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宋之枭雄卢俊义 > 第三十六章 杨家复兴

宋之枭雄卢俊义 第三十六章 杨家复兴

作者:常欢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18:54:22 来源:免费小说

  在盖州之役脱颖而出的还有杨沂中。

  杨沂中亦是杨业后人,不过是旁支,跟杨志、杨再兴似是从未谋面,但杨家将这个金字招牌想必日后还有感召的可能。

  杨沂中的祖父杨宗闵任永兴军路副总管,在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军攻占永兴军时战死,后谥忠介;其父杨震,任麟州建宁寨知寨,靖康元年(1126)十月,建宁寨陷,杨震与子杨居中、杨执中力战没,后谥恭毅。杨家一门忠烈,不仅表现在对辽国之战,如果在加上在小商河战死的杨再兴,杨家为了大宋,在金国之战也是忠贞惨烈至斯。而杨沂中本人为了大宋也大小二百余战,身被五十余创。

  杨沂中为杨震长子,他出生在代州崞县,少年时候随着父亲移居到了麟州。他性格机敏,形貌伟岸,好读书,力大绝人。当时社会风气都是重文轻武,而他慨然说道:“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焉用俯首为腐儒哉。”于是,他学习孙吴兵法,练习骑射。宣和三年应募前往延安府,成为种师道手下一员小校,因有功绩,被任为忠翊郎。

  此次战役中,作为低级军官忠翊郎的杨沂中没有机会表现他的将略,但他继承自乃祖的武勇表现的淋漓尽致,杀一员威将、三员偏将和近百名贼兵,战后迅速擢升三级。

  在原来那段历史杨沂中因和赵构关系好,绍兴年间被赐名“存中”。他在靖康年间成为张俊的部将。杨沂中作战勇猛,且颇知兵法,很快在张俊部将中脱颖而出。当时适逢张俊担任赵构御营前军统制,杨沂中的所作所为给赵构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建炎年间是非常动荡的四年,杨沂中无论在剿贼、平苗刘兵变还是抗金的明州阻击战都有上佳表现,几乎每战都是冲锋在前,终于被高宗看中,执掌了宿卫亲兵。杨沂中执掌御林军后,不仅出色的完成了保卫工作,还经常协助其他将领与伪齐、金兵作战。这样到了绍兴六年,高宗破天荒的将三衙(殿前司、步军司、马军司)全部交给杨沂中掌管,显示出对他的高度信任。杨沂中后来不再担任三衙太尉后,赵构曰:“杨沂中之罢,朕不安寝者三夕。”

  金人破盟后,杨沂中参与了著名的柘皋之战,以长斧兵大破兀术的精锐骑兵。之后杨沂中一路官运亨通,执掌了中央军政的大权,屹立不倒近二十年。

  杨沂中的战略偏于保守,比较注重防守,但战斗中往往身先士卒,表现十分勇猛。他协调能力强,善于处理与朝廷的关系,很适合担任枢密使一类的职务。除此之外,杨沂中对军械制造也颇有心得,曾发明马皇弩,以补克敌弓之不足。

  关于杨沂中这个人,最大的争议估计就是他在岳飞案以及议和一事方面的表现了。杨沂中是岳云、张宪的监斩官,本人又是张俊的爱将,与赵构关系很好,因此很多人怀疑陷害岳飞一事他也有参与。另外,宋金议和后,由于秦桧的迫害,很多大将纷纷被调离现役,唯有杨沂中能执掌殿前司十数年而不倒,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与秦桧关系暧昧。

  在杨沂中的一生中,有多个事实不容忽视:他曾多次制止同僚的杀俘行为,而此一行为在南宋将领中相当普遍,包括大名鼎鼎的韩世忠;杨沂中并不十分赞成割地求和的外交方针,曾强烈反对割让战略要地和尚原,并希望在金国“还旧壤,损岁币,复白沟之界”的基础上与其谈判;杨沂中爱才,曾维护李显忠、董先等将领。

  杨沂中不是秦桧、张俊之流的卑鄙小人,他之所以站在官方一边,是因为他和张俊、赵构的亲密关系以及当时局势所限他在这个集团中的所作所为更多是“谋事”而不是“谋人”,宋史并没有把他和张俊、刘光世归入一类,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总的说来,杨沂中是一个比张俊更成功的政治军人,他能在不触动朝廷当权派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搞好军队建设。

  卢俊义因为原来历史上杨沂中跟张俊、赵构的投契而心生疑虑,便想将杨沂中写在限制使用的白名单中,后来又一想不禁哑然失笑,现在张俊跟杨沂中尚是平级而赵构只不过是赵佶的一个不起眼的王子,只要自己举措得当,压制张俊,除去赵构,没准杨沂中对自己也会像历史上对赵构一样忠诚,何况自己想重用杨家将,就要利用他们互相竞争的心理促其为自己尽忠,而不是限制他们的才干。卢俊义想到这里欣然将杨沂中写入红名单,同时早就入了红名单的还有杨家的杨志和杨再兴,随后卢俊义又欣然在红名单上添加了一个杨政。

  杨政也是杨家旁系子孙,他年岁尚轻,仅比杨再兴大上七岁,比杨志小了足有十岁。他的父亲杨忠在抗击西夏入侵中原时战死,史载“崇宁三年,夏人举国大入,父忠战殁,政甫七岁,哀号如成人。其母奇之,曰:‘孝于亲者必忠于君,此儿其大吾门乎?’”后杨政深怀国耻家仇,于宣和年间应募入伍,初为弓箭手,便在此盖州之役射杀两员偏将,一举从小卒升至承信郎,也从而进入卢俊义关注的范围。

  卢俊义依稀记得杨政在原来历史上的英姿。在南宋建炎元年至绍兴二十七年间,杨政从南宋抗金名将吴玠部下效命,在秦陇一带抗击金人,吴部九战九捷,有力遏制金兵南下进犯。在多次战役中,杨政指挥若定,英勇善战,冲锋陷阵,屡立战功,被升任为武显郎。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五月,金军大将没立率军从凤翔,乌鲁、折合和阶州、成县兵分两路夹击和尚原。杨政统精兵随吴玠坚守阵地,调兵遣将,交替出战。因此地山谷路狭石多,马难行走,擅长骑兵作战的金军只好舍马步战。杨政乘机出兵掩杀,使金军损兵折将大败而退,金军将领乌鲁、折合丢盔弃甲,狼狈遁逃。同年十月,金兀术又亲率大军十万,自宝鸡而来。金军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再次猛攻和尚原。杨政奉命率兵还击,两军对垒时,即选拔力大善射士兵,利用强弓,轮流发射,很多金兵应弦而毙。战斗中,杨政身先士卒,手持长刀大斧,冲入敌阵,左右砍杀,日战数十回合。士卒以一当百,奋勇杀敌。同时,杨政用奇兵从傍冲杀,一举切断金军粮道,并在险地埋伏劲旅,待金军兵败后退时,伏兵一跃而起,乘机砍杀。此一战役,激战三昼夜,金军被杀一万余人,金兀术也身中两箭,化装潜逃。和尚原战役,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再次大败金兵。生擒金兵万户及首领三百余人,俘获士卒八百六十人。杨政以军功,被提升为恭州刺史。

  绍兴二年三月,杨政再次和吴璘率部大败金兵于方山原。绍兴四年三月,金兀术、撒离合又率骑兵十万,欲攻仙人关,取道入蜀。这时,杨政向吴玠建议:“仙人关,蜀之厄塞也,应当坚守,时而出奇击之。”吴玠采纳了他的意见,并筑军垒于关外防御。因敌多变而又奸诈,所以杨政采用了随机应变战术,他命士兵万箭齐发,轮流射击,矢如雨下,奋勇迎敌,连日百余战。激战中,金军将帅督战进攻更急。杨政又选精兵千余人走出山谷,截断金兵增援,并乘敌不备,夜袭敌营,砍杀敌兵无数。又在四面山谷之中,点燃无数火把,擂动战鼓,震天动地,喊杀助威。金军不知虚实,惊恐乱阵,彻夜不宁,于是被迫逃遁。杨政以军功显赫,再次被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绍兴五年二月,杨政奉吴玠令,率师收复了秦州之后,整肃吏治,安抚居民,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为时人称颂。绍兴十年五月,金兀术又率大军南犯。杨政又与统制杨从义合兵迎击,大败金兵于凤翔城南,并在宝鸡渭水上与金兵交锋,七战七捷,被任命为武当军节度使。翌年九月,金军将领胡蓝、习不祝又集合步骑兵五万来攻。杨政与吴璘、郭浩统兵迎战于仙人原,金军溃退。同年十月,杨政乘机走出和尚原,率军夜袭陇州(今陕西陇县),趋赴吴山。此一战,大败金兵于宝鸡,并生擒金军万户通检。

  杨政曾坐守汉中十八年,在抗金征战的同时,关怀民间疾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当时,汉江堤坝因受战争影响,年久失修,破坏严重,不仅农田失去灌溉之利,且屡遭水决之患,致使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他亲自察看走访,修筑汉江长堤防护,人民大受其惠,凡对民有利之事,不因军事而废。杨政起初为吴璘部下一员裨将,素对吴璘极为尊敬,唯命是从。他后来官高位显,仍执门下之礼,益加恭顺,从不以贵越礼,甚为时人称颂。

  从和尚原、仙人关二次大战来看,吴氏兄弟成就大功多有赖于杨政,可见杨政之才。

  杨志、杨再兴、杨沂中、杨志,杨家将一门复兴有望。卢俊义并不担心“x家将”之类的世家将门尾大不掉,因为越是这样以忠义自诩的将门越不能坏了忠义招牌,何况这四个人分属于不同地域,彼此不同音信数十年,虽有杨家将之名也不过一盘散沙。(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