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宋之枭雄卢俊义 > 第三十五章 名将脱颖

宋之枭雄卢俊义 第三十五章 名将脱颖

作者:常欢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18:54:22 来源:免费小说

  童贯大军从京师出发,经过卫州,攻打盖州陵川城,陵川守将董澄及偏将沈骥战死,偏将耿恭献城投降,种师道命耿恭领着俘虏诈开高平城,守将张礼、赵能战死。

  种师道领着前锋十五万人马攻打盖州,先行派手下猛将王彦带人潜入城内,烧毁叛军粮草,然后里应外合,攻破盖州城。田虎晋国伪枢密使钮文忠领着手下号称四威将的猛将猊威将方琼、貔威将安士荣、彪威将褚亨、熊威将于玉麟一起协同镇守盖州。这四威将手下,各有偏将四员,共偏将一十六员,乃是:杨端、郭信、苏吉、张翔、方顺、沈安、卢元、王吉、石敬、秦升、莫真、盛本、赫仁、曹洪、石逊、桑英。钮文忠连同他这些手下虽号称猛将,但都是稀松货,被种师道的十五万人马给淹没了,尽皆被种师道手下大将杀死。这些人死得其所,因为杀死他们的都是日后威名赫赫现今脱颖峥嵘的一代名将。

  首推王彦,在此战中除了有冒险进城里应外合破城之功,还杀死一员威将和三员偏将,战功赫赫。王彦性豪纵,少年投军,从种师道讨西夏有功。

  王彦在原来历史上为世人所知的是靖康之耻后创立的“八字军”。在那段历史上岳飞曾是他的部下,他创立的“八字军”在他死后交给刘锜,成就了刘锜的“顺昌大捷”。

  卢俊义在一个红名单上认真地写下了王彦的名字,这个人一定要收。

  在此役中崭露头角的还有年轻的刘锜和他兄长刘锡。

  刘锜杀死一员威将和三员偏将,刘锡也杀死两员偏将。

  刘氏兄弟的父亲刘仲武就是一个终身与鞍马为伍、跃马疆场的西北军高级将领,当年赵佶亲信高俅升任太尉的军功就多依赖刘仲武给高俅镀金。

  刘锜是刘仲武九个儿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受父兄的影响,熟读兵书,喜爱舞枪弄棒,善于骑射,经常随父出征,每次战斗都奋不顾身,名传军中。开始随父亲刘仲武征讨时,有一次衙门的水斛满了,刘锜以箭射之,拔箭后水漏出,又以一箭射中漏洞堵住了水,人们都佩服他的箭法精奇。赵佶曾亲自召见了刘锜,怀着极大的兴趣对他进行了多方面的考问,刘锜都对答如流,潇洒自如,赵佶非常满意,就留在自己身边担任司仪武官门合祗侯。后来刘锜不断得到升赏,成为对西夏作战的西北军高级将领,其兄刘锡也是如此,都归属种师道率领。

  在原来那段历史上,刘锜后来虽名不入“中兴四将”,然他的将略比张俊、刘光世之辈高明数倍,可与岳飞、韩世忠并驾齐驱,再加上吴玠,他们四人才是真正的四大将。

  绍兴十年顺昌大战时,刘锜以三千孤旅破釜沉舟,浴血奋战,先牵制了金兀术的前锋。后来金兀术帅十万大军攻打顺昌时,刘锜巧设计谋让金兀术轻视于他,金兀术不带攻城重武器,轻装前进,全军毫无戒备思想。刘锜按兵不动,先派人悄悄的在颍河中投毒,数日后金兵多数病倒,失去战斗力大半。刘锜组织一支队伍,人人手持长柄斧和长把标枪,排在阵地的前列,专砍敌人首先冲过来的骑兵的马腿,而待骑兵倒地后,再用标枪刺杀,结果大破金军的所谓“铁浮图”和“拐子马”。经此一战大败金兵,刘锜的威名也在全军中传开,“顺昌之战”也被金兵视为恐怖的末日。此后数次大战,金军皆惨败于刘锜之手,以至于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调六十万大军南犯,在出发前分配作战任务时,攻打宋军各将领的任务都一一落到实处,唯有攻打刘锜一部的作战任务,全军无一人敢于应声接受。

  刘锜和刘锡应该比王彦要难挖,但是刘锜可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帅才,不亚于岳飞,在卢俊义笔下的红名单他的名字还在王彦之上。

  另外崭露头角的还有后来在和尚原、仙人关大败金兀术的吴氏兄弟吴玠、吴璘。

  吴玠、吴璘,德顺军陇干(甘肃静宁)人,后迁居水洛(甘肃庄浪)。吴氏兄弟的父亲吴扆为一低级军官,战死沙场。父亲死后,吴氏兄弟便随母亲从陇干迁往水洛城。

  吴玠为人深毅有志节,知兵善射骑,读书能通大义,而且为人慷慨豪爽。吴玠、吴璘在宣和三年 “以良家子”入伍从军,隶属于泾原军(治所在甘肃平凉),在种师中治下。

  在这次盖州战役中,吴玠、吴璘率本部百人追击钮文忠残部,二人斩杀五员偏将,因此晋升二级,在赵宋军中脱颖而出、初露锋芒。

  想起历史上和尚原、仙人关两战金兀术狼狈之态,卢俊义在红名单欣然写下吴玠、吴璘。

  跟刘氏兄弟、吴氏兄弟一同进入红名单的还有折可存、折可适兄弟和他们的侄子折彦质。

  折氏世居云中,为一方豪强大族,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阨西北,朝廷多赖之。折家在折德扆父亲折从阮时受到宋太祖“许以世袭”的特权,从此折家父子兄弟相继世袭府州,为宋朝镇守西北边陲,并世出名将,而且折家跟杨家的姻亲使得大宋西北更加稳固。

  折可适曾大破羌夏联军十万之众,是折家将中战役规模最大的。折可适当时只有八千人,但他善于用智,预先了解夏军烽火台守军军官的名字,装作夏军高官视察,轻易打掉了夏军的眼睛,然后悄悄伏击西夏军队,焚烧敌人辎重,大败敌军十万之众,是北宋少有的大胜仗。

  折可存曾在与西夏作战,生擒敌酋,因功迁秉议郎。方腊起义时,折可存随童贯大军南下,屡有战功,迁武节大夫。原本历史上,折可存班师京途中,又奉命镇压了宋江起义。随后数年,张孝纯以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辟可存为河东第二将,宣和七年金军败盟南下,雁门索援,折可存受命驻兵崞县。崞县城陷被俘,押往应州。靖康元年,从金营逃出,同年死于府州,享年三十一岁,宋建炎四年十月四日葬于府州西天平山。

  不过这个时空之中,折可存虽在镇压方腊时颇有战功,但在跟随童贯一起从水路进攻卢俊义时,被卢俊义巧计大败在洪泽湖上,折可存落水被俘,后赵佶拒绝付赎金,折家用十万贯将其赎回。童贯深知折可存的能力,又有些患难之交的意思,也请求赵佶将折可存官复原职,又重回到童贯麾下。折可存知耻后勇,将田虎兵当成齐兵,奋勇杀敌,所获甚多。

  而折彦质是折可求、折可存下一辈子侄中最厉害的,少年从军,历经征讨西夏、镇压方腊两场血战,在原本历史上他是折家唯一中进士的,后来曾做到枢密使。现在的他也经历了镇压王庆的势如破竹和兵败洪泽的狼狈,经历过挫折的年轻人更加稳重,他在这场战役中虽然没有什么斩获,但做为种师道的参谋,居功至伟。

  还有一位后来的所谓赵宋南渡中兴时期的名将崭露头角,他就是张俊。

  经常有人把他和同时代的张浚弄混,不过两个人一文一武,一忠一奸,还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不过看张俊的一生,发现这厮的前半生还是一个好同志,至少勇敢陷阵和追求上进。

  张俊年幼曾从贼劫掠地方,稍大后幡然醒悟,前往官府自首并得到赦免还被收为三阳县乡兵弓箭手。政和六年,张俊跟从种师中攻打西夏仁多泉,多有斩获,始授承信郎,成为入品的最低的武官。这一场战役,张俊做为种师中旧部跟随种师道攻打盖州,他已经三十七岁,不甘心的他奋勇杀敌,斩杀了一名偏将和数名叛兵,因功再次升迁。

  如果赵宋朝廷的霉运不变的话,三年后,金兵合围榆次,种师中殉难,张俊率所部数百人力战突围,且战且退,斩杀追兵五百余人,声名大震,升至一军统制。靖康之耻后,张俊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断然拥立赵构:“大王皇帝亲弟,人心所归,当天下,不早正大位,无以称人望。”从此张俊以御营前军统制而成为赵构集团的亲信。苗刘兵变,张俊坚定地站在了赵构一边,协助韩世忠平定了叛乱,而当时岳飞、杨沂中还是他的部下,凭着这些部将,江南的几股大匪都被张俊剿灭干净,张俊官拜太尉。

  张俊后来依附秦桧,大力倡导宋金“议和”,又开始排除异己,先把刘锜赶出军界,后又谋划搞掉韩世忠,瓜分韩的部队,因岳飞阻挠未能成功;张俊索性联合秦桧,买通岳飞的部将,诬陷岳飞谋反,致使岳飞最终被赐死。张俊在军事上没什么突出的优点,无非是军事经验比较丰富罢了,不过这个人政治上很有一套,善于揣摩上意,玩阴谋诡计也是一把好手。

  老张不仅玩政治玩的好,捞钱也很有一套,家财万贯,粮田无数,还做海外生意,老婆是杭州名妓,色艺俱佳,还颇识大体,事业家庭,江山美人,老张全占了。不过凡事有所得必有所失,张俊政治军人虽然做的挺美,但为人心胸狭窄,卑鄙阴险,特别是勾结秦桧,陷害岳飞,为世人所不齿。最后落得和秦桧夫妇一起在岳王庙陪跪,遗臭万年,也不算冤枉。

  对张俊,卢俊义将其名字写在白名单上,这一类的人物属于要限制使用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