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女官的自我修养 > 第118章

女官的自我修养 第118章

作者:衣青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6:37:44 来源:免费小说

  虽然她并不会就此丢开不管,但他们自己愿意上进,和只能接受她的安排,还是不一样的。

  这样,两三年后,说不定就能将宫中大部分人送走。到时候皇宫空下来,大部分宫殿也可以挪作他用。

  甄凉甚至连用来做什么,都考虑好了。开办一所文学堂,文学堂旁边要有个礼堂,如当年稷下学宫那般,让所有人都可以登台宣讲自己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开办一所武学堂,武学堂旁边要有个大校场,用来演练武艺。另外还要有一所女子学堂,招收官家出身的女性入学。不过具体教什么,甄凉还没想好。

  除此之外,到时候曹皇后那边应该也有所建树,要划一块地方给她。

  这样一来,应该就差不多了。

  “所以你把朕的后宫,都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学堂?”桓羿听她说出种种计划,不由失笑。

  太监和宫女有学堂,士子和武者有学堂,就连女子也有学堂了。不过这样一来,想必宫中不会缺少热闹了。而且这是教化之道,纵然有朝臣反对,也很难找到站得住脚的说法。

  帝后宁可牺牲自己,连宫殿都挪出来开办学堂,只能是好事,也是朝廷和民间最容易接受的做法。

  “陛下哪里还有后宫?”甄凉反问。

  桓羿笑了起来,凑到她身边,压低声音道,“怎么没有?朕的皇后一人,就抵得过佳丽三千了。”

  “没正行。”甄凉伸手去推他。

  结果不但没推动,自己还整个人落入了他的怀里,好好履行了一番后宫佳丽应该尽的义务。

  ……

  有了要做的事情,时间就过得很快了。

  大利没有辜负甄凉和曹皇后的期待,顺利打入世家之中,跟他们谈好了十分优厚的条件,并在当年秋天出海。不过,具体到底怎么样,还要等明年船队回来之后才能知晓。

  但曹皇后也没有完全将希望寄托在这上面,而是已经开始推行起自己的各种想法。

  虽然没钱,但是也有没钱就能办成的事。

  比如她牵头,让京中的所有医馆联合起来,做了一次免费诊病的活动。当然,只是看病免费,抓药还是要付钱的。这事一出,整个京城就都知道了昭静皇后的名字,一时间存在感无比强烈。

  而曹皇后也没有浪费这个就会,依旧是从医馆入手,鼓励各家拿出自己的秘技,放在一起公开研习、共同进步。

  这当然是很难的,不过有曹皇后的威望在,至少除了压箱底的手段之外,别的东西大家都是愿意拿出来的。于是经过了几个月的切磋磨合之后,最终整理出了一本集大成的医书。

  桓羿得知此事,便立刻让人将此书刊印,颁行天下。这样一来,虽然外地的医馆和大夫们无缘此次盛会,但还是可以享受到成果的。

  昭静皇后的名声,自然也日渐响亮。不过因为只在民间,又是因为这种事,倒也没引起什么忌惮。

  甚至有百姓跑到温泉行宫去拜谢,倒是把她当成可以烧香的菩萨了。

  曹皇后这边一切顺利,但桓衍却很不好过。

  他现在只能躺在床上,冬日和春日倒没什么问题,可是一到夏天,就容易捂出毛病来。纵然宫人再怎么勤恳地照顾,他还是十分不舒服,再加上躺了这么久,身体机能逐渐退化,于是一个夏天过去,整个人便消瘦得厉害,连骨头都突出来了,看上去十分瘆人。

  曹皇后已经不太去看他了。一方面是不喜欢他现在这个样子,另一方面也是太忙。每天光是忙外头的事就顾不过来,哪有空去看他?

  她来的时候,桓衍心里满是恨意,只觉得这个背叛了自己的女人面目可憎。可是等她不来了,他又开始觉得寂寞。

  可惜,没有人会在意他的想法。

  入秋之后,天气渐渐凉爽下来,然而桓羿的身体状况却没有转好。按照太医的说法,他现在只是在熬日子了,后事已经可以准备起来。

  果然,他最后没有熬过这个冬天。

  在曹皇后忙着到处奔波,为京城的乞儿们筹集御寒的衣物、燃料和食物的时候,他悄无声息地死在了温泉行宫之中。

  而忙碌了一天的曹皇后,回到行宫,听到这个消息,也只是微微一愣,便语气平静地道,“知道了。”

  她早已不是那个情绪会轻易被他的一句话所左右的皇后。

  丧礼办得还算盛大,不管怎么说,桓羿的皇位是从桓衍那里继承来的,所以表面上的功夫也应该做到。不过陵寝的选址,桓羿选在了凤京,说是要让他跟大魏的列祖列宗都葬在一起。

  曹皇后暗地里跟甄凉说,以后她若是死了,随便挑一块京郊的地葬了便是。反正本着卑不扰尊的规矩,她也是不必跟桓衍合葬的。

  甄凉自然是同意了。

  穆将军那边也十分顺利。登州是有船的,虽然规模不大,但勉强可以在近海航行。毕竟这边虽然没有成建制的水师,但是因为要抵御倭寇,还是有这方面的需求。

  有船有人,即便不过十来条船,几百个人,也足够了。

  他没有急着招募新兵,也并不迫切地出海剿匪,而是自己先跟着训练了两个月,熟悉了在海上的一切,才在当地招收了一批渔民出身的士兵,开始正式的训练。

  训了几个月,到秋天时,这些人已经勉强能看了,他就趁着入冬之前,领兵出海,剿灭了几支小股倭寇。

  还有意外之喜,这些倭寇竟然颇为富有,藏匿了不少金银珠宝之类的贵重物品,自然都被收缴了。这一下,训练水兵的耗费就能弥补掉一半。

  桓羿收到这个消息,也十分高兴,当即在朝堂上宣布了这个捷报。

  虽然现在还没有水师,但他已经开始为穆将军造势了。将来在需要的时候,立刻就能把架子搭起来,然后完成自己一系列的计划。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长宁元年的新年,过得十分热闹。

  去年因为汉王逼宫的缘故,导致整个新年都在紧张之中度过,没有半点气氛。或许是为了弥补,所以虽然还在桓衍的孝期里,但因为当今皇帝只是兄弟,所以倒也没有过分禁止这些。

  不过,或许是因为看他们的日子过得太平顺,长宁二年的开局就不太顺利。

  一直到四月,北方都没怎么下雨。

  很显然,在南方洪涝过后,北方的旱灾也如期而至。

  往年之所以能支持,盖印南北所种植的作物并不相同。北方种植小麦、高粱,南方则种植水稻,开塘养鱼。这样,北方受灾可以从南方调粮,南方受灾可以从北方调粮,就可以暂时维持住局面。

  但是现在,南方的主要产粮地江南,已经将大部分的土地都种上了桑苗,即便是前年的洪涝,也没有更改他们的意志。

  虽然桓羿保住了一部分土地,也坚持种植粮食,但也仅够当地所需。可以想见,如果今年北方粮食减产,那么全国的粮食绝对坚持不到明年夏收。

  江南的烂摊子是桓衍留下来的,而且已成定局的事,再要更改也不容易。

  所以桓羿也没打算跟他们死磕,而是预备在南方再开辟一处产量地。

  他的目光放在了荆湖地区。这里古代是云梦泽所在,大泽绵延千里,如今逐渐消退,留下来的土地都是沃土,最适宜开垦为田地。而且这里临近长江,跟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改道的母亲河比起来,长江要柔顺得多,虽然也时常有泛滥之事,但总体而言,还是很适合开辟为产粮区的。

  但是开垦田地,就需要人口。所以朝臣们嘴里不说反对,却只是将困难之处反复提了又提。

  可惜桓羿早有准备,祭出了军屯的想法。

  湖上也是可以编练水师的,事实上太湖和洞庭湖都一度被水匪占据。所以一边练兵,一边开垦土地,就是个不错的想法。

  然而开垦水师之事才一提出,就立刻遭到了强烈的抵制。

  虽然在预料之中,但桓羿还是难免失望。他很清楚,朝堂上大部分人都能看清楚编练水师和开垦土地的好处,但他们还是选择反对。一部分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一部分人却只是为反对而反对。

  只是不希望他这个皇帝野心太大,太过折腾。他们更希望他能老实一点,“垂拱而治”,政事交给他们就行了。

  好在桓羿的目的,本来也不是做成这件事,而是先提那么一下,在所有人心里种下一个种子。这件事他早晚会做,而当他准备做的时候,将没有任何人能阻拦他。

  而且眼下,他将这事抛出来,放在明面,多少也可以给登州的穆将军打个掩护。

  ——已经有人怀疑他为什么去那里督军,一去就不回来了。哪怕朝中经常送来各种大小捷报,但有心人还是从中察觉到了异常。不过,有桓羿搅局,他们现在多半是顾不上这边了。

  好在不久之后,南方的船队返航,不但带来了大量的贵重香料、宝石,还有一船船的粮食。

  香料和宝石即便在南洋也是贵重之物,产量不多,所占据的面积也很小,所以船上有很多空余之处,在大利的游说之下,就都被利用了起来。反正海上一般来说都不会空船,免得船身重量太轻,被海浪一掀就翻了,装什么不是装?

  谁知一回来就得知北方大旱,粮价上涨,又能大赚一笔。

  可惜没等他们高兴太久,运回来的粮食就被大利以甄凉的名义包圆了。——这是大家一起运回来的粮食,想要推说没有都不行。而且给的价钱也很厚道,没道理拒绝。

  这让一众习惯了囤积居奇、操控粮价的大商人、大世家十分不习惯。

  不过他们现在背靠皇后,等于是背靠朝廷,行事当然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肆无忌惮。有舍才有得,跟着一趟海运所得相比,那些粮食又不算什么了,所以没心痛多久,就被抛诸脑后。

  而此时,大利已经风尘仆仆,赶到京城,并且给甄凉带来了一份她意想不到的礼物。

  红薯!

  大概是不知道该怎么弄,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大利不是将红薯块茎挖出来带回,而是将整个植株都带了回来,用竹筐装着泥土,再放在箱子里,养在船舱中。

  听说船员们在缺少蔬菜的情况下,一度还弄了一些红薯苗来吃,倒也没吃出什么问题来。

  不过这东西金贵,大利没让他们过分糟蹋。

  所以此刻送到甄凉面前的,就是几框长势十分茂盛的红薯,看得她眼睛发亮,连忙让人去将桓羿请过来。

  “这就是你所说的红薯?”桓羿绕着竹筐转了一圈,“若是枝叶和块茎都可以食用,那倒是个不错的东西。产量虽然还没称量,但瞧着也远胜过水稻和小麦了。”

  “禀陛下,此事不能这么比较。”大利道,“普通人吃一斤米一斤面就可以填饱肚子,但一斤红薯却很难吃饱。而且吃完了饿得也快,又容易伤脾胃。即使在海外,也只有贫苦人家会去山上挖来果腹,并没有多少人种植。”

  即使如此,一种新作物的出现,也足够令人高兴。

  甄凉记得红薯似乎可以扦插种植,于是先让人将红薯苗截段,称量过后就送去种植了。这会儿还是春天,正好能赶得上,说不定秋日就能收回一批来。

  框里挖出来的红薯,则有些看着比较鲜嫩,有些又老又柴。据大利说,应该是跟芋头一样,柴的是做种的母薯,其他的是新长成的。

  称得的重量,则比桓羿和甄凉预计的还要多一些。

  即使按照大利的说法,有种种不好,但是作为灾荒年间补充的食物,也足够了。毕竟为了活下去,灾年百姓们连树皮和观音土都吃,红薯这伤胃的小毛病,自然无关紧要。

  而且更重要的是,红薯不列入税收之中。

  这年头官府收税,是收粮食的。小麦、水稻都可以用来上税。也有人交的是丝绢、银两,但除非朝廷特意要求,一般不会这样。因为粮食换成布匹银两,必然会折价一些,不如直接上缴。

  因为可以用来交税,若是有什么急事也可以出售换取钱财,所以即便是自己家里种的东西,百姓也往往舍不得吃。

  但红薯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可以作为日常果腹之物。跟汤汤水水比起来,无疑要好得多。

  “立大功了!”得出具体数据之后,甄凉不无兴奋地对大利道。

  而大利所立的功劳还不止如此。虽然只是出海几个月,但是大家在船上朝夕相处,他已经大致摸清楚了这支船队的底细,各种细节都记录了下来,就等着桓羿哪天需要用到了。

  “好样的。”桓羿看完之后,也道,“辛苦你再跑一趟,摸清楚更多的情况。等明年,就可以用咱们自己的船队出海了。”

  “自己的船队?”大利惊疑。

  桓羿点头。穆将军那边的训练已经有了成果,但是这支海军如何,还是要拉到海面上去走一遭,才能看得出来。所以初期,伪装成商队是个不错的办法,而且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赚来更多的钱粮,自给自足。

  ——养军队费钱,名不虚传。这一年,为了供应登州那边的水师,桓羿已经快把自己的内库掏空了。

  作者有话要说:  日万结束啦,转圈圈~

  又到了月底,营养液要过期的小可爱,不要大意地砸给作者吧!

  感谢在2021-02-2723:06:32~2021-02-2822:48:4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晨薇摸nica1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