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宋之枭雄卢俊义 > 第七十六章 赵桓议和

宋之枭雄卢俊义 第七十六章 赵桓议和

作者:常欢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18:54:22 来源:免费小说

  卢俊义深知赵宋皇室以及他们所心仪的重臣的德性,虽有一个横空出世的荆公后人力挽狂澜,但他们必不能善用之。这不是偏见,而是透彻到痛彻心扉的了解,中国自古这种君王和朝廷重臣都是主流。卢俊义来到这个时代,做为朝廷的反对派,做为那些人眼中的反贼,他有了充分的言论自由。卢俊义从十年前就开始在皇宫、枢密院等各个机要处安插了卧底特工,所以赵宋朝廷的一言一行都尽在卢俊义的监控之下。等靖康之耻被卢俊义洗涮后,卢俊义就会将赵宋朝廷在这场汉民族生死攸关时的表现一五一十地通过各种途径通告天下,让所有的汉民都清楚地知道领导他们的赵宋政权究竟**堕落自残怯懦到何种地步,让天下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赵宋皇室再也不配领导整个中国,如同其他朝代那些牺牲本国国民利益献媚于异族求得统治万年清的政权都不配领导中国。

  卢俊义对赵宋朝廷的预料,在以后的发展中,不禁不过分,反而显得有些宽容了。

  完颜宗望的进攻虽然很凌厉,但在王棣领导军民的顽强死守下,并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况且,由于粘罕的西路军被阻于太原坚城之下,东路金军是孤军深入。此外,在东京城内守城的宋军在数量上已远远多于十万金军,宋军中的精锐西北前线的军队以及其他各路勤王的军队也陆陆续续赶来。在这种形势下,只要宋朝的君臣团结协作、同仇敌忾,是完全有机会打败金军的,至少是可以先在东京坚守,慢慢把金军的锐气耗尽,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赵桓懦弱的性格以及鼠目寸光的眼界,断送了打败金军的机会。宋朝的大臣们从金国灭亡辽国的战斗中领略了金军摧枯拉朽的战斗力,也是畏敌如虎。赵桓不相信宋军可以打败金军,源源不断到来的勤王军队只是增加了他求和的资本。

  这不禁让卢俊义想起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中抗战与投降的斗争。“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谈话,基本坚定了守土抗战的决心。但是,国民党副主席汪精卫则与陈公博、周佛海、高宗武、陶希圣等人公开宣传“抗战必亡”的投降主义论调,认为中国根本不能承受日本的打击,甚至致民族大义于不顾,投靠了日本侵略者,做了可耻的汉奸。

  赵桓和他的走狗们看问题的出发点和汪精卫等人是一样的,只看到了敌人的兵强马壮,看不到自己一方的同仇敌忾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另外,赵桓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保住皇位,如果自己被打跑了,说不准赵佶就会另立一个儿子,还不如先跟金军谈判,哪怕是割地赔款,先把皇位保住再说。在这个可耻的观念下,在东京保卫战初期,赵桓就接受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李邦彦的建议,派人去金营谈判求和。

  在金营,完颜宗望也陷入了苦恼之中。西路军困于太原的城下不能来东京和东路军会合,同时宋朝的军队不断地来勤王,短期之内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了。如果进入旷日持久的战争,对于后方远在东北的金军来说困难太大了。正好这时不争气的赵桓派人前来讲和,便顺水推舟派使者进东京城与宋朝谈判。完颜宗望觉得宋朝的君臣软弱可欺,并且很不团结,可以利用他们的弱点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他提出甚为苛刻的条件:黄河以北的土地都要割让给金国,并且还要宋朝赔偿给金国这次南侵的军费,宋朝必须派遣全权的大臣去金营谈判。

  面对这个困局,赵桓顾左右大臣:“哪位爱卿愿意到金营谈判?”白时中、李邦彦、张邦昌之流,鸦雀无声,装作耳聋。关键时刻,王棣再一次挺身而出,自告奋勇要求去金营谈判议和,但是赵桓不同意,他怕王棣性格刚直,会在金营和宗望据理力争,这样会把他和谈的大计给耽误了,软弱的赵桓一心只想用屈辱的条款去换来可耻的偏安。权衡再三,赵桓决定派出枢密副使李棁前往金营。

  结果,比赵桓性格更加软弱的李棁见到金兵后,吓得说不出话来,从营门开始就只知道磕头,跪在地上用膝盖拖行进了谈判的帐房,这样的姿态,去谈判的效果可想而知。完颜宗望理都没有理李棁的苦苦哀求,直接提出金国议和的条件:一次性给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绢一百万匹;宋朝割让太原府、中山府、河间府的土地,并且要求选择一个赵佶的儿子和一个宰相级的官员作为人质,而且还要求宋朝的皇帝尊金国的皇帝为伯父,也就是无论年龄差距有多大,宋朝的皇帝就一定是金国皇帝的侄子。

  完颜宗望不管赵宋朝廷如何考虑,撂下狠话:“如果不答应条件,立即攻城,并且全城的男人都要被杀掉,掳掠所有的妇女,烧毁所有的房屋,夺走所有的金银。”

  李棁灰溜溜地回到了东京,胆战心惊地向赵桓报。赵桓更加心惊肉跳,李邦彦一伙人提议接受金军的条件,赵桓表示可以接受,先把这段危机过去,日后从长计议。

  王棣强烈鄙视这个“从长计议”的说法,他针对金人的条件逐个地加以驳斥:“第一条,金人所要的金银财宝,就是现在搜刮全国的财富也难以满足,何况目前在被包围的京城?退一步说,如果拿这些钱犒劳我们的将士,肯定可以打败金军;第二条,要割让的三府是国家的屏障,如果割让出去,首都必须迁移出去,国家受很大的影响,况且赵家祖宗的陵寝所在地保州也在割让土地之内,怎么能够对得起先帝的在天之灵;第三条,要求我国皇帝称对方皇帝为伯父,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事情,这跟石敬瑭这个败类有什么区别?另外,人质不可以派遣亲王,只可以派遣一个大臣前去交涉。”

  赵桓也觉得条件过于苛刻,于是问王棣:“依你之见,无论哪个条件都无法满足,倘若金兵进攻都城,怎么办呢?”王棣回答:“可以派遣能言善辩的大臣,表面上与金国磋商谈判。京城的将士肯定可以坚守一段时间,要求各地出兵勤王的诏书已经下达很多天,各地勤王的军队很快就会到达。金兵目前是孤军深入,我们内有粮草外有救兵,金兵肯定会退回去的。到时候再谈议和,金人就不敢提出这些无理要求了。”

  王棣的建议无疑是可行的,各地勤王的军队正在源源不断地到达,金兵进攻京城也是屡受挫折,如果赵桓照王棣的建议实行,金兵坚持不了多久肯定就会撤退。但是,以李邦彦为代表的投降派胆小怕事,极力主张现在接受金军的条件,他厚颜无耻地质问王棣:“现在京城都已经岌岌可危,你还在乎河北的三府?皇帝的安危你都不考虑,还在乎什么金银财宝?只要先把金军退回老家,剩下的事情以后再考虑!”

  面对如此无耻的论调,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是随声附和,除了王棣一人坚持继续作战之外,其他的大臣都站在投降派的一边。紧要关头,沉默了很长时间的赵桓开了金口了:“王棣继续统帅军队,把京城守好。议和的事情我自有主张,诸位爱卿不要再争论了。”就这样,赵桓受了李邦彦等人的妥协主张,答应了金人的所有条款。在占有战略优势的情况下,被迫与金人签订了城下之盟,这比一百多年前的澶渊之盟不知道屈辱了多少倍,但是赵桓以坦然处之,可见这时赵宋的君臣是多么昏庸懦弱。

  卢俊义闻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禁感叹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赵宋朝廷难道没有注意到我这只卧榻之虎,你们如能成功地击退金兵重振赵家声誉,我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前去征讨,而现在你们自掘坟墓,用不着我来动手,而我却能得渔翁之利!”

  为了满足金人提出的苛刻条件,赵桓以身作则,带头在宫廷里面减少膳食,表明天子与众民同甘苦共患难,并下令在东京城内大肆搜刮金银,官府不够的就到民间去搜刮。一时之间,京城之内,人人自危。眼看着与金国约定的缴款期限已到,只搜刮到金几十万两,银四百万两(所谓的民间只是平民间)。赵桓无奈,只得派一位亲王和大臣作为人质去金营求和。

  此时赵佶的儿子中还有肃王赵枢和康王赵构两人在京。此时的赵构还处于意气风发的时期,直接找赵桓告奋勇请求作为人质。少宰张邦昌是投降派的一员,是个贪生怕死的人,现在被拖去当人质,吓得是涕泗交流,赵构责备道:“此大丈夫本分,相公不必如此!”张邦昌不敢拒绝皇命,只能硬着头皮陪康王赵构前往金营。

  结果赵构和张邦昌在金营被软禁了二十余天后,幸运降临到了赵构的头上。由于赵构当时胆子非常大,面对完颜宗望的疯狂咆哮毫无惧色,使得完颜宗望认为他不是赵佶的种,很可能是宋朝某大将之子冒名顶替,就将其遣返。赵桓只好命肃王赵枢代替赵构,赴金营为人质。随后在赵桓答应割地、赔款等要求后,完颜宗望暂时撤军,肃王却没有被放还,而是被掳北去,当了赵构的替死鬼。(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