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我在古代搞科研 > 第270章

我在古代搞科研 第270章

作者:晴空之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8 09:48:30 来源:免费小说

  一个中年汉子追问道。

  “你那没听错?天下真有不用交世家的地方?”

  “你这话说的,我老头子还没瞎没聋呢,自然是真的。”

  姓熊的老者瞪了他一眼。

  “我亲耳听到的!”

  “只是这边地之路可不好走,要绕道关外。我一家是要去北面的投奔兄弟,有愿意的可以一并走,准备好干粮,晌午出发。”

  人群有些犹豫。开始只是稀稀落落地站起几个人,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聚拢过来,足有二三百人。

  这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是挣扎求存的底层庶民。生逢乱世,命贱如草,投奔哪里都是被压榨的对象。

  胡人会逼迫他们做羊奴,会杀了他们做军粮,可给世家港干活何尝不是当牛做马,压榨掉最后一丝血肉?

  他们或者不但要种地交租,还要承担徭役,一年的收成根本不够养活家里,却还要饿着肚子去修城墙,拉粮草,家中生得好些儿女被强买为奴,这种遭遇他们已经麻木了。

  所以当今天,当听到有片地方没有世家,没有一出生便无法摆脱的身份标记,很多人都心动了。

  与此同时,胡人的骑兵已经杀到了长宁关城下。

  骠骑将军石崇景率军迎击,石崇景是真的智将,两万人生生杀退五万西胡联军,让入中原未得一败的左谷蠡王颜面大损。

  此战胜利后,石崇景活捉了胡将塔鲁,并将俘虏的一万胡人全数砍头,算是报了同淄血案的大仇。

  各政权都聚焦中原,对于塞外的管控大大削减,流民出关没遇到半分阻碍。

  开始只有二百人,渐渐的,不断有人加入进来,队伍越来越庞大。

  即便是吃草根咽树皮,一路风餐露宿,可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众人竟然也都坚持下来了,互帮互助,彼此建立了亲人一样的情谊。

  “再往前,翻过这道山梁,后面就是乌知河了。”

  熊老点了点拐杖。

  “乌知河是边军的地方,我们就要到了。”

  他年岁不小,一路的颠沛流离已然严重消耗了他的身体。可他的眼睛却越来越亮,老头一马当先,蹒跚地朝着向山梁上走,后面的众人有些犹豫,但很快还是跟他一起往上爬。

  越是靠近边城,大家的心中便越是忐忑。

  之前想的美好,可真的会有那样的地方吗?

  边关的人会不会不接受他们?

  若是被驱赶,他们还能去哪儿活呢?

  流民们犹犹豫豫,但还是翻过了山梁。

  山梁后是个宽阔的河谷,两侧高山耸立如悬崖,若不是熊老识得小路,他们根本不可能翻过来。

  高耸的山崖,像壁障一样,将乌知河水牢牢困住。流民们望着河中的场景,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这……这……这是……大船?!

  第245章

  “这是……船?”

  人群中, 有人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船有三根桅杆,三角斜帆高高鼓起,正被人拉上岸滩。

  时值隆冬, 河面已经开始封冻,这船应该是要进港休整了。

  可是……这……是什么船?

  流民和生活在内陆的边民不同, 他们中的很多人, 家中世代在南江古水道附近讨生活,一早便看惯了江山往来的各色船只。

  可像乌知河上的这种三角帆船, 所有人都看得瞪大了眼睛, 不明白为什么一艘没有桨的船也能逆风逆水的航行。

  “喂!站在山顶上的, 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很快有边军围上来,将这群流民驱赶下山梁。

  这里是位于乌知河上游的一处堡垒要塞,距离武卫城不远, 算是拱卫要冲的前哨重镇,惯常除了往来运输货物的商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人员擅入。今天后山上出现了异乡人, 而且浩浩荡荡两三百号,一下子让堡垒要塞的气氛变得无比紧张。

  边军面色沉凝, 手持陌刀, 腰配横刃,刀锋锐利无匹, 无论远战近攻都显得杀气十足。

  虽然不是个个都高大威猛,但身形却比流民壮实太多, 而且大都面色红润, 肌肉虬然,和流民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以前在中原生活的时候,可是总能听说边镇苦寒, 没吃没喝,那边的人都活得面黄肌瘦,冻死饿死是常有的事。

  这样的地方,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真的想来?

  “爹。”

  熊大山压低了声音。

  “你说二叔说得是真话么?我咋看这边的军爷忒吓人,一点都不和气。”

  “吓!军爷哪有和气的!”

  熊老头瞪了儿子一眼,示意他不要乱说话,军爷让干啥就干啥。

  他们一路风餐露宿,吃了那许多苦才到了边城,能安顿下来是最要紧的事,千万不能再起什么幺蛾子。

  “我知,我知。”

  爷俩正嘀咕的时候,那边的边军已经开始盘问众人身份了。

  山顶发现了外人,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说明他们的安防有漏洞。

  负责要塞的骑卫正是张三牛。他之前在鸭子凹一炮打沉了西胡人的旗舰,又借助同袍将耶萨哈船队打得七七八八,军功拿到手软。如今,张三牛已经由什长升职为骑卫,被转到祡岭东线戍守航路,军职晋升的速度快得让人眼红。

  不过这回可没人说他“靠运气”了,张三牛是操作岸防炮的好手,虽然不能说是百发百中,但他的实力大家都看在眼中,人又是胆大心细、豪爽仗义的性子,谁说起他都是心服口服。

  这座乌知河上游的一号要塞,被他安排得密如铁桶,今天忽然出了纰漏,可是把张三牛吓出了一身冷汗。

  “查!一定要仔细的查!看看这群人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到底是怎么找到那条能通上来的山沟子的?!”

  张三牛震怒。

  他马上安排人手去封堵漏洞,然后亲自带人在后山走了一圈,确定再没有其他潜入的可能之后,这才急匆匆地返回要塞。

  他回来的时候,时间已然到了傍晚,小小的要塞城中飘荡着饭菜的香气。

  张三牛抬起头嗅了嗅,转头问身边的兵丁。

  “今天吃猪肉炖菘菜?”

  一旁的兵丁连忙点头。

  “是了,王头今早说栏里的猪差不多了,正好过年,杀个三头给大家改善伙食。”

  “唔,”张三牛点了点头。

  “老王上个月从九凌城上学堂回来,这菜就做得有模有样了,这课不白学。”

  “头儿,那叫培训。”

  年轻的兵丁叨逼叨。

  “也就只能说是比之前好了不少,但和九凌城的食间根本没法比,人家那才叫美味。”

  “去你的吧!”

  张三牛瞪了他一眼。

  “去了一趟九凌城领嘉奖,你这大半年都在念叨这件事,你是就记得吃了!”

  他见那兵丁嘿嘿傻笑,怒其不争地拍了下对方的肩膀。

  “好好一个考学堂的机会,结果你给老子考了个倒数第一,你倒是努点力,超了3号那边的李二傻子也成啊!平时蹦精蹦灵的,咋就一进学堂就打瞌睡,白瞎了念书识字的好机会!”

  “嘿嘿……”

  “别傻笑了。去给老子问问,那群人到底打哪儿来的?查清楚没有?”

  “查清楚了。”

  年轻的兵丁回报道。

  “说是从佸阳和熘城逃难来的流民,一共二百四十五人,一百零三女一百四十二男,其中有七十八是老人和小孩,都是从一切从关外绕路进来的。”

  “青壮倒是不少。”

  张三牛摸了摸下巴。

  “先都关在旧营吧,勤看着点,等我向武卫城奏报之后再做处理。”

  走了两步,他忽然又停下,转头吩咐年轻的兵丁。

  “你去跟老王说,让他再多准备些餐食,要是人手不够就让坞堡里闲着的去搭把手,给那些逃难来的送些吃的。”

  “尤其那几个年纪大的,个个都面黄肌瘦,看着可怜。”

  流民一路过来不容易,熊老他们这些上了年纪的更不禁折腾,强自坚持到边城已然是上天垂怜,靠着一个执念才没有倒下。

  这场景张三牛看在眼里,蓦地引发了心底的记忆。

  说起来也不是很久远的事,最近的也就是三四年前,那时候他在临近祡岭的地方戍守哨卡,冬日大雪封门,哨卡却只有简陋的泥草房,风一吹雪花都会倒灌进门中。

  那时候,晚上是绝对不能都睡着的,需要留一个人一整夜不停地查看同袍的情况,不然第二天一早便会有人再也醒不过来。边军那时候缺吃少穿,朝廷的粮饷经常发不到位,全靠着封家自掏腰包贴补军用,也是杯水车薪。

  他们那时候的模样,和这些流民也没差别,还要拿起刀枪杀敌,饿肚子的滋味他太懂了。

  所以,就算还没有筛选这群流民的身份,张三牛也不准备让他们自生自灭,至少能让他们吃上一顿饱饭,也算对得起他的良心。

  生活不易,乱世中活着更是件艰难的事,希望这些流民能明白边军的苦心,不要让他失望。

  于是,被带到旧军营的流民们,眼睁睁地看到边军将士抬了一个个大木桶进门,木头盖子都遮掩不住里面散发出的饭菜香。

  人群中不自觉响起了吸口水的声音,此起彼伏,如海一般一浪接着一浪。

  “爹,他们是要给咱们饭吃吗?”

  熊二山满眼希冀。

  自从被带进城后,他们就被分成几组分别盘问,他和父亲兄弟们被拉进一处房子,里面空空荡荡只有一排石头床,没过一会儿床就暖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