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我在神诡世界闹革命 > 第115章 超凡者是第一生产力

第116章 115超凡者是第一生产力【求订阅】

临河村,工作队正在组织民兵训练,科目是基础的队列训练。

队列训练是所有军事训练科目中最基本的科目,虽然不能直接提升个人的战斗力,却能将一群不知团结为何物、散漫无纪的农民,迅速变成一支懂得令行禁止的半军事化士兵,是实现“兵民一体”最关键的环节。

因此,赤惊浪非常看重工作队对民兵的队列训练,要求工作队务必在这个科目多下功夫。

工作队队员每个都对赤惊浪十分服气,对他的要求自然是丝毫不打折扣,严格执行。

像是进驻临河村的工作队,就大力狠抓队列训练。

临河村的民兵队总共有一百五十八人,全都是十三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性青壮年,编成了四组,每组三十到四十人不等。

四个组分别每月接受七天的集训,轮下来差不多就是一个月,再加上不定时的全体集训,既可以保证每个组都接受较为充足的系统化训练,大大提升民兵们的个人素质和战斗力,又能最大程度的在保证训练进度的同时保障村子里的生产活动不受影响。

刚刚开辟出来的训练场上,烈日当空,民兵们正在如火如荼的接受训练。

“向左——看!”

“林老二,张三,林三花……”

教导员一连点了五个人的名字,没好气的喝问道:“你们往哪看呢,哪边是左啊?!”

被点到名字的人看了看面朝自己的队友,都一副忍不住快笑出来地模样,顿时闹了个大大的红脸,忙不迭地把头转过来。

队伍里骚动起来。

“向前——看!”

教导员连忙出声,制止队伍里地小骚动。

“听清楚我的口令,再行动啊!”

教导员特意提醒几人,沉声道:“全体都有,向右——看!”

刷!!

队伍里的民兵动作虽然不太整齐,但还是把头正确的扭向了右边,除了林老二等五人!

“哈哈哈哈!!”

这一次,他们旁边的队友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很快传染了整个队伍,每个人都笑得合不拢嘴,身子乱晃,于是本来就不整齐的队伍,一下子变得散乱起来,毫无队形可言。

教导员忍不住怒吼:“林老二,又是你们五个!”

林老二红着脸,憨笑道:“对不住啊,教导员,俺太紧张了,又记错嘞!哪边是右来着?”

“我——”

教导员一拍额头,好悬喷出一口血来。

我就不该来!

天啊!

左右都不分,这种人活着简直就是为了折磨别人啊!

教导员悲愤的想要撞墙。

当初工作队分配工作,让他过来做教导员,他还觉得轻松,不就是训练人吗,小意思。

哪曾想,真正开始训练民兵,他立刻就被无情的现实啪啪打脸。

这些庄稼人服从性没得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就是辨别能力差的让人几乎崩溃——最基本的分清左右,一连都练了好几天了,林老二他们五个还是搞不清楚,经常出错。

他也想了很多办法帮忙纠正,但就是没有效果。

每次涉及左右方向的队列训练,他们总是错漏百出,闹得队伍骚动,训练不下去。

你要说他们是故意的,那绝对是冤枉他们。

每次出错,他们都羞得无地自容,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可你要说他们不是故意的,这一次的教训不管多么深刻,下一次保管还是出错,气地人肝疼。

“说到底,还是他们脑子有问题!”

“不!有问题得应该是我!”

“要是能回到从前,我一定要打死那个领取教导员任务的我!”

……

类似的情况,出现在每个村子的民兵训练场上。

分不清左右的,走路顺拐的,走不直的,不识数的,不会喊话的,口音离谱到让人笑岔气的……

训练场简直堪比赤惊浪那个时代的军训场,各种奇葩层出不穷,令人不禁感慨:

小小的村子,居然能集齐这么多卧龙凤雏,真是人杰地灵!

“嘻嘻……”

“哈哈哈哈……”

“快看啊,二哥又同手同脚了……”

每当训练场上的某个民兵犯错时,旁边就会响起一阵并无恶意的哄笑声。

年纪大的老人,一边照看着年幼的小孩子,一边做着一些简单的农活,一边看着训练场的热闹,和小孩子们一起大笑。

整个村子的小孩子都围在训练场边,有的好奇观看,有的有模有样的模仿,一些比较皮的,还会跑到民兵旁边做鬼脸,引诱他们犯错。

相比起工作队没进驻村子之前,他们的表情变得轻快许多,每个人都有了朝气和生气,精神头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就是工作队开展工作取得的最显着的成果。

本来嘛,赤惊浪抄了张家之后,把他们拆分成数个村子,又把农场的地分给村子种,收租也只要四成,还给每个村子分了口粮、衣服、鞋子和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取得了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和拥护。

毕竟这个时代的农民,绝大部分都是被超凡家族奴役的农奴,在农田了辛苦劳动一年,绝大部分的收入都是主家和各级主管的,他们能够得到的,往往连勉强糊口都难。

对比其他的同类,这些村子的农民已经可以说是令无数人艳羡的级别了。

只可惜,善良平庸的大多数人总是会被人数少的一部分欺负,之后的农村不但没有走上正轨,反倒还不如张家在时,究其原因,还是大部分人没有组织起来,形如散沙,自然比不上有组织的恶人。

不过现在好了,警备部的工作队直接进驻到村,一出手就把惹得农村怨气冲天的可恶分子打的服服帖帖,好吃懒做,惹是生非的闲汉懒汉,更是被狠狠的修理一顿,说话都不敢大声。

这样一来,他们迅速在农村站稳了脚步,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拥护。

然后,在工作队的工作迅猛展开。

在他们的帮助和扶持下,每个村子都成立了农会和民兵队。

农会成立之后,每个村民都是会员,能够就村子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等方面发表看法和建议,又在工作队的指导下,分别建立了生产组、生活组、妇女组、儿童组等更下级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村子里的各种具体事务,把农会的力量遍及村子的各个角落。

而民兵队则是直接负责村子的安全问题,平时接受工作队的训练,同时也会配合农会的生产组参与到具体的生产活动当中。

先是有了自己当家作主的农会,又有了保卫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民兵队,背后还有工作队,乃至是警备部做靠山,村子里的被人欺压了一辈子的农民,腰杆子一下子挺了起来,生活有了奔头。

就好比现在,经过农会的组织,村子里留了一组民兵训练,年纪大的老人负责照料幼童,其他人则是通通组成数个队伍,或是到田里料理农务,或是到河里捕鱼、或是到林子里采摘野菜、野果,或是组队打猎,就连半大孩子,都被组织起来,跑到新建的砖窑厂那边帮忙……

经过几天时间的准备,砖窑这边已经开始烧砖。

将粘土和细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好后,再用模子弄成砖瓦的形状,之后就放进砖窑里烧……

原理非常简单,唯一的技术难点,就是烧砖时的火候把控。

但这一点问题也是毫无难度。

赤惊浪有天眼神通,能够直接观察到大火焚烧时砖窑内砖坯的变化,根据情况调整火候。

等有了经验,连用天眼神通观察都不用了。

说到底,烧砖这种工作比不得做陶瓷,没那么高的技术含量,对火候的把控自然也没那么严格。

随着一窑又一窑的砖瓦生产出来,对木柴的需求量大幅增长。

好在陈大壮手上有绿波香露刀,此刀锋利无匹,砍树毫不费力。

而且,陈大壮还是超凡者,体力源源不绝,一天砍伐的树木就足够所有砖窑烧上十好几天的,为此有更多的砖窑开始建造,以至于到最后制约砖瓦产量的因素,反倒是运送木柴的人手太少!

赤惊浪见状,便去找了李子升,让他动用警备部的力量,把其他三个城区的流浪汉、无业游民等等全都抓了,送到这里进行生产劳动。

管吃管住,还给工钱,活还不累,他们被送来之后,立刻欣然投入到劳动大军之中。

至于那些被陈大壮砍伐了树木,只剩下茂密草丛和灌木丛的土地,赤惊浪自然没有理由放过,他抽空制作了许多烈焰符,做好隔离带等防火措施后,直接放起火来,来了一次又一次完美的烧荒。

然后,他一通威逼利诱下去,高恩泰三人积极响应,扛着犁、耙直接开工,一天就开垦了三四万亩的土地,把蕴含肥力的草木灰全都翻进土层里,顺便清除了扎根在土地里的树根。

赤惊浪记得上辈子看过一则新闻,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机,号称拖拉机中的战斗机,价值2000多万软妹币,其最大功率可以达到760匹马力,搭配上24米宽的大铁犁,每分钟能耕六亩地,效率比喷洒农药的无人机还要高!

但高恩泰三人一天就能耕三四万亩地,平均下来,效率可比这款超级拖拉机强得多了!

“超凡者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赤惊浪算了一下后,不由暗自感叹。

一下子开垦出来这么多的土地,赤惊浪立刻做起规划,种主粮的,种大豆的,种棉花的,种玉米的,种桑树的,种水果树木的,种药材的,办兽场的,办木器场的……

凡是老百姓需要的,赤惊浪所能想到的,全都安排上了。

在他的计划里,这片新开垦的区域将会是南区警备部向外开拓的第一站,要从无到有的建立起一个集农业、手工业、商业,甚至是超凡产业为一体的异界版的工业园区,地位比铁林城的南城区都更加重要。

不过如此大的野心,除了需要强悍的实力支撑,也需要庞大的劳动力,以及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才。

毫无疑问,后两者是致命短板。

“劳动力问题可以通过收留流浪汉,或者到城里召集无业人员来解决,至于各行各业的人才,甚至是超凡产业的超凡者,那就需要拉拢、游说,再不然也可以培养,反正有外挂在手,不用白不用……”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夏粮的收获和储存!”

赤惊浪了解过所有村子的情况。

再过一个多月时间,地里的麦子就能收割,由于这一年天气不错,麦子长势极好,大概率是个丰收年。

但问题是,每个村子都缺少储存粮食的粮仓,以及晾晒粮食的场地,如果收割期间,天公不作美,风雨交加,或者储存不当,打下来的粮食也会发霉变质,吃了反而害人性命。

好在赤惊浪已经成立了农会,也制备了大量的砖瓦,只要把老百姓们发动起来,问题不难解决。

当下,他派人到城里请了一些懂得修筑粮仓和建房的工匠过来,让他们到各个村子指导农会大搞建设。

“对了,李村长,往年你们是怎么收麦子、打麦子的?”赤惊浪突然想起这事,忙向李傻子李村长兼农会会长询问道。

李傻子不解道:“收麦子用镰刀,打麦子用连枷啊,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这效率也太慢了!”

赤惊浪叹了口气,突然间,儿时见过的一些古老农具浮现在他的心头,忙找来纸笔,思忖片刻,迅速勾勒出两幅简单的草图。

一副是收割麦子的农具,名叫钐刀;另一幅是运输工具,农村孩子无不熟悉的架子车。

相比之下,钐刀可能陌生一些。

这钐刀又名“钐子”、“掠子”、还有些地方叫“钐麦杆子”,这种农具一边是用竹木制作的半圆形大箩筐,在直边那一侧的筐沿上,还固定着一把近一米长的大铁刀,整个农具用直长的木杆连着。

这是一种自宋代流传下来的高效农具,在收麦子时,一个青壮劳力一天之内可以收割四到五亩小麦,效率比镰刀快了六到七倍,在没有收割机的年代,农民们就是用这种农具解决了大量的小麦收割问题。

至于为何有的农村孩子没见过,那是因为这种农具比镰刀沉重的多,没有一定的力气根本拿不起来,加上其他原因,导致许多地方的农村人宁愿选择低效率的镰刀,人为抛弃了这种农具。

至于架子车,相信是个农村孩子都见过,无需多说。

“把这两幅图交给陈大壮,让他照着图上的尺寸和要求制作这两种工具,钐刀用的刀片,我会让城区的铁匠专门制作……架子车的车轮车轴部分,有木匠负责,缺什么给什么。”

“另外,再开几个砖窑,专门烧制水缸,一来可以储存清水,二来可以给各家各户储藏麦子……”

赤惊浪把图纸交给李傻子。

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人,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名堂,但这并不妨碍他理解到纸张上面的东西非常珍贵,对麦收非常重要。

当下连连答应,小跑着去找陈大壮。

赤惊浪却是叹了口气:“可惜没有专业设备,不然量产脱粒机,打麦子不要太简单……”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小时候由于电力稀缺,外加地区性的整体贫穷,小麦脱粒机十分少见,赤惊浪还是上了初中,到同学家里玩时才见到红色涂漆的小麦脱粒机,后来这东西大量出现时,他看过很多次叔伯拆卸修理,也拿闲置不用的机器练过手,对机器的工作原理和内部构造还是很有了解的。

“虽然没办法原模原样的制作出来,可这不是有符箓等超凡知识么,我觉得难度不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