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灵异 > [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 第三百十八章

[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第三百十八章

作者:大团团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12-29 14:12:31 来源:免费小说

  陈廷敬充满智慧的脑袋中亮光一闪而逝:殿下的意思是, 他在盼着皇上后悔?

  皇上能后悔啥,皇上这不好好的, 这对天家父子之间又出了什么问题, 以至于皇上不过问朝政,而太子殿下手段频出,见着自己来脱口而出询问皇上可有后悔?

  陈廷敬越想越觉得心惊, 而胤礽已经看出了他不是康熙派来的说客, 心中失望,更冷淡地下了逐客令:“陈大人来找孤若是为了推行新政或是朝中突发重要政务, 那孤就与你聊聊, 若是别的就算了, 你可以走了。”

  陈廷敬忍不住道:“臣知道殿下一心为公, 有强国之意, 所行之事利于民生, 但您不觉得您的革新速度太快了吗?”

  “孤的革新速度过快还用得着你说?”胤礽冷冷道:“你倒是去请汗阿玛出山啊!”

  陈廷敬犹豫了。

  啊,啊这……太子殿下与皇上之间的纠葛,他这把老骨头还是不要去掺和了吧?

  胤礽看出了陈廷敬的不情愿, 用一种“要你何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打量了这位老臣两眼, 丢给一个陈廷敬自行体会的眼神。

  胤礽:请你走开, 孤要干活。

  陈廷敬站在殿门外吹了会儿风, 犹豫了下, 最终往康熙所在的昭仁殿而去。

  他显然没有见到康熙, 只见到了前来传话的梁九功。

  梁九功笑容可掬地给陈廷敬比了个请的姿势:“陈大人请回吧, 皇上说了他在静养,朝臣一律不见,若是有正事, 还请大人前去与太子殿下商议。”

  陈廷敬感觉自己就像是一颗自家孙子爱玩的皮球, 在皇上与太子殿下二人脚下踢过来,踢过去。

  来紫禁城一趟不仅白走,还自讨没趣,真没意思,有这时间还不如做干点活。

  陈廷敬在心里腹诽着这对天家父子的磨人,待他回到内阁,如今朝堂的顶梁柱们皆聚集而来询问。

  李之芳问他:“怎么样了,太子说什么没有?”

  陈廷敬摇了摇头:“这事儿,我是管不了了。”

  “究竟何事,你倒是说啊!别卖关子。”

  “还能是何事,就是你们想的事,”陈廷敬的脾气也上来了,恼羞成怒道:“你们谁能请动皇上,太子才会停下手里的动作,否则……哼!”

  否则就只能老老实实干活。若是上奏进言有用,还用得着在这儿烦心?

  陈廷敬一说,其余大人们恍然大悟。

  “我还想呢,殿下一向会自觉在与皇上之间做出退让,从不揽权,这会儿越过皇上,定是……”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殿下这年纪,倒也适合,只是皇上还年轻力壮,现在就这般,是不是太急切。”

  “也许是皇上想要让太子实际下手来推行革新呢?”

  也是,若是太子做错了,这不是还有皇上,到时候再请也不迟。

  朝臣们一点都不着急,他们慈祥地等着太子殿下长大,矜矜业业地干活,每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地等着那对天家父子之间的对局出现结果。

  所有人都一副没事人的样子,弄得胤礽很焦虑,于是他的变革动作更多了。

  朝臣们悠哉悠哉:害,多大点事,大清这些年来的变革还少吗?有皇上在,有太子殿下在,出不了大乱子。

  看看人隔壁的罗刹国吧!如今在世界上都有了新的名号“沙皇俄国”,他们国内的改革,那叫一个风风雨雨。

  沙皇彼得推行的一系列改革,究竟做成了多少,又给沙皇俄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两国之间通商往来密切的大清不会不知,甚至于太子殿下还会将彼得在国内推行的革新政令拿来当做课题,在朝会上与众位大人们探讨。

  大清在盛况之下进行改革,是酝酿已久的,拥有实际动力推动的改革。

  开眼看世界带来的是对更庞大世界舞台的挑战,会令弱小者恐惧,也会令拥有强大自信者升起挑战激/情。

  世界日新月异,他们也不能够再如几十年前般停留在原地。

  若是放在十年前,胤礽告诉朝臣:不要轻视那些外洋人,他们也是有可取之处的。朝贡贸易是亏本买卖,对本国经济不利。

  那么朝中必定无人相信他的话,并且以为太子是在“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他们会说:我□□大国什么都不缺,何必去与那些毛子争长短?

  也许还会说:朝贡之贸易,是我宗主国对附属国的抚恤,利于安稳。

  现在胤礽再和他们说:“不要轻视外来知识,只会让自己变成井底之蛙,唯有正眼看待外边,学习他们精妙领先之处,发展我国特色领先,鼓励创新,培养属于我国自己的人才,国家才会强大起来。”

  朝臣们信这话的有大半,年轻一辈之中出现了两种风貌,迂腐不得志者被时代所淘汰,锐意进取更有冲劲之人一跃而上成主流。

  现在还有朝贡贸易,却早已将前来捞钱的外洋商人剔除在朝贡体系之外,大清之朝贡,只与在明面上有国书往来的周边国家进行。朝鲜、安南、老挝、琉球、缅甸等七八个国家都递交国书承认其为附属藩国。

  周边近邻超贡贸易利大于弊,于大清而言可以维持现有的疆土周边稳定,是附和目前局势的,也许在未来它会被另外形势的贸易所取代,那必然是时代改变之下推动的产物,这些遂不去纠结,因大清与世界各国各地贸易线已然初具规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之后的便是寻求更利于大清的贸易合作,并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胤礽比较纠结的是军队编制的改革,此前的废除八旗为军制改革创造了基础,之后的细化,他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地方,古人的军制已经不适合大清来沿用了。

  明时的军制落后不适应如今的时代,原本的八旗更是游牧时期的产物也不适合,于是他只能召集一切可以召集的力量,将前往世界各国的使臣带来的消息整合。

  西方那边的大同盟战争将西方各国的军制及战斗方式皆暴露在了世人的眼皮子底下,使臣能够搜集到不少消息,却也远远不够胤礽与众位大臣、阿哥们所需要的。

  “看来只能派更多的人去,一点一点改变了,”胤禔提议道:“若要搜集到更为详细的军制内容,已经不是大清派去的使臣能够探听到的了。”

  他们需要像西方各国当初往各地派遣商人、传教士那样不断地将人派出去,然后带回更多的消息。

  最终,他们商议下来了军制迅速渐进改革的五年、十年计划,在现有的各**制参考之下,总结出一套符合大清目前需要,又足够新颖的军制。

  胤禔瞥了一眼与朝臣们商议军事的太子,心中暗道:太子将手伸到兵部、军队,汗阿玛仍然毫无反应吗?

  看来,这事儿**不离十了。

  胤禔想了想,决定打开一个口子,将自家符合年龄的两位小格格送入了上书房进学。

  惊喜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胤礽高兴地拍了拍胤禔的肩膀,乐道:“大哥终于想通了!”

  哪知胤禔以意味深长的目光回敬他,还将他的爪子拿了下来,握在手中,镇定道:“保成也是快二十五岁的人了,你该稳重一些。”

  胤礽笑道:“弟弟这是高兴大哥信任,哎呀,您是不知道,上书房里的公主们都盼着能有小侄女们一同去上课呢!上书房这儿有最好的学习资源,来了上书房,还有机会出宫去女校长见识。温实有多厉害,你也不是不知道,日后定能将你家格格都教育成独立自强、有自我有追求的新时代女性。”

  胤禔神情有些微妙,当初大男子主义的是他,享齐人之福的也是他,可自己作为阿玛的时候,却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以后受到委屈。但是温实那样的,也不是个好榜样。

  温实太过要强了,权力欲重,她日后只会是两个极端,要不孤身一人,要不男女通吃。

  胤禔只能委婉道:“但我不希望小格格变成温实这样的性格。”

  “不是吧不是吧,都什么时代了现在还有人要求自己女儿以后一定要三从四德,相夫教子?”

  “闭嘴!我不是这个意思。”

  胤禔家中四朵金花,哪一个不是他的小宝贝,小棉袄?见到了公主们的独立自强,胤禔当然不会将女儿们尽往大家闺秀来培养。

  “不是这个意思就好,孤自然是希望独立自强的女性越来越多,”胤礽笑呵呵地为小侄女们安排上书房入学。

  别看大哥现在女儿多,根据十四提供的消息,上辈子大哥的结局虽然在最后被圈禁了,可人家心宽,圈禁以后日子一样过得潇潇洒洒,因为太无聊闲得慌,就一直造孩子!他一共生了十四个女儿,十五个儿子。

  可太厉害了,不愧是东方阿波罗的长子,半点没有堕了东方阿波罗的赫赫威名。

  至于胤礽自己,一个弘皙够他愁的了,再来个小子,够了,真的够啦!

  朝政上的动作迟迟没有引起汗阿玛的反应,胤礽生怕是因为汗阿玛不知道,天天的派人去打扰康熙,要不就指挥銮仪卫给汗阿玛递消息。

  康熙索性下令不许他们再去昭仁殿打扰,还将亲自去唠叨的胤礽给拒之门外。

  所有来找康熙的阿哥们,也全都被他关在了外头。

  胤禛同样如此,他拍了拍太子的肩,安慰他道:“汗阿玛信任你的能力,这不是挺好?你又何必再拒绝,只管将想要做的革新都做着,有兄弟们,有朝臣,情况已经好太多了。”

  胤禛给胤礽做心理建设:想一想我上一世经历的都是什么吧?汗阿玛他啊,他不想再经历上一世的种种,你又那么优秀,足以继承皇位,又何必妄自菲薄说自己不行呢?

  汗阿玛这一世打算早早禅位给你,这次不需要你来做出退让,是汗阿玛做出退让,他真的对你很好,好的兄弟们都羡慕,都嫉妒啊!你能明白他的苦心吗?

  “提前继承皇位不好吗?你有那么多想法都可以去尝试,汗阿玛也信任你不会将大清亡国。”

  汗阿玛将帝王的权力集权到了巅峰,现在全成了太子改革的底气啊!

  “你有一句炫耀的话说对了,沙皇彼得没有爹,只能靠自己集中全力,而你有阿玛,汗阿玛给你把路都铺好了,就等着你走下去,就这样,你又在抗拒什么?”

  再抗拒,那就是矫情!

  胤禛的话不仅没有安慰道胤礽,反而令他整个人都处在了应激的炸毛状态。

  他浑身上下,从汗毛到细胞,全都在诉说着拒绝。

  是,有了权力,成了皇帝,可以推行改革,可以完成心中所愿,使大清更强大,何乐不为?

  可他不愿啊!他望着那帝王宝座,心里升起是恐惧、是戾气,那种负面情绪太可怕了,可怕得反复他感觉自己会克制不住。

  他听见了自己的声音“如果有来世……不想……九五之尊……毁了一辈子。”

  胤礽可真气笑了:“孤不乐意,还能有人赶鸭子上架不成?”

  四大太傅安抚胤礽:殿下别闹,您就这么按部就班的继续执政还挺好。

  胤礽:“……”

  连太傅都抛弃了他!胤礽的焦虑疯狂堆积,负面情绪一再升起,他觉得如果再不做一些什么,自己会原地爆/炸!

  这一天一大早,胤礽的情绪积累到了极致,他突然冷静了下来,寒气森森地说了一句:“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小美瞧见他低垂下的眼帘,还有阴影下的冷笑邪魅狂狷,像极了大反派!

  【大朋友黑化了啊啊啊啊——】

  于是,胤礽干了一件本该在十年、二十年计划书上的一件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以如今的大清社会情况来说,要废除科举是不切实际的,是动摇统治根基的行为!

  朝臣们听到太子宣布,还当他是开玩笑,如同此前太子与他们商议政令时,有商有量的提出假设,于是纷纷进言。

  “科举制若是废除,国家的选官制度将变得混乱,会使得朝廷对各地的掌控力量减弱,从而引发出各种问题啊殿下。”

  “如今各地学堂初初建立,还未有遍地开花之局,积累底气亦不足以使得大清渡过废除科举以后人才断层的局面。”

  “科举若非,孔孟之道何存?又有何制可替换科举之制?!”

  然而胤礽并没有对他们开玩笑,他很认真地将要废除科举制度的政令传达下去。

  “孤不是来与你们商议的,而是来通知你们的。”

  惊天巨雷砸在朝中,太子连废除科举制的一系列章程,推行新型教育方式,废除的理由皆已想到位了。

  在场有多少是科举之制选拔上来的官员?!又有多少人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圣人之言熏陶?

  “殿下,万万不可这么做啊!”

  张英与熊赐履齐堵住了胤礽的去路,四大太傅齐出,皆纷纷站了出来。

  各部院大臣群臣激愤,宰相们纷纷撸袖子,誓要阻止太子的妄行。

  胤礽在这儿煽煽火,那儿吹吹风,他大力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落后,八股取士方式在禁锢文人的思想,阻碍大清未来的发展。

  太子与满朝文武皆对上了,不管是他的自己人,还是他的敌人,全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所有人都在喊着不可以,而太子偏要一意孤行。

  矛盾犹如被点燃的炸/药,顷刻间爆发而出,底下朝臣闹罢工,闹绝食,太子招来禁军、銮仪卫将人给绑了,逼着人按头劳作。

  其他阿哥们看到这一场闹剧,面面相视。

  胤禔:“他是认真的?”

  胤禛则道:“也许只是试探。”

  胤祉忧心忡忡,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解太子二哥,太子二哥将京师大学的建立任务交给了他与朝臣来做,京师大学的诞生,难道不是对国子监的冲击吗?!

  所以,太子二哥他是认真的,他即使这一次失败了,未来他也一样会下手去彻底废除科举制度。

  【啊啊啊,虽然科举制度的改变是历史必然,可大朋友迈开的步子太大了,需要许多年的积累才能达成的事情,你怎么现在就提出来了!废除科举制度,不是大清社会上下能够接受的,大朋友会折腾亡国的!】

  亡国倒也不至于。

  胤礽面对堵自己的朝臣,一张张熟悉又焦急的面容,还有满面怒容的太傅们,他歪了歪头:“孤心意已决,你们来堵孤有何用?还不去请汗阿玛出山?”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悟了。

  好啊!这是要逼皇上出山收拾自个儿呢!

  “不如我们一起去找汗阿玛。”

  胤礽提议道,带上了前来堵他的群臣,一同往昭仁殿去。

  胤礽一如既往的吃了个闭门羹,他不慌不忙地对昭仁殿内的康熙道:“汗阿玛您出不出来?儿臣知道您在里头。您再不出来,儿臣就真把科举制给废了。”

  注意了,这次不是演习!

  群臣激动地高声恳请康熙出面主持大局,那势头,颇有若康熙不出面,则立刻拼死上谏血溅当场的感觉。

  康熙:“……”

  拳头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