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伏波 > 第124章

伏波 第124章

作者:捂脸大笑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8 14:53:11 来源:免费小说

  都没等隔天,何灵当晚就跑去了大营,找到了伏波:“小姐,之前说的那个孙小玉,她竟然想要嫁人,不在银行干了!这可是会计里最适合继任的,咱们要不要找到她的父母,说清楚此事?”

  听何灵抱怨完,伏波轻轻叹了口气:“不必了。银行这等要地,若是勉强恐怕会出乱子,想嫁人就放她去吧。”

  何灵没想到她会这么说,急道:“阿玉真的是最适合的人选了,而且咱们教了她那么长时间,就算是当学徒,也不能就这么就跟人跑了啊!还有银行里的事情,她要是嫁出去了,恐怕也要透露出去,岂不是泄露了咱们的机密?”

  伏波笑笑:“人当然不能就这么放走,可以命她教布坊里的女工们,五年为期,以补偿之前花费在她身上的心血。她那夫家不是书香门第吗?当个女先生,也不算辱没了家风。至于泄露消息,也不算什么大事,将来办银行的不在少数,想打听有的是渠道,反而是这些会计,除了咱们恐怕没人肯要。”

  这说法,让何灵心中的怒气稍降,然而心底还有不甘:“那以后呢?要是辛辛苦苦教出来的都这么跑了,还怎么做事?我看该拒收这种年纪轻轻,又父母均在的女子,以后银行出来的都不准嫁人,这才能安安稳稳……”

  “这念头是错的。”伏波打断了她的絮叨,直接道,“咱们要做的不是逼所有女子不嫁人,而是该打造出一个即便嫁了人,也能安稳出来做活的环境。要帮她们带孩子,想到她们的难处和苦处,替她们分忧。这世道已经够艰难了,因此咱们更要宽容,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就把那些向学之人拒之门外。”

  何灵愣住了,她可没想到小姐会这么说,然而许久后,她还是道:“可她们若是都嫁了人,都走了呢?会计这职位岂不是成了笑话?”

  “不用怕,会有人留下的,只要你我还在,她们就有了选择的余地,有了模仿的榜样。能自己赚钱,能掌握权力,凭什么不留下?至于那些走掉的人……”伏波微微一笑,“也未尝不是开枝散叶。睁开过眼的人,就不会忘记看到过的东西,她们会教导自己的孩子,影响自己的夫婿,甚至改变自己的父母。移风易俗,靠的就是这些潜移默化的东西,女子读书,影响可比男子读书要大得多了。”

  这是何灵从没想过的东西,然而有一样,她无法反驳。自从小姐公开了身份,银行里那些会计可都神采飞扬,有些人连那些闲言碎语都不怕了。赤旗帮的帮主都个女子,是个一手能建起大帮,击溃朝廷兵马的奇女子,那她们凭什么不能做会计,凭什么不能跟男人一般管理银行的事务?

  而野心一旦生出,就万难压下,这也是她觉得孙小玉肯定会后悔的原因。一个主管的位子放在面前啊,竟然为了嫁人就舍弃了,只要脑子清楚,将来必然追悔莫及。

  至于那些开枝散叶的说法,何灵心底其实还是隐隐有些怀疑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女子再怎么能干,一旦回到其中,哪还有挣脱的力气?

  见她默不吭声,伏波伸手揉了揉她的发顶:“如今你可能还想不明白,不过有一件事该牢牢记得,不要怕人走,要思考怎么让人留下。那些选择了嫁人,选择了离开的女子不是你的敌人,这世道才是。不要平白的设立门槛,也不要憎恨,鄙视她们,而是要铺路,要开窗,要尽其所能给那些人选择的权力,后悔的退路。人言是能杀人的,女子生在这世间本就艰难,岂能再彼此戕害?”

  何止是这个时代,哪怕几百年后,类似的事情也层出不穷。不过伏波坚信一点,基数是改变一切的根本,不论是生产力,还是思想的变化,她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而非分裂的敌人。

  这是小姐当年就教过她的,在岛上,在面对那些沉默不语的女人时。何灵的咽喉微微一哽,点头道:“我记下了!”

  “以后咱们帮里也会有许多孤苦无依的女孩,你能选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的,如今还是稳住人心更重要。”伏波又叮嘱了一句,目光也不由投向远方。不知沈凤那边如何了,只希望那些女童能平安归来吧。

  第二百一十七章

  对于孙小玉的处置很快就下来,免去她的会计职务,前往布坊给女工上课,教她们识字算数,为期五年,没有固定薪俸,只有些作为束脩的米粮。

  对于这安排,孙家可不敢有什么意见,毕竟当上会计可不容易,每月还有银子拿,现在突然要嫁人离职,也有点理亏。况且亲家对教书这活儿也不排斥,五年虽说有些长了,但是每天只上一个时辰的课,也不算什么大事,还有粮食拿,全当是扬名了。

  至于不得外泄机密的事情,其实也没何灵说的那么要紧,毕竟银行原先就是有规定的,泄密的惩处十分严厉,赤旗帮再怎么瞧着温和无害,那也是独霸南海的大船帮,谁敢以身试法?况且这些会计接触的多是青苗贷,也没人会打听平头百姓去银行借了多少钱。

  不过孙小玉的离开,还是让不少人心生惊诧,别说是银行的同伴了,就是布坊里也有不少人大惊小怪。

  “竟然还给咱们上课?哈!若得了空,我还想回家睡觉呢!”

  “都要听吗?会不会跟升职有关?”

  “就你这小蹄子还升职?哈哈哈,笑死老娘了。”

  “别闹别闹,我觉得能写自个儿的名字也挺好的。”

  “口诀表都挂了多久了,也没见你学会啊!”

  “是啊,为啥专门找人来跟咱们讲课呢?”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那女先生是银行出来的,听说犯了事,才被罚给咱们讲书。”

  “嘶,银行里那些女子不是当的账房吗?这是犯了多大的事儿啊?”

  “谁知道呢,说不定贪了钱财。”

  “贪了帮里的钱还有活路?估计就是学问不行,被赶出来了!”

  “就是,一个小娘还管什么帐,这都是男人干的活啊,不自量力。”

  “说话当心点,咱们帮主也是女子呢!”

  “哎呀看我这臭嘴,该打该打……”

  一群妇人聊得起劲,旁边一个小丫头却听到有些心机,瞧着空赶紧为身边人:“二婶,真有女先生给咱们讲课吗?”

  那婆子笑了,打趣道:“怎么,你想听啊?”

  黄小丫把头点的跟鸡啄米似的:“想,我想读书识字!”

  瞧她这兴奋劲,倒是把那婆子逗笑了:“那就听听呗,据说都是下晌来讲学,得一个时辰呢,想听的都能去。”

  当真?!黄小丫眼里都闪出了光,之前她也是背了口诀表,又去跟管事说了好几次,这才讨了个纺织的差事,不必天天搓麻绳了。现在又有人教她们读书识字,若是学会了,是不能还能换个差事?

  虽说不知能换什么差事,但是身为疍民,读书识字已经是她想都不敢想的美事了,现在平白有人来教,她怎会错过!

  有人满不在乎,也有人跃跃欲试,真正的主管王三娘,此刻已经见到了来赴任的女先生。

  “孙姑娘能来我们布坊,可真是件好事。”对于孙小玉的到来,王三娘是打心眼里高兴。当年她因为去听了何姑娘的课,学会了数算,这才能在布坊里担任主管。可是再想升职,得读不少的书,她也是工作繁忙,没空去学,现在人都送上门了,可不就刚好能跟着学学了。

  见王三娘笑的开心,孙小玉也笑了笑:“我懂的也不多,若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望三娘子指教。”

  见她如此谦逊,王三娘更开心了,银行里的人可是帮主的心腹,她还担心这位脾气大,不好相处呢,没想到竟然如此的和善。想起了什么,她赶忙道:“我们这边都是些蠢笨妇人,若是有顽劣的,孙姑娘只管打骂,轰出去也无妨,千万别纵着她们!”

  孙小玉不以为意,只道:“无妨,喜欢学的留下即可,不爱学的也不必勉强。”

  这也是何灵的原话,她无需教会每一个人,只要来上课就行了。

  王三娘却在心底叹了一声,她是知道那些女工的脾性,恐怕宁肯学刺绣花样,也不爱在写写算算上花功夫,也不知有几个人能抓住机会了。

  没在这上面纠缠,她转了话题:“听说孙姑娘就要成亲了,可选好了日子?”

  孙小玉神情微敛,低声道:“定在了两月后。”

  王三娘立刻道:“那还有些时候,到时候我定让人给你绣条好看的锦被做添妆。”

  布坊里就这种事方便,王三娘也是打定主意了要结好这位女先生,平日多听听课,跟着读些书,说不定还能给自家闺女开蒙呢。如今也不用交束脩,只好在旁的上面找补了。

  孙小玉自然谦让了几句,两人就说到了关键处。

  “这要是成了亲,还方便过来吗?”王三娘小心道。

  “我以跟夫家说好了,只一个时辰,不碍事的。”顿了顿,孙小玉道,“若是回头怀了孕,可能要请几个月假,不会少了课程。”

  一听她这么说,王三娘子就放下了心:“你放心,咱们这边也有育儿房,将来有了娃娃可以带过来让人照料,不妨事的。”

  她那夫家恐怕不会让她把孩子带出来,也不知该怎么作答,孙小玉只含糊应了一声,不再多谈。

  两人聊的差不多了,便一同去看了作为讲堂的食堂,这边有桌椅板凳,也有早就准备好的黑板和粉笔,都是银行里用惯的,倒是没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孙小玉当初在银行时,也常常教导新来的姑娘,本就有些底子,现在要教的东西更浅,自然不在话下。

  一切都安排妥了,也到了下工的时候,等所有人闹哄哄的吃完了饭,收拾完了桌子,她才走上讲台,对众人道:“我名叫孙小玉,以后负责教你们课业,以后一天认字,一天识数,每旬休息一日。若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下来问我。”

  终于见到这位女先生了,下面人倒是分外好奇,还有不少人交头接耳,嗤嗤发笑。王三娘立刻站了出来,怒声道:“都给我老实点,不愿听的明日就别来了!若是有不敬孙先生的,别怪我打你们的手板,让你们织不成布,绣不了花!”

  这话可太重了,下面人立刻安静下来,不敢造次。王三娘也是听过传闻的,不忘补了一句:“要不是孙先生打算成亲,哪会离了银行,来这边教书?能听课是你们的造化,别浪费了帮主的一片苦心!”

  嚯!原来是为了嫁人才离开银行的啊,这是攀上什么高枝了?要不怎么说人家运气好呢,又能进银行,又能嫁良人,旁人可比不来啊!

  还几个原本无精打采的,突然就反应过来,是啊,若是读点书,将来是不是能挑个好人家?回头得打听打听,这女先生到底是嫁给哪家了。

  王三娘这话虽是吹捧,也是替她解围,可是不知怎地,孙小玉总觉得心底空落落的,像是少了一块。下面密密麻麻坐了不少人,但跟银行里那些女子截然不同,她们眼中并没有那种渴求,只是打发时间,看看旁人的笑话。读书对她们而言,恐怕还没有刚才的饭吸引人。

  然而即便如此,孙小玉也没有敷衍的心思。一想起何姑娘那恼怒的神色,她就觉得心底发闷,难受的要命。帮主也是真心对她好,甚至连处罚都如此的轻微,她怎能辜负这份心意?

  而且在心底,孙小玉也是愿意出门教书的。还有两个月,她就要成为别家的媳妇了,到时候要侍奉公婆,跟没见过面的丈夫朝夕相处。她不知他们是怎样的人,也不知自己能不能讨他们欢心,心底何尝没有恐惧?现在,她手里捏着的是白垩和石膏子做成的粉笔,面前放着的是熟悉的书本,她只要把自己学过的,教给面前这些人就行了。

  这些是她能掌控的,也是她真心喜欢的。下面那些无精打采的面孔,再也不能影响孙小玉,她提高了音量道:“今日讲的是《三字经》,没有纸笔的,回头可以筛一盘细沙带来上课,跟着练字才能记得住。”

  说罢,她转身在黑板上写了起来。

  坐在角落里,王小丫睁大了双眼,死死盯着那一个个雪白的字,浑身都在微微发颤。这真的是教她们识字啊!虽然一个也不认识,但是王小丫还是笨拙的用手指模仿着黑板上的字迹,她是买不起纸笔的,但是沙盘并不难弄,明日一定要准备好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讲的是人在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台上的女先生开始了讲解,台下有人发呆,有人打哈欠,也有人听的全神贯注。不多时,朗朗的读书声响起。

  一节课,只讲了三四句,还要一个个字的教,其实是有些慢的。不过孙小玉觉得慢些也好,这边的女工学起来恐怕更吃力,得循序渐进,只是不知明天还会来多少人。

  笑着跟王三娘又聊了几句,孙小玉提着书篮往外走去,谁料还没出坊门就被人拦住了。那个是个头颇矮,黑不溜秋的小丫头,一脸紧张的站在了她面前,孙小玉记得这张脸,方才在课上,她的嗓门极大,是少数几个真心学习的。

  一想到此处,她就放缓了声音,和气问道:“可是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

  王小丫用力摇了摇头,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突然开口:“先生教的很好,我都能听懂,若是学会了这些,我是不是也能去银行当个会计?”

  她是真打听过了,银行跟布坊完全不一样,里面的女子都能管事,跟男子一般无二。她真能听懂这些东西,她记性特别的好,也肯下苦功。若是学成了,也能进银行,是不是就不用织布,每日穿得整整齐齐,拿比管事娘子还要多的薪俸呢?

  那小丫头并不漂亮,瞧着也不像有多机灵,可是她眼中的东西,孙小玉无比熟悉,她曾在许多同僚眼中看到过,也无数次在镜中瞧见……眼底一热,她轻轻点了点头:“只要好好学,就有机会。”

  这是她曾在何灵口中听过的话,支撑她走过那么多艰难的日子。如今她也要说给别人,说给更多的女子。只盼她们不像她,能继续走下去,去临县,去番禺,去所有赤旗帮能到达的地方。

  王小丫的脸一下就绽开了,用力鞠了一个躬:“谢谢先生,我会好好学的!”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一个银行会计辞职嫁人,或是一群女工读书识字,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整整引人注目的,还是那筹备良久的学堂开门。

  一整个院落,分出了三个讲堂,五间斋舍,还有配套的食堂、校场和书房,瞧着就跟个小书院似的。所有入学的孩童,除了那些烈士子弟免去束脩,其余人都要缴纳一定量的银钱,当然也不算多,只要是赤旗帮治下的百姓,大多都是能拿得出的,更别说人家学堂还管一顿饭呢。

  站在讲堂中,王秀才看着下面做得整整齐齐的孩童,心底可是五味杂陈。之前考试的时候,他的确拼尽了气力,成功拿下了讲师的名额,然而最终的成绩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一共才留下六个人,其中四名只能教蒙学,有两人却能教“快班”。

  这是赤旗学堂里单独分出的一种班级,如果蒙学里的孩子聪明过人,学的比旁人都快,就能提到快班,由那两人教导。而他们的薪金,补贴,待遇都跟一般的讲师不同,着实叫人羡慕!

  这种差别待遇,很是让一些人心有不甘,可是等看到那两人的时文之后,众人都闭了嘴。全都是上过科场的,时文的好坏大家还是能看懂的,临时的命题,苛刻的条件,还能写得文理通达,是真难得了。技不如人,只能被人压过一头。

  好在,这学堂的职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若真教的好,有才能,回头也能调任快班。一想到此处,王秀才不由挺了挺胸,高声道:“此后两年,尔等要学会读写,能识字断句,须得好生向学,不可懈怠!”

  说着,他的眼神还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坐在左边那五六个女娃,大的已经十二岁,小的刚刚道入学的年纪。唉,他这一班怎么如此多的女生,岂不耽误他出成绩?

  然而跟山长抱怨,他又真的不敢,毕竟赤旗帮就是女子当家的,谁知道那田先生跟帮主是什么关系呢?要是被人穿了小鞋,记上一笔,那才是划不来。

  把杂念抛出脑后,王秀才高声道:“今日先学《三字经》,都跟着我背!”

  这一堂课才上了半个时辰,屋外就响起了“当当”的钟声,这是催着下课呢。王秀才有些不悦,却还是一会袖子,宣布停课。一群小孩跟雀鸟一样“轰”的四散跑走,有上茅房,有到食堂打水的,还有些直接跑到校场玩耍去了。

  王秀才当然不满这群孩子的闹腾,不过都是渔家子弟,还能有什么强求什么?好在这放课的时间也短,只半刻钟,就又敲钟上课。

  结果一上午,他就上了两节课,一节读,一节写,之后就换了账房来教数算。中午吃罢了饭,歇息了半个时辰,又是数算课,之后换成另一位讲师说史。

  这可是王秀才教不了的,他为了考举,都是读四书五经,哪有时间背史?不过说史的本就是教快班的先生,他也不敢置喙什么。一天五节课上完,还要再校场上跑操玩闹一番,才算上完了一天的课程。

  这安排多少让人有些奇怪,好在讲师够多,分派到每个人身上也不算累。而且一旬还能休息一日,等妻儿都来了,倒是可以好好过日子。

  没过两天,王秀才就习惯了这有条不紊的教书生活,唯一值得操心的,就是那些孩童的学习进度。要挑选出足够聪明的,到时候报上去,通过考试就能分到快班了,他可不能选错人,要是挑出来的考不过,岂不是丢人?

  而等到账房开始讲数算,王秀才就会到书房坐坐。这书房里的书可真多,还备着笔墨,哪怕多抄两本书也划算啊。

  不过大家都是抄经义,有一个同僚却分外不同,从来不抄书,只是一本本的看。书架上有什么就看什么,还看得飞快,跟吃书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