬天穿。”陈白羽曾经在某宝见过这一类的靴子,用稻草或者藤条编织的靴子。

  “不错。”顾延年不太意外,毕竟陈白羽学的就是设计专业。

  陈白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给大家增收而已。”

  农场人自己穿的草鞋还是比较简陋的,销售的款式会更多,更新颖。稻草是经过处理的,软而且韧,编织成草鞋后,陈白羽还让人用大针在上面绣了小野花。

  有时候也会把布条和稻草一起编织,穿起来会更柔软,颜色更鲜艳漂亮。曾经一款彩虹色的稻草鞋简直是卖爆了。

  很漂亮。

  很时尚。

  稻草鞋最适合用来搭配一些麻布料子的衣服。

  现在的麻布面料还没有流行起来,等十几年后流行复古的时候,不管是麻布还是草鞋都会重新走上时尚的舞台。

  而陈白羽要做的是坚持。

  陈白羽给顾延年拿了一双草鞋,然后两个塑料袋。顾延年换掉自己的皮鞋,在地上走了走,“感觉还不错。”就是感觉塑料袋有些滑,走路的时候不太方便。

  “是不是打滑?”陈白羽拿过旁边的一根布条,在稻草鞋上穿两下,把鞋绑定在脚裸上。

  “不怕打滑了。”

  顾延年又走了两步,“很好。”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穿过草鞋了。”顾延年有些感慨,真的很多年了。

  感觉很亲戚,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穿着家里人编织的草鞋满村奔跑。

  想到小前村,顾延年的心情不太好。

  曾经记忆里幸福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了他的梦魇,希望不再回想。

  每次想起,心口就钝钝的痛,让他喘不过气来,呼吸不顺。

  “这个稻草很软。”顾延年摸了摸稻草鞋,“经过处理的?”

  “嗯。专业处理的。”

  处理稻草原料的老师傅还是李建国介绍的呢。当初,李建国给陈白羽介绍了不少的老手艺人。

  这些老手艺人很多都受到过迫害,没有了家人亲人,需要一个地方养老。李建国介绍给陈白羽,也是看中了大唐农场的风气。

  当初,这些手艺人过来的时候,陈白羽和炳堂叔就说过会给他们养老的。

  多年过去,这些人也已经习惯了大唐农场的生活,把大唐农场当家,为大唐农场的发展出力。

  很多手艺都是这些人带来的。

  “处理得很好。”顾延年很满意,“难怪大唐农场的手工艺品畅销。”

  “干果比手工艺品买得更好。”陈白羽过年的时候又和黄妈妈商量,想要增加一些干果的口味。

  虽然大唐农场的干果销售得好,但口味还是太少了。

  随着以后零食的增多,一个瓜子都能有十几种口味。干果的竞争也会越来越大。不想死在竞争的路上,就要不断的推陈出新。

  创新是发展的必要因素。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

  “很好。”顾延年拍拍阿公的肩膀,然后对他竖起大拇指,“很厉害。”大唐农场的发展的确很好。

  可惜交通不便,否则应该会发展得更好。

  听到顾延年的夸赞,阿公立刻就笑了起来,笑声爽朗。

  陈白羽跟在阿公和爷爷身后,听着他们在聊得热乎。陈白羽也听出来了,顾延年是可以的抬着阿公,捧着。

  而阿公也是喜欢被捧,被夸赞的人。

  否则,也不会有一个‘大客’的外号了。

  特别是这几年,陈白羽兄妹相继考上了大学,阿公就越发的得意了。教养出一个大学生是本事,教养出两个三个那是大大的本事,教养出五个就简直就是能当教育家了。

  每次趁虚,阿公都被人求取经,如果教育处大学生。听村长爷爷说,阿公每次都能吹嘘半天。

  还有不少人请他喝水或者吃饭。

  不过,一般情况下都会变成阿公请客,因为阿公被人捧一下就会飘飘然,然后‘大客’似的大手一挥‘我请’。

  村长爷爷看了很无奈,多次找阿公谈话。但阿公当面保证会低调,但被人一捧就有些找不着北。

  陈白羽跟在阿公和顾延年的身后,看到旁边的小野花摘一朵,别在耳朵上。春天了,小草越发的娇嫩了,一些小野花更是开得娇美,花瓣上好像带着光泽,水嫩水嫩的,好看极了。

  路过一片竹林的时候,陈白羽还看了看,可惜还没有春笋。

  不过,一些树桩上到是有不少的木耳。

  陈白羽也懒得摘,因为家里还有不少。

  “可惜没有看到蘑菇。”否则,今天还可以做个蘑菇炖鸡。

  陈白羽一边走一边分心听顾延年和阿公聊天。

  鸡同鸭讲。

  顾延年:“这里风景很好。”

  阿公:“对。整个果园都是我们家的。十三座山都是我们的,一边要7万的承包费呢。”

  顾延年:“春天来了。美。山美,水美,景更美。真不错,心旷神怡之感。”

  阿公:“哈哈。我养的鸡最好了。”

  ......

  一路上都这样的对话,陈白羽听着听着就习惯了。

  顾延年慢慢走,一边走,一边看。大唐农场的景色很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小草绿油油的,翠绿欲滴。

  满眼的水绿。

  “这才地要种什么?”

  “种花生,还有黄豆,黑豆等一些豆类。自给自足。”陈白羽家种最多的是花生和黄豆。

  花生主要用来榨油,黄豆是陈白羽要求的,说是营养更高。

  陈白羽兄妹回来的时候,阿婆也会泡一些黄豆磨浆做豆浆和豆腐。但因为麻烦,所以做得不多,一般都是用来炖菜。

  陈白羽觉得她三姐妹能发育这么好,要感谢阿婆的黄豆炖猪蹄。

  因为猪蹄便宜,所以阿婆常买来炖黄豆。

  “那是什么果?”顾延年看向对面的山头,光秃秃的树枝上开始长出嫩芽。

  陈白羽看过去,“那不是果树,是橡胶树。橡胶树在秋天的时候会落叶,落得一张不剩,冬天的时候树枝是光秃秃的。春天到的时候就会长出嫩芽,然后很快就会生机勃勃,树叶茂盛。”

  “秋天的时候,我们很喜欢在橡胶园里玩耍。那黄黄的树叶落了一地,滚在地上能把人掩埋,我们就玩抓迷藏......管理橡胶园的人会在橡胶带上挖坑,然后把树叶扫起来,放在坑里填埋当肥料。我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跳到坑里去玩,就跳水一样的跳到坑里,然后爬出来再跳。因为有树叶,所以也不怕会摔伤。这是我们比较常玩的游戏......”

  说起这些,陈白羽的眼睛亮亮的。

  小时候,没有游乐园,没有跷跷板,没有滑梯,但她玩的高兴,满山的撒野。那种自由自在的快乐能让人记一辈子。

  “橡胶园没有围起来?”顾延年有些奇怪,听说橡胶很贵,不围起来不怕人偷割胶?

  陈白羽摇摇头,“不围。是开放的。方便村里的人放牛。”

  村里人把牛赶到橡胶园,然后就去忙田里的活,等时间到了,就过来把牛牵回去。反正山头就这样大,走不到哪来去。

  大家会捡橡胶,但不会偷割。

  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陈白羽都没有听说过偷割橡胶的事情。

  大唐农场的人好像都有一种,即使穷,也要穷得堂堂正正的正义之气。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大片大片的橡胶。”

  “下次来会更漂亮。我小时候挺喜欢在橡胶园玩的。特别喜欢爬橡胶树......有一次放牛,我和陈杏子还有陈乐乐一起爬到树上去,在在一枝丫上摇荡。可能是用力过猛,也可能是我们三个太重了,那枝丫竟然断裂了,然后像降落伞一样落下。那感觉......”陈白羽斜着头想了想,“真的很好。”

  其实在落地之前挺害怕的,怕会受伤。

  但落地后,感觉就是爽,希望再来一次。

  “太危险,以后还是少做的好。”顾延年小时候也喜欢爬树,一般都是为了掏鸟蛋。

  不知道为什么,来大唐农场后,顾延年常想起小时候。可能是陈白羽脸上的笑容太幸福了。

  在大唐农场的陈白羽和在京都的时候有细微的不同。

  在京都的时候很理智、理性、智慧,看起来有些早熟,像个小大人。但在大唐农场的陈白羽就是一个孩子,单纯的快乐着。

  “全部都是散养?”顾延年看着阿公‘咯咯’的叫了几声,然后就有不少鸡闻声走过来。

  阿公随手的撒一把米,一群鸡立刻围起来,欢快的啄着米。

  “这些鸡不错。”看着就矫健。

  看个子,应该养了不少日子。

  “都是散养。吃的一般是虫子。”陈白羽对这些鸡也很满意,看着就好吃。不过,因为‘天下大鸡’发展太快,目前已经隐隐有供应不上的趋势。

  陈白羽和阿公都在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养更多的鸡。现在,大唐农场的果园都已经养上鸡,但还是供不应求。

  如果想要在橡胶园养鸡,就必须把橡胶园圈起来。

  但这不是陈白羽想要的。

  因为把橡胶园圈起来,村里人就少了一个放牛的地方。

  当然,如果真的能把橡胶园圈起来,能养的鸡能多上一倍。不过,这个决定很难下。

  陈白羽看向橄榄园,想着要不要再橄榄园养鸡算了。

  不过,橄榄园的草不够丰厚,虫子少,养鸡并不合适。青梅园也不太合适,因为青梅的树干不够高,找鸡的时候会比较麻烦。

  天无绝人之路,想想总会有办法的。

  “有几百个吗?”顾延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鸡,“那比一般鸡要高的也是鸡?”

  “对。火鸡。”

  “几个果园加起来的鸡好几千只呢。不过,还是供不应求。市场需求太大。以前很多人家都是一年或者一个月才能吃一次鸡肉,现在生活好了,几乎天天吃。鸡和鸡蛋的需求越来越大,鸡场也越来越多。”

  因为供不应求,已经有不少的鸡场为了出鸡更快,赚更多的钱而开始使用饲料了。使用饲料后,鸡长得更快,但口感和百分百走地的果园鸡完全不一样。

  特别是一些棚式养鸡场。

  几乎全部是饲料喂养。

  什么是棚式养鸡场?

  就是地方不大,然后搭建起一层层的架子,在架子里养鸡,密密麻麻,每天喂养饲料。

  为了防止生病,还要打各种防病疫苗,甚至还有人打一些激素。

  曾经有人报道过一些养鸡场,最快的出鸡时间是一个月。从小鸡苗到两斤、三斤重,平时家养走地需要半年的时间,但饲料喂养仅仅需要两个月,再加上激素,一个月左右。

  陈白羽是绝对不允许果园这样做的。

  百分百走地散养,是果园鸡的优势。

  必须宁缺毋滥。

  现在可能大家为了方便和便宜会选择饲料鸡,但随着健康养生的提出,散养鸡会越来越有优势。

  陈白羽想要把大唐农场这个品牌经验好,就不能急,更不能贪。

  稳打稳扎。

  慢慢的把大唐农场打造成第一农场。

  “这山好。”顾延年站在山顶,看着远处连绵的群山,不高,圆圆的,一点也不像小前村。

  小前村的山很高,很陡峭,很多石头。

  小前村为什么会穷,因为小前村的山不适合种植。

  “这些山都是可以做梯田的。我们这里连着广西,广西那边就用来做梯田。不过,因为大唐农场的水田足够,所以就没有开发梯田,而是用来种水果,种豆类......”

  “大唐农场的土质很好。我还准备开学的时候带两袋土过去,让人分析一下,看看最适合种什么水果。”

  顾延年曾经给陈白羽介绍了两个农业方面的教授专家,但因为没有来过大唐农场,所以并不确定大唐农场最适合种什么水果。

  “我承包了十三座大山,还有好几座没有开发呢。”

  “等我毕业后就回来发展农场的果园,增加更多的果树品种。目前,大唐农场的果子种类太少......最好就是弄个农业研究所。”

  上辈子,单是李子就有好几种。

  枣李,像红枣一样的外形,偏小个,偏甜,但略带李子的酸。

  黄金奈李,大个,口感脆,略甜。

  黑奈李、三华李、南华李等等。还有比大拇指大一点点的清脆李。

  这些都是后来出的品种。

  现在,李子也只是李子,并没有分得那么细。

  陈白羽还想种火龙果、百香果、莲雾、柠檬等。

  这些都是适合本地土质的。

  顾延年点点头,“不错。发展好的话,可能会成为全国第一果园。”

  虽然,顾延年希望陈白羽留在京都,继承他的人脉关系,走政治。但也明白陈白羽更喜欢大唐农场。

  相对于京都,陈白羽更爱大唐农场。

  相对于自己,陈白羽更爱陈家人,更亲近陈家人。陈白羽在陈家人面前可以撒娇,可以放肆,可以随心所欲。

  顾延年看得明白。

  虽然他和陈白羽相处得不错,但如果陈家人不喜欢自己,陈白羽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陈家人。

  顾延年一直都明白,陈家人是陈白羽的底线,也是她的软肋。

  当然,陈家人对陈白羽也很好,所以顾延年同意陈白羽不改姓名,永远是陈白羽。

  “我们回去吧。”陈白羽和阿公手上都抓着鸡。

  “年例要准备这么多鸡?”顾延年第一次听说‘年例’这个词。

  “我们家的亲戚不是很多,最多会有五桌,最少是三桌。一桌一半鸡,然后还要炖汤......其实,大唐农场的年例并不算热闹。在靠近h县的镇会更热闹,年例不仅请亲戚还会请朋友等等,一般人家都会有十几桌......”

  陈白羽曾经去过同学家的年例,差不多二十桌,真的太吓人了。

  当然,也有一些比大唐农场更冷清的地方。

  陈白羽初中的时候曾经受到一个比较要好的男同学邀请去吃年例,本来说好了,和她一起去的还有另外一个女同学。

  但那个女同学临时有事没有时间,陈白羽只能自己一个人过去。

  过去后才发现,对方家里的年例就请了他外婆一家,然后还有一个姐姐,只有一桌。

  在都是近亲的情况下,她一个女同学就招眼了。

  男同学的亲人用各种各样挑剔的眼神来看她,让她瞬间就想起‘相看’一词。陈白羽被吓得想要立刻逃跑,但出于礼貌还是忍住了。

  吃过饭,男同学要送他外婆回家,而陈白羽不想继续在他家等着,就提出离开。但男同学的妈妈却拉住她,不让她走,把她的手腕都拽红了。

  陈白羽差点被吓哭了。

  好不容易,男同学回来了,陈白羽立刻提出离开。

  这时候,男同学的妈竟然塞给她一个红包,里面有十元钱。陈白羽真的要哭了,她和男同学真的就只是男同学的关系。

  男同学看陈白羽黑着脸很不厚道的大笑起来。陈白羽直接把红包扔回去给他,决定以后都不要去吃年例了。

  真的太糟心了。

  “年例,我还是第一次吃年例呢。”顾延年觉得这个词很有意思。

  “农场的年例刚好在元宵节这一天。我外婆家的年例在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也还有一些地方是正月十八,宝阳镇的是二月二十七......不同的地方,年例的日子不同。”

  “年例,是粤西地区的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是粤西居民在春节过后的贺岁方式,是粤西地区的一项盛大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一个独特的节日,隆重而热闹。”

  顾延年点点头,他是北方人,第一次听说年例,也是第一次吃年例。

  “这么说,年例这一天会很热闹?”

  陈白羽点头,“嗯。超级的热闹。在遥远的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薄弱,对天地万物心存敬畏,于是祭祀之风盛行。在偏远封闭的粤西地区,祭祀之风更盛。历代因战乱、官宦、贬谪、经商等原因,在历史上经过多次大规模南迁的中原汉人,辗转来到这里落脚、生活、繁衍,生生不息。中原文化、儒道佛文化、越楚文化、汉闽文化、海洋文化与土著民俗相互渗透交融凝聚,形成了一个具有粤西特色的地域民俗。而由同一宗族发展而来的村落或者部族,会在每年初春或者清明前后农闲时节,举办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祭天祭地祭神祭祖,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大吃一顿。为了丰富活动内容,还开展舞醒狮、燃社火、演木偶戏、鸣铳炮、插彩旗等活动,祛除凶灾恶毒,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体健康、百业兴旺、国泰民安。这种约定俗成的活动慢慢演变成一种包括祭祀、民俗、饮食等在内的大文化体,这就是年例?。”(介绍来自360百科)

  “所谓年例,即年年有例。”陈白羽笑了起来,“爷爷,一会我带你去看粤剧还有魔术表演。你想要看舞狮也可以。”

  “不过,现在的舞狮不是很好看,是学徒在练习。等到十五,年例那天,舞狮才是最好看的,很有很多高难度的动作。”

  “你很喜欢舞狮?”顾延年看着双眼发亮的陈白羽笑了笑。

  陈白羽点头,“嗯。我小时候很喜欢。”

  “外面的人没有看过专业的舞狮表演,觉得一般。但只要看过专业的舞狮表演就一定会喜欢,真的很刺激。”

  可惜,慢慢的,专业的人越来越少。

  很多人都是戴着狮子头在随便摇摆几下就算舞狮。却不知道专业的舞狮有多能,简直就是飞檐走壁。

  从凳子跳到桌子,然后跳到屋顶,然后爬上准备好的长梯或者竹竿,然后从一根竹竿跳到另一根。也能从一家的屋顶跳到另一家。

  很多时候,陈白羽会担心屋顶够不够坚固。

  “看的时候,真的会热血沸腾的。”陈白羽笑看着顾延年,“离开了大唐农场,想要看这么专业的表演,难。梅花桩知道吗?十五那天,舞狮队的人会在梅花桩上表演舞狮。”

  想想就激动。

  十几年后,即使是佛山的舞狮表演也没有这样的专业。

  “好。我要好好看。”

  想了想,顾延年又说道,“到时候,你给我拍照。”拍照回去给几个老友看看。

  “没问题。”陈白羽很爽快的答应了。

  她本来就是要拍照的。

  自从有了相机后,她每年都要拍不少的照片。

  给家里人拍,给村里人拍。

  “我叫小胖子给舞狮队录像。”等十几年后,再看一定会很激动。

  2012年,年例正式上榜广东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电视台老故事频道《故乡》权利策划拍摄了二十八集的纪录片《年例》。但那时候,有很多东西都已经在发展中慢慢失了水准。例如舞狮队的水平。

  回到村,看到五婆正带着小青青去磨粉浆,准备做粉皮。

  “五婆身体越来越好,小青青越来越能干。”过年了,大家都喜欢听好话。

  陈白羽从小嘴巴就甜。

  不少人过年的时候会过来来陈白羽家听她说话,被祝福。

  “小五越来越漂亮了。小青青以后要向你学习,考大学。”对于小青青,五婆从更不喜欢到宝贝。

  小青青的确也值得五婆宝贝。从小就勤快,能干,听话,而且读书成绩好。听说,是班上的第一名,常被老师夸奖。

  陈白羽过年的时候给小青青送了一本《小学生作文大全》。

  回到家,发现外婆过来了。

  外婆送了一只大白兔过来,然后帮忙准备菜。因为小婶不在家,家里只有阿婆和阿妈准备,忙不过来,所以外婆提前就过来帮忙。

  外婆看到顾延年的时候,打量了下,“这就是小五的亲阿公?长得好有气势。”果然是大人物,看着就和一般人不同。

  “外婆。”陈白羽看到外婆的时候,扔掉手中的鸡就扑过来。

  “别咋咋呼呼的。”外婆拍拍手,“我给你带了桑椹过来。”

  “欧耶。谢谢外婆。”

  “这孩子就是多礼。”在农村很少会有人如此直白的说‘谢谢’。

  外婆笑了笑,觉得女儿把几个孩子教育得很好。女儿也算是苦尽甘来了。以前,生活不好,女儿还要收养捡来的孩子,大家多少都会有些反对。

  陈小四是男孩,养着也算是自己人了。

  但陈小五是女孩,以后是要嫁人的,不少人都说黄华茹蠢,说她浪费钱财和精力培养一个赔钱货。

  但是,现在看看陈小五,简直就是小财神。自从收养了陈白羽后,女儿家越来越好了。

  现在,陈小五的亲爷爷还是大人物,以后肯定是要带着女儿一家飞的。

  外婆越看陈白羽就越高兴。

  谁能想到当初被扔在芒果树下的小女孩竟然会有大人物的亲人?

  女而是傻人有傻福。

  不过,也幸好女儿对陈小五好。

  否则,人家大人物不仅不会带着他们家发达,还要打压呢。

  外婆以前也觉得女儿养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个人吃饭,多一分辛苦。现在看看,是好人有好报。

  不管是陈小四还是陈小五都有出息了。

  以后,女儿能享福了。

  真好啊。

  也幸好,以前没有阻止女儿对陈小五好。

  当然,外婆自己对陈小五也不错。

  “小五,带你爷爷去看粤剧吧。”阿婆和阿妈正在蒸粉皮,让陈白羽带顾延年出去走走,看看。

  陈白羽抱着一包桑椹出来,带顾延年去看粤剧和魔术表演。

  “晚上的时候还有木偶戏和皮影戏,还有电影。”

  “比过年还要热闹。”顾延年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热闹了。曾经很多年,过年过节,他都是一个人。

  找到情人了,热闹了。

  正好。

  一向清冷严肃的顾延年脸上多了几分温和,眉宇间多了几分烟火气。

  因为快到年例了,一些在远地的亲戚朋友已经陆续过来。一些小商贩也在村委和晒谷场摆摊,买一些小东西。

  所以,陈白羽一路上遇到不少的熟人。

  “小五,这是你亲阿爷?听说你亲阿爷过来了。”

  “对。我亲爷爷,过来吃年例。”

  “小五,你什么时候开学?”

  “小五......”

  村里的人很热情,陈白羽笑意盈盈的和大家打招呼,然后一起聊天。

  顾延年站在旁边看着陈白羽热情、接地气的和大家说话,说的是本地话。虽然听得不是很明白,但顾延年知道陈白羽高兴。

  陈白羽高兴的时候眉头会微微的上演。

  “小五,听说你亲阿爷是大人物?很大很大的大人物?”

  陈白羽无奈,这肯定是阿公宣传出去的。

  阿公最喜欢就是宣传家里的好,让别人羡慕。

  “算是吧。”

  “哇哇。我还是第一次见大人物呢。京都的大人物啊。”

  “听说京都的大人物都有钱是不是?”

  陈白羽摇头,“不是。”

  然后给大家讲述大人物和有钱人之间的区别。

  有钱了,不一定是大人物。

  大人物也不一定会有钱。

  顾延年跟着陈白羽,一路从家里到村委会,见识了陈白羽的受欢迎程度,也见到多了陈白羽对农场的感情。

  每一个人,陈白羽都能和对方聊起来。

  谁家刚生了孩子?谁家的生了小牛犊子?谁家的母猪生了一窝小猪......谁家的孩子要相亲?谁家的孩子考试及格了?

  清清楚楚。

  和每一个人都能聊,热聊。

  对村里的人热情,关心。

  顾延年眉头皱了下,他感觉陈白羽把大唐农场当成了她的责任,好像大唐农场里的所有人都是她的亲人。

  就好像此刻,陈白羽正在认真的给一个家里孩子英语不好的妇女出主意。

  “一定要多听。买一个收音机,然后买几张磁带,有空就听。还要多说,不要怕,要大胆的说出来......”

  陈白羽说的认真,没有半点不耐烦,“如果镇上没有磁带,我让炳堂叔从市里给你们带。”

  “语言就是要多说的。我们说粤语为什么会流利?因为我们说多了啊。英语和普通话也是一样的,只要说多了,就肯定能说好。”

  本地上课用粤语,但有英语课。相对来说,普通话就要靠自己学习了。

  看着这样的陈白羽,顾延年就能想象她是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只有得到很多爱的人,才会毫不吝啬的付出爱。

  粤剧,顾延年不是第一次看,但却第一次如此接地气的看。

  看了粤剧,陈白羽带顾延年去大唐小学,见了陈平校长。

  因为快开学了,陈平校长正忙着。

  忙着清点教办送来的书籍,陈白羽看他一个人忙不过来,赶紧帮忙。顾延年一个人在学校里走走。

  大唐小学很简陋,教室和课桌都有些破旧,黑板坑坑洼洼的,讲台上放着几根没有用完的粉笔。

  教室的角落里还有自制的扫把。

  除了一张《小学生守则》,一张《眼保健操图表》,还有一本《好人好事人登记簿》再也没有其他的装饰。

  不过校园里很多果树,芒果、龙眼、黄皮果等。

  学校外面还有几颗很大的香樟树。

  最让顾延年意外的是,大唐小学前竟然也有一颗超过百年的大芒果树。和大唐农场村口的那颗大芒果树一样,郁郁葱葱,好像伞一样张开保护着大唐小学。

  顾延年看着学校门口挂着的铁块,任他再聪明也想不到这个铁块的用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