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灵异 > [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 第二百七九章(一更)

  禁绝鸦片这一年, 胤礽十七岁,康熙与杜立德都只当是孩子终于长大了, 成熟了, 却不知,性格上出现变化,是进入叛逆期少年人的正常表现。

  送别姚启圣后, 胤礽又投身回了事业之中。胤禔在西边捷报连连, 康熙满面喜色,在胤禔的上书下继续派遣增援, 希望能尽快将噶尔丹打废, 乘胜追击攻下西域。

  外洋那儿也传来消息, 西方诸国的大同盟之战打得水深火热, 各国之间都杀红了眼, 法兰西在太阳王的率领下攻下大片土地, 如今正以一国之力挑战各国联合。

  陆地上的领土,制霸海洋权力握在太阳王的手中,他向荷兰发出制裁, 提高与荷兰的关税, 在占领的领地如卢森堡、洛林进行军事驻军, 对着隔壁的西班牙虎视眈眈。支持英王詹姆斯夺回国内权力, 与英格兰王威廉对峙, 推动英格兰内政混乱成一团。

  饶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西方各国仍然没有停止向外的殖民扩张, 甚至变本加厉地从外面进行掠夺以获得利益,供应他们国内的各项消耗。

  战争是最损耗国力的,这个时期, 没有一个国家有空余时间来休养生息搞发展, 除了罗刹!

  沙皇彼得自西方带回众多工匠,在国内掀起了改革之热潮,兴办学校,改编训练新军,建立火器工厂与海军基地。他把原本各地领主分隔的情况推翻,还学大清的省级地方分级,设立了总督!

  罗刹国内与教会之间闹成了一团,彼得极力改革国内宗教,侵吞教会势力,硬是将独立于政权之外的教会吃下肚子里,意图将其血肉融入国政,听从沙皇之命。

  之前还被汗阿玛瞧不起的罗刹国,转眼就热火朝天地改革起来了,那感觉就像是在懈怠的毛驴身后狠狠抽了一鞭子,胤礽打了个激灵,恨不得爬起来再搞上几回事。

  自从不断派人去往各国后,康熙与朝臣再也没有提及阻止外学兴盛。

  各国之消息源源不断传来,世界之动向摆在满朝文武眼前,谁也不想再次被蒙上眼睛,捂住耳朵。不去听这些情报,不去关注这个世界,总觉得会落于人后,闭目塞聪。

  《孙子兵法》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说的就是如今朝堂对外学兴盛态度的转变。

  上朝时,外交部启奏的道:“今朝鲜王朝、越南王朝、缅甸、暹罗、东瀛、琉球等多藩属国派遣使臣请求入京,理藩院受其上书,得知各藩属国之顾虑,是因西方贸易所致。东瀛、琉球等国皆深受其扰,恳请大清之庇护,探寻我国对西方贸易之态度。”

  外洋人对待其他地区的殖民侵略可没有对大清这么客气,大清有海军,有大炮,有与罗刹之战中的赫赫威名,有外洋贸易留给世界的大国之气量与底蕴,弱小国面对殖民势力,唯有被迫屈服。

  更远一些的大陆,大清管不着,但同处于一片东亚大陆内,有往来关系的藩属国,却是忍不住想要来谈一谈大清对此态度如何,寄希望于能够依靠宗主国,避免被外洋势力殖民掠夺。

  朝臣们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有的人说:“是该给不安分之藩属国看看,离了大清之庇护,他们如何生存?”

  也有人说道:“此言差矣,历朝历代自古以来对待这些藩属国,哪一次不是怀柔之策,只要他们安分守己,我国用得着与藩属小国一般见识?”

  “小国不知本分,应当予以惩戒,而非在其被欺辱时袖手旁观。”打狗还要看主人呢!名义上是大清藩属国,他们被占领了还不是丢大清国的脸?

  亦有明白人说上一句:“藩属国与我国相邻,若其被西方所侵,我国极难独善其身。”

  “朝鲜王国不避讳太子殿下名讳,他们学习我国汉之文化,竟不知避讳名字的道理?此事可不能善了。”

  原先大清朝朝贡体系内的宗主国与藩属国关系,不过是要求其臣服,每一次他们来进贡,还给他们甜头尝尝,扶持他们。没有对比时,他们感觉不到,如今有了对比,那些饿狼一样的西方殖民势力把他们吓得魂都飞了!

  我国天/朝上国,富有、大度、体贴、尊贵,对待藩属国以怀柔之策,你来称臣,我们就扶持你,汉之文化毫不吝啬,你们爱学就学,学不会我们来教你们。不剥削你们反而还给你们提供保护,从不干预其内政,就这样各自还搞一些小动作,像是猫儿皮痒痒要挠主人,一点不乖!

  沦落到西方势力手中的附属国唯有一个下场,内政被其控,百姓受其压,国之命脉如同骨髓被西方吸走而去,只有野蛮而无情的掠夺,恨不能食其肉饮其血,将其国土连根带茎一同吞噬地一干二净。

  现在知道大清的好了吧?现在眼巴巴地知道上来抱大腿了吧?早干什么去了!

  朝臣们商议下来,最终还是看皇上的态度。

  康熙道:“自古以来,以怀柔之策治藩属国,朕还未统一西域,暂且无暇他顾,若藩属国受外洋所侵,于大清而言是一场麻烦事。”

  朝臣们了然,纷纷进言。

  其他藩属国,理藩院有文书记录,像琉球国就是安分守己的小乖乖,大清自然愿意给予其庇护。

  缅甸、越南王朝这种战败后称臣,暂时安分守己的,也暂时庇护着。

  但是东瀛是个奇怪的国家,这次来的使臣自称是第五代征夷大将军德川纲吉的家臣,他们这个小岛国中的天皇,一点存在感都没有,整个国家都是由武士统治。

  纳兰性德启奏道:“德川幕府虽时常遣送使臣来大清送礼,与大清之间贸易密切,意图与大清保持友谊。是因其国之贸易,需依赖向大清出口。然臣从未见有任何文书证明德川幕府向大清称臣,其看似有纳贡之为,实则多次避开向大清称臣,容臣怀疑东瀛之诚心。”

  诚然东瀛与大清之间从未闹过不快,可他们也从未承认过臣服于大清,一边需要寻求庇护,增进贸易,一边又端着不愿低头,这是料准了大清国宰相肚里能撑船,会对他们宽容吗?

  附属国之间,明确称臣的要来寻庇护,理藩院里有文书,能受理,东瀛又算是什么?

  外交部强调“东瀛从未从口头上、文书上表明向我国称臣,理藩院无记录!”

  纳兰性德生平最恨被白嫖,自己人向他打秋风也就算了,东瀛还想趁机占便宜,哪有那么好的事儿?

  只要有人想白嫖,稍有风吹草动,纳兰性德立即警惕起来。

  胤礽提议道:“汗阿玛,不如下令,命东瀛向大清递臣服文书。若其不愿臣服,则唯有拒之。”

  以后做生意也是,带其他藩属国进行互通贸易,与其他近邻之间互惠互利,形成宗主国带小国共同富裕的利益关系,就不带东瀛玩邻居关系了,以后把他们当做与西方各国一样地位的外人来处理。

  从地理位置上,这些藩属国就依偎在大清身边,对待他们与隔着海洋的西方人态度当然是不同的。

  亦有臣子不赞同,他们以东瀛与大清此前良好关系为基础,试图说服胤礽。

  “太子殿下,东瀛从未有过多余心思,缅甸、越南王朝皆与大清战过,输了才臣服,比起他们,东瀛更为顺服。”

  “若是没有过多心思,那么大清要求其称臣时,德川幕府自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太子淡淡地瞥了他一眼,神色冷静。

  太子不爱笑了以后,看人时给人莫大的压力,原本爱笑时像个大男孩,温和又阳光,引人亲近的同时,却并未给予人压力,以至于朝臣对太子,只当是因皇上而敬,因其身份而敬。

  如今禁鸦片一事过去,朝臣开始直视储君本人,对胤礽心生敬畏。

  “东瀛是一岛国,就在大清近海不远,地理位置上注定了他们与大清之间纠缠,既然如此,谁做主导,这事就得分清楚。”

  不能灭他们国,拉着周围的邻居们一起孤立他们,看看难过的是谁咯?

  反正,理藩院文书等着,称臣纳贡乖一点,一切都好说。

  而事实上,东瀛并不是一个乖顺的国家。

  他们拒绝了向大清称臣,并希望继续保持友谊。

  大清外交部发言:“保持友谊当然可以,大清一向以宽厚待人,既然要保持友谊,还请贵国恪守本分。”

  就别肖想藩属国的待遇了,与西方各国同起同坐来进行贸易竞争,懂?

  此言即出,大清便提升了对东瀛的关税,将其与西方各国之关税定为同级,而更多优惠,只对乖巧听话的藩属国敞开。

  藩属国学习汉之文化,在大清的影响下办教育,互市一段时日后,双方皆有收益,如此大国扶小国的通商往来,倒是令大清国处在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之中,至少近百年都不用担心与邻居们互相打仗。

  再去看西方各国打红眼的大同盟之战,看他们为了你占领我我占领你而大动干戈,削得国内一片狼藉,众臣皆赞美康熙“优先见之明”。

  德川幕府不愿意称臣在胤礽意料之内,胤禛好奇问他:“太子为何会对东瀛有敌意?”

  别人不知道胤礽表现之怪异,胤禛却是知道未来的,他以未来形势告诉胤礽:“东瀛安分了近百年,直到临死前,都不曾与大清闹不和,以当时情况,他们还会再安分上百年。”

  胤礽反问他:“你相信以武治国能长久吗?”

  “德川幕府所做一切皆为维持国内之安稳,若称臣于清,必会引起哗然而致国情不稳。有趣的是现在他们没了大清带给他们的安稳利益,国内倒幕派也还是壮大了势力。但无论是幕府,还是倒幕之人,皆是武士为体。我大清与东瀛往来商贸多年,比了解西方更了解东瀛。汉之文化如同大海,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如温风如细语,引人钦佩、赞叹,从而着迷、学习。而他们的武士道文化,是一把尖刺,一柄没有刀鞘的兵器,你我寿命,不过百年,百年以后呢?你能知道他们的文化会催生出怎样穷兵黔武的祸根?又会为大清带来怎样的影响?”

  汉文化自隋唐起已然影响东瀛几百年,即使如此,他们的国家至今还是现在这模样,以武治国到了极致,可不就是侵略、扩张之流?

  对不起,动画片看多了,所以才太解,胤礽深入剖析这个国家,觉得它照着现在这种发展趋势,以后不会是好东西。

  有句俗语,叫做三岁看老,东瀛现在的三岁,就可以预测出未来这个国家为了变强会采取怎样的变革倾向,胤礽以三岁看老的眼光来审视,对东瀛抱有极大偏见!

  胤禛想了想:反正倒霉的是东瀛,也不是大清朝臣,更不是兄弟们,那就随他去吧!

  康熙并未将东瀛放在心上:“不过是个东瀛罢了,太子不喜,则弃之。”

  太子的态度,对大清政令实施有着莫大影响,胤礽的叛逆期还在持续着,让胤禛颇有一种“这孩子长大了不讲道理”的感觉。

  然而朝臣们对此接受良好,汗阿玛还纵容着,胤禛顶多提醒他一句:“别看汗阿玛现在放纵着你,其实心里还是有些担心,我在部院时听说,汗阿玛打算提前给你纳妃。”

  胤礽回过神来,猛地打了个激灵:“孤还没满十八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