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仗剑江湖 > 第四百零三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

仗剑江湖 第四百零三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

作者:骑驴上仙山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27 15:03:25 来源:88小说

一连二日,也就是说陈铮在山上住了三天,三日之后,这才下山,刚好等到了徐徐而来的南国士子,严骐骥称病抱恙在身,便留在了原地修养,至于吏部四位司郎,这一次倒是来的很齐,吏部总共设有一位尚书,两位侍郎,四位司郎,这下侍郎死了,尚书身体好坏不知,大考又近在眼前,以前不多说,考官位置基本是尚书领衔,再是不济,也是两位侍郎,像他们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天官,不拿命往上爬一点,怕也就没有浓墨重彩了。

何况如今大考在即,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考官,怕是没严骐骥什么事了,而礼部尚书又空悬良久,说不定还真有可能落在他们这些司郎头上,而且陈铮整顿吏部的心思在北上之后昭然若揭,但为何迟迟没有动严骐骥?陈铮入主金陵二十年,二十年来的科考官,都是严骐骥,门墙桃李半公卿,说白了,二十年来的金陵官场,任谁见到严骐骥,都是要躬身喊上一声老师,投鼠忌器啊!

不过往后行了数日,到了镇北关,这是凉州南下江南道的中枢关隘,也是西蜀道由西入凉的要道,在这里,陈铮等的日子更久,久到士子百官都在猜测陈铮的想法,甚至还有谣言说当今天子后悔了,想着法子折返金陵。

直到有一天,陈铮带着纳兰,带着百官,站在镇北关的城墙上,百官面面相觑,不知何意,原本朝廷六部,能在此事说上话的也就礼部吏部还有户部,至于兵部刑部和工部,都算是各自扫着门前雪。

如今礼部尚书空缺,吏部尚书又在江南道滞留,敲山震虎剩下一个户部,而户部的霍尚书又是天身推太极的好主,朝廷六部尚书,他算是最好说话的,同时也是最难说话的,要是拉家常,这位尚书口若悬河,捧着一壶茶能同你说到日落,但要提钱,不好意思,没有,想让这么一位圆滑的户部尚书去套陈铮的话,想都别想,以至于现在百官都被蒙在鼓里。

一直到巳时时分,有信使入城,紧接着陈铮带着百官出城十里,便在枫林长亭里站着等,小半个时辰过后,一架马车滴滴哒哒从蜀地方向过来,等到马车停了,陈铮和纳兰这才迎了上去,而这期间,得知消息过来的看客愈来愈多,当中不乏有许多书生。

走到马车边上,陈铮微微拱手,“老太公一路奔波,辛苦了。”

这时候,马车帘子掀了起来,百官这才瞧清楚车内情景,坐着两位老人,老妇荆衣布履,坐在边上,这会正闭着眼,像是睡了过去,脸上一脸劳累样子,至于另外一位老人,也是一副老了看百官只是觉得面容有些熟悉,待联想到车马从蜀地过来的时候,脸上皆是惊容,惊容之后,便是芸芸众生相,或羞愧,或心喜,或担心,更多的人面如死水。

唐老太公看了一眼外面站着的百官,又看了一眼呆在马车一旁的两人,许久之后,感叹说道:“二十年未见,圣上也老了啊!”说着又看了一眼纳兰,赞赏说道:“做得不错。”

纳兰连忙欠身说道:“老太公谬赞了。”

说着,老太公就要将妇人喊醒,陈铮连忙用手制止,轻声说道:“车马多劳累,就让夫人多睡一会吧。”

老太公唉了一声,歉意说道:“如此,还恕老朽无礼了。”

老太公一边说着,一边要下马车,陈铮拗不过前者,只好扶着老人下马,下了马车,老人感叹说道:“圣上如此做,敢叫老朽如何是好?”

陈铮瞥了一眼站着真正不知道如何是好的百官,笑着说道:“二十年前百官欠老太公的,今日就让朝廷给还了。”

老太公眼角微颤,有些激动,嘴唇微微蠕动,不知道说什么好,叹了一口气后,这才说道。“圣上抬爱,折煞老朽了。”

陈铮的话语没有丝毫遮掩的意思,百官听了之后,羞愧更甚,近二十年来的官员说是严骐骥的桃李门生,可三十年前,四十年前的官员,半数以上都是老太公的门生,但二十年前老太公辞官归隐,谁相送过?别说相送,为了头上的那顶帽子,就连日后,也是相见不相识。

纳兰轻声说道:“二十年前徐家一事,还望老太公不要言罪。”此言很轻,轻到只有周边三人能听到。

老太公摆了摆手,也是轻声说道:“若是徐暄在世,能见到西夏如此胜景,亦是不会怪罪,你小子二十年治国之功,甚大!”

陈铮扶着老太公往前走了几步,又挥了挥手,几位内侍太监见状,赶忙过来,老太公抬了抬手笑道:“老朽虽然行将就木,但还是能走几步路的。”

陈铮点了点头,便向后挥了挥手支开内侍,便领着老人入了城,留下瞠目结舌的百官,还有闻讯过来的书生,直到陈铮离开以后,许多人都紧了紧衣领,觉得今年秋季格外阴寒,倒是书生四下交谈时候,脸上激动神色一览无遗。

老妇人在入城以后便醒了过来,在听到马车外谈话语音的时候,叹了口气,等到了歇脚的府邸,老妇人给陈铮福了一礼便去了偏厅。

到了大堂,下人上来给唐老太公添了杯茶,陈铮给纳兰使了使眼色,纳兰正要说话,被老太公挥袖制止,然后看着陈铮说道:“圣上有话不妨直说。

陈铮搓了搓手,又啧了啧嘴,一脸难以启齿的样子。

老太公一如既往,不喝茶,不给颜面的直言说道,“之前在百官面前,有些话老朽不好说,但现在没外人了,老朽也是有半身入黄土了,所以有些话就明言了,在对徐家一门上,你们这对君臣,有失公道啊。”

陈铮不恼怒,像是默认一般,至于纳兰,更是耳提面命,他可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可以骂严骐骥为老匹夫,但对于面前的老人,就算后者话如何难听,他也只有尊重。

因为唐府一门可以追溯到大秦时分,而往后几千年,无论是为官,还是育人,都是有功于汉,这个汉,不是汉朝,而是汉族,这可比一朝功劳大太多了,就如现在,西夏和北齐再怎么闹,那也是汉家人的内部争斗,他纳兰一人之功能和汉族传承之功媲美?就算到时候西夏坐拥九州,陈铮登上大位,纳兰作为从龙之臣,他也仅仅是从龙之臣,跟唐府比起来那也是萤火之光,焉能与皓月争辉?

甚至落魄到如今,唐府上面的牌匾都没换,天下第一家,这是多少朝帝王都默认同意的事情?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加上唐府上下几千年,光是帝师就不下十位,多少帝王提到唐家都是文风清正,傲骨如霜。

这才是千年门楣积累下来的荣光。

老太公敲了敲自己的腿,声音沙哑说道:“当年我是看徐暄不对付,但跟人没关系,是他做事的手段不够正大光明,太过凶狠,以势压人,必受其伤,但是你们打的算盘我还是能猜到一点的,徐暄给我透过一点风,只是老朽愚钝,当时并没有理解,时过经年才明白,他是在给后人让路。

他当朝一日,你纳兰就出不了头,江南道的世家被徐暄得罪个遍,有他在你头上压着,你就心里有万般计策,也施展不开吧。可西夏如此伤筋动骨,要是不来点温药滋补,怕是整个朝廷撑不过十年,所以徐暄要给你纳兰腾出位置,一来徐暄得罪的世家太多,二来徐暄手上的杀孽太重,不适合做这个用药人,而你唯一不合适的地方,就是寒门出身,但这一点在世家眼里几乎可以忽略。

这本无可厚非,但你纳兰为人不厚道啊,公器私用,有私心,这可不是贤良风范。”

老太公话语直白露骨。

纳兰天下面容微红,似是羞愧。

老太公继续说道:“圣上,这件事上你也做错了,先贤都是知错则改,到了你们这里,怎么就将错就错?平心而论,徐暄替西夏朝廷背了多少骂名?可最后得利的都是朝廷,这十多年来,老朽想了很多,徐暄有些做法的确入不了眼,但结合起当时朝廷的处境,这的确是最好的方法,一样的病状,搁在不同人的身上,用药方法也不一样,若是壮年男子,当以良药,若是柔弱女子,良药为主,滋补为辅,若是将死之人,便是重药,甚至毒药,先激起人体反应,再佐以良药滋补,这话放到朝廷也是一样。

可最后如何?你们眼里反而容不下一个年轻人。”

陈铮脸上笑容微僵,然后点了点头,感叹说道:“老太公教训的是。”

老太公接着又说:“不过要是徐暄还在世,见到如今的西夏,怕也不会怨悔。”

陈铮赞赏说道:“老太公高义。”

老人摇了摇头,自嘲一笑,“高义?呵呵呵……唉,算了,不提这些了。”老人顿了顿后说道:“圣上在关外等老朽,怕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吧。”

陈铮从怀里拿出一黄色文牒,递给老太公说道:“老太公有所不知,十多年前,老太公辞官归隐,期间只要去拜访过太公的,我这里,都有个数,这些人才是忠贞之士,但在当时,为了安越地士子的心,没办法重起炉灶,只得任用原来的那帮人,也是为了保护之前那群人,或多或少的都贬谪出了金陵,但是还是有些人死了,死在任职的路上,在这里,我可以名说,他们的死,与我无关,流言蜚语可不管这些,甚至愈演愈烈。”

老太公打开文牒,因为眼力不太好,搁的有些远,还眯着眼睛才能勉强看清。

陈铮攥了攥拳头说道:“后来才知道是北齐在背后使绊子。”等见到老太公的作态之后,陈铮又是说道:“老太公,上面的名字还有印象吗。”

老太公这才合上文牒,点了点头,“吴明山,原来的吏部司郎,胸有大志的一个人。”

陈铮补充说道:“老太公辞官归隐之后,他是第一个去唐府的六部官员。尔后死在去西蜀赴任的路上。上面用朱砂笔圈起来的,就是如今已经不在人世的,没圈的,大多在北地,西蜀也有。这一次迁都长安,这些人都是要重用的。”

老太公默然不语,许久之后才说道:“圣上想让老朽替你探探他们?”

陈铮看了一眼纳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这是其一,其二便是如今春考在即,吏部官员是用不了了,礼部尚书又悬着,可若用礼部侍郎来主持,又显得朝廷不够重视,所以朝廷想让老太公出面,作为这一次的考官。”

老太

公瞥了一眼推脱说道:“不是还有个黄门宰相嘛?”

纳兰拱手打趣说道:“老太公此言可是诛心了。”

唐老太公笑了笑,用手按住文牒,然后唏嘘说道:“圣上可否容老朽考虑一下?”

陈铮见状,用手敲了敲桌面,然后起身说道:“此事不急,而且老太公远道而来,身子乏累。不如这般,就在府上休息几日,到时候再提此事?”

老太公嗯了一声,想着将文牒递给陈铮,陈铮摆了摆手说道:“这上面的人啊,我心里有数。老太公自便就好。不用送了。”

老太公站起身子目送着陈铮纳兰出了门。

正坐下,用手摩挲着文牒上的金龙图案,老妇人端了盆热水送了进来,瞧着前者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说道:“人都要入土的人了,还管这些干嘛?”

老太公随口说道:“妇人之见。”

老妇人一边将毛巾拧干,一边针尖麦芒说道:“是,我是妇人之见,你不是,你唐裕什么人呐,唐家太公,领尚书衔,可到头来呢,还不是白发老翁一个,多大岁数了,掺和进去图什么啊!”

话是这么说,手上动作没停过,将热毛巾递给前者,有些担忧说道:“这事要不就算了吧,老身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些年,跟姓陈的打交道的那些人,哪些人有过好下场的?”瞧着老人面色,老妇人赶忙说道:“好好好,老身不说了。”可转身的时候,依旧负气嘀咕说道:“嘿,实话还不让说。”

老太公接过热毛巾,擦了擦脸,然后又擦了擦手,这才说道:“你以为我想?”老太公随后扬了扬手上的文牒说道:“是咱们这个圣上认定了老夫。不然这么一份生杀大权的名单就扔我这里?他能放的下心?”

老妇人唉声叹气,不过突然说道:“他不会对小徐子下手吧。”

老太公摇了摇头说道:“不会的。让咱们来的时候,可是北骑的人,然后还有小徐子的亲笔信,说明他和北骑关系不错,如今这个风口上,圣上不会找北骑的麻烦,而且纳兰也不会那么不智,口气再大,先杀文臣,再诛武将?他想干什么?”

老妇人抚了抚胸口,如今在她心里,徐江南就是她的命,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这个孙儿才见了几次,吃饭的时候也想,这睡觉的时候也想,而且经历过唐家盛衰之后,她什么也不求,就求这个孙儿出门在外能少吃点苦,可每次给菩萨烧香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家女儿跪在门前的画面,烧着烧着,自己就会哭起来。

后来呢,烧香拜佛,好不容等到了自家孙儿的消息,尤其是将要成亲的好消息,信上小徐子说麻烦二老跑一趟卫城,这对老妇人算是麻烦事吗?她巴不得多跑几次,可出了门之后,又开始打听女方的品性,待听到卫家闺女为了前者背出家门的时候,点头不止。

现在想来,只要不是小徐子的事,她都能得过且过了。

一路山水,即便是最安稳的马车,长途跋涉对人都是一种考验,尤其像她这种老妇,舟车劳顿,即使每日要睡过去大半,但脸上依旧是止不住的劳累神色,劳心乏神。

可每日离长安愈加贴近一步,她就欢快一分。

所以现在,在她心里,如今小徐子的婚事,才是她的大事,至于其它,无关痛痒,自然也不想老头子再掺和进朝廷里去,免得又要多几分波澜。

听到老头子这么说以后,安了几分心,接过老太公手上的毛巾,搁到盆里,然后说道:“那你还多想什么?都一把老骨头了。”

老太公又坐了下去,给自己斟了杯热茶,品了一口说道:“你说得对啊,我是一把老骨头了,还要这些名声干什么,可你想没想过,小徐子他要不要呢。以前,你不老是说老夫不给徐暄撑腰,就想着府上的那块牌匾。”

老太公自嘲一笑,“同天齐老,与国咸休,人要是没了,要块木头有什么用?”

老妇人心里不是滋味,嗫嚅了半天,只是说了一句:“哟,老顽固舍得开窍了?那你打算如何做?”

老太公摇了摇头,“见招拆招,只要老夫做了科考官,这就是圣上给百官的一个烽火,朝中有人好做官,以后谁要是敢参小徐子,也得顾及一把我这个老骨头,对他来说总归是好的。”

老妇人收拾好东西,端着铜盆走到门口,横眉说道:“别的事老身不管,要是误了小徐子的亲事,老身第一个找你算账。”

老太公笑了笑,亦如早年千篇一律的回答:“老夫知了,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