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大人,得加钱 > 第八百四十七章 妹夫要称帝

大人,得加钱 第八百四十七章 妹夫要称帝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22:23:02 来源:88小说

武昌,东湖畔。

兴汉军统帅顾师道坐在湖畔亭中,看着不远处正在和母亲玩耍的外孙,脸上慈祥的笑容始终没有停过。

这是天伦之乐。

人上了年纪之后,对于这种亲情带来的快乐,总会倍加珍惜。

所以,在女儿前不久提出要带克清回去时,顾师道让她母子再在自己身边留一阵。

他真是不舍与女儿、外孙的再次分离。

这两人,是他于这世间血脉仅存的骨肉。

他的长子一家与长女一家都牺牲在金川的抗清斗争中;

他的大哥和幼弟在清军的扫荡中以身殉国;

他的妻子更是带着两个妯娌奋身跃下悬崖;

他那有孕的妹妹不幸被清军活捉后剖肚而死

一百多年来,包括顾氏一族在内的金川明朝遗民,为了抗击满洲侵略者前赴后继,在丛山峻岭中谱写了一首首血的赞歌,坚持汉民族最后的希望,却被满洲君臣污蔑为汉奸。

这是何等的悲哀!

天可怜见,眼看金川抗清斗争即将失败时,上天却给了这些坚持衣冠的汉家子民最后一线机会。

不得不说,这是顾家的希望,也是当初冲破金川的两千多明朝遗民的希望,更是整个中国的希望。

然而,现在这个希望看起来又变得渺茫了。

亭中还有两人,一是湖广总督陈辉祖,一是湖北巡抚王昂。

二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曾是大清的官,也就是降官。

同为降官,二人于政治立场上却截然不同。

可以说是针锋相对的存在。

原因便是陈辉祖乃是主和派,王昂则是最坚定的主战派。

原先兴汉政权内部并不存在主和主战一说,几乎包括降官在内的各方势力都想一鼓作气杀出湖广,挥师中原,从而彻底葬送满清王朝。

其中又以投降过来的满清两大高官湖广总督陈辉祖、湖南巡抚巴延三最为激烈。

二人就差当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了。

然而,随着清廷任命和硕睿亲王世凯为大将军王率军南征后,兴汉政权前期取得的诸多优势被世凯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消减。

甚至年前兴汉军还发生了大规模倒戈投降潮,导致湖北一半府州县再次为清军占据。

虽然兴汉军眼下还完全控制着湖南、江西(除赣州外)二省,并集中大量兵力东征安庆,意图顺江而下占领南京。

在湖北也组建了以荆州、武昌、汉阳为核心的防御圈,然而明眼人都知道兴汉政权实际已经面临重大危机。

除非下游能够攻破安庆,兵临南京取得两江地盘,否则就将陷入清军的重重包围,最终面临失败这一结局。

毕竟无论是钱粮还是人力,又或装备,兴汉军都无法同占绝对优势的清军作长期抗衡。

尤其,兴汉军内部问题重重,根本不是铁板一块。

当初兴汉军的发展本身就是畸形,两千多人滚雪球发展为十几万人,如果这个雪球能够一直滚下去,自然可以改朝换代。

问题是,现在这个雪球突然滚不下去了!

不但滚不下去,反而有很多小雪球开始脱离母体。

因此,年后各种论调就出现了。

首先,原本提出要拥立朱明宗室的湖广总督陈辉祖再也不提拥立明室一事,并多次于公开场合发表可以同清廷和谈的言论,说什么以现在的局面来看,“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

其主张立即停止与清军的战斗,派出使团前往襄阳与代表清廷的和硕睿亲王展开谈判,以实现湖广、江西三省地区的早日和平,使饱受兵灾之苦的三省百姓能够早享太平,安居日业,繁衍生机。

为此,甚至认为只要清廷允许三省军民自治,施行同其余地区不同的制度,那么兴汉政权可以在形式上服从清廷。

这个说法其实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比当年吴三桂他们都要更进一步。

真能做到这一步,对明朝遗民而言可能是最好的结果。

武昌知府汪文元、湖北右参政施朝轩等一众官员也纷纷主张可以同清廷和谈,同时污蔑坚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要与清廷战斗到底的主战派首领王昂的呼声不过是镜花水月的幻想,是为了个人名声而牺牲无数人命的一种高调。

汪文元更是当众嘲讽王昂,说什么抚台大人一天到晚战战战的,那大可自己亲自披甲上阵,不必躲在这后方唱高调。

开春后,主和、主战两派的冲突愈发激烈,已经影响到武昌政权的稳定性。

军队中也有一些将领参与进了是战是和的讨论。

如果事态继续蔓延扩大的话,正在东征的另一支兴汉主力肯定也会受到影响。

此时却有消息传来,那乾隆竟是汉人之子,清廷的大将军王世凯要在襄阳召集百官宗室开会,共同讨伐窃国大盗乾隆。

这个消息可把兴汉政权的官员惊得合不拢嘴,然后纷纷意识到这对兴汉政权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转机。

王昂第一个跑到督师府求见顾帅,竟是请求顾帅派人秘密出使京师,同汉人乾隆接触,双方联手对付满洲。

也就是大家都是汉人,哪怕从前是生死大敌,可在满洲这个共同敌人面前,从前的恩怨都可以先放下,以“恢复中华”为首要。

别说,王抚台这个想法还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湖广总督陈辉祖得知王昂竟有联手乾隆的念头,气急反笑大骂王昂是个书呆子,昏了头才想到这种馊主意。

之后求见顾帅,提出自己的看法。

就是趁清廷内部出现重大危机之时,同襄阳方面合作,从而争取有利于兴汉政权的诸多条件。

比如,以合作为名,要求湖北境内的清军无条件撤出。

之后可以趁清军内讧之时,大刀阔斧改革,整合力量,如此将来不管是谈还是打,都有一决高下的机会。

不像现在这般被清军困着,压着,人心惶惶的。

与乾隆联手对付女婿,顾师道肯定是不同意的。

但要听陈辉祖的同女婿合作,他内心也不愿意。

因为,他绝不会向鞑子臣服。

哪怕这个人是他的女婿,是他外孙的父亲。

远处亭中两位大员的争吵声并没有让媛媛多看一眼,她对这些事情不关心,只是在鼓励儿子大胆的往前走。

小克清正在学步,不过步伐不稳,走不到几步要么就不肯走,要么就会摔倒。

一开始媛媛还心疼,可渐渐的却不去扶儿子,让他自己爬起继续走。

克清不愿意,撒娇假哭,结果都被母亲无视。

甚至,母亲还从路边折了根柳条在手中,大有你不走就抽你的架势。

无奈,小克清只好噘着小嘴一边流泪,一边往前艰难的迈出小步伐。

好像在探索人生般。

“大宝才多大?你这个做娘的至于这么逼他么?”

说话的是刚刚从荆州回来的顾明远,其是媛媛的堂兄,父亲便是媛媛的大伯顾师文。

二十多年前,顾师文同幼弟顾师武一起留下断后,结果双双殉国。

“我小时候,大哥不也是这样逼我学步的。”

看着比自己大了十岁的大哥,媛媛笑了起来。

小时候,爹和娘常不在家,她和姐姐是跟着明远哥哥一起长大的。

“一晃,伱都有孩子了。”

看着蹒跚学步的外甥以及已为人妇的妹妹,顾明远也是一阵唏嘘,朝亭中叔父那看了眼,视线重新落回在妹妹脸上:“襄阳传来消息,说我那妹夫要称帝了。”

媛媛“噢”了一声,脸上竟没有半点情绪的反应。

“怎么?你不高兴?”

妹妹的反应让顾明远有点奇怪。

哪怕妹夫是满洲鞑子,还是爱新觉罗这个大明的死对头,妹妹毕竟嫁给人家,还替人家生了儿子,如今那个鞑子妹夫要称帝,妹妹没理由不高兴。

“我为什么要高兴?”

媛媛摇了摇头,“一边是我的父兄,一边是我的丈夫,而我的丈夫与我的父兄却不能成为一家人,哥哥说我应该怎么办?”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