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薛蟠之闲话红楼 > 薛蟠之闲话红楼_4

薛蟠之闲话红楼 薛蟠之闲话红楼_4

作者:山海十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7 14:06:28 来源:免费小说

  这是薛蟠向薛父提的一个请求,现在毕竟他年岁还小,想要插手京城的事情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只是两眼一摸瞎的地步倒也不至于。薛家的商行可以说遍布整个庆朝,这样也不用薛蟠苦苦的在重头布局,要知道万事开头难,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已成规模性的脉络上发展省了不少时间和经历。

  薛蟠倒也不会傻傻地去让薛家的商铺刺探朝政的事情。说实话什么人干什么事,这些没有在官场上摸爬打滚的小商贩,真的也做不了这样的事情。那些隔墙有耳偷听大官说话的事情,都是极其少见的。

  还是那句话,功夫在戏外。真的情报系统的建立,从蛛丝马迹开始,看似鸡毛蒜皮,毫无章法,其实就是难在怎么把它们串联起来,要不怎么说像是包拯那样的官不容易呢,不是不畏强权,而是知道怎样正确使用自己的权利,为民请命。

  薛蟠托薛父让各地的铺子都留心着平时发生的小事,像是那家又买了个古玩啦,还是谁又得了个新的吃食,这些东西看着平常,又是愣是可以改变一个时代。如果当年南边那里早点重视起鸦片的事情,有的悲剧就可以避免,这话不说也罢。

  薛蟠展开了信,上面倒也真没有什么新鲜的事情,先是问好了一番,然后说京城已经完全进入了年节的气氛里,庄子上的收成也都不错,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准备过年,有两批从西洋来的货物卖的最好,许是国人看惯了木雕花栏,玻璃的物件走俏的很,让他们又赚了一笔。京城里排场最大的还是贾府和二皇子的府上,各种迎来送往的车队热闹的紧。他们也向王家送了年礼,就是王子腾大人现在官在蜀地,今年的气候不太好,在秋季的时候发生了山石滑坡的事情,王大人可能赶不回来了,说上头也让王子腾不用急忙回赶了。还有一件事就是天下皆知的大家宋诠宋大人丁忧了,应该会回江南。这也就是京城大概的动态了。

  “这几件事情你是怎么想的?”薛蟠有意要把甘草培养成这方面的得力帮手,总不能以后什么事情都由他一个人来猜测。说要找幕僚是过了一些,他也不是什么大官,但是作为一个想干一点事情的人,身边可信的小厮却是最近的帮手。就像以前的和珅还有刘全呢。

  甘草自是等薛蟠讲了信上的大致内容后,才了解了京城的事情。“甘草想着王家怕是很得那位的心,要不然就是一点也不入那位的眼睛。”

  “还有呢?”薛蟠没有抬头只是把玩着一个类似书签的青玉简。

  甘草看了一眼薛蟠的脸色,才说了,“我们怕是要远着王家了。”

  薛蟠似笑非笑的看着甘草,这个神情在一个将满五岁的孩子身上有种诡异的协调感。“倒不是贾家,那可是和皇子一个排场。”

  甘草倒是平静地回答,“二皇子在外面的名声一向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大家也都乐得看他,过年有个热闹没有什么不好。”

  这句话说得却是二皇子不靠谱的事情京城里的人都知道,那么和他们一样不靠谱的贾家,也就那样了。

  “每年这个时候蜀地的掌柜都要回京述职,今年是王掌柜的第一年,就遇上了大灾,这时候不会来,不是东家太放心,就是东家已经有了充分的安排。”这里说的掌柜自是王子腾,而东家也就是皇上。

  “这么说也没有什么不对的,不管是升是降,在东家心里挂了名的人,我们就要看着点儿来了。”薛蟠觉得甘草还是很有培养的价值,只是希望他能把眼光放得旷阔一些,薛蟠要做的事情,从来不是内斗。“那么徐嬷嬷的事情你看着办吧。”

  徐嬷嬷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人物,但是却是和薛母一起从王家来的,说是薛蟠的奶嬷嬷,而真的出力的是一位已经离开府的曲嬷嬷。和别的小儿不同,薛蟠自幼知事,徐嬷嬷在薛府办的事情坏不到变成一粒老鼠屎的地步,但是就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刺头,总不时冒出来一下。而这还不是关键,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薛蟠不能允许的地方,是她身在薛家,心却不知道在哪里。

  “小的会办好的。”甘草知道这算是一个考验,和一定留在薛蟠身旁的当归与荆芥不同,他以后可能会被派出去。

  “等到节后。”薛蟠特地嘱咐,“别坏了爹娘的心情。”

  *****

  说话间就是新年了,这算是薛蟠过的第一个正常年,薛家的人无不对此很上心。年节的准备从很早就开始了,从腊八开始就一直在布置之中。到了腊月二十九的那天,整个金陵都在沉浸在新年的气氛之中。而两个薛府,包括薛蟠的叔父那一家也都是格外的喜庆。除了薛蟠的病好了之外,薛蟠的叔父家添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做薛蝌,等过了年就有一岁了。

  “对,对,左边再往下面一点。”黄芪举着对联中的一张,正在更换薛蟠的别院的旧门联,当归则在后面指挥着。

  另一头,薛蟠和荆芥两人也合作着在换新的门神图画,这种主子动手的事情还真的不多见,但用薛蟠的话来说,这时候自己来干这样的事情比较有气氛,反正是关上门在家里,有的规矩就不由一定要讲了。

  在现代的时候,这样的风俗可是想干都不一定有给你发挥的地方了,有的东西要自己去做才知道是为何而过活。

  而稍微高一点的计活,像是把厅中的挂牌更换的事情,就轮不到短胳膊小腿的薛蟠了。

  “大爷,新上过油的桃符拿来了。”甘草和另一位从廊下而来,手上提着刚上了油的门神桃木雕版。

  薛蟠就看到两块木板上分别镂空的刻着“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的名字,上面还有分别持剑而立、怒目圆瞪的两位门神浮雕。

  “这个好,百讳尽去!”薛父从正院那里过来看看薛蟠这里的热闹,就看见了栩栩如生的两个门神桃木雕版。“不知要有桃符,还要有春联,蟠儿就用你自己写的那对,不要忘了再给爹那里捎几幅。”

  薛蟠心里欢喜他爹喜欢他的字,知道薛父这是因为自己的病痊愈了后,觉得来年定会万事如意而有的好心情。

  “爹,我已经写好了,只要你不嫌弃孩儿的字丑就好了,等下就让甘草送几幅过去。”薛蟠指着面前的桃符对薛父说,“一开始我还以为桃符就是春联呢,没想到家里是两样都要布置的。”

  随着介甫的那首诗广为人知之后,小儿也会念叨一声,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就是春联的印象也是记在了薛蟠的记忆里了,最初的桃符倒也是没有怎么见过了。

  “一般人家倒是就用纸上的春联了,有的用的是烫金的纸,有的就是一般的纸,这是也是南城的那些个写字先生们生意最好的时候。”薛父倒是很了解这里的事情。

  过春节一件大事,只要不是有什么天塌下来的事情,这个节日是一定要好好过的。富贵有富贵的排场,清贫有清贫的乐子。这里面充当门神位置,驱邪避凶的春联是必须的。一般人家识字的有,但是写的好的不多,到了新的一年为了图个吉利,谁也不会省这连个钱,有幅像样的春联,倒是给靠卖字画为生的读书人赚了一小笔。

  “像是讲究一点的人家,也还是会挂桃板的,上面刻着神荼与郁垒两位善于降鬼大神的名字或者画像,为的就是像传说里那样,万一有个小鬼不小心溜达到这里,大神就能用捆绑鬼怪专用的芒苇绳将它们都抓起来。”薛父经过薛蟠这一病倒是对这样的事情上了心,不是说有多深信不疑,而是觉得平日多行善,能积福也是好的,却也对这些传说长了个心眼。

  薛蟠也乐得听薛父多说说,就顺了下去,“等明天是不是还有什么好玩的事情?”

  “你倒是在这时候想起来玩了。”薛父看着忙里忙外的薛蟠脸上沾到了灰尘,笑着拿出了帕子把他鼻头上的那点尘土擦掉了。“明天你叔父一家要来,你薛蝌弟弟自然也来,前些日子不方便,你们都还没有见过面,这时候倒是能多亲近一点,不要老是一副没有多大表情的脸,把他吓跑了,看还有谁同你玩。”

  我平时有不会捣鸟蛋,挖泥鳅也不需要一个小娃子好不好,薛蝌才有一岁,估计才开始刚刚学会走路吧。

  薛父也是了解自己的孩子,要说真的玩乐,恐怕到了薛蟠那里就是有没有什么古画和摆件了,和小孩子是闹不到一块去的,只是薛家的人真的不多。“蟠儿,我们和贾家不一样,人丁不算兴旺,除了那些个远的都出了金陵的旁支,也就我和你叔父是一母同胞,你和蝌儿多处处没有什么不好的。”

  薛蟠从善如流的点点头,这些他知道,只是他也有怀疑,为什么爹都没有一个小妾,听说叔父家也是一样,要说娘和婶娘有多么国色天香也是虚言,这事情在这个年代真的不多,反倒衬得他们家有点不正常。

  ☆、7、送暖入屠苏·下

  薛蟠在他人眼里到底是个小孩,他这个年纪去打听父亲为什么没有通房的事情,总不那么的合适,故而这件事情薛蟠也是隐下不表,只在暗中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说实在话,他倒不是关心父母的感情生活,而是在这样的不合常理中,察觉到了薛府可能存在的秘密。

  等到两府之中都换好了新的春联、门神、挂牌,挂摆上了新的桃符板,并且等新的蜡烛油灯这一切都更换完毕,除旧迎新的计活也差不多完成了,俨然是进入了春节的感觉,所有的东西都焕然一新。

  从大门向内走,一路上都点着朱红色的大蜡烛,沿着仪门,到大厅、暖阁、内厅,别院等等,没有一处不是张灯结彩的模样。

  除夕这天,薛叔父带着夫人和一岁的小娃娃薛蝌登门,这倒是薛蟠第一次见到这个长得白白嫩嫩的弟弟。

  “大哥大嫂新年好。蟠儿,才一个月没有见,就长高了不少。”待进入大厅,薛叔父看见脸色红润的薛蟠,果然病好了之后,就像个小仙童的样子了。

  “叔父新年好,婶娘新年好。”薛蟠向两人见礼之后,把视线落到了旁边奶妈怀中的薛蝌。

  薛蝌的脸还带着明显的婴儿肥,嫩嘟嘟的想让人捏一把。“大伯好,伯母好。”薛蝌说着话,就像从奶妈的怀里下来,他伸了伸藕节似的胳膊,被包成的一团红的薛蝌就像个年画娃娃。一步一晃地走到了薛蟠的跟前,糯糯地叫了声,“哥哥好。”

  薛蟠还是三辈子第一次有弟弟,虽然不是亲弟弟,但是这么可爱的小孩子还是让人手痒痒,总想去掐一把,咳咳,这可不能够。最后薛蟠把要伸向肥脸的手转向了薛蝌头上一个小包包似的发髻,“蝌儿新年好,以后要常来玩。”

  “一起玩。”薛蝌鼓鼓两腮,点头着。这番举动倒是让边上的四个大人笑了出来,这般家人康健的团圆日子,可算是来了。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先去祭宗祠吧。”薛父看了看大厅中的紫檀白玉自鸣钟,带着一行人来到了祠堂。就此可以看见薛家的人口简单,远不像贾府那样,并着荣国府、宁国府的两府人,可要把五间大厅都给塞满了。

  而到了薛家连带着薛蝌这个小儿,才六个人。照规矩薛蝌还没有到可以进宗祠拜祭的年龄,要待到他满了三岁之后,才能正式一起在春节的时候祭祖。

  祥云纹团刻的黄花梨木案坛上已经供奉了新鲜的吃食与玉石金银雕成的摆件,其后的案几上是祖宗的排位。这日的宗祠倒不像是平日里那般的幽暗,薛蟠能看到了排位上的一些名字,远处的几个看不真切,但是近处的那块紫薇舍人薛璞倒是看的一清二楚,这就是祖父了。

  几人成左昭右穆,男东女西的排列,等站在最前头的薛父拈香下拜,薛蟠几人也是一起跪下,此刻倒是一阵无声,只听见了玉佩挂坠轻击微摇的铿锵叮咚声。薛蟠这生倒也是第一次下跪,身体却是带着上辈子在朝堂上的习惯,一气呵成,没有什么差错。可别以为下跪是个轻松的事情,当年薛蟠把这个动作练得不说有美感,而是自然庄重就熬了不少时日。这是一个现代人融入古代的毕竟一步,在现代跪这个字,已经是个陌生的动词了。

  此时的一跪一拜,也是薛蟠真的融入了这个时代,从这一刻起他就是一个薛家人,此后荣辱与共,俱荣俱损。

  等待祭祀之后,薛叔父带薛婶娘和薛蝌先回府里,两府各自受下人的拜礼,等散了压岁钱和荷包赏钱后,就是吃合欢宴的时候了。天色完全暗了下来,薛叔父一家待换过衣物之后,又过来了,一共六口人围坐在圆桌边,各色精美荤素搭配的食物已经一一上桌,等吃了个七八分包之后,撤下了主食,就开始上屠苏酒、合欢汤、如意糕等,下人们也都下去了,偌大的正厅倒也不觉得空荡,许是团聚吉祥之气的感染。

  大家自己动手给面前的青瓷杯中满上了屠苏酒,而小儿薛蝌也没有落下,那小杯子里只有一小点儿,“蝌儿先来吧。”

  就看见薛蝌懵懵懂懂地用小手拿起了小杯子,想要倒出来喝,奈何其中的酒液只有几滴,流出的速度很慢,“嗯嗯——”,薛蝌才尝到了屠苏酒,就感到那是有点让舌头麻麻的液体,连忙放下了杯子,向薛婶要求安慰,为什么要吃那种有点辣辣的液体啊,大人的世界好奇怪。

  薛蟠见到那张小脸上揪成一团的表情,不自觉的露出了一个微笑,举起了自己的杯子,“祝爹娘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叔父婶娘也吉祥安康,蝌儿欢欢喜喜的长大。”虽是朴实至极的祝酒词,倒也是充满了最真挚的祝福,随即便喝下了这杯酒。

  “好好!大家都会平安如意。”婶娘也喝下了屠苏酒,然后依次是薛母、叔父,最后才轮到了薛父。等这一圈屠苏酒喝完了之后,大家也敞开了聊天。

  “还记得当年我第一个喝屠苏酒的时候,那时候你叔父还没有出生呢。”薛父倒是聊起了往事,那应该是二十五六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我和蝌儿一样,觉得这酒的味道有点辣,不是什么好喝的东西。”

  薛蟠觉得饮用屠苏酒的顺序很有意思,和一般宴席上长辈先请,后辈再饮的规矩不同,除夕夜的屠苏酒是从年纪最小的那位开始的。这样的习惯从晋朝就有记录,在《时镜新书》中,董勋就记录过,“以小者得岁,故先就贺之,老者失时,古后饮之。”因为这是在庆祝小孩长大了一岁,就能够茁壮成长了,所以值得祝贺。而老人们过一年老一岁,那么拖延着尽量晚一点喝酒,那么也有希望他们长寿的含义在里面。

  “我依稀记得你祖父还在世的时候,念过的那首诗,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薛叔父倒是想起了以前父亲还在世时的场景。“那个时候,我还缠着他问过为什么我们要和这种微辣的酒呢?”

  “为什么啊?”薛蟠倒是想多听听大人说起薛家的过去,这可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不知是不是因为薛父是长子,可能祖父对他比较严格,薛蟠可没有在爹那里听过祖父的事情,而另一头也许因为叔父是小儿子,祖父与他之间还有这样的玩笑话语。

  薛父也像是记起了这段回忆,“我记得那个时候你祖父说那屠苏酒是东汉末年传下来的事情,和华佗似乎有点关系。”显然薛父对于这件事情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

  “是啊,那时爹说屠苏屠苏,一是为了屠绝鬼气,而是为了苏醒人魂,所以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要喝一点点,就可以保佑百病不侵。”薛叔父像是想起了老父慈祥的面容,透出了一股怀念的味道。“他说这个屠苏酒本是药酒,方子是打华佗那里传下来的的,葛洪在他的《肘后备急方》中记录了,此华佗法,武帝有方验中。”

  薛蟠倒是有些惊讶祖父知道的事情不少,这里的武帝可千万别瞎做是汉武帝,而是曹操魏武帝。上辈子薛蟠知道此方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说是在元日饮下了华佗传方的屠苏酒,就能避过一切的不正之气。话说到这里,因为明朝的不见,史上一切书籍和名家也都相继消失在了历史变轨之中,以后如果有能力,像这样的传世著作,还是要编撰出来,仅仅他一人是断不可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但是走访山河,希望还是等挖掘出那样的人才与名家。

  “似乎那年爹也说过,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醉后饮屠苏。”薛父突然想起了最后几年与老父亲在一起的日子,那时新朝已经建立了一段时日,万事逐步稳定,彼时皇上迈入中年,而随他开疆辟土的老臣们却是老了,说起来薛祖父去的也算早了,一晃眼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薛父和叔父一同陷入了对于祖父的怀念中,薛蟠在短短的话语倒是听出了一两分不同,他的祖父和爹与叔父不同,似乎是个读书人。最后的那句‘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醉后饮屠苏。’出自苏轼的一首诗,可明显不是年节相聚时应该用的诗句,来自于祖父的口中,又是带着什么含义,只怕爹与叔父却是不甚明了。

  薛蟠上辈子可是从生手到半吊子,又花了大力气正儿八经的学过这些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的,虽说真的没有创作的能力,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对于冷僻的诗词典故都有涉猎,就怕一个不小心出丑。

  这句话的原诗是‘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醉后饮屠苏。’

  苏轼在赈灾途中,渡过除夕的一首悲凉之诗,无不透着一股老之将至,无奈孤寂的感情。

  以此及彼,祖父又为什么会吟起这句话。看着薛父和叔父的样子,想要从他们那里得到答案,也许要再过几年吧。只是,薛家被视作商贾之家,就是从祖父帮助当今圣上开始的,封号皇商,也是因为当初的钱财支助。古人重儒轻商,如果祖父真的是个读书人,有怎么真的会甘为一届商贾,也没有要求自己的儿子,再用功读书呢。薛蟠觉着薛家看着与王、史、贾并列四大家族,地位上却是不一样,都没有能在朝堂殿上说一句话的人,在这里面本是以为那是薛家经商的关系,现在看来也许不一定。

  不管是怀念也好,还是有所猜想的薛蟠,等到子时的时钟敲响了之后,就准备去放烟花爆竹了。婶娘抱着薛蝌怕他被震耳的声音惊到,没让出屋子,就站在门栏边上看着。薛父、叔父和薛母都站在了庭院屋檐下,看着薛蟠和当归他们一起点燃了烟花,这个比较没有危险性,适合小孩玩。

  就在时辰差不多的时候,耳边响起了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抬头就看见夜空中绽放的烟花,有着牡丹吐艳、也有着莲花并蒂,倒是把整个金陵变成了另一个世界。

  薛蟠倒是像个真小孩一样,在院子里放了好几个烟花,才罢手。然后,乖乖地回来守岁,等到天蒙蒙亮的时候,天色开始泛白,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大家各自散去,回屋子,稍做小憩,后面还有各种年节的活动要过呢。

  薛蟠绕回别院的时候,也有点睡意朦胧了,他这小身板还没有熬过夜呢。在迷糊之中,似乎看见了徐嬷嬷,觉着她穿得有点不对劲。

  对了,她头上那些重了八几的头簪倒是少带了。

  ☆、8、 豆腐皮包子

  徐嬷嬷神色匆匆地跨过了别院的门,也没有留心周围的情况,手上像是抓紧了什么东西,向外走了出去。在薛蟠边上的甘草见了,向薛蟠请示了一下,见主子点了头,就跟着徐嬷嬷的步子出去了。

  这初一大清早的时候,空气里还弥散着烟花爆竹的硫磺味,街上也没有什么人,大家多半都是去睡个回笼觉,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再活动。甘草不远不近的跟着徐嬷嬷,见她缩着个身体,低着头,快步地向西城的位置走了过去。

  就在几弯几绕之后,徐嬷嬷忽然停下了脚步向后看了看,又向左右张望了一下,踏着小碎步,走到了一家玲珑楼的店面前停了下来。

  甘草的眉头皱了皱眉,这个地方不是什么好地儿,西城本就是鱼龙混杂之地,而这里就是其中之最,就是俗称的黄赌一条街。玲珑楼也是有点名气的赌坊,就在这个时候,徐嬷嬷将手中的小布包给了门里出来的一位管事,甘草看见管事打开了布包,里面是一些首饰和碎银。

  就看到徐嬷嬷的神色有点忧郁和慌张,然后一个青年人从内堂被拽了出来,甘草一看辨认出了那是徐嬷嬷的侄子。徐嬷嬷、她侄子和管事不知道说了什么,管事颠了颠手中的银子,示意手下放开了她侄子,然后两人踉踉跄跄的跨出了门栏。

  “大爷,小的打听了一下,她侄儿是几个月前到金陵的,徐嬷嬷娘家的人不多,那个侄儿就是厨房曹老头的儿子。后厨的人说,看到那侄儿也来偏门向曹老头要过几次钱,估计他去赌坊有一段时间了。”甘草回来把事情禀告了薛蟠。

  “我记得娘赏过徐嬷嬷几件像样的皮子吧,去年的时候,还见她在春节里穿过,去查查是哪个当铺收下了货。先不要惊动他们,沾上了赌这个字可不是那么容易戒掉的,这两天你看着点,徐嬷嬷那里的余钱也不够那样用的,主要是盯着她有没有去娘那里。”薛蟠吩咐甘草要看住徐嬷嬷,她是他们家人的钱财来源。在别院里,薛蟠的东西一一都有四个小厮管理,造册等级,薛蟠管的也十分严格。另外他多的也是古书,在徐嬷嬷那里换不了现钱,但是薛母的首饰什么就不好说了。

  是个傻的,薛蟠摇摇头,王家怎么会有这样的陪嫁嬷嬷,这件事情要知会给薛父。

  薛蟠知道薛府之中的管理也算的上是外松内紧,特别是薛父和他自己这一块,唯一松散点的地方就是薛母那里。好在薛府其实是由薛父掌控,包括内务也是薛父与老管家一同办的,薛母那不怎么插手。而薛母也乐得不插手,这也是因为像薛父这样的大商家,内外的事情多有相同,薛母也管不上。

  “爹,孩儿来陪你吃点心了。”薛蟠下午得空就去了薛父那里,难得初一下午薛父也空着。

  平时薛父有空的时候,薛蟠也总是会和他一起吃吃点心,聊聊天,不像有些人家中严父慈母的类型,薛家里可算是慈父慈母了,或者说是有点溺爱也不为过,叫是薛蟠这般有着成年自持心智的人才不至于长歪了。

  对于,薛蟠来说他甚为珍惜这样的时光,等入了学,或者再大一点,游学山河之后,这样和老父一起吃吃茶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

  “蟠儿来了,今天让厨房做了你喜欢的豆包。”薛父让薛蟠在暖炉边热乎了一下身体,将外头带来的寒气散了后,两人坐到了榻上。像是薛家这般的人家,虽是在南方,却也少不了地暖火龙的铺设,整个屋子里就是开了窗,也不觉的冷意。

  “豆包?红豆馅的那种吗?”薛蟠喝了口茶,想要压下胃中泛起的甜味,他想要更加素净一点的东西,昨夜吃的除夕宴有点油了。

  “是为父说漏了,是豆腐皮包子,蛋清封口的那种,在你那小本画册里应该有画过的。”

  原来是豆腐皮包子啊,这个简称可是不能缩成豆包的。这种包子的特点就在那张皮上面,想着豆腐衣一等品的样子,那叫一个菲薄透明、薄如蝉翼,夹起来就能看到里面的馅料。

  这玩意的制作颇费心力,还又偏偏分出了个三六九等来。

  厨子要先把豆浆加热,用文火将豆浆煮的浓稠之后,待它不再沸腾翻滚,保持了豆浆的浆液平静下来后,在自然风的冷却下,那个外凉内热的豆浆,就会结成一层衣,凝出的那张薄膜就是豆腐衣的原型。

  用工具轻轻地揭开,仔细着晾干,就成了最原汁原味的豆腐衣。而其中最珍贵的就是那揭开的第一层,那个色泽黄亮,香味醇郁,称为一等品,就是做豆腐皮包子的皮了。

  说话间,就看见下人端来了两个莲花浅口官窑的小盘子,那上个各装着三个豆腐皮包子。薛父夹起了晶莹剔透,看着像是嫩黄色儿馅的一只,咬了一般,不住点头,“是加了梨的果馅,清爽润口,一点也不腻,蟠儿也试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