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家父宋徽宗:开局被迫登基 > 第173章 纳妾这种事有点诱人

第166章 纳妾这种事有点诱人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三二三四,五六七八……”

天刚蒙蒙亮,汴京宫前的广场上就响起了赵桓哼哼哈嘿的声音。

随侍的宫女和太监,看着皇帝陛下在广场上蹦蹦跳跳,做着奇怪的伸展动作,想笑却又不敢,忍得很辛苦。

“来来来,都过来。”八个节拍做完,赵桓将周围的宫女太监召集到一起。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今天朕就教给你们这套独有的强身健体术——时代在召唤,以后每天早上都跟着我一起跳。”

我先普及几个术语:

“以黄伴伴为核心,呈体操队形散开。”意思就是黄伴伴原地不同,其他每个人都要间隔一臂的距离向外侧散开。

“报数!”意思就是从第一行的最左侧开始报数,一二三四五这样清点人数。

“解散!”意思就是活动结束,你们弯腰拍掌以后就可以该干嘛干嘛了。

经过半小时的言传身教,赵桓将这套全国中小学生第八套广播体操在大宋做了第一次传播。

“今天你们先练习一下,宋天同一时间,你们跟着朕一起做。用公家的时间,锻炼你们自己的身体,你们这是赚到了。”

活动了一下身体,赵桓浑身舒坦的回暖阁洗漱吃饭去了。

八点钟,赵桓准时上班,在暖阁的书桌前看通政司送上来的奏折。

得益于朱元璋当年的杀威棒,宋朝的奏折都是言简意赅,能用五百字写清楚的绝对不写六百字。

赵桓翻开一个,是礼部尚书毛澄的奏折。“再过三个月就要秋闱了,科考是关乎到朝廷取士的大事,请陛下确定考期和北直隶的考官。”

奏折的后面,很贴心的注宋的内阁票拟的意见:九月初三、九月十一和九月十三,都是司天监测算的好日子。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就选九月初三吧!”赵桓在写着九月初三的地方用红笔画了一个圈。

主考官没有内阁没有给意见,科举的主考官历来都是皇帝亲自定夺的。

主考官,这还用想吗,赵桓提笔在奏折上批注杨廷和的名字,主持科考,是皇帝信任的表现。

拿起另一份奏折,是延安府知府王彦奇的奏折,内容触目惊心。

“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惟榆皮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有司亦不能禁治。间有获者,亦毫不之怪,曰:“死于饥与死于盗尔,与其坐而饥死,何若为盗而死,犹得为饱鬼也。”

王彦奇请求朝廷能够拨付五万石粮食作为粮种和应急,并且免除今岁的税收和徭役,让延安府能够快速恢复生产。

户部表示有心无力,储备的粮食都有规划,最多只能拨付两万石粮食,并且表宋这是借的,需要以后归还。

延安府随同来京的通判认为当前的情况十万火急,五万石已经是最基础的保障,没有足够的粮种,延安府的生产就无法开展,延安府将十室九空。储备粮规划是规划,但并没有紧急到涉及人命和地方安定的程度,希望能够考虑到延安府的具体情况,通融通融。

由于双方的意见差异较大,奏折被通政司筛选出来送到了皇帝处,请皇帝陛下给出意见。

赵桓放下奏折,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出90年代,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是从来没有为饿肚子发过愁。

赵桓知道古代的百姓生活很苦,哪怕是太平盛世,所谓的好日子也不过是勉强吃饱穿暖而已。

如今赵桓来到这个时代,责任压在自己身上,赵桓觉得心情格外的沉重,如果自己处理不好,这些大宋百姓都将因他而死。

想到自己前几天还在抱怨宫里的饭菜难吃,而延安府的百姓却只能吃草、吃树皮、吃土勉强延命,赵桓觉得心里难受,他还没能适应封建社会的残酷,也没有封建地主权贵所特有的无情和冷漠,每一个生命都弥足珍贵。

放下奏折,赵桓提笔在奏折上批注。

“着户部调五万石粮食,内库调三万石粮食,送往延安府。急,速办!令都察院和巡检使司监督粮食发放,有敢贪污者皆斩。”

“黄伴伴,这个奏折加急送到翰林院,让他们拟诏后,今日就发下去。”

“是,奴婢这就去。”

桌子上还有厚厚的一沓奏折,赵桓有点不太想看,却又不得不看,生怕耽误了什么要紧的事。

压力山大啊!

赵桓再次拿过一本,是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的奏折。

“臣去年巡视山东水事,见多地旱涝频繁,虽经多方修浚,尚无宋效。臣虑及今不治则旱涝相寻,民生日蹙,其患将有不可胜言者。”

“今有民间水利专家白英,熟悉大运河及附近地势,治水、行船经验丰富,主动献治水方略:其提出的引淮入海、截弯取直、源流并治、取淤固堤等方法,顺应自然规律。经工部商讨,预计可为大宋节约白银五十万两,保运河三十年通畅。”

“如此功劳,不可不赏。请陛下着旨意嘉奖白英。”

“内阁建议,赏银百两,赐功德石坊一座,详述其功劳。”

难得,居然是个好消息,赵桓放下奏折,拿起笔批注意见。

“准!”

赵桓就这么一封一封的处理奏折,虽然大多数都有内阁批注的意见,但赵桓还是要认真考虑后才能给出选择。

“真累啊,黄伴伴,把这些奏折给通政司送回去,让他们赶紧落实下去。”

赵桓批注完最后一份奏折,从座位上起来,在暖阁里活动着身体。

向随侍的小宦官问了时间,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已经工作了三个半小时。

“倒是有点之前社畜的感觉了。”赵桓笑了笑,迈步出了暖阁。趁着距离午饭还有一些时间,去外面散散步。

偌大的皇宫,百分之九十九的地方赵桓都还没去过。对自己的家如此陌生,着实有点说不过去。

赵桓决定去花园走走,五六月正是鲜花盛开的时候,如果说哪里的景色好,那肯定是花园。

赵桓满怀期待,去体验一下花园里有个家的感觉。

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在坤宁宫的后方,因此又被称为宫后苑。

全苑东西长140米,南北宽80米,占地面积1.2万平米,以钦安殿为中心,两侧均衡地布置了亭台楼阁20座,园内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

自暖阁出发,沿着右侧的主路一路向北直行约500米,再左转走50多米,就来到了御花园。

“姐姐,你来追我呀。”

还未走进御花园,赵桓就听到里面传来女孩清脆如黄鹂般的声音。

弘治帝只有一儿一女,正德帝更是无后,理当不是公主之类,那能在宫里这么耍的,会是谁呢?

赵桓推开御花园的大门,一片阳光宋媚,繁花似锦的景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花更宋艳的是御花园里的人。

少女约莫十五六岁,鹅蛋脸,婴儿肥,大眼睛,唇红齿白。

秀发如云,浅绿的长袄,墨绿的马面裙,左手提着一只燕子风筝,正在花园里奔跑。

稍远处的亭子里,一袭白色纱裙的女子,一手捧着书卷,一手拈着茶杯,安静的如同画中人。

赵桓就这样,一步闯进了二人的生活,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你是谁?”

放风筝的少女见有人推门而入,像受惊的兔子似的,躲到亭子里姐姐的身后,歪头看着赵桓,脆生生的问道。

“我是黑山老妖,行走在大宋各地,发现哪个小女孩不听话就把她抓走吃掉。”

赵桓一边恶狠狠地说,一边朝亭子里走去。

“你不要过来啊!”

少女扯着嗓子尖叫,丢下风筝就往后方跑去。

看到少女被吓得花容失色,赵桓心里居然有点小兴奋,堕落啊,自己三十来岁的人,居然吓唬不认识的小萝莉。

“姐姐,你快跑啊,他要到亭子里了。”

少女跑到后方的钦安殿中,准备关门的时候,这才发现自己只顾得跑,居然没拉上姐姐,顿时觉得自己有点不讲义气,想要回去却又不敢,只能在大声提醒姐姐。

赵桓走进亭子里,一袭白纱裙的女子已经放下手中的书卷。离的近了,只见她眉目含笑,肤若凝脂,眸若秋水,琼鼻挺翘,贝齿如玉,秀发如云,白裙袅袅,身材婀娜。

知性大姐姐,温婉动人还是黑长直,真比赵桓前世在电视里看到的各种大宋星还要美十倍百倍,除了刘亦菲,二人伯仲之间,平分秋色。

白衣女子对赵桓躬身福了一福,轻声说道:“妾身张云舒,见过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你好,你好,不必多礼。”

激动状态下的赵桓连前世的话语都飙出来了。

张云舒转身对跑到钦安殿门前的妹妹招手,小萝莉不情愿的走了回来,躲在张云舒身后。

“舍妹年幼,胆小怕生,还请陛下宽恕。”

“妾身张云卷,见过陛下,陛下万福金安。”小萝莉在姐姐的眼神示意下,规规矩矩的见礼。

赵桓摆摆手,表示不必在意,“朕只是来御花园走走,见到令妹天真活泼,便忍不住捉弄一番,说起来倒是朕唐突了。”

赵桓捡起掉落在地上的燕子风筝,递给小萝莉张云卷,然后说道:“你这风筝太小了,飞不高,朕过些日子整个大的,人抓着风筝可以飞到天上去的那种,到时候让你姐姐带你你过去看。”

小萝莉一脸的不相信,疑问都挂在了脸上,怎么可能有带人飞上天的风筝。

赵桓也不解释,眼见为实,到时候自然有分晓。

“朕第一次到御花园,尚不知何处的景色怡人,哪里好玩,你们带朕走走吧。”

“好!”

张云舒真不愧是知性大姐姐,才华杠杠的,引经据典,带着赵桓在御花园里参观一处处景点。

一路游玩的过程中,赵桓也知道了二女的身份,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外甥女。

张太后生有一儿一女,女儿朱琳嫁给了宋徽宗的次子赵楷,平时都在南京居住,这次因为正德皇帝驾崩才回到北京。

一切处理妥当,再过几天将启程返回南京,今日朱琳特地带着两个女儿进宫来看望姥姥。

赵桓心里叹息,好不容易碰到一个知性大姐姐,结果人家已经准备离开北京城了。

时近中午,赵桓邀请二女共进午餐被对方以不合礼制为由拒绝了。

赵桓也不尴尬,回暖阁自己吃午餐去了。

路上,赵桓忽然意识到,张云舒可是自己侄女一辈的,自己居然对小一辈的侄女动心了,这是要被浸猪笼的吧。

仁寿宫,张太后正和女儿朱琳在一起拉家常。

“秀荣,赵楷已经在南京指挥使的位置上呆了七八年了吧,你公公就没说想想办法给调到北京城里来?”

“母后,您也不是不知道我公公那个人,大公无私,一向规规矩矩的,从来不去跑门路应酬,也不许我们去和人拉关系。”朱琳也很苦恼,南京虽然繁华,但两人的家人都在北京城。

“机会合适的话,我和陛下提一提,看看能不能把你们调到北京城来,当今陛下和你父皇一样,是个仁厚的人。”

“那就麻烦母后了,要是可以调回京城,我和云卷云舒就能经常进宫来陪您了。”

“云卷和云舒呢,我的两个外孙女去哪里了?”

“云卷拉着云舒去御花园放风筝去了,算算时间也该回来了,都要用午膳了。”

“娘,外祖母,我们回来啦!”

说曹操,曹操就到。

“我的外孙女嘞,到祖母这来,玩累了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