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伏波 > 第10章

伏波 第10章

作者:捂脸大笑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8 14:53:11 来源:免费小说

  那种几家联手,船只大小不一的船队,往往有断尾求存的习惯。一旦遇袭,很可能扔下一两条船就跑了,他们带上四五条船,还能吃不下了?

  “好嘞!”“全听头儿的!”“有了钱就去睡小娘!”

  一群海盗全都鼓噪了起来,不打劫他们还出什么海?当然要干一笔大的了!

  原本十来条船的队伍,就地分成了三组,各自撒欢着跑去劫掠了。那小头目倒也记得差事,亲自领了五条船守着,只盼能等来那粮队。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又在海上漂了两日,有个眼尖的叫道:“头儿,那边有船队,是不是就是咱们等的!”

  一群人呼啦啦围了上来,一看就高兴起来:“有四条船不错,一大三小,吃水不浅,肯定是运粮的!”

  那头目更小心些,又眯眼看了半晌,才摸了摸下巴:“还真让咱们碰上了,这可是大当家盯上的,拦下肯定有赏啊!吹号,咱们围上去!”

  等的就是这话,“呜呜”的号角声立刻响彻,船队调转了方向,朝着那小小船队扑去。他们可不讲究什么阵形,一拥而上就能冲的对方四分五裂。吃水这么深的运粮船,还能让它逃了?所有海盗就叫了起来,一声高过一声,比号角还要响亮,长刀乱舞,杀机四溢。

  那头目也抓紧了刀,紧紧盯着商船。现在还不掉头,这让他们冲一下不就散了?呵呵,就这种小粮队,还值得大当家大张旗鼓?几条船就给他吃下了!

  谁料正在此时,一阵鼓声传了过来。不知是多大的鼓,那“咚咚”声若夏日闷雷,一阵强过一阵,敲击的声音也有些古怪,时快时慢,似海上波涛,起起伏伏,连绵不绝。

  随着鼓声,对面船队出现了变化,从大船领航变成了一个品字形,三条小船不远不近,围绕着那条大船展开了阵型。

  那小头目心中一紧,糟了,这是有准备啊!之前阵形,还有船可能脱队,现在则成了小船做墙,大船压阵。这要是冲过去,不论打哪条船,中间的大船都能迅速还击,而若是一条条分开打,他们又没有双桅的大船,还不是要被人揍趴?

  竟然能在海上击鼓变阵,这究竟是个什么船队?不会有官兵压阵吧?难不成大当家为的不是粮船,而是船上的人?一想到这儿,那小头目寒毛都立起来了,一阵懊悔涌上心头。他就不该分兵的,现在人都散出去抢食了,他这五条小船真能拦得住人家?两年前官军纵横海上的场景,他可还记着呢。大炮砸出一个个水柱,巨大的船帆烧成火树,喊杀和哭号震天,就连驰骋南洋的长鲸帮都要退避三舍。

  他不会是遇到了这样的硬点子吧?

  “停!停!别吹号了!”看着那丝毫没有退让,反而朝自己冲来的船队,那小头目赶忙拦住了吹号的,“这船队有古怪,咱们先绕开了!”

  突然被叫停,号手不敢再吹,气势汹汹的冲锋顿时被撒了火儿。几条船上的掌舵人都叫了起来:“头儿,不打了吗?为啥停了?”

  我停下看看不行吗?那小头目黑着脸,瞧向对方甲板。此刻两边人马距离已经不算远了,眼神好的都能看清甲板上站着的人。而那小头目眼中的,就是一排排紧握枪矛,立在船舷边的汉子。距离太远,看不清那些人的神情,然而那肃杀的沉默和反光的利刃,更加让人胆寒。甚至连那鼓声也变了,“咚”、“咚”、“咚”,一声一顿,就像大军前进时隆隆的脚步。

  “见鬼,这群人怎么还不停,难不成真想打过来?”那头目被吓到了。这可不是大船队啊,区区四条船,还是运粮的,也敢穷追不舍?

  然而想是这么想,他却没让船继续向前,而是高声叫了起来:“他们吃水深,跑不快的,咱们先撤,等聚起了人手再说!”

  说着,他亲自掌舵,飞快打了个弯儿,那条贼船像是掠过海面的海鸟似的转了方向。

  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头目的心思,然而对面的阵形和鼓声却给人不小的压力,现在号也不吹了,头目也逃了,他们还傻愣着干啥?赶紧跑啊!于是一伙贼人片刻不肯停,扬着帆一溜烟跑了个干净。

  “可以停鼓了。”看着那些一去不回头的海盗船,伏波挥挥手,“让瞭望台更换旗语,恢复原来队形。”

  她的声音平平,听不出情绪,然而一旁站着的几个人已经兴奋的说不出话了。

  林虎忍不住道:“恩公,咱们这是把贼人吓退了?”

  连接舷都没有啊,只是凭一阵鼓,就把人吓退了,这还是盘踞大岛的恶贼吗?

  伏波却摇了摇头:“这些人为的只是钱财,发现没有把握,自然会退走。”

  这些无组织无纪律的海盗,就没有打逆风仗的习惯,见事不妙逃之夭夭才是常态。吓退他们的也不是单纯的鼓声,而是能随鼓声变阵的船队。这已经是海军的战斗模式了,他们一路练习了不知多少次,才能做到有条不紊。这样的船队面对敌人,抵御攻击的能力自然更强,威慑力也会更大。

  然而话虽如此,伏波并没有放松警惕:“这群人来势汹汹,说不定还有后手。咱们的船队得变变航向,绕过他们。”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运粮船是跑不快的,还是小心为上。

  这吩咐,自然完美无缺的用旗语传达了下来,此刻哪还有不听令的?别说旗舰上那些船员了,就是三家小船上,也是飞快照办。

  李牛兴奋的脸都红了:“老子还从没见过被吓退的贼船呢!那小子果真有两手!”

  “船长,回去咱们再多找些人来操练吧!”立刻有人附和。

  唯有跟着练过的,才知道操练有多管用。他们都是靠海吃饭的,当然是能打的人越多越好了。

  “这是自然!”李牛哈哈笑道,“咱们可不能落于人后。将来大船上,也要多派几个得力的才好!”

  有着想法的,又何止一人呢?三艘船,三位船长都不由自主把目光放在了前方的大船上,比他们高上一头的甲板上,那个身影巍然挺立,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立在了众人心间。

  ※

  这边,海盗船跑了老远才停了下来,船上众人简直一头雾水。有人忍不住道:“头儿,就这么放过那船队了?反正他们也跑不快,要不再集结人马打上一波?”

  反正粮船也走不快,先派人跟着,等十来艘船集合到一处,上前一围,还有什么打不下来的?

  这话不假,然而那小头目却脸色阴沉,半晌也没答应。船多了就能打下吗?万一对方船上有火器呢?而且就算能打,要拼上多少人才能吃得下?到时候别辛辛苦苦打下来,折损太多,大当家又翻脸不认账了。

  过了许久,他才咳了一声:“谁说那就是大当家要找的粮队,寻常运粮船有那般的气势吗?几艘船而已,不必再折腾了,咱们就行再找找,三四艘船的小船队,海上还不多的是吗?”

  这话啥意思,他们刚才找错人了,所以才撤的?然而想想,那些手下又觉得有理啊。谁家运粮船还能这么训练有素,跟官兵似的?硬骨头谁也不想啃啊,就当没看见算了。

  不过有个心腹想的深了点,低声问道:“头儿,万一那真是大当家要的船队,咱们却给放过了,岂不麻烦……”

  那小头目哼了一声:“沈三刀还不够大当家头痛吗?这事就别管了,大不了咱们扯旗走了,上岸随便劫两把,照样不愁吃喝!”

  青凤帮眼瞅着要发疯,说不定罗陵岛将来如何呢。与其一条路走到黑,还不如留点人手,到时候跑路也有底气啊!

  听到这话,旁人也不再废话了。海盗船又一次扬起了帆,在大海上游荡起来。

  第十八章

  也许是换航道起了作用,也许是海盗们碰上了别的猎物,无暇他顾,船队一路畅通无阻,顺顺利利回到了位于虾子窝的港口。

  下了船,就要处理这一堆堆的粮食了。两千石差不多有一百二十吨,就算是带壳的谷物,也不是个小数目。

  “晚造也还没收,咱们得抓紧时间发卖才行!”林猛是操办上一批粮食的人,对于粮价自然一清二楚,立刻建议道。

  “这么多粮,要卖到什么时候?万一拖到了稻米收割,可就要掉价了。或许可以寻个粮商,按收粮的价钱处理掉?”孙二郎迟疑道。

  他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一来一回花费了太多时间,现在距离晚造收割没剩几天了,光凭自己是很难把这么多粮卖出去,找个粮商收货,反而更为稳妥。价钱低点也无妨,反正他们的进价足够低,怎么也能赚回一倍的利润。

  李牛一听就急了:“好不容易运回来,怎能折价卖了?再说了,商人奸猾,一来二去给你拖点时间,那才要折本呢!让我说就按林小弟的法子,咱们自己卖,就算新稻下来也不必慌张,米粮这东西耐存,今年又遭灾欠收,不怕没销路!”

  两人意见不一,倒是让林猛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由看向了一旁站着的伏波。

  怎么处理这批粮食,伏波自然也是考虑过的,钱还是次要,关键还是利润分配和重组。扫视了三人一眼,她开口道:“既然粮是大家一起运回来的,不如先谈谈怎么分。这次本钱各家都有出一份,利润也当平分。那两成分润,我就不要了,以后卖粮得来的钱,均分为四份,你们三家一人一份,我占一份可好?”

  原本每家要给伏波两成分润,现在四等分,就变成了二成半,看起来是高了半成,但这粮价也是她砍下来的,不但没占便宜,反而让了些利出来呢。

  孙二郎和李牛对视了一眼,齐齐点头,林猛更是没有异议。

  见众人同意,伏波才道:“如此一来,不论粮食如何卖,由谁卖,都是咱们共同获利。既然如此,不妨分工合作。阿猛和李兄分别带一批粮,在沿海各村贩售,价钱定在七钱上下,以物易物为主,尽量多换海货回来。记得,只能在沿海贩卖,不要深入内陆,更不要跟那些有乡绅富户的村落打交道。若是有人问起,就说是船队运粮,万万不能透漏你们村子的消息。”

  这话听得大家纷纷点头,七钱虽说比现在的市价低,但是收粮在即,也得算上粮食本身的浮动。他们的进价低,不论是用小船海运还是用车陆运,都能留下足够的利润了。而今年遭灾欠收,粮价未必便宜,对于不种粮的渔民来说,已经是个极为划算的价格了。

  至于后面的叮嘱,更是保命之法。沿海村子还无所谓,多多少少都跟海贸走私有些牵连,往县城方向走,可就未必了。若是让官府知道他们做这种买卖,说不好会引来麻烦。

  只有李牛嘀咕了一句:“那船队主人呢,要说姓伏吗?”

  这话多少含了些不忿,伏波平静望去:“李兄觉得不可吗?”

  李牛瘪了瘪嘴,却未多言。前前后后跑了两趟,谈了大生意,又打了大仗,如今已经没人敢质疑这位伏公子。但是服归服,连船队名号都要挂在他名下,就让人心里有点别扭了。但是换他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还能怎样?

  没理会李牛那别扭神情,伏波继续道:“海货最好选腌鱼、虾干这种易于储存的干货。若是碰上欠收没钱的,也可以考虑赊欠。”

  这话登时让李牛睁大了眼睛:“赊账?这不妥吧!万一欠债不还呢?好不容易赚来的钱,可不能扔到海里!”

  伏波挑了挑眉:“都是海边人家,闹起匪患日子如何,你们不知吗?而且赊账又不是赊给个人,而要按照村落来谈。直接找上村长、族老,有货的直接换米换粮,没有的就预定他们明年的海货。咱们需要收购,他们需要卖出,与其让商贾两头获利,何不咱们自己来呢?一旦赊了账,以后的收货渠道也就有保障了,说不定还能交些朋友。”

  李牛“嘶”了一声,他可没料到还有这样的手段。不是卖粮赚钱嘛,怎么一晃神就变成了真正的商队了?可是偏偏他又找不到反驳的话。如果有人能送粮上门,还管收货,赊账也是预定海货,而非收取高额利息,对于那些揭不开锅的村子可是救命之恩了。这是明晃晃的收买人心,然而钱一厘也没少赚,实在是妙啊!

  孙二郎却多想了会儿才道:“那些糟了劫掠,赊不起粮的村落呢?”

  这话可就问到了点上,伏波看了他一眼,笑道:“有人也行啊。男人可以搬卸货物,女人可以洗衣做饭。将来摊子大了,需要人手的地方也多,用人力换粮也无不可。”

  这是要收纳人口吗?李牛有些震惊的看向伏波:“养人也是要钱粮的,现在海盗猖獗,破家者不知多少,谁养的起……”

  “我来养。”伏波打断了他的话,“我账上有钱,米粮也有我的份,养些人也不碍事。”

  李牛只觉目瞪口呆。这小子有钱吗?当然,稻米他占四分之一,还有一船的樟脑、虫胶,卖出去也能分上四成,加加减减,恐怕得有近千两了,养几十口人又算得了什么?!可若是手下有了人,这小子就不是单打独斗了。虽说未必有同姓的乡人可靠,却也是一股势力啊!到那时,他们三家还不得俯首帖耳了?

  可是让李牛反对,他又真说不出口。遭了难的村子,不是为奴就是为贼,跟着伏小哥还能有条出路呢。而且船队壮大,对他也是好事啊!

  孙二郎则深深看了伏波一眼。这是要收买人心了?给快饿死的人一口饭吃,该是多大的恩情?说不好这些新人会比林家人更加忠诚,更肯买命。长此以往,聚在他身边的,说不好就是一个崭新的村落了,比他们三家还要大的村子。

  这是他提议运粮时就想好的吗?

  孙二郎没有反对,思索了片刻突然道:“此法可行,只是卖不了太多米粮。海边的村落人本来就少,也未必舍得买米吃。”

  因为海禁,还能留在海边打鱼的村落已经不多了,人丁并不兴旺。而那些没船跑海的,估计也没钱买米,更多是用芋头、野菜充饥,大不了多吃点鱼呗。这样算下来,能卖出个七八百石已经不错了,想要全部售空,并不容易。

  “其他的粮食最好进行加工,舂成糙米。糙米可以拿到县城贩售,米糠也能再卖一波。”伏波也是想好了对策,光是运粮、卖粮哪里够?既然打算建立粮道,深加工也是少不了的。

  这年头,米糠不但能喂牲畜,还可以拿来吃,糙米的价格更是比带壳的稻谷高上不少。乡下地方可能还不讲究,城中住的却是要吃糙米乃至精米的。如果能把剩下的米加工后出售,不但销路能有保障,利润也能提升不少,可谓一举两得。

  这话听得孙二郎直皱眉:“糙米价钱是高,但是咱们并没有人力啊。要练兵,要卖米,还要下海捕鱼,就算从外面换来奴仆,也是不够的。”

  舂米是个体力活,一千石的粮食全都舂出来,怕是几十个人都不够。而现在他们三个村子别说是男人了,女人也都要下海捕鱼,处理海货,哪来的人手?哪怕算上伏波招来的人,也未必够用。

  伏波却摇了摇头:“舂米何须人力?你们三个村子都有船,想来也有老练的木匠,何不请他们出马,做出一个大水轮,利用水利带动踏碓来舂米?”

  水利舂米古来有之,伏波曾在纪录片里见过类似的东西,也能画出个大概。这几个村的木匠连船都能造出来,造个水车、连动杆,应该也是能行的。

  “这是……水碓?”孙二郎怎么说也是常年跑海的,见识比一般的渔民要强多了,一听伏波的形容,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然而明白归明白,下决心却不容易,见他不吭声,李牛先嘟囔上了:“且不说这水碓做起来麻烦,咱们这儿容易遭风灾,万一给吹坏了怎么办?”

  “三个村子,总能选出合适的地方。而且三家共同营建这个舂米坊,也比单打独斗要省力。咱们运粮不是一锤子买卖,所谓磨刀不费砍柴功,现在花些力气,将来的收益也更大。”伏波说的笃定。

  这能成吗?别说是孙二郎和李牛了,连林猛都迟疑起来,小声道:“此事太大,我得问过村老才行。”

  的确,若真要建舂米坊,还不知要多少动用多少人,怎么可能不经过村长、族老首肯?

  李牛在村中的发言权大些,关注的也是更要紧的问题:“让木匠来造,兴许能行,只是作坊不比旁的,要多久才能修好啊?”

  造船需要的技巧可是所有木工里数一数二,能造船,其它也能触类旁通。那水碓只是个大轮子,应当没有太大难度。难的是建造作坊,要盖屋,要选择水流充沛的河道修建沟渠,还要考虑到避风的问题。这可是舂几百上千石稻米的作坊,耗费的人力物力绝不会少。

  “三家合力,至少也要一个月才能完工,秋收是肯定赶不上了。”孙二郎若有所思的顿了顿,“但是下次运粮回来,却是直接能用上。”

  他们只运这一次粮吗?交趾稻可是三熟的,而且跟本地稻米收割时间正好错开,这可是成千上万石的买卖。只是把稻谷舂成糙米,价钱就能飙升,若再仔细碾磨,制成精米,还能提一提价。这可就是能传子孙的家业了,只凭粮食一样,就能让村人们富足起来。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舂米坊并不属于孙家,而是属于整个船队,他们三村人的。

  孙二郎抬头,看向那身姿挺拔的少年人。只是运粮,他们三家就被绑在了一起;利润平分,更是要共同进退,不能只顾自家;而到了舂米坊建成时,这支船队就成了一体,再难分离。这便是他的打算吗?只用这么几招,就把三家捏在一处,掌控起来。这样的心思手段,简直让人心惊。

  然而孙二郎并不讨厌这些谋划,自己只看到一步的时候,对方就已经看到了三步、五步之后的事情,有这样的人领头,对于他们其实是好事。如今的世道,想活下来都勉强,可这少年人接手后,只短短两月,三个村子就翻天覆地,还有了盼头和目标。既然如此,还犹豫什么!

  “我愿担起此事,早日修成作坊。”孙二郎郑重开口。之前分配任务时,只提了林猛和李牛,其中用意不言自明。伏公子相信自己,那么他就要担起责任。

  没料到孙二郎真的应下了,李牛有些吃惊,却也不觉得奇怪。要知道修建这个作坊,少不得三村交涉,更别提还有集结人力,盖房选址的问题,其中琐碎想想就让人头痛。孙二郎是他们三人中最沉稳干练的,正适合搞这些麻烦事儿。

  见孙二郎应下了差事,伏波也舒了口气。搞定舂米坊,这个团队才算真正稳定下来,她也算有了立足之基。微微颔首,伏波又道:“我船上还有樟脑和胡椒,要不要先运去番禺发卖?”

  这里面还有每村两成分润呢,也不是个小数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