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伏波 > 第123章

伏波 第123章

作者:捂脸大笑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8 14:53:11 来源:免费小说

  一群人兴高采烈,把这“神异”吹上了天,真正幕后主使却早已知道了详情,开始了下一步的安排。

  “帮主,那水泥瓦果真比陶瓦结实,钉孔也好用,可惜就是颜色太少,若是能更鲜亮些,怕是县里的富豪都要趋之若鹜了!”林实也是颇为激动,家中几代都是瓦匠,又在水泥作坊里干了大半年,他可能是整个东宁最懂水泥的人了。

  然而即便如此,林实还是每每被帮主的奇思惊到,就如这个水泥瓦,就是帮主想出来的点子。比之寻常瓦片,水泥瓦更为坚固,尺寸也大,分量也足,原本就更不容易被吹走。加之重压成型时留下了钉孔,整个就是钉在挂瓦的架子上的。如此一来,只要屋顶不被吹走,瓦片基本就能保持完好。屋顶还要上沥青、毡布等等防水的料子,最后用三合土和水泥一同搅合,分量不会太重,又防水防风,可谓是稳妥至极了。

  这也是试了不知多少次,他才敢把水泥瓦用在将军庙上,现在突遇飓风,竟然还真扛住了,林实怎能不欢天喜地?

  伏波却没有放松:“没有损坏的确是好事,不过这次的风还不算太大,尚未达到承载极限,这水泥瓦还要继续改良测试,不只是颜色的问题,搭建方法,瓦片质量都有提升的余地,万万不可自满。”

  这话让林实赶忙收起了笑,认真道:“帮主放心,如今大家的干劲都足,工艺上绝不敢怠慢,就是人手有些不足。”

  当初帮主把水泥作坊交给他时就说过,不论是改良工艺,还是提高效率,只要能研究出新的范式就大大有赏,不但能提升薪水,还有最高百两的赏银!

  一百两啊!多少人家一辈子都攒不起的银钱,在作坊里只有用心敢想,就能捞到手里,谁还会吝惜本事呢?正因这巨额奖赏,半年来水泥的制法就提升了数次,产量已经大大增加,不过众人的干劲越足,水泥作坊的发展就越快,之前盘下的地都不够用了。新入股的唐掌柜又拉来了好些生意,这要是再不招人,恐怕都赶不上出货了。

  “这个不慌,最近会有大批人送回东宁,可以优先安排在水泥作坊。”伏波也是早有准备的,之前留下的降兵,还有最近蜂拥而至的逃兵,有一部分是要分流到各家作坊里的。毕竟卫所出来的人也不都想打仗,还不如当个壮劳力。这些人都受过专业军事训练,转换成产业工人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至于那些疍民,则多用在盖房、造船之类的行业,他们不比当兵的,流动性实在太强了,等到捕鱼季来临,估计要跑一大半。至于更多的劳动力,还是要指望失地的农民。东宁现在安稳了下来,附近几县可未必,还要趁着大胜拓展一下领地才是。

  不过这些不必跟林实详细讲,她只是又叮嘱了几句将军庙的建设进度。这是标准的青砖水泥房,盖起来速度不慢,但是庙宇的装饰、神像的打造都要花大力气,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

  林实也知道将军庙的重要,应承的十分利落,然而临走前,他还是忍不住低声问了句:“帮主,听说学堂就要开了,我家里有两个男娃一个女娃,都是进学的年纪,可能都安排进去?”

  身为水泥作坊的管事,他如今也是小有家资了,让家中子嗣入个私塾根本不成问题。然而这学堂跟旁的不一样,是帮主亲自招的先生,听闻传授的也不是那些考秀才的学问,而是帮里需要的本事。这听起来就跟别处不同啊,而且只有烈士子女和大小头目、掌柜的孩子能进学,林实自然也有些担心,生怕这次报名的人太多,家里的娃娃轮不上。

  伏波微微一笑:“放心,都是为赤旗帮买命的,哪有不让孩子进学的道理?你还能推荐十个名额,有什么得力手下,也可让孩子跟着学学。”

  这可就喜出望外了,林实连连道:“多谢帮主,多谢帮主!我这就去找人问问!”

  这可是笼络人心的大好机会啊,孩子都留在赤旗帮的学堂了,难不成那些做爹的还能跑了?

  得了准信,林实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伏波却还有一堆事情要处理,学堂正是其中相当麻烦的一项。

  其实之前赤旗帮已经开设了育儿房和蒙学,基本就是帮着带孩子和启蒙教学,招收的人不算很少,却也只是让一部分兵士和女子掌握了基础的识字算数。真正想要办学堂,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最关键的其实还不是老师,而是教材问题。

  数算还能找几个账房教教,也有现成的数学课本,虽说难度有点大,而且好多年没有更新内容了,但也不是不能学。

  可是语文就麻烦了,如今所有的教书先生都是走科举路线的,也就是教导四书五经,三纲五常那一套,这玩意可跟赤旗帮的基本价值观截然相反,真要是要是教了,别说能不能出人才,说不定还会惹出麻烦。而伏波自己熟悉的那些东西,显然也不是能正大光明拿出来说的,且不说会激起所有统治阶级的警惕,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不配套,在这个工业革命还没诞生的时代,拿着屠龙术最终恐怕也只能变成恶龙了。

  两边都走不通,又不能一直用评书和话本来代替教育,就必须从现有的思想里去芜存菁了。好在她身边有个正经科举教出来的高材生,于是在结束银行的筹备之后,田昱又就被她抓了壮丁。

  “‘三纲’不行,‘五常’又嫌太多,这选材到底要如何编纂?”面对伏波的疑问,田昱也觉得无奈,不学“三纲”,不讲“忠孝”他没意见,“五常”又碍着谁了?

  伏波亲自给他斟了杯茶,缓缓道:“仁主爱人,义为尊贤,智明是非,信言根本,唯有礼,直指尊卑。若是守礼,岂会不尊三纲?”

  田昱捏着茶杯,半晌无言,毕竟他也清楚“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世间的礼本就是为了尊卑而存,可他们是一群乱臣贼子,又怎么可能遵从礼法?

  叹了口气,田昱道:“那去掉‘礼’,换成‘勇’呢?”

  伏波摇了摇头:“其实不必那么麻烦,只留‘仁、义、信’即可。智勇只要读书,练武,终究能习得,何必多此一举?”

  这到未尝不是个法子,毕竟五常之说也非圣人最初言语,最初只有“仁义礼”,现在去掉“礼”,换上“信”,倒是更有江湖气。

  然而田昱沉吟片刻,还是道:“‘仁义信’足以教出个正人君子,可是不懂‘礼’,不讲‘忠孝’,如何节制士卒、百姓,让他们听命呢?”

  “三纲”位列“五常”之前,就是因为它能制约君臣夫妻,让上下有序。现在这些都不讲了,连“忠孝”也不提,将来赤旗帮坐大,要如何统御地方?

  “明白尊卑,能让人老实听命,可是天下终究不是某几个人的,我想要的是一个黔首草芥都能挺胸抬头的世界,与其告诉他们‘上下有序’,还不如谈一谈‘民贵君轻’。至于御下,知‘家国’,方能生‘忠勇’,让他们为自己活着,远比为我活着更好。”这也是她能想到的,最接近自己理念的说法了。

  这一句说的平静,却让田昱心中掀起波澜。这根本就不是称王称霸之人该想的,更不是个已经开始立庙,为自己披上神袍的人会说的。可是仔细想想她的所作所为,田昱又不得不承认,她这番话是发自内心的,毕竟“教化”才是根本,没人会在这上面撒谎,更没人会疯到选择毁掉自家基业的法子。

  除非她想要的基业,跟旁人不同。田昱突然发现,自己之前被误导了,伏波想要的一直都是“海晏河清”,是“国泰民安”,让治下百姓们的安居乐业。而所有的征战,所有的阴谋阳谋,为的都是稳固地盘,是让自己有施政的空间,而非常见的争权夺势,称霸一方。

  是她领兵打仗的能力太强,也是她气势逼人,野心勃勃的印象来的太深刻,这才隐藏了这方面的欲求缺失,甚至连他这个心腹都难以查觉。

  这跟他想要达成的,并不相同。抱着这样的心思,什么时候能打入京城,杀光那些昏君佞臣,为他的母亲报仇?然而扪心自问,田昱也真的好奇这样的教法能教出怎样的人物,想看看这基业究竟能不能成,又会变成什么模样。

  “民贵君轻”之语史不绝书,然而从未有人能真正做到。可伏波是个女子,是个冲破了“三纲”桎梏,出脱“伦常”枷锁的人物,她掌管的这个帮派,又能走到哪一步呢?

  沉默良久,田昱长吁一口:“我知道了,这两日就能整出学堂的教案。”

  她要的名篇名句,史书记载都不难找,而教的不过是些蒙童,只要确定了方向,对他而言可谓轻而易举。

  伏波也放松了笑了出来:“那语文就交给你了,数学课本我在跟几个账房商量一下,也会尽快整理出来。”

  这可是承载她信念的东西,自然要上心。只不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还不知多久才能见到成果。好在,她现在也不是孤身一人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

  正式兴建学堂的消息,不知引动了多少人的心思,然而更让人在意的是私底下传出来的说法,听说今后帮中大小作坊,都要从学堂里选管事、账房,甚至船上的文书,管库的钱粮官,也都会优先用学堂里出来的子弟。

  这就跟蒙学大大不同了,是真能有前途的!而且都有这么长远的打算了,是不是也说明赤旗帮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稳固?自己可以拼命厮杀,儿孙们却不能还在船上卖命,多学点东西,混个更好的前程才是正经。

  有了这念头,入学的名额就别提有多抢手了。如今赤旗帮也有数千人马,除了大小头目和那些烈士子女外,其他的聪明人也都削尖了脑袋,想把自家的娃儿送来进学。好在学堂有个年龄限制,只招收七至十五岁的孩童,而且年年都能有新生入学,这才让一些没有适龄儿女的歇了心思。

  不过即便如此,这次的入学名额约莫也得有个一二百人,讲学的地方好办,只要改一改民居就成,教书先生可不能少了。教数算的账房早早就选了出来,赤旗帮还专门招了一批曾经教过书的秀才,等人都到齐了,直接圈在一起,来了一场笔试。

  都是大老远跑来的,可是这群秀才谁也没想到,入学堂教书经历的不是面试,而是安排在了这么一个类似考场的地方。

  看着面前摆放的笔墨,王秀才两手直冒汗,不住的偷瞧身旁。这一屋子,足有十六个书生打扮的男子,最老的怕不是五旬有余,最年轻的瞧着只有二十出头,有些还是熟面孔,估计都是临近县里跑来的教书先生。人未免也太多了,怎么都赶在一起了?唉,一个学堂又能招多少先生,这要是被挤掉了可怎么办?

  王秀才的担忧不无道理,如今这世道,读书已经不是寻常人家的首选了。流民遍地,贼寇丛生,吃饱饭都难,哪还有闲钱交束脩?孩子稍大点也得赶出门做工,学点手艺也比识字来的划算。别说是这些平头百姓了,就算有心功名的读书人,如今也没几个惦念着赶考了。院试、乡试也就罢了,中了举难不成还要前往京城参加会试?这一路上有多少贼匪,怕是还没到地方就要丢了小命。

  世事艰难,他们这些秀才的日子就更难熬了。有本事有门路的,都去衙门里谋差事了,若是数算好些,或是人机灵点,也能寻个账房、文书之类的活儿,再不济就只能在街上摆摊儿,替人读信写字,勉强混口饭吃了。

  王秀才就是最后一种,原本的私塾早就关门大吉,他又拉不下脸去做买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卖字也就饿不死而已,家中还有妻儿要养,整日都愁的不行。因而听到赤旗帮招教书先生的消息,才会巴巴赶来。

  当然,这也不是存了投靠海上大豪的心思,而是听说赤旗帮乃是邱大将军之女所建。邱大将军那可是冤死的忠臣,从道义上投靠也没什么问题。加之朝廷征伐都没能奈何,又肯建学堂,招先生,想来赤旗帮跟寻常匪帮还是不同的。他好歹也读了十来年书,教个蒙童肯定能行。

  结果主意打的挺好,到了地方一看,这么想的人还真不少。王秀才手心的汗不免更多了,跟进考场也差不多了。

  正提心吊胆着,就听门外传来了阵声响,一个古里古怪,带着两个轮子的木椅被人推了进来,定睛一看,那上面竟然还坐着个人。

  那人瞧着还不到三十的样子,身材有些瘦削,双腿也不良于行,然而神情气度,却让在场众人都紧张了起来。这人看着就是个读书人啊,然而不像是寻常士子,反倒有几分隐隐的官威。王秀才不由缩了缩脖子,这赤旗帮不是船帮吗,怎么会有这样的人物?

  在主位坐定,田昱目光扫过众人,冷冷开口:“鄙姓田,兴励三年的进士,如今主管赤旗帮内务,兼任学堂的山长。”

  这一句,让下面诸人都是大惊,忍不住冒出一阵嗡嗡声响。进士啊!而且是兴励三年的,岂不是年纪轻轻就过了殿试?难怪瞧着气势非凡,说不定以前也当过官呢!等等,那他为何会来赤旗帮?啊呀,不会是为了邱大将军的冤案,反出朝廷了吧?

  一想明白,所有人都老实了,吭都不敢吭一声。学问比自己厉害,当过官,还是反贼,谁敢在他面前多话?就连考校一事,也隐隐都有了点道理,有这样的人坐镇,赤旗帮的学堂还能招收庸才吗?

  田昱也不管众人的心思,开门见山道:“你们投的拜帖我都看过了,皆是经验老道的讲师。不过赤旗帮的学堂和寻常私塾不同,不教三纲五常,所有课业都要按照规定来讲。”

  这话可比刚才那句还要有杀伤性,那个须发花白的老先生立刻叫道:“岂有此理,怎能连纲常都不教,这岂不是……”

  “岂不是”三字出口,他猛然一惊,下面的话没敢说出来。

  田昱微微眯起来眼,替他补完了:“岂不是要犯上作乱?你觉得赤旗帮是做什么的?”

  那老头额上的汗都出来了,两腿抖的厉害,连身子都有些打晃了。王秀才也吓得干咽吐沫,把头垂的极低。是啊,现在还谈什么纲常,这赤旗帮连朝廷的大军都敢打,帮主又是个女子,哪还有君君臣臣的样子?若教了纲常,教了伦德,还当什么海上大豪,直接投降不就得了。

  看着下面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吭声的秀才,田昱冷哼一声:“在我赤旗帮,只要教‘仁义信’三样,讲《论语》、《孟子》、诗词史书。若是不肯干的,自可离去。”

  没人动弹,就算心里再怎么不愿,此刻也没人敢做出头鸟。王秀才倒是松了口气,至少还教“仁义信”,虽说有些失“礼”,倒也没太违背人伦。

  然而心刚刚放下点,就听台上人道:“既然你们都知晓了学堂里要教的东西,就以‘仁义信’为题,写一篇时文吧。两个时辰为限,字数不拘,到时间必须交卷。”

  话音一落,不知多少人面面相觑。王秀才是真傻了,从没见过考校教书先生,还要用时文评判的,还是这么刁钻的题目!五常都缺二,更不能提及三纲,那恐怕也没法讲忠孝了,多少套话都没法用上。而且考校他们的可不是什么朝廷,而是海上大豪的僚属,又该如何奉迎,还不被套进“逆贼”的筐子里呢?

  好歹都是读过十来年书的人,不止王秀才,其他人也是面色煞白,提笔维艰。要是有急智,有长才,怕不是早就有好去处了,哪会沦落至此?再说了,主考官可是进士出身,学识本领必然力压众人,就算写出了文章,人家能不能看上眼呢?

  见一群人神情,田昱不紧不慢的加了一句:“只要能入学堂,每年二十两薪俸,包食宿衣衫,有年节贴补,还有能接来妻儿,在赤旗帮安家。若是教的好,也能升职涨薪。”

  这句话,每一个字都敲在了众人心底,王秀才再不迟疑,立刻提手磨墨,在胸中打起了腹稿。赤旗帮的要求是怪了点,但是钱给的也真多啊!只要能留下来,他就能养家糊口,照料妻儿了,绝不能放过这机会!

  见众人都埋头写了起来,田昱轻靠在了椅背上,呼出了一口气。八股是有不少范式,然而这次的命题太过新奇,需要避讳的地方也多,还是临时出题,连个准备都没有。这种时候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最能看出学问和心中倾向的。那些把“忠君爱国”摆在嘴边,满腹道德文章的,还是早早赶走为妙。赤旗帮要的可不是腐儒,甭管是不是真心认同他们的理念,至少也得能变通,知分寸,反正现在赤旗帮名气大涨,招揽读书人也不像之前那么艰难了,是该好好拣选一番。

  可惜人才还是不够啊。田昱不由琢磨起了当年的同窗,同僚,甚至是那些下属官吏。这些人中,恐怕也有不满朝堂,郁郁不得志的,兴许能想法子拉来一些?还有他们要的并非是“官”,而更像是“吏”,之后恐怕也要添一些处理公文、政务的课程,可以从衙门里寻些讲师,那个羊师爷也是个精明有眼色的,要不要让他也出点力,或是举荐些人才?

  除了蒙学之外,有些头目、将领、管事们也有进学的意思,还得安排几个专门的讲堂,可以参照以前教导女工的法子。若是在考评里加上识字这一样,恐怕肯学的还会更多……

  想着想着,田昱唇边不由露出了些笑容。虽然事情越来越多,忙得让人喘不过气,然而“兴教化”这件事,不论何时都能让人心情舒畅。平添了“教化”这样利器,赤旗帮也会跟其他帮派大大不同,别有一番气象吧?

  第二百一十六章

  “这次开新银行,要抽调六人前往番禺,名单过两日就会公布。没选上的也别着急,听说之后会在其他县开办新的民生银行,到时候也会从咱们这边挑人。前往外地虽说苦点累点,但是都能加薪,主管也会从老人里挑选。当然,若是实在不愿远行的,也可以下来找我。只不过这样难得机会,还是希望你们能好好考虑清楚,别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成为会计主管也有些时日了,如今何灵对于开会谈话也称得上驾轻就熟。有些事情,在会上说的效果未必会好,还是私下沟通更为方便。不过对于选派的人员,何灵还是有些把握的,都是精明有上进心的姑娘,应当不会出岔子。

  如今最重要的还是选定接任她位子的人,这次招商银行成立,她也要前往番禺主持大局,东宁就必须选出个靠得住的新任主管。这里可不仅仅是大营所在,更是培训会计的地方,若是选错了人,恐怕会耽误大事。

  果真不出何灵所料,她挑出的六人都干脆利落的答应了外派,其他人的表现就有些不一了,有几个来找她说希望下次能入选,也有几个犹犹豫豫说了不想外派,对于这些人的退缩,何灵也不觉得意外,毕竟这年头敢于背井离乡外出做活的本就不多,何况是这些刚刚学了几天数算的女子?

  虽说觉得有点可惜,但何灵并没有沮丧,如今只是东宁的银行,就有十六个会计了,将来银行越多,会计肯定也就越多,总能挑选出合适的人选。实在不行就等新建了银行,就地选材,那些胆子大的分别担任分行的主管就成了。

  然而这满满信心,却在选定的继任者那里,撞敲了个粉碎。

  “什么,你不愿当主管?”看着面前年轻女子,何灵惊讶极了,“阿玉,这可是东宁的主管啊,要是做的好,说不定都能入田先生和帮主的眼,为什么不肯干呢?”

  孙小玉沉默了良久,才低声道:“不是不当主管,我想辞去银行的差事。”

  何灵的脸色一变:“怎么回事?可是家里出了什么变故?”

  孙小玉就是东宁人,也是最早学习数算,入银行的那批人之一。她比旁人更聪慧,又肯下苦功,识字最多最快,账目也算的清楚明白,从无错漏。难得的是她待人接物也十分稳妥,还会教导新人,是个极难的人才。好不容易混出头了,能接任主管的位子,怎么反倒不愿干了?

  见何灵急了,孙小玉也不再隐瞒,轻叹一声:“我就要结亲了,婆家不愿我在外面抛头露面。”

  这回答可大大出乎了何灵的预料,不由气道:“他们是傻的吗?民生银行可是赤旗帮的产业,能做会计主管,跟寻常工坊里的管事都不差什么了。这么好的差事,不说薪俸,就是身份地位都不同啊,将来孩子也能入学堂,这么好的事情,旁人求都求不来呢!”

  像是被说到了痛处,孙小玉抿了抿唇,强撑着道:“他家世代耕读,不稀罕银子,也是看中了我会写会算才来下聘的。”

  “那家人糊涂,你爹娘也糊涂吗?”何灵简直都要吼出来了,“都是赤旗帮的人,还能不知孰轻孰重?读书的又如何,你不也读了书吗!辛辛苦苦学的东西,难不成就是回家奶孩子的?!”

  孙小玉眼眶都红了,低低道:“外面传的不好听,爹娘也是想让我嫁个好人家,若是错过了,恐怕要后悔终身。”

  外面传什么,何灵自然也是知道的,不知多少人阴阳怪气,说她们不是管账的材料。还有些人说她们都是帮主选来拉拢人的,将来都要送出去给人暖床。何灵当他们都是放屁,也不知教导过手下多少次,不要在意旁人的目光。她们是帮主的人,将来也要成为帮主的助力,哪能因为几句闲言碎语就退缩。

  可是好端端,这么个人才竟然因为嫁人离开,何灵脑子眼都突突直跳的:“后悔终身?我看你走了才是要后悔!帮主都说了,哪怕你们嫁人也能留在银行,如此宽宏大量,别处还能寻的来吗?你难不成想要一辈子窝在屋里,就只给人洗衣做饭?”

  她不想的,她也喜欢银行的差事,喜欢听人讲学,喜欢计算账目,可是这是爹娘的意思,她又能如何呢?

  看着低头不语的孙小玉,何灵站了起了:“你要是真不愿,我去跟帮主说,让她找你的父母谈谈!”

  孙小玉一下就拉住了她的衣袖,用力摇头:“别告诉帮主!我,我是心甘情愿的。”

  受过人恩惠,更知道那份恩惠的重量。她已经让何姑娘失望了,怎能再麻烦帮主?况且她早晚也是要嫁人的,等生了孩子,还怎么在银行做活?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看着那只死命拉着自己袖子,微微有些颤抖的手,何灵只觉心头火更大了。她就说了,想做会计的,都该不嫁人,现在辛辛苦苦教出来了,反倒落到外人手里!而且这事怎么可能瞒得住,她都跟小姐汇报过了,现在继任的直接跑了,还能不仔仔细细禀报清楚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