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鱼跃龙门[重生] > 鱼跃龙门[重生]_49

鱼跃龙门[重生] 鱼跃龙门[重生]_49

作者:时空错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8 00:49:11 来源:免费小说

  第三,如果君主施行暴政,那么就会被人顺应天意的推翻他的统治,实现朝代的更迭,在这一点上来说又不得不说“民贵君轻”是对的,的确是有道理的。

  第四,孔子、很多明君以及名臣都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论断,告诉为政者要施行仁政,否则就会淹没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就会丧尸自己的统治基础。这种论断和“民贵君轻”的看法很像,但又不完全一致。

  第五,除了史书上的记载,除了各种圣人的观点以外,现在的主考官和新帝日后会发生一场大的争议,也就是夺权的斗争。主考官宰相沈宗青代表的自然是勋贵世家的利益,他们想要趁着新皇根基不稳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削弱皇权,为世家争取利益,所以想要淡化皇权,将皇帝渐渐架空。而皇帝则通过提拔各个寒门士子来对抗世家,削弱世家豪强的影响力,提高寒门士子的地位,同时更加巩固自己的皇权。

  在这场天然的争斗之中,李鸿过自然是要站在新皇这一边的。因此他就不能赞同“民贵君轻”这个主张,起码不能在试卷之中明目张胆的赞同,否则会让新皇很被动,也会在为官后被政敌将这篇文章找出来作为对付自己的武器。

  可是他又不好明目张胆地反对这篇文章,因为这是亚圣孟子之言,千百年来,或许会有疑惑,或许会对此有想法,但是谁又敢明目张胆地批驳这句话,说它是错的呢?

  同时,进士科笔试的卷纸还是由考官们批改的,并不会在现阶段就进入新皇的视线,如果自己写得入不了考官们的眼,只中了同进士或者不中,那么就连参加殿试的资格都没有,又如何获得新皇的青睐呢?

  这个问题很棘手啊,估计是士子们无法两面都讨好,所以新皇一发怒,让此次进士科的所有卷纸都不天下公行,普通世人甚至没有人知道此次进士科的笔试考了什么题目。

  李鸿过也大皱眉头,如何才能做好平衡呢?或者说他该如何取舍呢?

  第40章 考完一场

  第四十章考完一场

  思来想去之后,李鸿过有了一点思路,然后立即铺开草稿纸书写了起来,大体论文思路如下:

  他一开始先写了平常人对孟子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了“民贵君轻”这种思想千百年来都被大家奉为圣典,甚至是帝王也同意这句话,唐太宗转化经典,说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千古名言,同时也施行了仁政,被后世之人所赞颂。

  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看到的却不是这样的画面。在大秦,学生认为君主是最尊贵的,士大夫阶层其次,剩下才是“农工商”三个阶层的庶民们,最下是奴婢奴仆。整个大秦之中等级森严,轻易不可逾越。除了奴仆外没有资格参加科考以改变命运外,“农工商”这三个阶层的所有的人都想通过科举来使自己鱼跃龙门,摆脱原有的身份,进入士大夫阶层。如果真的是“民贵君轻”,为何大家还要力争上游,摆脱自己“庶民”的身份呢?为何还要提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呢?

  圣人的理论是否不合实际?圣人的理论是否错误?

  学生曾经对此感到很迷惘,也曾经苦苦思索这个问题而无解,直到很久之后,才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看一句话是对还是错,首先要看它是对谁说的。

  这句名言出自《孟子》中的《尽心章句下》,虽然原文并未表明,但是学生私以为这句话是孟子对天子和国君说的,其中的“民”,并不是指单一的升斗小民,而是一个集合的概念,指的是所有的民众。这句话在于教导国君,别把自己看得太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想要以自己的好恶决定一件事,决定一个人生死的时候,要想一想,如果你施行了□□,不把民众当回事,那么民众就会群起而攻之,把你拉下马。也就是说国君可以换,社稷可以换,只有民众不能换。如果君主施行的是仁政,那么大家都会尊敬您,国家和人民也都能繁荣富强生活安定。即所谓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但是对于庶民而言,就不是这样的说法了,不能让民众觉得自己比君主还要厉害,对君主的施政方针都指指点点,不遵守规则和律法。要让民众知道生而有贵贱,身份有等差,要安心固守自己的阶级,不能想着要造反,而是安定的生活,凭借自己的勤劳和善良去获取更好的生活,或者利用读书这条路改变自己的社会为,以谋求更好的生活。

  在想通了这几点之后,学生更加专心苦读,研究古之圣人的专著,一个是增进自己的知识,不使自己成为蝇营狗苟之流,二是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让自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报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将稿子写完之后,李鸿过认真地看了看自己所做的文章,订正了几个错别字,纠正了几处语法错误。一个时辰以后,他的这篇文章已经很成熟了,可是他还是迟迟没有动笔将写好的草稿誊写在试卷上。

  他还在犹豫,虽然文章写起来之后很顺利,而且他早早就考虑过了各种观点的利弊,甚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隐隐有些迎合新帝的想法,想趁着他提升寒门学子地位的机会奋力一搏。但是这篇文章写出的也的确是他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整篇文章中充满了他自己的真情实感。他的确不是很赞同“民贵君轻”这句话,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之中看到的都是特权,君主的特权!士大夫的特权!功勋世家的特权!庶民和寒门士子被他们一直压迫着不成气候,哪里比他们贵了?

  “民贵君轻”只不过是士大夫提出来的一个谎言罢了!从古至今都没有实现过!顶多是君主用此自勉,让自己控制自己的喜怒,不要穷奢极欲罢了,他对士大夫和庶民好就是“礼贤下士”,什么人敢在他面前撒泼那是不想活了!他乃是“九五之尊”,还有谁能比他贵?

  可是在这种重要的考试之中,自己的这种观点真的合适吗?虽然科举阅卷官每次遇到的有三个不同学派的人,可是虽然学派众多,对于孟子的这句话的解释却几乎是全天下各种学派的学者都赞同的,而且有了公论的,自己这么在考试之中□□裸地戳破了这层遮羞布,真的好么?

  李鸿过此刻想了很多,他甚至产生了一种犹豫,要不要迎合主流思想写一篇正正经经的八股文呢?凭着他这么多天的学习,已经能够“带着镣铐跳舞”了,在规定的格式之中将文章写出采。当然他自己的历练还不够,如果这样的话只能够到进士的尾巴,名次不够好,可是那也是进士啊!也实现了自己的“四同野望”了啊!殿试是不会刷掉人的,只是会改变一下各人的排位而已,到时候是皇帝自己出题,说不定自己还可以在殿试上提升几个排名。无论如何,这都是能名留青史的事情!

  可是现在这样一篇文章,他完全没有必定中进士的把握!

  他忽然有些害怕了起来。如果这次考不中还不算什么,可是如果尴尬的成为了同进士怎么办呢?难道又要走上一辈子的老路?而且他会被很多人笑话,被赵氏兄弟再次不停地在耳边说道“敏之啊,你就是太急了,如果你听我们的,缓个三年,能中状元都不一定!你说你小小年纪的,急什么呢?”

  是啊,急什么呢?大不了他把白卷这么往上一交,今科肯定不中,然后可以卧薪尝胆三年,下一科争个三甲出来!

  这样的诱惑让他差点儿都忍不住撕掉自己写好的稿纸了。可是最后,他还是没有动手,他对自己说道:“李鸿过,时不我待!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今日你退让了,安能知道三年后的科考题目是不是还这么让你难以抉择,难道还要交一份白卷?三年又三年,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啊?如果这辈子你还走上辈子的老路,重活一次又有什么意思?

  如果选择平稳的观点,日后宰相大人拉拢你,你要不要拒绝?如果他拉拢不成开始打压你,要不要撑住?今日你为了考中进士就迎合他的观点写文章,日后难道也要一直摧眉折腰事权贵吗?大胆的将这篇文章交上去,即便是最坏的结果中了同进士,也算是同年中了四科,名声在外了,日后新帝和你谈论起科考这个题目的时候,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来,不会遭到新帝的厌弃。”

  想明白之后,李鸿过用水将自己的双手洗净,然后用干抹布将自己手上的水分完全擦干净,凝神静气的开始磨墨、铺纸,誊写自己的文章。

  在试卷上的每一个字,他都写得极为认真,每一个都是规规矩矩的馆阁体,全篇写完之后,没有一个字有错误,没有一笔有涂抹,整个试卷卷面清秀整洁。

  李鸿过深吸了一口气,再次检查了好几遍,确认了没有错别字之后才将试卷上交了。然后他便什么东西都没有吃就在号间里面睡下了。

  躺在床上的他有着不好的预感,是否他依旧是把进士科考试想得太简单了,他这次这么坚持的要考试到底是对还是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