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 第94章 划算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第94章 划算

作者:叫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5:46:24 来源:88小说

夜幕降临,在没有什么娱乐的年代,很多人都是早早入睡。

这不,朱镜静就抱着马皇后带给她的那首词入睡了。

太子妃高兴地称赞说没看错张一凡,为能撮合他和朱镜静而高兴,和朱标相拥而眠了。

朱棣回到自己府上,为自己即将能真正领兵而高兴,以至于兴奋地和徐氏折腾了很晚才睡。

郑敬学送走了叔叔郑士利,让他带着六十贯大明宝钞先赶回去给母亲送钱;而他自己则担心父亲的安危,好不容易才睡着。

当然,也有没有睡觉的。

比如说,遭遇挫折的梅殷同学,正在悬梁刺股,手中拿着一本兵书夜读。

还有,朱元璋也还没睡觉,拿着毛笔,不断地写些什么,一直到深夜。比起往日,更是晚了好多。

以至于马皇后听说之后,担心他有什么,都赶过去看情况。

“陛下,有什么事情不能放到明天再说么?”马皇后带着一点埋怨说道,“这都是深夜了,也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朱元璋听到这话,放下毛笔,微笑着说道:“我估计躺床上也睡不着,就索性想理清下那小子今天说得事情!”

马皇后听了,立刻知道他指得是张一凡,不由得有点好奇道:“他说得什么事情,很难想清楚么?”

今天她也听了,没感觉有特别难懂的地方。

不过她立刻回过神来,便又马上问道:“是我走了之后的事情?”

说着这话时,她已经走到朱元璋身边了,看到朱元璋面前的宣纸上写满了字,还涂涂改改又划掉,总之,似乎确实有点乱。

朱元璋伸手握住了马皇后伸过去的手,仰头看着她,苦笑着说道:“是啊,你走之后,这小子说了大明宝钞不能随便印的道理,叽里呱啦的一大堆。虽然能明白他的大概意思,但是我具体到国事上之后,越往里面想,就感觉越是复杂了。”

说到这里,他往桌子上的那张纸一扬下巴道:“你看,我想着怎么做这个事情,但是感觉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总觉得这事儿比打仗都难!”

马皇后听得很是惊讶,想了下便回答道:“既然这样,那明日就再召他进宫说说这个事情好了啊!”

朱元璋听了一笑,站了起来说道:“他才几岁?能看出钱不能乱印的道理,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如果结合政事来说的话,你觉得他能懂么?”

张一凡举了柳家村的例子,举了一石粮食买卖的例子等等,这些例子是简单,能容易说明问题,让他明白了钱的真正意思。

可是,要做到用好这个钱的事情,对于国家来说,真得太复杂了。他不认为才十六岁的张一凡,就能在国家大事中理清关系,做好这个事情。

白天的时候,朱元璋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叫停了张一凡,感觉自己已经大概知道怎么回事,回去理理清楚就能明白了。

结果,他发现真正的梳理时,明白钱的道理是一回事,真正要怎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真得难!

这倒不是说朱元璋比张一凡笨,而是在古代都没有银行这个机构,更没有央行,他要能凭空想出来就怪了。

不过其他事情,朱元璋已经有一些决定了。

比如说,刺探一事,包括刺探周边国家的消息,还有掌握各地民生物资等等,朱元璋已经在考虑,是否在检校的基础上,专门设立这样一个衙门来做这个事情。

在原本的历史上,锦衣卫发展到后面,就有刺探消息,包括国内外,以及收集民间物价的职能。

本来锦衣卫是要在胡惟庸案之后才成立,如今被张一凡这支蝴蝶煽动翅膀,似乎是提前了。

此时,朱元璋牵着马皇后的手,两人离开,一边走,他一边对马皇后说道:“这个小子,真不知道脑子是怎么长的,见微知着,镜静说他是天下第一才子,以前我觉得只是她被迷住了;如今啊……”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好像是非常感慨地说道:“……我已经相信,舍李家,选他,于国事方面也会是值得的!”

这个评语,算是很高了,马皇后听得都有点诧异。不过,对于这个结果,家事和国事都达成一致,她也是很高兴的。

………………

对于这个情况,张一凡自然无从知道。他在交接了南京城里的驸马府之后,第二天又去交接那一百亩地。结果发现,朱元璋照顾他,那一百亩地离柳家村很近。

因此,他交接完之后便回到了柳家村。

很自然地,全村人都来迎接他了。早已准备好的鞭炮,也是响了起来。

虽然张一凡还没有赐予驸马都尉的爵位,但是村里人见他,已经有点拘谨,更不用说,再叫他什么小凡,小张,张娃子什么的。

一声声的“公子”入耳,让张一凡立刻意识到了这点。

还有,在村子里的这处房子,显然以后肯定没法住,太小了。

张一凡便打算,再修一个大宅子,这处小宅子就给村里当学堂好了。

朱元璋在去年的时候下旨要办社学,可社学不是说办就能办的,教室,教师,还有教书先生的薪水什么的,都是要解决的。

柳家村之前就是没有条件,村里也没有在官府那边说得上话的人,因此,社学到现在都还没有。

张一凡的想法,是自己有空,也可以过来教学,至少数理化方面,肯定是要他自己教的。换句话说,最好他能掌握这个社学。

可是,如果他自己负责社学,那也不可能。最好是这个教书先生,还是得自己人才好,有本事,还对新知识也有求知欲,就能方便在他不在的时候替他教学。

心中惦记着这个事情,张一凡又开始给自己选宅基地,以及规划建一所什么样的房子?

在他考虑这些事情的第三天,朱棣找过来了。

刚见面,朱棣就抱怨他为什么没在城里的府邸?

“呵呵,我喜欢这里,准备在这里建一所别院。”张一凡初步选定了那座能俯看村子的小山上,便指给朱棣看,同时说道,“回头你有空闲了,也欢迎你来做客!”

朱棣看了一眼,压根不感兴趣,只是对张一凡说道:“走,去你那房子说事!”

很显然,他是有正事。

于是,张一凡便把他迎进了老房子。

刚坐下,朱棣便对他说道:“这两日,宋濂带头,在朝中公开传雷霆雨露了,估计你说得那些话,父皇听进去了。”

“哦?”张一凡听了,稍微有点意外,随后也是欢喜地说道,“这算是好事了!”

“还有,太师很是积极,从昨天一早开始就领着礼部尚书去东宫给你张罗事情去了。定下章程之后,便可以定下婚期了!”

听到这话,张一凡又是有点意外,不过这对他来说,也同样是好事。

看起来,这个李善长并不一定真是心眼小的人啊,又或者,他还是很听朱元璋的话,不敢找自己麻烦了!

张一凡心中如此想着时,朱棣还在继续给他讲述消息道:“我去收集倭寇相关消息时,听到父皇有旨意传出,召羽林卫指挥使毛骧回京。我感觉,这个事情可能也和你说得话有关系!”

毛骧?听到这个人名,张一凡稍微愣了下,仔细一想,便想起来了,这个人是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该不会是有关刺探消息那个事情有关吧?

朱棣看到张一凡的样子,以为他不清楚怎么回事,便给他解释道:“这个毛骧是父皇最为信任的人之一,之前一直在沿海防倭!就是和你说得差不多,父皇担心那些通倭寇的内奸有官府中人,就把他和于显等人都派出去了。”看书溂

一听这话,张一凡便知道朱棣来找他的正事,估计就是收集到了倭寇有关的消息,过来给他说了。

想明白这点,他不由得有点好笑。这才第三天吧,就这么急着来,很显然,朱棣心中其实非常在意这次能领兵打仗的机会,哪怕是打老鼠一样的倭寇,他也还是非常重视的,要不然不会这么雷厉风行!

果然,就听朱棣对他说道:“接下来,我给你说说倭寇的事情吧……”

张一凡听了,便点点头,认真地听着。

事实上,倭寇问题,在前元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甚至不只是元朝,包括高丽,一直深受倭寇之害,都迫使了高丽改漕运为陆运。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才会在刚建国之时就派人去倭国,想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倭寇问题。当然了,外交途径是失败的。

可以说,从大明洪武元年开始,北到辽东,南到闽粤两地,都遭受倭寇侵害。特别是山东和江浙闽地为最。

抗倭不力的人,比如潮州卫指挥佥事李德,就被朱元璋下旨处死。

当然了,大部分情况下,这个时候的明军都是厉害的,只要能赶上和倭寇交锋,基本上都是胜利的。甚至还有主动出击,捣毁过倭寇在海岛的躲藏处。

甚至在洪武五年七月甲申:诏浙江福建濒海九卫,造海舟六百六十艘以御倭寇。不过最终因为朱元璋担心造舟的钱会加重百姓负担,就又不了了之了。倒是胡惟庸这边说,这个划算,可以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